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清乾隆年间,山西晋城盐商朱立基等因侵帑误课,被清政府查办并抄家产。由此案可知当时畸形的官商结合情形及私盐盛行,课税浮费严重等问题。另涉案者多为晋籍商人,可知长芦盐商中晋商是一支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2.
担任30年苏州织造的李煦,以其贵近身份,又五次八年兼任两淮巡盐御史,与两淮盐业关系不浅。他在任期间,禁缉私盐,以保畅销;恤商恤灶,以保税课;甚至不惜为商人争取经济利益和商人子弟科考机会。李煦悉心筹划,多方措置,为禁戢私盐确保淮盐销售顺畅、盐课如额征缴,也为两淮灶户生计尤其是盐商实力的发展发挥了作用,在清初两淮盐业史上居有较为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清代长芦盐商与内务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的盐课岁入,是清王朝除田赋之外的一项重要的财政收入,达数百万两银之多。而每年交纳盐课“正供”和内务府内帑“帑息”的盐商,是享有封建特权的商人集团。他们在封建政府和皇室的特许和保护下,获得了经营和销售食盐的专利权,每年从民众身上赚取巨额利润。但盐商们每年不仅要向清王朝交纳盐课税银,而且还要承受其他财政重负。从封建  相似文献   

4.
对清代扬州两淮盐务组织务本堂的商业文化背景、乡土文化背景及其在两淮盐业经营中的作用进行探考,发现务本堂的设立不仅是徽州盐商顺应商品经济发展的一大举措,也标志着在特定时代背景下徽、州盐商价值观念的转变和突破,主要体现在对传统农商观的思辨,"利"、"义"契合的经营价值观的确立和业儒弘儒的人文精神的践行.  相似文献   

5.
黄玉林私盐案是清代发生在两淮地区最大的盐枭案。盐业走私犯黄玉林虽然一度被清廷招安,但并未真心悔过,一有机会便想重操旧业。经过道光帝的坚持,黄玉林最终被两江总督陶澍处决。清代私盐案的屡禁不止,实由于清代盐业管理体制的弊端所引发。陶澍在淮北地区推行票盐改革,从根本上杜绝了原有盐商垄断的体制,两淮地区的私盐问题迅速消失。  相似文献   

6.
清代扬州是两淮盐运要地,盐商麋集,经济繁荣。"富甲天下"的两淮盐商对扬州的文化教育事业的大力支持,促进了扬州的文化繁荣。  相似文献   

7.
《尚贤公分书》是明代正德年间两淮盐商吴德振所立的分家书,保留了大量的明代中期徽州盐商的宝贵资料。根据其中的各类财产记录,可以有效地分析此一盐商家族的资本规模、增值速度以及土地经营等方面的特点。由于这一时期是徽商在两淮盐业开始占据优势并成为具有全国性影响商帮的关键时期,因此这一个案研究,有助于我们详细了解明代中期徽州盐商的基本状况。  相似文献   

8.
清代前期,徽州盐商在扬州地区的经营活动,对扬州城市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历史作用。本文拟就徽州盐商于盐业经营之外的有关经济、社会活动以及对扬州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作一初步考察分析。 (一) 清初,徽州盐商与扬州城市经济的联系,主要表现为捐赈。明清鼎革之际,扬州遭惨清兵十日屠城之祸,扬州百姓约几十万人丧生,昔日繁华的扬州城几成一片废墟,“扬州十日”惨案对这一地区的社会生产力和城市经济破坏极大。随着两淮盐业生产的  相似文献   

9.
清代盐商的盛衰述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代的盐商,在封建政权的支持下,长期垄断盐的销售市场,并干预和操纵盐业生产。清代前期,盐商资本曾获得很大发展,并与山西的票号商、广东的出口商等被称为我国封建社会晚期最大的商业资本。至嘉庆、道光年间,全国最大的盐商集团——两淮盐商,势力逐渐衰落,以后虽经改革盐法,但积弊已深,无法挽回其颓败之势。这一兴衰变化的历史现象,是清史研究中很重要的一个课题,值得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0.
明代徽州盐商盛于两淮的时间与原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徽州盐商之所以能够称雄淮扬,基本原因难以归之于实行并不久长的弘治叶淇变法,也很难归之于万历四十五年袁世振突然实行的纲运法,而很可能应该归之于明代中后期两淮盐业的运作实态和徽商的所作所为.由边商内商到内商,到内商之有力者,到囤户,到纲商,徽商是在盐商的这种不断分化中占了先机而逐渐称雄的.  相似文献   

