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代边疆研究日益引起学术界广泛关注,既是学术研究内在学理自然发展之结果,也与当代社会各界关注边疆问题的历史性反思有着密切关联。对近代边疆史的研究,既不能割裂其与古代边疆史的延续性,也不能拘泥于断代史的话语诠释;既不能忽略边疆问题的殊相,也不要陷入地方史的思维;既要有纵向的深入思考,也要有横向的宽广视野。须从整体思维出发,在全球史视野下审视近代中国边疆问题与全球化进程中国际秩序重构的复杂关系,以国家史观念从全局上把握近代边疆问题与中国国家建设之间密切不可分割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2.
一、对史学工作的自觉检讨中国史学史学科产生于本世纪三、四十年代,建国以后,这门学科在六十年代初曾受到学术界的重视,最近十年有显著的发展。近十年来,出版的专著和发表的论文数量可观,在内容上,已经明显地注重于历史观点、编撰思想、史学与时代的关系等方面的探讨。我们正在从事的是建设一门有中国特色的学科的工作。白寿彝先生于四十年代初,便开始在云南大学讲授中国史学史,在这块园地上辛勤耕耘了将近半个世纪,在理论上作了许多总结阐发,在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上不断地开拓,对建设这门学科、推动它达到今天的发展水平,有很大的贡献。白先生治史学史,特别重视发展理论思维。他提出了一个重要命题:史学史是对史学工  相似文献   

3.
来自同一家族的农村家庭和城市家庭,在面临疾病时,有着各自不同寻常的医疗路时间交汇在1996、1997年左右,一个家族的两个家庭从此分别进入了漫长的与疾病斗争的日子。在一张泛黄的家族全家福照片上,仍可以显示出这个贫穷家族人丁的兴旺。1984年,这个家族的长者90大寿,直系  相似文献   

4.
<正>欣逢中国边疆研究所(前身为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成立40周年,我在此致以衷心的祝贺和良好的祝愿!同时,我也浮想联翩,回忆起桩桩往事。上世纪80年代中期,在一次学术会议上,我有幸认识了当时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以下简称“边疆中心”)的马大正主任,由此结缘。长期以来,我得到马主任与边疆中心诸多师友的提携与帮助,也参与了中心组织的不少学术活动,可以说是中国边疆研究所走过40年历程的见证者之一。在指导和组织全国的学术研究方面,  相似文献   

5.
6.
中国文化史研究的反思周积明从1914年第一部以“中国文化史”冠名的著作问世以来,国内的中国文化史研究已走过近90年的历程。它伴随着中国传统史学革命,也伴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从而在20世纪中国文化史上留下了长长的印痕。尽管时至今日仍然有学者对文化史研究...  相似文献   

7.
作为历史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际关系史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无论是宏观体系阐释,还是微观个案研究,无论是国际关系史的理论探索,还是档案材料的发掘和解读,对比改革开放之前,都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和提升。对于国际关系学、国际政治学等学科的发展和进步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具体体现在研究机构的设立、研究领域的拓展和学术交流的加深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乡村的雇佣劳动与雇佣关系是中世纪史研究的重要课题。在经济社会史和日常生活史兴起的学术背景下,英国乡村雇工的生活水平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作为雇工收入的重要来源,工资的作用一向为学界所重视。目前的工资问题研究过于重视工资及其购买力的变化趋势,对工资差别与受雇佣时间的持续性缺乏关注,从而导致对雇工生活水平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认识不足。作为工资史研究的两个重要维度,对工资差别和工资收入的探讨可以弥补枯燥的统计表格和曲线造成的认识不足,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了解中世纪乡村雇工的生活状况。  相似文献   

9.
自20世纪70年代晚期西方学术界开启消费史研究第一波热潮以来,西方消费史研究经历了一个爆炸式的增长过程,但消费史的繁荣和研究的深入,却无法掩饰一个尴尬的事实,那就是虽然多个学科都关注消费史,跨学科方法也得到广泛运用,但西方消费史在研究方法上却存在着相当大的分歧、混乱和夹缠不清,因此,有必要对西方消费史的研究方法问题进行总结和反思,找出问题和原因,以求在未来的消费史研究中通过方法的突破带动研究向纵深拓展。  相似文献   

10.
妇女史与社会性别史研究的史料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妇女史研究在中国已经近一个世纪 ,而性别分析方法进入史学则主要是近年的事。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中国的妇女史研究已取得不少成绩 ,也引发了许多值得关注的问题 ,如妇女史与大历史的关系、新史学与传统史学的关系、学者的性别身份对史学的影响 ,以及在“后殖民”话语结构下的中国史学走向等等。 2 0 0 2年 5月 17— 19日 ,大连大学性别研究中心在“历史、史学与性别”的主题下召开座谈会 ,邀请史学界部分学者参加 ,就此等问题做了广泛的讨论。这里发表的是七位与会学者的笔谈。  相似文献   

