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倭人,王沈《魏书》与《后汉书·鲜卑传》都有记载.《后汉书·鲜卑传》;鲜卑“种众日多,田畜射猎不足给食,檀石槐乃自徇行,见乌侯秦水广从数百里,水停不留,其中有鱼,不能得之。闻倭人善网捕,于是东击倭人国,得千余家,徙置秦水上,令捕渔以助粮食。”王沈《魏书》同,但称“汗人”。马长寿先生认为,倭人即今日之“倭奴”,古代东海岸当有此族。从东汉东北民族分布看,倭人是否指今日之“倭  相似文献   

2.
太学生"三万余人"之记载其所以可疑,是因为在当时种种落后的社会物质条件下,对这一庞大人数,太学是绝对无法容纳、管理和进行经学传授的。特别是太学经过考试每年至多百人得以出仕,"三万余人"之出仕,希望极其渺茫,这也大大限制了受"劝以官禄"制度支配而入学者的人数。本文以为桓帝时太学生和西汉一样,只有三千人。《儒林传序》的"至三万余生"当理解为"前后至三万余生",指东汉初至桓帝时太学生总数。《党锢传》"三万余人"当是后人据《儒林传序》误改的。  相似文献   

3.
《后汉书》卷四十下《班固传》引班固《东都赋》云:“目中夏而布德,瞰四裔而抗。西荡河源,东澹海,北幼幽崖,南朱垠。殊方别区,界绝而不邻。自孝武所不能征,孝宣所不能臣,莫不陆水,奔走而来宾”。这里的“朱垠”所指何地?《后汉书》历代注家都付之阙如...  相似文献   

4.
《三国志·高句丽传》是《后汉书·高句骊传》史料来源之一。《后汉书》帝王本纪、诸生列传中与高句丽相关的记载是对前代史料的"照录",《后汉书·高句骊传》渗透了范晔个人对于高句丽历史的理解,且这种理解明显受到《三国志·高句丽传》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日藏平安时期写本《后汉书》存《贾琮传》部分文字以及《陆康传》全文,存尾题“后汉书列传第廿一”(参《古简集影》第一辑,  相似文献   

6.
<正>《后汉书》卷八七《西羌传》:"当春秋时,间在中国,与诸夏盟会。鲁庄公伐秦取邽、冀之戎。后十余岁,晋灭骊戎。是时,伊、洛戎强,东侵曹、鲁,后十九年,遂入王城,于是秦、晋伐戎以救周。"(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2872—2873页)鲁庄公伐秦取邽、冀戎事见于今存载籍以此为最古。《后汉书·西羌传》叙事用编年体,如:"及宣王立四年,使秦仲伐戎,为戎所杀,王乃召秦仲子庄公,与兵七  相似文献   

7.
《汉书·匈奴传》“斗入汉地”考王宗元,王传胜西汉占领河西后,置四郡,修长城,大量移民屯田,驻兵戍守。匈奴退出河西后,势力日益衰落,与汉之间的斗争日趋缓和,尤其是汉元帝时,以王昭君为呼韩邪单于阏氏,匈奴与汉的关系更加和好。但是匈奴在河西仍有一块领土“斗...  相似文献   

8.
道教典籍中关于陈抟的许多奇闻异辞,给陈抟其人罩上了神话般的色彩。本文从诸多典籍中详考陈抟的生平、行状,认为文献中所记载的许多关于陈抟的奇闻轶事令人难以置信,陈抟真正令后人敬仰不已的是其博大的胸怀,过人的学识以及高深的修为。  相似文献   

9.
弄清《宋史·忠义传》的史料来源,是论定其史料价值并据以分析忠义观念变迁的重要前提。《宋史·忠义传》入传人物众多,类型多样,时间跨度大等多种因素,综合决定《宋史·忠义传》史料来源是多源的。大致可分三类:其一,北宋与南宋初期忠义传记之史源多为宋《国史》、《实录》等官修史书。其二,《国史》、《实录》等官修史书无传者,特别是宋蒙(元)战争中涌现出的忠义之士,则据宋人文集、笔记、方志,兼采《文丞相督府忠义传》等宋末私人撰著。其三,采自元人撰述的墓铭、碑记、方志等。  相似文献   

10.
《宋史.高丽传》所依据的史料来源主要有宋代历朝《国史.高丽传》和新、旧《五代史.高丽传》以及《五代会要》、《宣和奉使高丽图经》等宋人文献,并沿袭了这些史料中的不少讹误。  相似文献   

11.
《晋书.肃慎氏传》作为研究肃慎族系早期历史的基本文献,历来受史家重视。但是通过对其文献来源的分析,实际上《晋书.肃慎氏传》主要是依据《肃慎国记》和《魏略》撰写而成的,总共征引史籍不超过十种。内容上多为抄撮前人著作,研究者在引用时需要加以注意。而这种情况无疑表明:到了唐太宗时期,中原王朝对肃慎族系早期历史的认识仍然十分有限,更说明尽管魏晋南北朝时期肃慎频现于史,但是有关肃慎的可靠记载并不多,中原王朝对肃慎的了解并不十分深入。  相似文献   

