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洪武元年(1368)正月初四,朱元璋在应天(今南京)称帝,当上大明开国皇帝。据《明实录·太祖实录》卷二九记载,即位前,朱元璋先命礼部书高祖、曾祖、祖考、先考四代皇祖考妣神主,并先期设祭坛。礼毕,朱元璋率世子暨诸子,奉神主诣太庙,追尊四代祖考妣为皇帝、皇后,奉上玉宝、玉册,册曰:“孝玄孙嗣皇帝元璋稽首、顿首、上言尊敬先世人之至情,祖父有天下,传之于子孙,子孙有天下,追尊于祖考,此古今之通义也。元璋遇天下兵起,躬擐甲胄,调度师旅,戡定四方,以安人民。土地日广,皆祖宗深仁厚德所致也。诸臣庶推尊元璋为皇帝,先氏考妣未有称号,谨上皇高祖考尊号曰玄皇帝,庙号德祖,皇高祖妣曰玄皇后;皇曾主考尊号曰恒皇帝,庙号懿祖,皇曾尊妣曰恒皇后;皇祖考尊号曰裕皇帝,庙号熙祖,皇祖妣王氏曰裕皇后;皇考尊号曰淳皇帝,庙号仁祖,皇妣陈氏曰淳皇后。伏惟神明在上,鉴此孝思”。追封后亦按规定仪式进行祭奠。[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黄益飞 《北方文物》2023,(3):103-112
嘉靖九年(1530年)圜丘的设计方案经历了从两层坛到通壝三层坛、再到三层重壝的变化,这一圜丘形制实际上改变了明太祖朱元璋所定的两层坛的祖制。明世宗与群臣以实际祭祀时内壝之内摆放有从祀神主为依据,认为明太祖所定的两层坛的祖制加上摆放神主的内壝实际上也是三层为突破口,顺利实现了圜丘改制,与嘉靖初年大礼议事件中的明世宗通过暴力压制实现礼制改革的情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中可以看出明世宗在政治上的成熟。嘉靖九年(1530年)圜丘最终方案由明世宗钦定,明世宗对圜丘的设计思想进行了有理有据的论证,达到了以礼服人的效果,同时也通过圜丘尺寸所反映的数理思想凸显了皇权至上。嘉靖九年(1530年)圜丘是明世宗加强皇权的缩影和见证,客观上也对明清国家郊祭祀典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燕王府与紫禁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洪武初(1368年),建都金陵,称为南京(今南京市)。永乐称帝,升北平为北京,与南京并称为两京。北平,故元代大都城,又称燕京(今首都北京),朱元璋灭元后,改称北平府。洪武三年,朱元璋分封诸子于秦、晋、燕、齐等地。第四子朱棣为  相似文献   

4.
关于徽州宗族制度的三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华富 《安徽史学》2003,(2):50-55,79
有些学者对徽州宗族的祠堂神主递迁,祭祖种类,女祠建造目的和神主供奉所持观点,值得商榷,历史文献和社会调查证明:一、朱熹《家礼、》的祠堂规制,不论始祖抑或先祖的神主均“亲尽则迁”。明清时期宗祠神龛中,始祖及以下四世祖先神主,爵德兼隆神主、有功神情 主“百世不迁”,其他支丁(不论长辈或晚辈)的祖先均高、曾、祖、考四世设主,“五世则迁”。二、徽州宗族祭祖,从时令看主要有春祭、秋祭、冬祭,从祭祀场所讲有祠祭、墓祭和家祭,许多宗族民立的“会”是各种祭祀组织,不是“会祭”。三、徽州女祠是为男女生则异室,死应异寝而建,不是专为贞节妇女而设。除少数被剥夺入神情利者,一般妇女的神主均可以进入女祠。  相似文献   

