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北军”是汉朝十分重要的武装力量,但其并非始于高帝朝,而是惠帝后期随着长安城的修筑所设的城防部队。因西汉初期长安城南部主要为两宫,防务由卫尉执掌,城卫军只能驻扎在城北,所以宫卫军称南军,城卫军即北军。从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秩律》来看,卫将军应是北军的最高长官,其建置还有卫将军长史、候(候丞)、校长、士吏等。当时卫将军是整个汉朝官僚体系中唯一常设的将军。文帝即位,卫将军权力扩大,在本部北军之外亦兼领南军,后北军一度旋罢旋置,再后来卫将军被裁撤,北军遂转属中尉。  相似文献   

2.
汉文帝“易侯邑”及“令列侯之国”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帝即位之初,为削弱淮南国、齐国等王国势力,以防范和排抑功臣侯集团为名,首先在淮南国推行“易侯邑”政策,不久又发布“令列侯之国”诏,使淮南王舅父赵兼远离淮南而就国周阳。继而又在齐国推行同样政策,使齐哀王舅父驷均和齐悼惠王十子都离开齐国,分别居于济北、济南二郡。通过这一举措,文帝成功地将淮南王、齐王之子弟、外戚调离王国,置于汉郡的严密监视和控制之下,从而分散和瓦解了这两支威胁最大的王国势力。  相似文献   

3.
东汉魏晋时期州郡兵制度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汉魏晋时期州郡兵制度的演变高敏一、引论西汉时期的军队,由中央军与地方军两部分组成。所谓中央军,在汉代谓之“南军”与“北军”(魏晋时期谓之中军),即由中央政府直接控制、统辖和指挥的军队,其主要任务是宿卫京师,边境有事,则命将率之以御敌寇。所谓地方军,...  相似文献   

4.
曹鸿骞 《文史春秋》2011,(12):64-64
公元前195年,刘邦病死,吕后把持朝政,趁机培养吕氏势力。 诸吕在吕后死后,试图以武力夺取天下,史称“诸吕之乱”,终被平定。在平乱中,太尉周勃功勋卓著。顷刻间成为朝廷内外的大红人。而作为平乱的另一位功臣右丞相陈平。此时却黯然失色。文帝即位,陈平十分知趣,知道自己作为老臣应该让位于周勃,于是称病不朝。  相似文献   

5.
李善长,大明王朝的开国功臣,后以"胡党"之名被处死。在古代社会,封建专制主义强调皇权至上和中央集权,皇帝主宰一切,任何威胁统治的因素都会遭到打压。王朝初建之时,君臣尚可同心同德,待统治趋于稳定,君臣的共同利益逐渐转化为利益矛盾,随着矛盾的扩大,双方的信任关系逆转为君对臣的猜忌和打压。太祖朱元璋与功臣李善长的君臣关系的演变也无外乎于此。对两者君臣关系的变化进行分析,可以对洪武时期太祖滥杀功臣的历史背景及意义有更好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6.
复肉刑议与汉魏思想之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肉刑议与汉魏思想之转变〔香港〕范家伟肉刑之设,古已有之,是以斩人肢体,凿其肌肤,来治人罪。西汉文帝十三年,始废肉刑,改以笞、杖、徒、流、死五刑。近人研究,对于在汉代废肉刑及其意义,已有详细讨论①。自汉文帝除肉刑之后,经历两汉,主张复肉刑者,先有扬雄...  相似文献   

7.
秦始皇创立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后,皇帝成为天下的主宰,拥有至高无上的皇权。汉初的功臣集团,指创建西汉王朝的政治军事集团,他们中既有文臣也有武将,构成了汉初的统治基础。形成相权强大,皇权相对较弱的局面。当皇权开始膨胀之后,功臣集团和皇权之间必将发生矛盾。功臣集团势力在西汉几代帝王的打压下最终衰落,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相似文献   

