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四川、贵州、云南三省交界地区,唐宋曾是泸州都督府、泸州属地,先后置有19个羁縻州、50多个羁縻县,但唐宋地志对其具体地望记载不够确切,后之治史地者往往不得要领。谭其骧、刘统、蒲孝荣、贾大泉、史为乐等对这些羁縻州的地望也有不同的解释,所惜不见有文字考证。笔者据有关史料,考证了泸属西部11个羁縻州、30多个县的建置沿革、交通格局和具体地望,并对各家的定点进行了商榷,最后以地图形式复原了这些羁縻州县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 ,人们普遍认为辽朝在州县系统实行五道制 ,道统辖京府州县。直到近一二十年 ,方有学者对此提出异议。本文指出五道制的始作俑者是今本《辽史》的编纂者。元代史官认定辽朝州县分隶五京道 ,一是受前代以五京为中心排列州县的编纂体例的误导 ,二是受《辽史》本纪有关记载的误导。实际上 ,辽朝实行府、节镇州—防、刺州—县三级行政制度 ,并踵唐五代惯例 ,以道指称节度使辖区 ,有时或指直隶朝廷、宫卫的防、刺州。辽朝效法宋朝的转运使路制 ,在州县地区相继建置了八个专司理财的路。这种理财路 ,迄今尚未引起足够的注意和重视。本文考证了八路的建置时间、职官设置及其职责。指出八路计司官的遴选 ,反映了辽朝选官用官制度的若干原则和特色。  相似文献   

3.
作为新历史考证学派的代表,张政烺在新中国成立后积极学习马克思主义,将唯物史观的指导与中国历史发展的实际相结合,对中国古代社会性质等重大理论问题做出了深层次探索。在其运用唯物史观进行研究的过程中,透视出实事求是的治史风格。张政烺于新中国成立后在研究内容上的转变,折射出新历史考证学派在研究路径上由纯粹的探究史料考证,转为史观指导与史料考证两者并重。这一研究路径的转变,不仅提升了新历史考证学者的理论素养,完善了他们的治史理论与方法,而且赋予马克思主义史学新的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4.
唐代州县等第稽考赖青寿有唐一代,其州县等第之变迁,开元四年以前,史乘所志,仅得6条(《唐会要》2条,《旧唐书》4条),至开元四年以降,州县等第变迁颇剧:《唐会要》所志升等州县,凡344条(不含赤、次赤、畿县);笔者在校勘、比照5种有关唐代州县等第之资...  相似文献   

5.
唐代州县间的关系是“以州统县”,这种关系突出表现在州县间的上下级行政关系,构成了联结中央与地方的纽带。与此同时,中央政府出于行政管理的需要,赋予了州级对县级官员的部分管理权力,主要体现在州级可以参与县级官员的选任、考课和监察,这种制度对行政体制的运作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谢湜 《历史研究》2012,(3):29-43,189,190,193
太仓在元初海上漕运时代成为重镇。明初因镇设卫,卫所兼理卫事及周遭民政。明中叶,太仓卫出现军强民弱、兵丁入寇贩盐等弊端,在赋役改革艰难、沿海防卫吃紧的情势下,太仓由卫建州,相关州县也免除欠粮,缓解了困境。此后由于州卫并存共治,军民杂居,利益抵触,军政关系仍趋紧张,又因太仓州、昆山县税则龃龉,昆山县以州大县小、州不利县为理由,在正德、嘉靖海氛不平的形势下兴起"废州"案。在州、卫、县的利益博弈以及官员对决的过程中,朝廷的态度由暧昧渐趋明朗,最终存州复道。在从卫所到州县的转变中,既体现了特定的地域特质,又反映了明代国家在地方行政体制上的转变态势。  相似文献   

7.
钱大昕的历史考证方法缜密精当。“比较法”通过校勘发现问题,再由歧说择优的若干原则判断正误。“求源法”从探求史源入手,一方面据史源以证史料转引之误;一方面藉史源以推断现有史料的可信程度。“钩稽法”讲求由此及彼地追踪史料信息,辨证疑误;或从考求史事发展的源流本末深入系统地阐明史实。“归纳法”则利用完全归纳、不完全归纳和类比等逻辑形式进行推理考证。钱氏综合利用以上多种方法考史,故能取得较好的考证效果。  相似文献   

8.
甘肃岷县博物馆藏有一件明中期中央王朝敕封藏族高僧的圣旨,圣旨保存完整,内容清楚。通过对圣旨文本内容与相关史料的比对研究,考证出受封者章巴宁卜为岷州班藏寺僧人,是为大善法王沙加再传弟子,同时就明代中央王朝敕封岷州高僧的重要意义作了阐释。  相似文献   

9.
《后汉书》李贤注是流传至今的《后汉书》最古的注本,也是十分著名的史注之一。从内容上来看,除了文字的注音、释义、校勘以及一些相关史实的考补外,注中还包含着不少唐代的州县等地名信息。然而,通过资料的汇总与考证,这些州县名称并不完全准确,有些州县存在着沿用旧地名、文字讹误以及州县隶属关系混乱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考证了枹罕原、凤林川和凤林山的位置和范围,探讨了凤林津、凤林关和唐述山所在的州县.在《法苑珠林》一书中发现了一条重要记载:凤林津在唐河州西北五十里.这是凤林关在唐河州西北五十里的最佳旁证.  相似文献   