5.
文章针对相关学者提出的洹北商城宫殿区一号建筑基址奉祀神主为武丁卜辞中的"九示",且为盘庚时期始建的观点,提出不同看法,认为一号建筑基址主殿10间奉祀的神主应为自上甲开始,至沃(羌)甲止的"十示"(具体为上甲、大乙、大丁、大甲、大庚、大戊、中丁、祖乙、祖辛、沃甲),其始建年代为盘庚这一世,但不局限于盘庚这一王;二号建筑基址主殿4间奉祀神主为阳甲、盘庚、小辛、小乙,建造年代为武丁时期。  相似文献   

6.
邢湘臣 《文史博览》2009,(11):64-65
朱元璋的“四菜一汤” 在朱元璋的故乡——安徽凤阳,流传着一首“四菜一汤”的歌谣:“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长治之安;小葱豆腐一清二白,太祖(即朱元璋)廉政万岁千秋。”  相似文献   

7.
据不完全统计,建国以来先后出版(或再版)有关朱元璋的传记,系年要录、故事、专题论著计十余种,公开发表的文章计120余篇。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10个问题。(一)关于朱元璋的道路问题:明史专家吴晗对于朱元璋的道路问题深有研究,作过精辟的分析。《朱元璋传》是吴晗的代表作。吴晗写朱元璋传,从1932年起,前后经过20年,写了4次。他在1954年到1955年,写了《朱元璋传》第三稿。为慎重起见,这  相似文献   

8.
邢湘臣 《湖南文史》2009,(11):64-65
朱元璋的“四菜一汤” 在朱元璋的故乡——安徽凤阳,流传着一首“四菜一汤”的歌谣:“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长治之安;小葱豆腐一清二白,太祖(即朱元璋)廉政万岁千秋。”  相似文献   

9.
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紫禁城,到清宣统三年(1911年)清朝被推翻,四百九十一年间,明清两代共有二十四个皇帝住在紫禁城,对全国实行封建统治。第一个住进紫禁城的皇帝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子、明成祖朱棣。  相似文献   

10.
汤和,字鼎臣,凤阳人,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同乡,元期末年,跟随朱元璋起兵,南征北伐。明初,汤和历任统兵元帅、御史大夫等职。洪武十年(1377年)封为信国公。不久,汤和主动交出兵权,要求告老还乡,朱元璋非常高兴,给他的赏赐也特别优厚。后来,朱元璋大杀功臣,唯汤和能够“荣名终养”于洪武二十八年(1396年)因病“薨于正寝”,享年七十。  相似文献   

11.
《文史月刊》2012,(8):49-49
看过吴晗所著《朱元璋传》一书的人,恐怕都会对书中刊载的四张朱元璋像产生疑问:怎么同是朱元璋的标准像,有的眉清目秀,有的面目丑陋呢?  相似文献   

12.
采石之战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采石渡江战斗。至正十五年六月初一(1355年7月10日),朱元璋率万余兵将,自和州东渡大江,夺得采石镇。第二阶段是以采石镇作为立足江南的桥头堡,迅速挥师南下,夺取和保卫太平府治姑孰城,直到至正十六年二月,朱元璋与元军经过反复的拉锯战,俘元降卒近万人,元将蛮子海牙、康茂才败走集庆(今南京)。从此,姑孰城成了朱元璋开拓江南、北定中原,争霸全国的根据地,采石之战是朱元璋开国称帝迈出的重要一步。如果没有成功的采石渡江之战,如果没有富饶的太时府作为可靠的后方,朱元璋就不能“杀尽江南百万兵”,更不能“要与西风战一场”。为了详细论述采石战役在建立明王朝中所起的历史作用,试从下述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3.
正在追随朱元璋以前,刘基(1311-1375,字伯温,明朝开国元勋)一直过着隐居或半隐居的生活,一边教书育人,一边研习兵法、天文、文学等。这年,朱元璋手下一个叫胡大海的人听说处州(今浙江丽水市)附近有几个隐士很有才能,便命人去请,这其中就包括后来帮朱元璋一统江山的刘伯温。其他几个人一请就到,唯独刘伯温不肯来。胡大海又  相似文献   

