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皮黄又做皮簧,是西皮和二黄(簧)的简称,它们是京剧的两大主要声腔,所以早年的京剧也被称为皮黄或皮簧戏。  相似文献   

2.
《湖南文史》2011,(8):32-33
"皮黄"又做"皮簧",是西皮和二黄(簧)的简称,它们是京剧的两大主要声腔,所以早年的京剧也被称为"皮黄"或"皮簧"戏。  相似文献   

3.
皮黄源流     
西皮,系我国皮黄声腔剧种的主要声腔之一,这一曲调流传甚广,各地对它的称呼完全不同。湖南与广西的剧种称为“北路”,云南滇剧称为“襄阳”,四川称为“胡琴”,湖北汉剧、长江剧种和西北剧种及京剧称为“西皮”。虽然各地叫法不一,但曲调皆无大异,基本上同曲一源。西曲原是南北朝宫廷中的乐舞,后流落民间,它本来是阳春白雪类的曲调,只因无文土润色,逐渐成了下里巴人。数百年来,它流行于湖北荆州、襄樊,并安家落户,变成了当地的土腔土调。明末清初时,南北曲曼卓和弦索二调恳绝,流放湖北称为襄阳腔,流放陕西称为秦腔,它与各…  相似文献   

4.
徐兆格 《古今谈》2005,(3):63-64
平阳和调(后称“和剧”)源自平阳民间马灯戏。据《温州文化艺术史料汇编》记载:和调始于明中后期,平阳人林椿,又名“阿桃”,是他首先组班,名为“和合班”,以村坊马灯调、民间小调及时调为主要曲调,演员大多来自马灯班。以后吸收高腔、昆曲、乱弹曲调来丰富自己曲牌,不断完善自己,形成富有浓厚平阳乡土气息的地方剧种。降至清光绪初年,平阳新陡门村开设和调戏馆,弃高腔、昆腔,习皮簧。请徽州艺人徐小山、马四川执教,学来部分徽班剧目和唱腔并吸收部分乱弹,逐步形成以徽调为主,兼唱乱弹、时调、滩簧等的多声腔剧种。这一时期和调班社大兴,  相似文献   

5.
从明代后期开始进入宫廷的昆曲,更早一些的弋阳腔,以及清代道光年间逐步成熟的皮簧,也就是后来的京剧,共同构成了清宫演剧内容的主体。1790年,乾隆八旬万寿,徽班进京,自此大量立足民间蓬勃发展的声腔剧种开始在北京落地生根,并且迅速以极高的艺术活力占据市场。清代中后期,花部中的皮簧腔则在保持了民间活力的同时,大量吸收了昆曲和弋腔的营养,迎合当权者审美的趣味而得以进入宫廷,迅速成为了"上通天庭"、"下接地气",贯通于精英阶层和底层民众的堂皇剧种。本文尝试描摹盛况空前的清宫演剧情境下,京剧艺术是如何被催生的,以及清宫京剧精致化、规范化、高贵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粤剧又称广东大戏、广府戏,用广州话对白和演唱。1956年广东粤剧团晋京演出《搜书院》,周恩来总理观后,赞誉粤剧是“南国红豆”。从此,粤剧进入了全新的时期,创作了一大批优秀剧目,红色经典粤剧《山乡风云》堪称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剧目之一,被喻为粤剧现代戏创作的“里程碑”、“戏曲化的成功典范”。  相似文献   

7.
秦腔司鼓的击打效果与舞台效果的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亚生 《神州》2012,(33):202-202
秦腔司鼓是一种纯粹的民间艺术,作为秦腔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司鼓在打击乐的表演中,对于整个演出具有“半个导演”和“总指挥”的作用。特别是在民间的表演,秦腔司鼓不仅辅助秦腔表演艺术更加有效地开展演出,对观众进行情感渲染,而且在演出的整体过程中,“锣鼓家伙一台戏”涵盖了打击乐的效果和舞台效果的集中体现方式。  相似文献   

8.
赵杰兄比我年长10多岁,且又是国内外知名的张学良和抗战史研究专家,我仍然愿意以“兄”称之。中国传统中文雅的学界和喧闹的江湖称呼是一样的——区别是学界称“兄”,江湖称“哥”或“大哥”而已。这样称呼他是我的一种攀附心理在作祟:他的学问,有那么多他写过的书在那儿摆着,称他为“兄”,自己岂不也可划入学界?幸好,赵杰兄还很江湖,在一片“赵教授”、“赵主任”的称呼声中,还能容忍我这个在学界本不入流的小字辈的放浪。  相似文献   