11.
乌氏考     
乌氏县作为今陇东地区最早设立的县之一,在河陇交通史上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广泛收集考据与乌氏相关史料,对汉唐间乌氏县之沿革、迁置、地望等进行了仔细考证,认为乌氏县为秦县,其地望在汉唐间曾发生数度迁置,唐人已经在其地望问题上产生了误解。  相似文献   

12.
唐代的“行州行县”,是指脱胎于正州正县,治所寄驻他地的一种权置的特殊政区。综合郭声波《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唐代卷》的考证与笔者的补考(行雄州、行蔡州、行南扶州、行昌州、行翼州、行成州,行龙泉县、行潘原县、行洋源县、行黄金县、行朗池县、行将利县),唐代至少设置过37个行州、42个行县。唐代行州行县的设置,时间上以初唐和中晚唐为多,分布上以剑南道、关内道、河北道、陇右道为多,地点上则往往“依险为治”,这显示了唐代行州行县诸多方面的“现实功效”。至于寄驻正州正县界内的行州行县,会使原本正常的地方行政发生窒碍;管理职责归属部落首领的部分行州,会削弱中央朝廷对边疆地方的掌控力度,影响其循序渐进为正州的过程;行州行县的寄驻与升(还)正,会导致地名尤其是政区地名的名实混淆,如此等等,也是唐代设置行州行县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灌阳县地处广西东北部,历史悠久。关于灌阳在何时正式建县,学界以前关注不多,现存史料中的说法也不尽一致。本文主要以历代史志文献、地理考据著作中关于灌阳建县历史的相关记载为依据,并结合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古地图、东汉绥民校尉熊君碑文等资料,具体考证和分析灌阳地区正式建县的年代。  相似文献   

14.
做好历史研究工作需要两个条件: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二是大量的可靠的史料。没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指导,研究工作者必然要走错方向。另一方面,史料是以往人类社会活动的记录,没有足够的史料为依据,就是通晓马克思列宁主义,也无所施其技。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是这个道理。我们要解决任何一个历史问题,总要搜集史料。有了史料,这里指的是文字材料,而后就其性质和作为历史证据的价值,分别加以鉴定。这项工作叫做史料考证。考证的  相似文献   

15.
驳章学诚“戴震不解史学”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道彬 《安徽史学》2012,(2):115-121
戴震与章学诚是清代乾嘉学术的两座高峰,戴氏以典籍考证著名于世,章氏以史学理论自矜于时,二者学术路径不同,旨趣有别。而章氏以"戴君不解史学"攻击考证学派,引出了一个令后人长期争议的话题。通过对戴震著述的全面探讨可以考见,戴氏不惟甚解史学义例,而且在方志、家谱及史料考证方面成就颇多,在清代历史考证学领域理应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6.
试论宋神宗时期的州县省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撤废州县政区建制是熙丰变法的重要内容之一。自熙宁元年至九年,尤其是王安石当政期间,一批户少役繁的州县被撤销。虽在宋神宗主持新政时期,有部分已废州县得到复建,但整个宋神宗时期仍有22个州、116个县被撤。省废州县,裁官减役,省费节流,对缓解当时冗官冗费和减轻百姓的负担,具有重要意义。这项务实的改革,遇到的阻力不大,在元祐初大部分得以幸存。  相似文献   

17.
清代“科举必由学校”,学额的分配实质上是国家政治资源和权力在县级政区的分配。清朝近三百年间,地方行政制度多有变化。厅制行政区划为清代独有,其形成是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后有废县(州厅卫)置乡;还形成具有“分征钱粮”职能的分州、分县。不过,按照规制非州县不得设学校。通过统计和案例分析可知,为保证各地都有一定数量基层绅士(生员),减少不同地区的学额之争,产生了散厅、废县置乡、分州分县设学立额的现象。清代看似严格的学校学额制度,在地方实际运作中有一定的灵活度。又通过适当的变通,保证了国家政治资源和权力在地方的有效分配。  相似文献   

18.
今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地区在元代归属懿州管辖。本从民族语言学出发,对位于县境西部的“沙力土”等蒙古村落历史渊源进行考证,并依据相关史料,认定“沙力土”等蒙古语村名均为《蒙古秘史》中特指“回回人”的词语“撒尔塔兀勒”演化而成。从而指出,“沙力土”等村名与历史上“回回人”的渊源关系;同时,也可看到,元代辽西北政治、军事重镇——懿州有回回人活动的珍贵史实,必将使当地民族史研究增添新的色彩.  相似文献   

19.
折亩与田赋税收直接相关,是明清土地登记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讨论明清土地数据问题的关键环节。基于资料发掘和多视角的考察,认为明清山西地区折亩存在较为广泛,主要由丈量标准尺度不一形成折亩、将土地数字合至"原额"形成折亩、不同生产力地亩与纳税亩的折算等方式形成折亩;垧、堆等大亩亩制习惯在山西地区广泛存在,并实际用于民间土地买卖和纳粮收租;清代山西田赋地亩形成的主要方式为折亩和级差赋税,其中部分级差赋税隐含折亩信息,所以很有可能实行建立在折亩基础上的级差赋税。  相似文献   

20.
张越 《史学理论研究》2012,(2):15-24,159
新中国建立后十七年,那些出生于1910年代前后、具备扎实的史料考证基础、已经有一定学术地位、正处于学术生命旺盛期的"中生代"史家群体,在马克思主义史学居主导地位以及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形势下,经历了从史料考证研究为主到运用唯物史观、融实证研究与理论指导于一炉的研究路向的转化。他们参加重大历史理论问题的讨论和大规模史料整理工作,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多有新的创获,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队伍中的一员。新中国建立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家群体得以充实和扩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