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孙淑奇 《神州》2014,(11):17-17
伴随着神秘传说出生的周作人以“落寞”为其人生画上了句号,然而其留在文学世界里的功绩却是不容抹煞的。“人的文学”的倡导,开启了新文学对于“人道主义”的关注和探讨;杂文小品的尝试使得古已有之的文体焕发了青春的活力;儿童文学与儿童教育的研究让“儿童本位”观点走入了大众的视野。  相似文献   

2.
舒芜 《炎黄春秋》2000,(8):79-80
顷见贵刊2000年第6期上所载吴江先生《从胡适说到周作人》一文,对我殷殷见教,非常感谢,至请代达。但所教也有几点未能透彻领会,还想再请教一二。  相似文献   

3.
周作人是中国民间文艺学和民俗学最早的奠基者和理论家之一,也是中国系统介绍国外神话理论的第一人。他一生对神话饶有兴趣,扼要而全面地介绍了西方主要神话理论流派,评点其优势与不足,并运用古典进化论、心理学等理论研究神话,提出了广义童话是神话之源等新颖而深刻的观点,并对神话的性质和内涵做了重新思考。梳理周作人的神话研究,不仅是对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的必要回顾,对当下的神话研究亦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4.
周作人是中国现代民俗学的重要开拓者和奠基者,他一生的民俗书写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普通民俗学,风土志、节令诗和竹枝词,民间文学,有关译介工作等的考察、研究和写作.他以现代思想者的眼光观照民俗、民间文学,其不少观点新颖独到,他的民俗书写中的人民性思想和对民俗文化三重功能的观点尤其值得关注.他的研究和书写具有一种高远的历史意识、宏阔的世界视野和清明的比较眼光.周作人对中国古代民间文学和现代民俗学的历史梳理体现出一种敏锐的史家眼光,在中国现代民俗学学术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我国民俗学、民间文学的发展有较大的影响,对中国现代民俗学的创建和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费振华 《神州》2013,(1):199-200,202
周作人深受中西方多种思想文化的熏陶,身上又带着一代觉醒的中国知识分子向外求索的价值取向和文化选择,再加上他特有的个性气质特点,使他整个人呈现出一种既相互矛盾又相互统一的不断发展与调和的思想系统。文章主要取周作人的代表作品,从三个方面,即的文学观,生活观和人生观分别来分析他主要的思想特征。  相似文献   

6.
“周作人与鲁迅乃是一个人的两面。”至于“两人的晚年相差如此之远,就在于周作人是寻味人间,而鲁迅则是生活于人间,有着更大的人生爱。”纵观他的一生,或可借用黑格尔评价浮土德的那句话:他无法抹去他所做的一切,他不是自己命运的主人  相似文献   

7.
读周作人的文章,深觉他可爱。带着维护和偏袒之情再来读这本传记,觉得他的可爱又近前了一步,是活生生的了。鲁迅是大哥,从儿时起,就雄赳赳气昂昂,冲锋陷阵义不容辞。周作人则完全是一副“顺从的好说话的二弟”的形象。他的混沌和温吞,保护了他的敦厚和吞仁慈,不比鲁迅总有作为长子的种种敏感和尖锐。  相似文献   

8.
从1986年起,识其作品,研究其生平思想,书写其传记,直到今年2月首次全面推出11卷《周作人译文全集》,学者止庵浸淫苦雨斋主人已二十多年。  相似文献   

9.
周作人所提倡的"问题小说"观,对"五四"乃至以后的文学理论建设和小说创作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它不仅关联着周氏"人的文学"及"平民文学"等重要的文学主张,而且表达了当时《红楼梦》研究的一种新思路,与胡适、鲁迅的《红楼梦》研究共同构建了红学研究的生态景观,现代红学史理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周作人曾给刘半农写过一封书信,体现了两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相似文献   