11.
史飞翔 《文史春秋》2014,(10):63-64
孔子与老子是中国历史上横跨千古的两位思想巨人.他们分别开创了儒家与道家学派.从而一举奠定了中国几千年来的思想格局并进而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将孔子与老子进行对比是一件十分有趣且意味深长的事。  相似文献   

12.
<正>今年是著名爱国民主人士程思远先生诞辰115周年。因为“国共两党关系史”和“海峡两岸关系史”(以下简称“两个关系史”)研究工作的需要,我和程思远有多种途径的接触交往:我们上下职务对应关系多、共同语言和兴趣爱好多、我上北京的机会多,所以我们除一般的函电往来外,还可通过全国政协全会、和平统一促进会、海联会、台研会等活动保持经常联系,甚至还可以到他办公室乃至直接登门府上,联谊沟通,促膝交谈。  相似文献   

13.
从妇女史到性别史的发展闵冬潮在60年代后期席卷欧美的"新妇女解放运动"中蕴育出来的妇女史研究,经过20多年的发展,在庞大的学术群体中,已成为一个蓬勃发展的"朝阳行业"。妇女史学家们不仅出版了大量的妇女史著作,而且在妇女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方面也不断地推...  相似文献   

14.
妇女史研究在中国已经近一个世纪 ,而性别分析方法进入史学则主要是近年的事。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中国的妇女史研究已取得不少成绩 ,也引发了许多值得关注的问题 ,如妇女史与大历史的关系、新史学与传统史学的关系、学者的性别身份对史学的影响 ,以及在“后殖民”话语结构下的中国史学走向等等。 2 0 0 2年 5月 17— 19日 ,大连大学性别研究中心在“历史、史学与性别”的主题下召开座谈会 ,邀请史学界部分学者参加 ,就此等问题做了广泛的讨论。这里发表的是七位与会学者的笔谈。  相似文献   

15.
中国商会史研究之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一 前  言中国近世历史上的商会 ,指按照官方有关法令成立 ,在政府与商人间扮演中介角色的各行业商人集合团体 ① 。 1 949年前 ,商会这种法定的商人组织形式遍布中国各地 ,成为当地工商界的主要代言机关 ,亦是政府对商人进行管理的重要凭借。1 949年后 ,商会经常被当成大资产阶级与买办阶级盘踞的组织 ,受到主流媒介的严厉批判。各地商会组织亦被政府接收并改造成“中华工商联合会” ,“商会”遂成为历史名词。 1 980年代末 ,尤其是 1 990年代以后 ,随着对外开放政策与市场经济改革的推进 ,“商会”的组织形式又被官方与民间所采用。据…  相似文献   

16.
赵宏宇 《沧桑》2012,(1):98-100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致力于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实现了两大历史性飞跃,取得了两大理论成果。回顾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历了一个不断与时俱进的过程。本文立足于当代中国面临的问题,以实践与文化两个维度作为切入点,提出马克思中国化在当代的任务不仅要对实践中遇到的重大的"中国问题"作出回答,而且要以延伸中国文明传统为己任,自觉担当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责任,以期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新境界。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恩格斯从城乡两种社会有机体发展、人类自由全面发展两个维度揭示了城乡分离、对立和融合的基本规律,为当前中国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消解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各社会阶层和谐共处,树立城乡社会分工无贵贱、劳动皆光荣的社会风尚,提供了理论指南。  相似文献   

18.
铉玉秋 《攀登》2004,23(5):88-90
法律体系应该是门类齐全、结构均衡、层次分明、协调一致的统一整体。由于种种原因,在过去的一个时期里,我国在立法上片面追求规模和数量.忽视了对立法质量的要求。笔以为.只有在立法中做到“在数量上有所侧重,在立法中追求质量”这两点.才能逐步形成完善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9.
文学教育总是以优秀的文学作品启迪和滋养着人类。无论从何种维度来看,文学教育对于一个民族的发展壮大和国家的兴旺发达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以文学为基础和后盾的文学教育,在内容和途径上都与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文学是人学,所以文学具有人文性;文学是艺术,所以文学具有审美性。培养的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审美素质,关键在于文本的阐释、美读和注重写作训练。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的两个维度及其当代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恩格斯从城乡两种社会有机体发展、人类自由全面发展两个维度揭示了城乡分离、对立和融合的基本规律,为当前中国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消解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各社会阶层和谐共处,树立城乡社会分工无责贱、劳动皆光荣的社会风尚,提供了理论指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