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妇女史于20世纪70年代在西方兴起,30年来已经从单纯关注妇女的妇女史转变到从社会性别视角看妇女、看性别在历史中的活动和关系,这就是妇女一社会性别史(women&;amp;gender’s history)。上个世纪70年代兴起的妇女史属于传统的妇女添加史——以发现妇女  相似文献   

2.
妇女与社会性别史研究是一项以英美为中心,遍及世界各国,全球化趋向显著的研究领域。而任一国家的妇女与社会性别史研究亦是这一全球化的产物。其中,美国妇女与社会性别史研究中的国际性和全球性体现的最为明显。首先,从内部角度来说,美国的妇女与社会性别史研究在以研究本国妇女为主的情况下,从诞生之初就不缺乏具有国际视野的史家和著作,20世纪90年代末以后,跨国专题研究著作日益增多,出现全球化转向的趋势;其次,从外部角度来说,美国的妇女与社会性别史研究在对其他国家的妇女与社会性别史研究产生影响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受到域外学术思想、理论和研究人员的影响,并促使其在研究方法、理论和内容上发生重要的改变。这种域外影响,以法国的后现代主义和后殖民女权主义为最。  相似文献   

3.
社会性别史:学理建构及其开放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70年代以来,女性主义历史研究在西方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从添加妇女的历史到以社会性别为分析范畴的妇女史——“她史”,再发展到社会性别视角下注重差异与多元的社会性别史,短短30年的时间,它不断走向成熟,也逐渐得到主流史学界的认可。本拟讨论的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学术界中的妇女史与社会性别史研究,如何寻找它  相似文献   

4.
正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我正在上大学,记得最经常读的史学期刊之一,便是《中国史研究动态》。那时的《中国史研究动态》装帧朴素,没有华而不实的外表,单色的封面印着目录,读者一览封面,本期内容大体了然。刊物体量不大,信息却极为丰富,一刊在手,国内外的中国古代史研究情况,可以了解十之七八。这可能就是我当时喜欢这本杂志的原因。在学生时代,无论如何想不到自己会负责这样一个在学界享有盛名的史学期刊,而且一干就是20年。我是20世纪90年代  相似文献   

5.
<正>自然灾害作为危害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因素,历来受到史家关注,自邓云特《中国救荒史》(商务印书馆,1937年)出版算起,中国自然灾害史研究从20世纪30年代就已起步。时至今天,自然灾害史研究日益繁荣,涌现出不少资料汇编和灾害史专著,在史料搜集与研究方法上,前贤已经积累了丰厚的经验。辽金时期的自然灾害研究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环境史研究在我国的日渐勃兴,取得了长足进步。此领域除刘壮壮《二十世纪以来的辽金农牧业史研究综述》(《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18年第2期)在“农业自然灾害及其应对机制”一节中有所概述外,仍缺少整体的梳理和评析。  相似文献   

6.
梁志 《世界历史》2012,(4):111-119
中国的冷战史研究大约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最初主要利用《美国对外关系文件》集中探究"二战"后十年间的美国对华政策。80 年代末90 年代初,全球范围内的冷战随苏东剧变戛然而止,加之在此前后中国、苏联和东欧国家档案的大量开放,中国冷战史学界首次有机会探察"铁幕"的另  相似文献   

7.
傅新球 《世界历史》2006,2(2):116-124
一随着20世纪50年代“新社会史”的兴起和60年代“家庭危机”的出现,家庭史研究在西方迅速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末,家庭史学已成为西方历史研究中的一门显学。家庭演变与西欧社会近代转型和工业化进程的关系尤其引起史家的浓厚兴趣。英国作为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和第一个工业化国家  相似文献   

8.
以海洋为中心的红海史研究方兴未艾。不同时期人群有关红海的知识是红海史研究的重要前提。18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欧美学界的红海史研究发展出多样化的研究议题。20世纪30年代以来,受总体史与环境史启发,红海史研究的视角发生转换,红海从“历史背景”变成“历史主体”。20世纪90年代之后,在全球史观影响下,学界对陆地史观的反思促进了“新红海史”研究。研究者基于全球、区域与国家三重视角提出了从“联通”到“流动”的红海史、作为“网络”的红海史、“红海人”的身份构建等问题,在创新红海史研究范式的同时,探索了红海史学科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以前,论婚姻史或妇女史者,大都认为中国妇女地位之急遽下降,始于宋代。陈东原《中国妇女生活史》(商务印书馆,1928年)有专章论宋代的妇女生活。作者认为在程颐之后,理学成为正统,儒学在贞节观念上日趋严苛,男性的处女嗜好亦产生于宋代,“遂使宋代为中国学术思想以至于风俗制度的一个转变时代”。30年代,陈顾远的《中国婚姻史》也曾作出类似的论断。80年代后中国大陆的宋代妇女史研究,便是从质疑这一“转折论”开始的。近拜读日本东洋文库研究员柳田节子先生的新作《宋代庶民的妇女们》(汲古书院,2003年),亦看到这一类似的“质疑…  相似文献   