12.
13.
后汉书东沃沮传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汉书·东沃沮传》记载的朝鲜半岛东沃沮,国内外史学界一向很重视,因为他们与大陆民族有血缘关系,与中原王朝存在着密切的隶属关系。 可是史学界对东沃沮的研究,多维系千百年来的传统之说,认为东沃沮是秽貊人,住在泥河(今龙兴江)以北,与朝鲜半岛的“靺鞨”是两个不同的部族。笔者在研究东部民族史过程中,接触了中朝古籍和新发掘出的考古资料,对此传统之说提出了异议:  相似文献   

14.
1·《后汉书·光武帝纪·上》云:“更始元年正月甲子朔,汉军复与甄阜、梁丘(?)战於沘水西,大破之,斩阜、(?).”这里所载“甲子”,当为“壬子”之误.《汉书·王莽传·下》云:地皇四年“三月辛巳朔,平林、新市、下江兵将王常、朱鲔等共立圣公为帝,改年为更始元年,拜置百官.”《后汉书·刘玄传》亦云:地皇四年“二月辛巳,设坛场於淯水上沙中,陈兵大会.更始即帝位,……建元曰更始元年.”据此可知,王莽地皇四年,亦即刘玄更始元年.另据《汉书·王莽传·上》载.王莽上台后,改国号,并改元,同时又改历法,把汉初始元年“十二月朔癸酉”,改为“建国元年正月之朔”,也就是说.王莽时所用历法比原来西汉时所用历法提前了一个月.更始即位后,以汉统自居,复用原西汉历法.这样,《汉书》、《后汉书》记载这一段历史时,往往有一个月之差.因此,《汉书·王莽传·下》所载:地皇四年“三月辛巳朔”,亦即更始元年“二月辛巳”.既知更始元年二月朔日为“辛巳”,那么其正月之朔日即可推定.当时正月为二十九天,查干支表,上推二十九天,则为“壬子”,而非“甲子”.另查陈垣《廿史朔闰表》,更始元年正月朔日亦为“壬子”,恰好相合.以此可证,《后汉书》当属误记.  相似文献   

15.
徐复是北宋著名术数家,因其精通京房易数,获宋仁宗赐号“冲晦处士”。曾巩的《隆平集》、李焘的《续资治通鉴长编》、王称的《东都事略》及脱脱等着的《宋史》均收录了《徐复传》。从比较不同版本的《徐复传》,可以得出一项重要的启示,也就是《隆平集》的史书地位不但出类于宋代,更留芳于元代。  相似文献   

16.
《新唐书·李谨行传》补阙及考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谨行(619—683年),高宗武后时大将,为陪葬乾陵的十七位功臣密戚中唯一蕃酋出身者。《新唐书》卷110《诸夷蕃将传》中立有《李谨行传》,其传通篇仅215字,为《旧唐书·靺鞨传》之节抄。近年文物考古部门曾对李谨行墓发掘,出墓志一合。然而,不论是《新唐书·李谨行传》抑所本《旧唐书·靺鞨传》,还是新出土之《李谨行墓志铭》,关于其事迹的记载,均语焉不详,不甚了了。有鉴于此,本文从《册府无龟》、两《唐书》、《通鉴》、《云麾将军碑》(即《李秀碑》)等文献中录出有关李谨行事迹、家世等资料,并参照  相似文献   

17.
中华书局版《后汉书·郡国志五》载东汉“至于孝顺,凡郡、国百五、县、邑、道、侯国千一百八十”。二千年来,各类书籍相继引用,特别是历史城市学兴起以后,引用者更是比比皆是。笔者在研究汉代城市时发现这条记载数字有误。《后汉书·郡国志》各卷记载:司隶校尉部,县...  相似文献   

18.
汉武帝时淮南王刘安作的是《离骚传》还是《离骚傅》,历来颇有争议。本文对王逸《楚辞章句》提供的材料进行了细致分析,并结合其他史料,论证了淮南王所作为《离骚传》的合理性和可能性。尹湾汉简《神乌傅》的出土并不能证明刘安所作就是《离骚傅》。这一事例提醒我们应以科学和谨慎的态度对待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  相似文献   

19.
《文献》2012,(4)
<正>随着朱子《诗集传》在《诗经》学领域一统天下的格局的形成,元人对《诗集传》进行再注释、再研究的著作不断涌现。就注音而言,《诗集传》仅对《诗经》的个别经文做了释音(采用反切、直音、标注声调或叶音等形式),未及《集传》本身文字,于是兼释《诗集传》经、传文读音的音释本应运而生。一作为准音释本,许谦《诗集传名物钞》出现最早,影响最大,并为后来音释本所取材。许谦(1270-1337),字益之,学者称白云先生,金华人,师从金履祥,二人与何基、王柏合称北山四先生。《诗集传名物钞》八卷,《四库全书总目》称  相似文献   

20.
《卫青传》:“青为侯家人,少时归其父,父使牧羊。民母之子皆奴畜之,不以为兄弟敷。”服虔曰:“民母,嫡母也。”师古曰:“言郑季正妻本在编户之间,以别於公主家也。今流俗书本云‘牧羊人间,先母之子不以为兄弟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