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由中唐到宋、金,推官渐由藩镇幕职变为国家正式设立的地方官员。元初推官曾一度废除,后由于司法运作的需要,广泛设立于路及散府。元政府在选任推官时将其法律知识与刑狱经验作为首要标准,但始终未能建立起类似于宋代的专门选任机制,在经历一段时间的监察官员举荐后,推官的选任最终"混于常流"。作为路、府唯一专任司法官员,推官负责其所有刑名案件的审覆及其它相关刑狱事务,但所谓"独专刑名"更多是"专责"而非"专权",推官掌刑一定意义上是圆署制的补充。  相似文献   

2.
髡、耐、完是秦汉时期的刑名,但是关于其适用对象、刑罚如何执行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问题,近百年来的法律史研究中始终存在争议。本文以秦汉时期的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为研究文本,提出髡、耐、完三个刑名之间的区别。髡刑从其产生至秦汉时期完成了从劳役刑到劳役附加刑的转变,耐刑在量刑轻重上与耐为隶臣妾相当,"完"字本身意为保留身体的完整,有时也作"完为城旦舂"的省略语。东汉以后髡、耐、完刑发生了重大变化,成为劳役刑的通称,至隋以后为徒刑所取代。  相似文献   

3.
恤刑制度是指我国古代封建国家在诉讼中给予老、幼、残、鳏、寡、孤、独等社会弱势群体特殊保护的法律制度。恤刑的对象主要是70岁以上的老人、未满10岁的未成年人、妇女、残疾人等。恤刑制度体现了统治者的仁政思想,其内容主要包括定罪量刑、诉讼程序、刑罚执行等方面。我国已出土的《王杖十简》和《王杖诏书令》记载了汉律对于老年人、残疾人及其他社会弱势群体的特殊保护的法律规定和部分案例。  相似文献   

4.
秦汉律令中的完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睡虎地秦墓竹简》与《张家山汉墓竹简》记载的“完”刑既非单纯的“耐”刑,亦非单纯的“髡”刑,更不是单纯指身体发肤完好无损,其含义因时而变。秦代的“完”即“耐”,汉初的“完”为“耐”或“髡”,至汉文帝刑罚改制,“完”成为现代意义上的身体发肤完好无损之意。“完”刑的演变反映了秦汉时期法律的发展和变化。  相似文献   

5.
清朝康熙年间,山西上党地区有一位著名学者,名叫陈廷敬,深得康熙皇帝器重。他一生官运亨通,从中进士初任会试同考官到文渊阁大学士,一直在清政府中央机构任职。除兵部外,还担任过吏、户、礼、刑、工五部的最高领导职务,是编纂我国第一部大型字典《康熙字典》的总裁官。康熙皇帝多次赐书给他,表扬他的功绩。他也确实不愧是清初政坛上的一位显赫人物。  相似文献   

6.
正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12月版,全书约25万字。该书从解读古埃及传世的圣书体文字文献《能言善辩的农民》着手,通过符号学和语言文学的解读,再现了古埃及人的观念和文学成就;把握住了文献的精髓,揭示了文献的法律和司法内涵,为古埃及法律史的研究提供了个案证据。它还进一步对文献的内容进行多方面剖析,尤其考察了该文献所蕴含的政治、经济和宗教伦理信息,从而将文献的解读与史学研究紧密结合起来。从总体上看,该书认为《能言善辩的农民》这篇文献反映了古埃及中王国的社会现实,以文  相似文献   

7.
荆州胡家草场12号汉墓出土竹简《五行日书》按端、令、罚、刑、德五时占测为事、初病、生子诸事项的吉凶。这篇文献与尹湾汉墓出土的《刑德行时》大体属于同一文献的不同版本,两相比照,有助于加深对其文本源流、内涵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8.
万荣 《江汉考古》2006,20(3):90-94
本文根据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贼律》律文,并结合《二年律令》其它相关律种律文对《贼律》中出现的各刑名的刑等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与排序,以探求西汉初年法律的刑罚等级。  相似文献   

9.
<正>自十六世纪中后期开始,欧洲的耶稣会士不远万里来华,为了吸引中国人入教,他们针对不同阶层、年龄、受教育程度的民众撰写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书籍。长期在江南地区传教的潘国光为中国的少年儿童编纂了一部问答体教理书,命名为《天神会课》。该书出版后被翻译成满文。该译本质量上乘,尤其是译者对神学词汇的处理颇具匠心,是研究清初满文天主教文献的范  相似文献   

10.
从提点刑狱司制度看宋代“路”之性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点刑狱司是宋朝首创的专门化的路级司法、监察机构。是继转运司后设立的又一个对州县进行监管的重要路级机构。从提刑司制度所反映出的宋代路级机构某些共性的特征来看:它们具有较固定的行政管理区划,处于地方一定的行政管理层级之中,有大量的行政处置权力。因而宋代的"路",尤其伴随着中央下放除监察权外的大量行政权力到转运、提刑等机构之后,可以被认定为是州县之上的一级正式行政管理层级和行政区划。宋代的"路"是一种权力多源化、分权制衡、集权于中央的新型地方行政体制,是宋代政治精英们对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建设所做出的创新和贡献。  相似文献   