8.
汉朝的七国,有西汉建国初年的异姓七国与后来“吴楚七国之乱”的刘姓七国的区别,汉初异姓七国是刘邦分封的;楚(韩信)赵(张耳)燕(臧荼)长沙(吴芮)淮南(英布)梁(彭越)韩(韩王信)。刘姓的吴楚七国,是刘邦“杀戮功臣”消灭了异姓七国后,经吕后惠帝文帝陸续改建的,(共有二十多个)而在景帝时起兵对抗汉朝中央政府的是吴楚七国:即吴、楚、膠东、膠西、济南、灾  相似文献   

9.
唐太宗武德九年分封功臣的背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洁  赵海滨 《史学月刊》2008,(10):125-127
在唐朝前期的政治舞台上,先后有两批功臣集团特别引人注目。第一批是在太原拥立李渊起兵反隋的功臣,这些人后来被称为“太原元谋”或“太原元从”。第二批是追随李世民参加“玄武门之变”直至把李世民送上皇位的功臣。为了区别于太原功臣,根据他们与唐太宗的密切关系,我们把后者统称为“亲信功臣”。  相似文献   

10.
岑仲勉先生的《隋唐史·隋史》第十节写道:“(隋)文帝子五人,皆独孤后出,避后之妒忌,后宫有子者皆不育。”隋文帝杨坚有五子,皆独孤皇后所生。诸史无文帝后宫生子而不育的记载。《隋书·后妃传》载隋文帝“唯皇后(即独孤皇后)正位,傍无私宠”。这主要是由于独孤皇后“怀嫉妒之心,虚嫔妾之位,不设三妃,防其上逼”。《资冶通鉴》卷一百七十八(开皇十九年)云:“独孤后性妒忌,后宫莫敢进御。尉迟迥女孙,有美色,先没宫中。上(文帝)于仁寿宫见而悦之,因得幸。后伺上听朝,阴杀之。”《隋书·后妃传》载,容华夫人蔡氏深得文帝喜爱,但“以文献皇后(即独孤后)故,希得进幸。”可见,独孤皇后对  相似文献   

11.
孔庆蓉 《攀登》2014,33(4):129-132
汉初诏令,受黄老之学的影响,呈现出其特有的文学表现形式,崇尚真朴,反对华藻。高祖、文帝之诏令自有其风流,尤其文帝诏令,感情之浓、忧患之深是帝王诏令中不多见的。  相似文献   

12.
义和团运动时期慈禧太后心态剖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戊戌政变后,慈禧心中的“仇洋”情结不断膨胀,终于完全外化为其思想主流,并在一段时间内支配着她的行动。她一手导演的“宣战”闹剧,实质上是“己亥建储”的继续,是她在极度膨胀的权力欲望的驱使下、为实现“废立”而设计的“短、平、快”战术。慈禧于“宣战”五天后表示:由于义和团在京城“蔓延已遍”。“只可因而用之,徐图挽救”,其实清廷利用义和团、对外主战的内外政策并无实质性的改变。北京失陷后、她立即撕下虚伪的面具,把“肇祸”的责任全部推给义和团。同时把“纵容拳匪,启衅友邦”的责任推给了“首祸王大臣”。  相似文献   

13.
赵文斌 《黑龙江史志》2009,(6):26-27,31
隋文帝对高句丽的政策一直是隋朝对外关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隋在建国之初的复杂环境;文帝务实、理智的政治作风;魏晋南北朝以来中原王朝与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朝贡、册封体制;“四海为家”的天下观等诸多因素,使得文帝在对高句丽的问题上采取了以和为主的统治政策。  相似文献   

14.
从昌邑王到被迎立为皇帝再到废黜为海昏侯,刘贺本人在西汉政治史上或许无足轻重,但元平元年围绕着他发生的帝位废立过程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特别是在皇权更迭模式及其正当性论证方面的影响不宜低估。皇朝内部的权力传承或"内继"之正当性,取决于三项条件:大宗嫡系的继体血统,敬天崇祖的守文之德和反映在符瑞灾异中的天意验证。霍光集团因政治利益的考量自下而上废黜刘贺,其正当性因刘贺本人的德行缺陷、灾异征兆而赢得较广泛的认可。废黜过程中的暗涌微澜也未对西汉皇朝的统治正当性构成重大威胁,这与宣帝和霍光应付废立危机得当不无关系。西汉以后历代皇朝的顶层政治实践中,普遍视霍光"尊孝宣而废昌邑"为皇权更迭的新典范。其"废昏立明"范式不仅为董卓、司马昭、桓温等政治野心家提供了挟天子以令天下的"正当"借口,也成为集权帝制时代防止社会政治极端恶化的制动器,在维护君主专制政体的同时尽可能地维持其统治的价值合理性和较广泛的认受性。  相似文献   

