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嵘  张荣 《丝绸之路》2022,(2):11-12
<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是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现实和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的总结。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首次明确提出“在各民族中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求“要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纳入干部教育、  相似文献   

2.
在第五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重要任务、工作主线、制度保障、实现方式以及中华民族历史观和民族工作的方法论,为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完整、准确、全面把握和记述好党的民族工作是新疆地方志系统的重大政治任务。新疆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应当在修志编鉴中探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  相似文献   

3.
《历史研究》2021,(1):53-60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历史工作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2019年1月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习近平总书记在贺信中指出,"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需要系统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更加需要深刻把握人类发展历史规律,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来"。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新时代命题,要求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其重要意义,全方位认清当前教育所处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并通过行之有效的举措在高校学生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最大限度汇聚实现中国梦的智慧,努力形成实现民族复兴的宏伟力量。  相似文献   

5.
<正>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紧紧围绕省委作出的“一优两高”战略部署,不断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工作思想引向深入,以推进更高层次示范区建设为路径,坚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工作理念,将决胜全面小康同步、精神家园同建、民族团结同心、社会和谐同向、基层基础同创、激励机制同促细化实化,在更高起点、更高水平上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向纵深发展,在新起点上展现新作为,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幸福的现代化高原强市开启新的征程。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大原创性论断提出以后,青海各族人民倍感振奋、衷心拥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纵观数千年中华民族由自在到自觉的历史进程,借鉴世界范围民族形成发展的经验,深刻把握党的民族工作的规律作出的重大理论创新,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金钥匙,标志着我们党对民族问题的认识把握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7.
8.
长期以来,境内外敌对势力不断在新疆进行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破坏活动,以影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构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持续带领新疆各族群众艰苦奋斗,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发展经济、繁荣文化、提升教育等,新疆各项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外界客观形势,仍需从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治疆方略、夯实国家认同思想根基、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强理论和学术研究等方面着手,不断铸牢新疆各族干部群众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9.
10.
2020年10月24日,由北京市历史学会和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培育基地共同举办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历史学学术前沿论坛在京师大厦隆重召开。国家民委研究室副主任温军,国家民委研究室基地工作处处长刘元如,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瞿林东,历史学院教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培育基地首席专家晁福林,历史学院教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培育基地主任郑师渠,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郭双林。  相似文献   

11.
进入新时代,我国边疆地区各族人民有着美好生活的现实需要,这一需要的满足建立在边疆稳定发展的基础之上,而边疆稳定发展除了外在的物质基础与制度保障外,更需要各族人民内在的勠力同心,这就离不开共同体意识的深层支持。共同体意识是各族人民情感纽带的体现,因此从情感政治学的角度来说,在边疆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应该重点把握情感的公共影响力,规避情感稀薄与情绪激化,发挥情感的建设性价值,为当下及未来的边疆稳定发展提供重要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2.
丽江古城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多元的民族文化,其民族文化交融为当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了基础,随着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深入,古城中各族群众在生活上相互帮助,经济上相互促进,文化上兼收并蓄,各民族间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融格局。本研究通过对丽江古城各民族文化交融的历史背景与表现进行调查,归纳丽江在推进古城民族文化交融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经验,提出通过发展民族特色文化产业、举办形式多样的民族文化活动、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加强丽江古城民族文化研究等方式进一步促进民族文化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3.
14.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我们伟大的祖国是由五十六个民族共同开发的,中华民族的未来也要靠五十六个民族共同来开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党和民族的主线,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15.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和生命力的共同体,拥有极为突出的形意交融精神,具体表现为求真务实、自强不息、革故鼎新、厚德载物等。形意交融精神是物感与心智联通的精神,既涉及万物存有、人心所思,也涉及心物合一,是形意互动、日日新的开放过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紧密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形意通的思想精华,格物致知,润物无声,真正做到有形有感有效。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呈互构式,遵循时代要求,深刻把握二者的逻辑关系和内在机理,对建构二者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结构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讲好民族团结进步故事,是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有效路径,需要进一步得到重视。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中,把民族团结进步故事进一步与教育要素有效结合,以讲好民族团结进步故事为抓手,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相贯通,从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要素等方面同步并举,引导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从学理意义上看,"文化润疆"既是一个在新疆地区持续建立和通畅中华文化润泽机制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从人心维度不断夯实新疆特色文化与中华文化母体、新疆各民族与中华民族共同体之间深层联系,从而为新疆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提供内在文化支撑和持续性精神动力的过程。其在话语与径路上的整体性逻辑,即是通过对中华文化与中华现代国家、中华民族以及中华各民族文化之间关系结构的系统梳理,进一步理顺文化、民族与国家的关系,切实将新时代新疆地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铸牢实践持续向更深层次推进。  相似文献   

19.
孔雪  李思言  李丽  杨琨 《旅游纵览》2023,(13):94-96
我国民族乡村分布广泛、历史悠久、文化璀璨,在乡村旅游成为国民主流休闲时尚的当下,民族乡村旅游成为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媒介,对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巩固民族地区脱贫成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新阶段和新形态入手,阐述民族互嵌式乡村旅游的概念、形式及意义,结合民族乡村旅游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作用,提出民族互嵌式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并从旅游路线设计、资金与人才配置、官民相济的媒体宣传等方面提出互嵌式乡村旅游建设方法。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