10.
特伦斯·兰杰是当代著名非洲史学家,非洲史学科奠基人之一。兰杰主要关注南部非洲历史,尤其是津巴布韦史。20世纪60至70年代中期,兰杰所创立的"达累斯萨拉姆学派"是非洲民族主义史学重要流派之一;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90年代中期,他和埃瑞克·霍布斯鲍姆提出"传统的发明"理论,推动非洲史学界展开了一场有关殖民统治与非洲社会变革之间复杂关系的讨论,极大地推动了非洲社会史研究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末以后,兰杰对津巴布韦等非洲国家发展遭遇挫折的历史根源做出深刻反思。兰杰的非洲史研究生涯,恰恰折射出非洲史学科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演变。  相似文献   

11.
刘卫忠 《史学月刊》2001,(4):105-108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史学界出版了一批高质量的国际关系史作。不仅有综合性通史作大批问世,而且一向是学科发展薄弱环节的专题研究(monograph)也层出不穷,进而从整体上大大提高了中国国际关系史的研究水平。在这些专题作中,时殷弘教授的《敌对与冲突的由来——美国对新中国的政策与中美关系》(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9月版)、  相似文献   

12.
从涉海历史到海洋整体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的兴起,与中国“新史学”的诞生同步,已有百年的历史了,从20世纪20、30年代的“南海交通”,到80、90年代的“海上丝绸之路”,经过几代学的耕耘,取得丰硕的成果,其他涉海的专门史研究也纷纷开辟,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肯定。然而,在中国历史体系和教科书中,中国古代社会仍是农耕世界与游牧世界的二元结构:在这种陆地历史结构和权力话语体系中,中国海洋发展的种种事实,都被诠释为农业明的海上延伸。比如说。  相似文献   

13.
本文包括两部分,一是归纳了中国史学史学科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新进展,主要表现在:对中国传统史学理论进行自觉研究,并取得切实的成绩;20世纪史学成为研究热点;史学史分支学科的建设取得了进展;研究范围有了明显的扩大。二是对新世纪中国史学史学科的建设提出设想和建议。即继续扩展研究内容;更加关注现实史学的发展;加强研究机构和队伍的建设;在历史学专业的范围内普及中国史学史的教学;保持严谨扎实的学风。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意大利兴起“历史记忆”的研究潮流,这是受当时席卷欧洲的“记忆之场”趋势影响的结果。20年后,意大利又兴起“全球史”书写,将意大利史放在全球框架中展开。从“记忆之场”到“全球史”,这两次“转向”体现了意大利史书写的发展和演变。一方面,它受地方多样性、共和危机、欧盟困境、全球化等现实因素的影响,地方、国家、区域、全球在不同层次上与意大利的现实相互交织,影响意大利的本国史研究;另一方面,意大利历史书写长期以来又有为民族认同和国家建构服务的强烈倾向,故而强调以民族国家为本位。以民族国家整合为宗旨的历史写作还将在意大利特定的历史和现实背景下艰难跋涉。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80年代,中国社会史研究再度兴起。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冯尔康教授是中国社会史复兴潮流的主要倡导者和推动者之一,冯先生的社会史研究既有《中国社会史概论》的理论总结,也有宗族史、谱牒学、日常生活史的精深探研。在新时期,如何将中国社会史研究向前推进,冯尔康先生对此有着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正>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史学界出现了文化转向和跨国转向两大潮流。受此影响,一些学者开始思考冷战国际关系中蕴含的“文化因素”和“跨国维度”。((1)) 他们以音乐、舞蹈、绘画、文学、歌剧、电影等文化艺术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为切入点,深入剖析冷战时期跨国文化传播的过程及影响,揭示了传统的民族国家史研究框架下被遮蔽的历史真相,形成了研究冷战史独具特色的文化和跨国路径。90年代末,以玛丽·杜齐亚克为代表的史家开始强调冷战外交中的“种族因素”,  相似文献   

17.
中国边疆史地学,作为一门新的、综合性的学科,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从事研究的学不懈努力的结果。回顾90年代以来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展望21世纪,在世纪之交的今天更是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场由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发起的史学民主化运动,历史工作坊运动以其再现底层声音、挖掘史料来源和研究大众记忆方面的相关工作而受到学界关注。这场运动在继承“自下而上看历史”的底层史观基础上,利用口述资料呈现社会底层的日常生活和大众文化,极大地推动了英国口述史的兴起与发展。20世纪60年代末,为恢复和拯救边缘人物和弱势群体的“隐藏的历史”,口述史被历史工作坊运动的史学家广泛应用于英国地方史、社区史、劳工史和女性史等领域,进而呈现出鲜明的“新社会史取向”。20世纪70年代末,历史工作坊运动日益关注记忆问题,尝试从记忆和意识的角度考察口述史背后的社会脉络及其意义,进而推动了英国口述史的“记忆转向”。  相似文献   

19.
非洲独立后,非洲学者怀着民族主义的强烈情感,燃起重新挖掘非洲历史的激情。20世纪60—70年代在新史学、非洲史学、全球和非洲妇女运动蓬勃发展的影响下,非洲妇女研究开始崭露头角。70年代的研究整体上还是处于萌芽阶段。随着妇女史的发展,非洲妇女研究的对象从一开始的精英妇女向普通的城市和乡村女性扩展,包括妓女、女佣、女巫、女工、女奴和农业妇女等。90年代以后随着非洲社会性别研究的兴起,非洲妇女研究呈现跨学科多元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正>方志文本学或志书理论是方志学基本分支学科之一。自20世纪90年代末起,笔者就开始关注方志文本学的构建问题。《黑龙江史志》2000年第2期发表拙文《方志文本学引论》。随后拙著《方志学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