11.
王鲁娅 《民俗研究》2010,95(3):262-264
此信件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周作人先生回复赵景深先生《〈笑府〉与〈广笑府〉》一文,该信对周作人的研究、民俗学研究、笑话研究及《广笑府》的版本辨伪等研究都有珍贵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张潇中 《文史月刊》2004,(12):31-32
周作人在“五四”运动前后,曾以自己深刻的思想、犀利的笔锋,英勇地站在反帝反封建的最前线,呵斥礼教,痛击军阀,成为“新文化运动”中青年们的“精神领袖”之一。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他逐渐向往平和敦厚稳重的隐士生活,企图远离现实,在关键的时代考验——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  相似文献   

13.
1966年“文化大革命”刚刚开始,中国现代思想史、文化史上“巨石重镇”人物周作人也进入了他生命的倒计时。  相似文献   

14.
1966年“文化大革命”刚刚开始,中国现代思想史、文化史上“巨石重镇”人物周作人也进入了他生命的倒计时。  相似文献   

15.
杨惠荣 《纵横》2010,(2):49-52
1949年1月下旬,处于风雨飘摇中的南京,人心惶惶,正常秩序已很难维持。27日白天,有一部分国民党兵从浦口溃败下来,到下午,下关车站附近更是乱成了一片。一位年过六旬的老者在两名男子陪同下,匆匆来到一列开往上海的列车跟前。这时,车上已经挤满了人,老者在两名同伴的帮助下,从车窗爬进了车厢,居然侥幸占到了一个座位。那两名同伴则只好坐在行李上。  相似文献   

16.
1949年1月下旬,处于风雨飘摇中的南京,人心惶惶,正常秩序已很难维持。27日白天,一部分国民党兵从浦口溃败下来。到下午,下关车站附近更是乱成了一片。一位年过六旬的老者在两名男子陪同下,匆匆来到一列开往上海的列车跟前。这时,车上已经挤满了人,老者在两名同伴的帮助下,从车窗爬进了车厢,居然侥幸占到了一个座位。那两名同伴则只好坐在行李上。这位老者,就是大名鼎鼎的周作人。随同的  相似文献   

17.
訾翔宇 《文史月刊》2008,(11):64-64
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访问中国时曾问鲁迅谁是中国最好的散文家,鲁迅毫不犹豫说出是“周作人”。 在那个“南鲁迅,北知堂(周作人)”的时代,周作人的学识一度被多数人认为超过了鲁迅。 他在北平八道湾的书房苦雨斋是钱玄同、刘半农、沈尹默、徐志摩、梁实秋等人梦想的圣地,他的散文《故乡的野菜》、《乌篷船》、《买墨小记》、《冷开水》则让无数中国文人包括梁实秋和余秋雨感叹无法望其项背。  相似文献   

18.
读文章高手的小块文章或书简日记之类,往往会有一种别样的愉快,其奥妙大约就在于行文特别自由,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旧时术语谓之"通脱",钱钟书先生则称为"家常体"。  相似文献   

19.
在大千世界精彩纷呈、绚丽灿烂的另一面,也总有诸多的遗憾存在。即如现代中国的文坛:一代诗才徐志摩以盛年死于非命、曾为“五四”新文学运动骁将的周作人的失节事敌、以及以率直和才华对当时文坛带来诸多冲击的郁达夫在抗战胜利后反遭敌宪毒手等等,都是令人扼腕痛惜的憾事遗恨。  相似文献   

20.
《南方人物周刊》2014,(23):84-87
湖南出版界有两个人物闻名全国,一个是钟叔河,一个是比钟叔河大3天的朱正。他们是《新湖南报》和新华社湖南分社合办的新闻干部训练班的同学,也是《新湖南报》的同事,一起被打成右派,后来在“文革”中又是一同被判刑劳改的难友。更难分难解的是,钟叔河先生研究周作人,朱正先生研究鲁迅,让周氏兄弟以另一种方式齐聚长沙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