9.
在对安徽九星十文铜圆作介绍之前,首先应说明的是,此币在命名上有所欠妥,所谓“九星”实为“十八星”之误。“十八星”是辛亥革命时期革命军军旗的图案,它是由当时的革命团体共进会在武昌起义前设计的。其十八个星象征着当时中原的十八个省,把十八个圆星联成一体,寓有十八省  相似文献   

10.
恩宁路,广州西关一条普通的老街,却屹立着粤剧的“祖屋”——八和会馆。这里是百年来粤剧艺人的根,每年都有从世界各地赶来这里寻根的粤剧艺人,他们都称自己为“八和弟子”。  相似文献   

11.
大凡秦人多好秦腔。 漫步三秦,到处流曳着秦腔的旋律。相云二三里,村村高音喇叭播放的是秦腔;地畔路旁,秦人畅快淋漓吼的是秦腔;夜幕四合,“自乐班”闹的是秦腔,城镇剧院,高合演出的是秦腔。[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江湖”二字,最早出自于《庄子·大宗师篇》——“泉涸,鱼双与处于陆,相掬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这里的江湖,指的是江湖河海,是鱼儿们自由自在生活的地方。  相似文献   

13.
黄虹 《羊城今古》2005,(4):55-57
一、粤剧南派武功的历史和发展 粤剧舞台上具有南方地域特色的武打表演艺术俗称“南派武功”。粤剧南派武功始于何时,创自何人.历史上流传着多种说法,有说传自乾隆年间的至善禅师、洪熙官;有说传自雍正年间的名伶张五……。至于那种说法正确,我们日后仍可继续探讨,但源于民间武术则无可置疑,应该说,它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受民间武技熏陶孕育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4.
作为民族化瑰宝的京剧,因在北京这块历史化沃土上,由皮簧戏衍变而成,故“姓京”而称京剧。就北京的具体地域说,今宣武区地界,实为京剧孕育、发祥以至壮大的摇篮。  相似文献   

15.
何谓江湖     
“江湖”一词,本义最早是指长江与洞庭湖,后来泛指四方各地。曹操说“江湖未静,不可让位,至于邑土,可得而辞”,其中的“江湖”是天下的意思。  相似文献   

16.
日前,传媒报道佛山粤剧博物馆开馆,说及佛山是粤剧发祥地。一般人便以为粤剧发祥地只有佛山。这使一个粤剧研究的老问题又重新摆上桌面上来——粤剧发祥地只有佛山么?明代“天下四大名镇”之一的佛山云集艺人,相邻的省城、天下闻名商都广州又岂会不艺人云集呢?  相似文献   

17.
《河南文史资料》2011,(3):154-160
“江湖会”起义是辛亥革命的先声,也是陕州(今河南省三门峡市)地区近现代史上的一件大事。我原在陕县史志总编室工作,对陕州“江湖会”起义虽有调查,但感知不深。2002年初,河北省广宗县委致信中共陕县县委宣传部,邀请陕县派人参加广宗县举办的纪念景廷宾起义100周年活动,并请撰写有关河北省“江湖会”来豫西与陕州“江湖会”联络起义的史料稿件。陕县县委宣传部将此事交由我来办理。  相似文献   

18.
梁玉金 《攀登》2009,28(6):119-122
戏剧自元代以来,三起三落,每一次衰落的主要原因都是它从“俗”走向“雅”的过程中形成的“贵族”气息,致使戏剧脱离了趣味凡俗的大众。但在牡丹凋谢的时候,民间的苔花却在遍地开放。在青海民间,“此花落彼花开”的艺术规律也非常明显,秦腔大戏在青海退潮之后,河湟曲艺欣欣向荣。  相似文献   

19.
张纯 《史学月刊》2000,(4):37-42
戏曲音乐的主体是声腔艺术,而戏曲声腔艺术,则萌芽于金、元时期的北曲与南戏。北曲的形成与发展,确立并开创了我国初具规模的戏曲音乐。曲牌联套体制的组织结构较为严密完整,调性色彩对比较为鲜明,形成了北曲在戏剧音乐发展史上的特殊地位。南戏的音乐成熟虽较之北曲晚,但它繁衍迅速,吸取民间创作的传统特点,特别是采用了北曲的套曲,形成了“南北合套”,同时也解决了复杂的音乐技术问题,成为戏曲声腔艺术繁荣、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梁家贵 《民俗研究》2011,(2):267-271
自古以来,“江湖”包罗万象,神秘莫测,或兴风作浪,或潜流涌动,成为正统社会秩序的映照,甚至发展为对立。要解开“江湖”的神秘面纱,就需要开展全面、系统的研究。刘平教授所著《中国民俗通志·江湖劫一书钩稽推绎,对中国历史上的“江湖”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使不为正常社会所熟知的“江湖”完整再现。该书成功解决了材料、形式等问题,结构严谨、布局合理,不仅是一部史料翔实的志书,同时也是一部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研究著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