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毛主席的词《沁园春·雪》一发表,著名诗人柳亚子即评价为“毛润之沁园春一阕,余推为千古绝唱”。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评价为“词中第一首”。本文回顾了这阕词发表时激起的千层巨浪。  相似文献   

2.
1937年7月7日,日军突然在卢沟桥发动进攻,炮轰宛平城。中国驻军奋起抵抗,由此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拉开了序幕。8月13日,日军重兵进攻上海,妄图三个月内灭亡中国。中国军民与日寇展开了激战,然历时三个月的淞沪会战最终以中国的失利而宣告结束。11月12日,除租界以外的上海市区全部沦陷,大批进步文化人士纷纷撤往内地。何香凝、廖梦醒拟赴香港,柳亚子却因病未能同往。是月26日,柳亚子偕郑佩宜同往何寓握手送别,何香凝热泪盈眶,廖梦醒竟至失声痛哭。当夜,柳亚子辗转反侧,彻夜未眠。淞沪沦陷,继而南京失守。沪上市面萧条…  相似文献   

3.
很多方言中,都将办好个人的事称为“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历史学家阎崇年认为,春播开始时,皇帝要先到农坛举行隆重的开犁开播仪式,那个地块为“一亩三分”,  相似文献   

4.
“文革”初期,究竟是谁确定要派出工作组?为什么当时军队中有那么多人参加了地方机关、院校的工作组?为什么毛主席确定要撤工作组以后,军队院校工作组又推迟撤出?一般人是难以了解的。我参加了当时中央、军委的有关会议,现将1966年5月下旬到8月上旬派工作组和撤工作组的经过回忆如下:  相似文献   

5.
周春华 《文史月刊》2005,(12):44-45
1941年元月,柳亚子在香港惊悉顽固的国民党反动派策划了新的反共阴谋,调集40万大军包围陕甘宁边区的同时,又于元月7日调集8万多兵力部署在皖南,包围袭击北渡长江的皖南新四军,一时甘皖地区战云密布。皖南新四军9000余人血战七昼夜,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除1000多人分散突围外,其余大都壮烈牺牲。中华民族被日军肆意践踏,国民党反动派非但不积极抗日,反而把屠刀伸向身边的革命志士,对此柳亚子表示了极大的愤慨,遂于元月14日与宋庆龄、何香凝、彭泽民开了个“四头会议”,决定向国民党重庆当局发表宣言并向民众公开国民党当局的反共阴谋。柳亚…  相似文献   

6.
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人,对于江青在戏剧界树立的“八大样板戏”是耳熟能详,尽人皆知了。但一般人并不知道江青在美术界也树立了一个“样板画”,这就是美术界唯一的“革命绘画样板”——油画《毛主席去安源》,尽管这幅美术作品在“文革”时期影响很大,家喻户晓。  相似文献   

7.
楚楚 《文史月刊》2008,(1):61-61
我国“文革”期间发行的《毛主席去安源》邮票,曾是迄今为止独一无二的“贴用时不予盖销”的邮票,堪称邮政奇闻。  相似文献   

8.
9.
中央党史研究室前副主任李新先生在《百年潮》1997年第5期发表《范文澜的"史谏"》一文,认为范文澜在1958年夏天写作的《中国通史简编》(共四卷,1976年以后列为《中国通史》前四册)隋唐  相似文献   

10.
“万岁”口号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读了张素华先生的文章(《毛泽东没有在“五一口号”中写“毛主席万岁”》,见《炎黄春秋》第7期,以下简称“张文”),有几点看法,略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万岁”故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颐 《炎黄春秋》2008,(10):68-72
在乍暖还寒的上世纪70年代末,那在全同上下早已响彻云霄,终在“文革”十年达到狂热顶点的“万岁万岁万万岁”虽正缓息,但余音未尽,“声”犹在耳,此时历史学家王春瑜先生在《历史研究》1979年第9期发表了《“万岁”考》一文,对“万岁”一词追根溯源。此文虽引经据典,却毫无所渭“方巾气”,所指紧扣现实,引起了极大的社会反响。这篇文章不长,却是功力、学识与才情皆具的佳作,而作者的胆识和勇气则更令人钦佩。当然,不是“过来人”恐怕很难想像当年发表这篇短文所冒风险之巨,大概也很难理解为何如此一篇短文彼时竟能引起那样的“轰动效应”。  相似文献   

