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方志文化所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面极其广泛。长期以来,我们对当代方志文化的构建关注不够。构建当代方志文化有助于促进地方志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有助于促进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助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的建设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文化强国、和谐社会的建设。构建当代方志文化必须立足于当代地方志事业,善于从传统方志文化中汲取养分,善于吸收其他文化门类之所长,借鉴国内外学术研究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明确地对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出部署,并将它与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确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大基本目标。作为志鉴工作者,我们要认真研究志鉴工作与三个文明建设的关系,更好地为地方三个文明建设服务。一、志鉴工作是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地方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在当代,我国志鉴工作者发扬盛世修志的优良传统,已修出了数以万计的新志书,并编纂出版年鉴数千种。志鉴数量  相似文献   

3.
研究清代镇江文化氏族的个性特征,不仅有利于对镇江人民优良精神传统的梳理与总结,而且有利于提升人们的思想品格与道德水平,有利于当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较为稳固的精神支柱。主要体现七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周成仓 《攀登》2006,25(3):101-103
毛泽东从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出发,科学地揭示了经济与政治相结合、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不分离的规律,阐述了以文化建设、道德建设、培养和造就“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新人、正确对待知识分子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文明建设思想,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精神文明建设思想体系。这一思想体系为党的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春秋时期,墨学与儒学是颇有影响的两家学派。而至秦汉,由于种种原因,墨学陷于"中绝",这对我国古代科学技术、传统民族文化的发展均有消极影响。当今,探讨墨学"中绝"之因、认识墨学的当代价值和现实意义,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孟"-艳 《神州》2013,(4):41-41
基层群众文化之所以能够成为当代中国文化体系的基础部分,并且决定当代中国文化体系的面貌和走向,是由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决定的。基层群众文化在时代的呼唤中脱颖而出,走上前台,成为中国两个文明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最核心的动力是“三个代表”的提出。“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由此开辟了有关文化价值和功能的新的阐释空间。而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也趋于共识,重视指数明显上升。文化部曾提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是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是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条件,基层文化建设要着眼于不断发展的实际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7.
文物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齐大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重在建设,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建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使之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相适应。为了建设这样的文化,就要继承和发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党的优良传统,这既是以经济...  相似文献   

8.
古籍整理在我国有深厚的基础。当代大力提倡精神文明建设,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遗产,使古籍整理研究这门学科——文献学获得新的生机。面对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飞速发展,我们深切地感到对古文献的整理研究方法、手段、内容和人才培养办法都急待于革新。  相似文献   

9.
薛双燕 《神州》2013,(15):275-275
企业作为和谐社会的一分子,必须把建立和谐社会视为己任,积极构建具有行业特色的和谐企业。在深入探讨构建和谐社会中,作为国有企业,必须要以精神文明建设为主要切入点,全力打造崭新的企业文化,进而以此为着力点,构建和谐企业。一、精神文明建设是构建和谐企业的重要保证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把传统文化的优秀部分与企业各种先进管理理论相结合,是企业与时俱进必然要求,也是企业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志。加强企业精神文明建  相似文献   

10.
黄淑君 《攀登》2006,25(5):171-17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图书馆作为人类文化知识和信息存贮的单位,其所担负的各项服务于社会的职能决定了它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所应发挥的积极作用。文章阐述了图书馆作为文化建设及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应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这是因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这就清楚地界定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所指“先进文化”的性质及内涵。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牢牢把握好先进文化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彝族的道德价值观是彝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部分。彝族的传统社会是一个泛道德主义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任何个人的言行都严格地受道德价值的制约和牵制。因此,彝族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是以道德价值为核心,由它向外衍射,影响并扩及所有的价值活动。在走向ZI世纪的今天,彝族传统的道德观与彝区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仍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其中既有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面.又有制约精神文明发展的一面。我们应当用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观点,辩证地历史地分析彝族道德价值观中积极的因素与消极的成份,从而弘扬其优秀道德,发展社会主…  相似文献   

13.
包梅倩 《神州》2013,(14):19-19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已经从物质文明向精神文明和文化文明跨越。群众舞蹈是群众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拥有深厚而广泛的群众基础,它在社区文化建设与和谐社区生活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笔者就群众舞蹈和社区文化建设谈谈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4.
王清媛 《神州》2013,(4):44-44
《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对新农村文化建设进行了专题部署,并高度评价了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意义,明确指出:“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我们党之所以把新农村文化建设提到如此高的战略地位,建设新乡村文化,继承甚至是重新发明优良的传统,构建和谐、健康的乡村文化,是推动新农村现代化进程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基础工程。新农村文化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5.
李修松 《安徽史学》2023,(1):5-12+168
创建中国共产党的我国早期革命知识分子之所以接受马克思主义,是因为业已指导俄国革命取得成功的马克思主义与根植于他们骨髓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深度的契合;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乃至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形成的过程,说明作为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故此,要努力实现基于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基础之上的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自觉和奉行自觉,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型,继续促进马克思主义与之相结合,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6.
道德建设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且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工程,关系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兴衰成败。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温家宝总理  相似文献   

17.
和谐是一种理想的文化境界和状态,和谐社会的理念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建构性认同。以和谐为中心的文化建设标志着当代中国文化的历史归属和与传统的情感联系,同时,也建立了审视传统文化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8.
祖训家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地位。它的教化功能不仅在古代,直至今天仍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对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十分必要。它的形成和发展是族人持家、治业、育人经验的总结和智慧结晶,必须深入挖掘、加强研究、革故鼎新、古为今用,以适应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需要,为精神文明建设增添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地方志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珍贵遗产,是承上启下、继往开来、服务当代、有益后世的文化基础工程,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中的一项系统工程。做好地方志工作,对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  相似文献   

20.
地方志在存史、资政、教化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有很高的权威性和可信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地方志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能够促进四个文明建设特别是地方文化的繁荣发展。修志工作有利于发展地方文化和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地方志是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经历时间考验的精品良志,其中有大量可信的历史文化资料,是我们研究区域文化、了解区域历史和社会变迁的重要资源,更是发展地方文化、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