11.
扬州盐宗庙散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三百六十行都有自己的行业神或祖师爷,江苏古代盐业发达,盐商盐工当然也有自己的盐宗庙。江苏最早的盐宗庙建于清同治元年(1862),时任两淮盐运使的乔松年在泰州以六百缗钱购买画家顾坚之别墅,易名“小香岩”,后来又在其西侧将原明  相似文献   

12.
明清淮盐经营中的引窝、税费和利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时期两淮盐政变革的特点,是朝廷由专制性卖盐变为专制性收税。该变革造就了我国封建时代最大的商业资本集团——盐商集团。但它并未改变朝廷垄断盐业资源的本质。商人只是在朝廷的垄断下从事经营。朝廷为防止商人获取过高的利润,始终未把盐价的决定权让给他们。所谓盐商牟取暴利(或称获取高额垄断利润)的提法是不符合史实的。随着对该时期成本分析的再深入,这种提法迟早要被否定。  相似文献   

13.
本文系统分析了明清纲运法施行下的盐业市场结构。认为在这一时期,盐业市场是国家完全垄断的市场结构,国家是盐业市场的垄断者,支配盐商及市场的一切事务,而盐商在市场中处于受支配地位,依附于国家以便获取盐业利润。  相似文献   

14.
晋义熙七年(411)盐渎始筑土城,西狭东阔,状如葫瓢——瓢城。距今5000年前,盐城地理环境趋于稳定,大批先民陆续来此"熬波"煮盐。西汉元狩四年(前119),设立盐渎县。公元411年以前,盐渎尽管有县治,但是有治无城,盐渎县更名为盐城县。北宋时盐城每年产盐达到100万担,运盐船日夜穿梭,盐商云集,声势浩大。明清两朝,两淮盐业更达到极盛,清朝嘉庆年间《两淮盐法志》记载  相似文献   

15.
陶宏 《四川文物》2004,(6):47-51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秦会馆由陕西籍盐商集资修建。它的始建和扩建除与清初的大规模移民活动及当时会馆建筑的兴盛有关外,更重要的是由于自贡盐业的高速发展,给陕西盐商提供了积累财富的机会,高额的盐业利润是西秦会馆得以建造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6.
赖晨 《湖南文史》2012,(2):21-21
在清乾隆年间,两淮有一名叫黄均太的盐商,他是两淮八大盐商之首,家资累万,生活骄奢。他吃一碗蛋炒饭,要花费50两银子。这碗蛋炒饭要保证每粒米都百分之百的完整,又必须粒粒米全部分开,还必须每粒米都泡透蛋汁,外呈金黄.内芯雪白。配这碗饭的要有百鱼汤,包括鲫鱼舌、鲤鱼白、  相似文献   

17.
“任土作贡,自古有之”。中国封建社会里,封建国家实则为皇帝与皇室之家天下,全国饯物赋税所入,除维持封建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外(军队、官吏薪俸),主要用以填充皇室私家的库帑,以供其奢侈挥霍。清皇室,作为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统治者,其贪  相似文献   

18.
"扬州繁华以盐盛",清代中期,在盐业经济的推动下,扬州繁华达到鼎盛。经济社会的繁荣,带动了文化事业的兴旺发达。当时驻扬州的两淮盐官有两淮都转盐运司使(简称盐运使)及两淮巡盐御史(简称盐政使)。他们大多富有才学,利用自身雄厚的财力,大力提倡文化事业,对扬州地方及东南一带的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围棋是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活动之一,扬州又是清代重要的围棋中心之一。两淮盐官与清代扬州围棋活动关系密切,很值得一说。  相似文献   

19.
在古城扬州千姿百态的园林景点中,许多园林都与两淮盐商当年的骄奢豪举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连。其中个园就是清代名的两淮盐商商总黄至筠的私家园林。笔从事盐史研究多年,数次出差扬州均未能一睹个园的芳容。日前,参加省里在扬州组织的业务研讨活动期间,我终于瞅准机会仔细观赏了神仪已久的个园。  相似文献   

20.
在明朝盐政"开中法"制度下,商人应政府邀请,运送粮食,换取盐引,凭盐引支取、运送食盐至指定地点销售。一方面,从15世纪开始到16世纪初,两淮盐政开中法从漫无预算、个别执行,逐步演变为盐引分类、开中定额,再演变为通盘规划、预先开中。情形一如政府发行公债。另一方面,16世纪初"余盐银"制度的设立,使白银进入开中法,盐引成为炒卖对象,盐商也分化为边商、内商两大集团。就这样,明朝两淮盐政制度不自觉地发展出以盐引为中心的公共资本市场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