12.
最近一段时间,中国历史学界关于“碎片化”的讨论多了起来,不少学者开始担心越来越多的研究集中在一些没有“历史意义”的小问题上,注重细节,忽视整体。其实,这种忧虑在西方历史学界出现更早。在西方,过去史学家在德国史学大师利奥波德·冯·兰克(Leopold VonRanke)的影响下,主张历史的客观陛,认为历史学家的基本职责是探索历史的真相,因此他们热衷于大历史的研究。但西方历史学界随后出现了“语言学转向”(Linguistic turn)和“叙述转向”(narrative turn),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一批受西方影响的以色列历史学家通过对大量解密文献的研判与调查,率先对犹太复国主义提出种种质疑,从而引发了以色列社会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反思,形成了一种新的社会文化思潮——"后犹太复国主义",这些历史学家被称为"新历史学家"。他们的观点主要集中在对以色列国家合法性与官方历史阐释的修正、对犹太复国主义的重新解读、对以色列国家属性及其未来走向的质疑等方面,从而对以色列传统史学提出了挑战。"新历史学家"拓宽了历史研究的视域,推进了学术自由,有益于促进国家的世俗化与民主化进程,但他们的批判性大于建设性,有些主张过于激进且不切实际,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以色列社会的动荡性。  相似文献   

14.
詹本翠 《神州》2012,(18):356-357
在抗日战争中,我东北三省沦陷后,日本帝国主义又将目标转向华北甚至其他地区,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消极抵抗政策,甚至不抵抗手段。国家和民族处在生死存亡之边缘。在共产党内部,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核心领导地位。1936年2月,毛泽东的部队长征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准备渡河东征,开赴抗日前线。毛泽东在视察地形的时候,登上了白雪皑皑的塬上,触景生情,感慨万千,挥笔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沁园春·雪》。  相似文献   

15.
作为经历“文革”全过程的过来人,如果有人问我,“文革”中最大的冤案是什么,我会这样回答:对于各级领导干部来说最大的冤案是抓“走资派”。因为在这场运动中,除了毛主席钦定的屈指可数的“无产阶级司令部”的几个人(这几个人也会随时被踢出“无产阶级司令部”)外,  相似文献   

16.
"文革"时期是一个语录满天飞的年代,其中一些经典语录歌,到如今也让人印象深刻。"毛主席语录操""毛主席语录操"就是用毛主席语录配上乐曲再加上徒手体操的动作,其雏形最早发源于北京"二炮"文工团。北京体育学院也卷入这个狂潮之中,  相似文献   

17.
1966年11月12日,湖南省戏剧学校话剧科的十几名学生组成了。韶山一北京长征红色宣传队”,我是队员之一。我们在毛主席故居前宣誓之后,开始了3400多华里的“长征”。  相似文献   

18.
1945年秋,抗战结束,转入民主建国时期。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毛泽东主席不顾个人安危飞抵重庆与国民党谈判。10月7日,他应词坛宿将柳亚子之求,在红岩村住处用“第十八集团军重庆办事处”信笺,将自己1936年2月写的一首旧作抄寄柳亚子,这就是至今仍然脍炙人口、传吟不衰的《沁园春&;#183;雪》:  相似文献   

19.
索穷 《中国西藏》2005,(4):32-37
“雪”即拉萨布达拉宫脚下的一片地方,在其城墙外西侧的艺边上,有一座端端正正、四四方方的两层院落,乍一看去没有什么特别,仔细一瞧,涂在它屋檐下的一条醒目的“喇嘛红”又似乎向人们昭示着一种特别的意义。原来,它就是在西藏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手工业机构——“堆白勒空”(勒空即单位、机构之意)的遗址,那里曾经发生过多少激动人心的故事,产生过多少名动雪域的能工巧匠,是今天的我们不该忘却的。  相似文献   

20.
世界上的历法有以地球绕太阳一周(回年)作一年的阳历,有以月亮绕地球12周作一的阴历以及兼顾两者、以月亮绕地球计算,但又19年间加了7个闰月以便照顾到回归年而形的阴阳历。中国通行的阴历实际是阴阳历。伊斯教中采用的希吉里历(中国俗称“回历”)才是真的阴历,这种历法春夏秋冬四季可以在一年中何时候出现。中国的阴历则春季必在年初,冬季在年末,这是与回历不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