11.
正《宋史·藝文志六》:"《資談》六十卷。"《宋志》未題撰人。按,鄭樵《通誌·藝文略七類書上》:"《資談》,六十卷",注云:"吴越苑贊時撰"。苑贊時,諸書失載。或疑爲范贊時之形)。吴任臣《十國春秋》卷八八《范贊時傳》云:"范贊時,蘇州人。父夢齡,與廣陵王子(錢)文奉交善,官中吴軍節度推官。贊時博洽善著書,所1《資談》六十卷,  相似文献   

12.
《禨祥志》(或称《异闻》)是地方志中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现有的地方志研究中很少有专门涉及这部分内容。清代是地方志纂修的全盛时期,大量的地方志中都包括《禨祥志》。以清代两部《东安县志》为例,试图对清代《禨祥志》的编纂特点、史学思想等方面进行细致研究。在此基础上,以清代《东安县志·祥志》为例,对《禨祥志》给予公允的判断。  相似文献   

13.
竹简秦汉律中的"赎罪"与"赎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汉简牍中的“张家山汉律”和“云梦秦律”是我们研究秦汉法律中的“赎罪”与“赎刑”问题的史料基础,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切入分析:1.“赎罪”与“赎刑”的区别与联系;2.“赎罪”在秦汉律中的继承与发展;3.“赎罪”作为“规定刑”与“替换刑”的两个特点;4.张家山汉律中“赎罪”的其他特点。  相似文献   

14.
1999年8月,山西临猗县博物馆在维修临晋元代大堂工地中,发现了一通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碑刻,碑石为长方形,高71、长95、厚15厘米碑刻题名为《直指按晋训廉谨刑约言》:为楷书,从右向左,凡31行,401字,由时巡按山西监察御史李若星撰发,临晋县知县杨名显勒石。  相似文献   

15.
祥异是明清地方志中用以记载自然灾害和祥瑞的,其内容一般都是自然现象,但背后却含有深刻的政治寓意,用以讥讽天变、人事、民穷、吏污之弊,实质上是一种民间的政治批评。文章以弘治《徽州府志·祥异》为例,重点揭露“祥异”背后的政治玄机。  相似文献   

16.
正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年版,99元该书以中山大学收藏的《杜凤治日记》为基础,考察了晚清州县官杜凤治的公务和生活世界,涉及主持考试、审理案件、教化地方、缉捕盗匪、管理省城、对外交涉诸方面,尤其关注州县钱粮催征和州县官的收支。对同治、光绪年间广东官员、官绅、官民的关系也有所梳理,着重探究州县官与士绅的合作与冲突。在内容上,该书详人所略、略人所详,提供了一些重要但未被充分注意的"细节"。  相似文献   

17.
察合台文文献是我国重要的少数民族文献资源之一。手抄本《书信范文集》是一部用察合台文撰写的书信范文汇编。该文献语言特点对察合台语书信范文及我国少数民族古典文献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其收录的书信范文为研究和了解当时我国中央政权与地方政权关系等提供了重要资料。本文从文献学、历史语言学和语文学角度探析察合台文文献《书信范文集》的基本情况、结构形式和内容特点,明确其存在形式具有其他文献所不具备的特殊价值,进而肯定手抄本《书信范文集》的史料价值,更加明确手抄本《书信范文集》对于保存古典文献、促进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祥异作为中国古代天人感应思想映射于政治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封建统治阶级为了达到政治目的,而赋予自然现象、山川河流以及动植物异象以特殊含义,由此对思想文化与社会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统治者敬天抚民的治世思想影响下,祥异观成为地方政府稳定秩序、教化百姓与彰显功绩的重要工具。清代甘肃地方志所载祥异现象与其他方志有共性亦有特性,其中对黄河的格外关注与积极阐释,建构出天人关系之下地方独特的祥异文化内涵及其社会功用。  相似文献   

19.
郭店楚简《缁衣》与《尚书·吕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尚书·吕刑》篇的制作时代是长期聚讼不已的重要问题。郭店楚简《缁衣》篇称引《吕刑》三处 ,这表明《吕刑》初始文本出现肯定在郭店简的时代之前 ,或当在春秋至战国初期。简文的“”是《吕刑》的初始用字 ,而今本《吕刑》所用的“赖” ,是后起字 ,表明今本《吕刑》的写定不当在郭店之前 ,很可能是战国后期才最终完成的。简文《缁衣》篇的引文表明 ,无论是《尚书·吕刑》 ,抑或是《礼记·缁衣》都有一个从原始文本到定本的变化发展的较长过程  相似文献   

20.
宋书兰 《黑龙江史志》2013,(17):122+124
本文从宫卜万著述《牟平遗香集》着手,结合烟台图书馆所整理出的珍贵牟平文献,对宫卜万编纂《牟平遗香集》的过程与缘起、范围体例及文献价值、存世版本诸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