14.
一、明初官场形形色色的腐败现象明王朝建立以后,百废待兴,急需立法,进行必要的整顿;为此,朱元璋陆续颁布了四编《大诰》,计初编74条,续编87条,三编43条,武臣32条,总共236条。这四编《大诰》非常具体地反映了当时吏治的真实情况,朱元璋毫不隐晦地把...  相似文献   

15.
张凯  尹永红 《文史天地》2014,(10):53-57
正马秀英(1332—1382年),宿州(今安徽省宿州市)人,系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结发妻子,丈夫登基时册封她为皇后,在中国历史上以贤明而著称。一、相夫教子马秀英出身孤贫,12岁时,被父亲托付给挚友郭子兴夫妇。1352年,起义反元的郭子兴夫妇将养女马秀英许配给爱将朱元璋,从此夫唱妇随,由此成就了一位千古贤后。马秀英与朱元璋成亲后,夫妻感情深厚,  相似文献   

16.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出身农民,由参加农民起义而成为农民起义领袖。帝王思想是他背叛农民革命,蜕化变质为地主阶级代表人物的指导思想。本文就朱元璋帝王思想形成的原因试作简要论述。一朱元璋于元朝后期出生于濠州(今安徽凤阳)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他的父亲朱世珍是一个老实本份的佃客,由于地主的租重,承佃退佃,举家搬迁了好几次,家境极为贫寒。1344年的上半年,朱元璋家乡发生瘟疫,一家五口,只剩下二哥和年方十七的朱元璋。家贫如冼,穷困潦倒的朱元璋兄弟竟找不到一块安葬父母兄弟的地方,更不用说备  相似文献   

17.
治明史者,有以朱元璋曾依附于韩宋政权(年号龙凤),而认为吴朱政权的官爵当“皆受之于宋”,如明末清初之史学家钱谦益云:朱元璋“渡江(元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以后开帅府,丙申(公元1356年)为吴国公,以逮于称吴王。凡有拜除,皆出龙凤之命,如蕃镇承制故事。国史多忌讳,皆没而不书。”(《牧斋初学集》卷一0一)。清早期史学大家徐乾学(曾任清官修《明史》总裁)也举出一些例子,说“太祖(朱元璋)之兴,其官爵皆受之于宋。”(《憺园集》卷一四)。  相似文献   

18.
<正>朱檀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第十子,明洪武三年(1370年)出生,两月后即被封为鲁王,十五岁就藩兖州,从此兖州即升州为府,辖四州二十三县。朱檀自幼好诗书礼仪,礼贤下士,博学多识,甚得朱元璋喜爱。十九岁时,因服丹药毒发伤目而亡,谥号"荒"。鲁荒王陵位于现山东省邹城市与曲阜市交界的九龙山南麓。1970年至1971年,由山东博物  相似文献   

19.
明代皇陵共有六处,即:祖陵、皇陵、孝陵、十三陵、显陵、景帝陵。其所葬者包括生前未称帝死后追认的。 祖陵,在江苏泗洪县。朱元璋于1368年建立明朝后,立即追尊高祖、曾祖、祖父为皇帝。并于洪武十八年(1385年)命皇太子朱标率大臣赴祖籍泗州(今江苏省泗洪)城北杨家墩建造陵墓,将三代帝、后的衣冠葬于此,即明祖陵。 皇陵,在安徽凤阳。是朱元璋父母的陵园,在神道口之南有一高大的石碑,碑额篆刻“大明皇陵之碑”,其碑文是朱元璋亲自撰写的。 孝陵,位于南京钟山之阳,是朱元璋与马皇后的陵墓,规模宏大。 十三陵,位于北京西北郊昌平县。是自明代第三帝  相似文献   

20.
朱耷(1626-1705)是明末清初杰出的书画家、诗人,与原济(石涛)、弘仁、髡残合称“清初四高僧”,为四僧之冠。朱耷,名统Quan,号雪个、个山、人屋、八大山人等,江西南昌人。明朱元璋第十六子宁献王朱权的九世孙,“八岁能作诗,十一岁能画青绿山水,少时能悬腕写米家小楷……性格孤介,好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