15.
从昌邑王到被迎立为皇帝再到废黜为海昏侯,刘贺本人在西汉政治史上或许无足轻重,但元平元年围绕着他发生的帝位废立过程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特别是在皇权更迭模式及其正当性论证方面的影响不宜低估。皇朝内部的权力传承或"内继"之正当性,取决于三项条件:大宗嫡系的继体血统,敬天崇祖的守文之德和反映在符瑞灾异中的天意验证。霍光集团因政治利益的考量自下而上废黜刘贺,其正当性因刘贺本人的德行缺陷、灾异征兆而赢得较广泛的认可。废黜过程中的暗涌微澜也未对西汉皇朝的统治正当性构成重大威胁,这与宣帝和霍光应付废立危机得当不无关系。西汉以后历代皇朝的顶层政治实践中,普遍视霍光"尊孝宣而废昌邑"为皇权更迭的新典范。其"废昏立明"范式不仅为董卓、司马昭、桓温等政治野心家提供了挟天子以令天下的"正当"借口,也成为集权帝制时代防止社会政治极端恶化的制动器,在维护君主专制政体的同时尽可能地维持其统治的价值合理性和较广泛的认受性。  相似文献   

16.
“弓藏狗烹”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功成身不退,自古多衍尤”。“太平本是将军致,不使将军见太平”。这些话在我国民间流传之广,可以说到了家喻户晓的程度。实际上,从秦汉到明清,天下一统之后,功臣遭忌的现象代代有,大杀功臣的王朝并不多。而杀得最凶的,恰恰是两个来自农村经过农民起义当上皇帝的人。功臣被杀被迫害是功臣个人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封建专制时代,是一个不能不产生这种悲剧的时代。杀戮功臣并非封建王朝的普遍现象秦始皇在一般人的心目中是个暴君。汉高祖刘邦则一向是许多人心目中“豁达大度”、“从善如流…  相似文献   

17.
清代新疆自乾隆朝统一后,曾接收过为数众多的因罪因过、不忍刑杀之废员。由于兼具“官”、“犯”双重身份特征,谪戍废员的生活待遇自是有别于寻常遣犯。本文以清代官私文献、新疆地方志、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及废员遗著为文本线索,探讨乾嘉道时期新疆废员群体随着身份的转型、生存空间的改变,“上层”与“下层”废员在谪戍新疆时的不同生活情形。  相似文献   

18.
论明初朱元璋和功臣的关系朱子彦关于朱元璋和功臣的关系,旧史大都认为朱元璋是利用功臣为其平定天下,一旦登上皇帝宝座后,即将功臣视为寇仇、棘刺、必欲翦除灭绝而后快。如清代史学家赵翼就说:"独至明祖,藉诸功臣以取天下,及天下既定,即尽取天下之人而杀之,其残...  相似文献   

19.
作者附言: 古代的占星盘1977年,安徽省阜阳县发掘了死于前汉文帝15年(公元前165)的汝阴候夏侯灶之墓。出土物中有三件与天文历法相关的漆器占具。三件之一的“太乙九宫占盘”本文将不涉及。  相似文献   

20.
中国历史上可称为盛世的朝代,史学界一致的看法有三个:大汉盛世、大唐盛世和康乾盛世。 大汉盛世以汉文帝、汉景帝“文景之治”和汉武帝“汉武之治”为标志,汉朝从秦未群雄并起逐鹿中原的战乱中建立,经过汉高祖、文帝、景帝三朝的励精图治,休养生息,社会日益稳定,经济不断发展,到汉武帝将大汉的强盛推向了高峰,后继昭帝、宣帝持续发展。大汉盛世历时173年;大唐盛世以唐太宗“贞观之治”和唐玄宗“开元之治”为标志,前面历经了唐高祖创业及唐太宗之后高宗与“武周”的短期动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