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80年10月,河南省偃师县缑氏镇永庆寺旧址出土宋代《永泰陵采石记》碑一通。碑质为青石,高2.6、宽1.29、厚0.27米,碑文二十二行,每行二十六字,楷书。碑首书写《永泰陵采石记》。碑文记述了修筑宋哲宗赵煦寝陵采石的经过。赵煦于公元1086年执政,共做了十五年皇帝。碑文首句记载:"大行哲宗皇帝以今年正月十二日己卯奄弃万国",说的正是他在元符三年(1100年)死去。按照朝廷丧葬礼仪,立即开始浩繁的建筑工程,仅采石一项,据碑文记载,规模就很惊人。由于北宋  相似文献   

2.
资中文庙     
资中文庙位于四川省级历史文化名域——资中县城北状元街,始建于北宋雍熙年间(984--987),重建于道光九年(1829)。以型制小巧、布局严谨、古朴典雅、庄重肃穆、造艺精湛、保存完整著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收录于《中国名胜大词典》、《四川文物揽胜》等书;坐北朝南,复四合院,布局在一中轴线上。  相似文献   

3.
资中武庙     
资中武庙,又称关帝庙,供祀三国时的关羽,位于省级风景名胜区重龙山脚下,与资中文庙相距100余米。武庙始建于明嘉靖年闻,清乾隆、同治时先后三次修葺。武庙占地面积3731平方米,现存建筑面积1608平方米,由外月池、照壁、七星门(以上毁)朝贡殿、关圣殿、偏殿武星殿(启圣宫,纪念岳飞)、三义祠和左右厢房、钟楼、鼓楼、  相似文献   

4.
资中文庙     
资中文庙,完整玲珑是其特色,1956年首批公布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并收录于《中国名胜词典》。文庙座落在县城北门外文庙街。据《资中县续修资州志》记载,文庙原在大东街,始建于北宋雍熙年间。明正统、天顺、嘉靖时,三次重建、修复。清代康熙雍正年间,先后搬迁至大东街、十字街。道光九年(1829年)张海澜移建北关外洗墨池。后经同治十二年(1862年)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整修保存至今。文庙占地面积7034.8平方米,建筑面积(未含非房屋)2191.4平  相似文献   

5.
资中是成、渝道上唯一的一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城内有两处古建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是文庙,一是武庙。据国家文物局统计:我国明、清时期全国有2680座文庙.“文革”之前还有300座,现在保存完整的只有29座.武庙不到10座,而文庙和武庙并存的则只有资中,堪称华夏一绝。  相似文献   

6.
资中,山川毓秀、地灵人杰,为一代国画宗师张大千毕生萦怀的地方。少儿时代,他曾两次就学于资中;成名之后,又两次到资中敢地重游;晚年侨居海外,更是魂牵梦绕,绘下了感人至深的《资中八胜册》。张大千第一次到资中只十来岁。当时资中有个名叫杨春梯的老画家,其作品在沧江流域久负盛名,张大千的二哥张善子便同另外几个爱好美术的青年刘来臣、邱特澄、陈石愚等人从内江去到资中,拜在杨春梯门下,学习国画的运笔、用墨、着色、题款、铃印等基本技法和常识。内江到资中90里,那时没有汽车火车,几位学子每次到资中都是步行。张大千排…  相似文献   

7.
四川省资中县重龙山摩崖造像是一处规模较大、造像数量多而集中的石刻造像群。1982年12月和1985年4月,笔者两次详细考察了重龙山摩崖造像,对现有像龛进行了编号、测绘、拍照和记录。现将该造像群的概况和主要像龛作一介绍,并就有关的年代、分期、类型及特征等作初步的探讨。一、地理环境和概况资中县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图一),属内江地区,东距著名的石刻之乡大足、安岳不到100公里,全县亦有多处摩崖造像。重龙山造像又称"北岩"造像,与县内其他几处造像,如东、西、南岩摩崖造像相比,为规模最大、雕刻最精、年代较早的一处。重龙山造像按编号共有一百六十二龛,保存较完整的约九十龛,造像一千六百多身。像龛的形制与四川地区的摩崖造像大致相同,主要是平顶敞口长方形或正方形龛,深浅不一,  相似文献   

8.
1984年12月,资中县亢(?)乡鹤林村农民在耕地时挖出一个宋代窑藏。窖藏离地面40余厘米深,包装容器为两个大小不一相向而扣的铁锅。铁锅内装着陶瓷器、铁刀、铜钵,还有一批宋代的铁钱。  相似文献   

9.
英国议会圈地集中发生在1750—1850年,范围以英格兰中部为主。议会圈地原则上是依据个人权利来实施的,并以特别法案的形式确定下来。该原则具体体现为:一,按照产权人的权利进行土地分配和利益补偿;二,按照其权利进行圈地投资基金的分担和筹集。在圈地过程中,产权人的权利和利益得到了充分的保障,同时农场主的利益也得到了保障。圈地同时也是一场大规模的农业投资,其资本来源于产权人的储蓄、销售土地和贷款等。圈地后土地上的公权消失,明确的个人财产权利得以确立。经过议会圈地,英国最终完成了土地财产制度和利用方式的转变。农业资源的效率得到提高,农业现代化的基础由此铸就。  相似文献   

10.
资中宋右丞相赵雄墓记实杨祖垲赵雄墓位于县城沦江西上十里回湾内宰相溪官坟滩。现属资中县重龙镇文江乡杨柳村五社。墓家早年被毁。1977年秋,生产大队修水沟挖毁地下墓坊与墓门之间的天井,墓门开了个洞。笔者闻讯,前往调查,发现墓壁无损,满布雕刻人物,即向干群...  相似文献   

11.
资中孔庙主体建筑保存较为完整.本文总结了孔庙保护的成绩和经验,对文物保护和利用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资中重龙山摩崖造像又称“北岩”造像,位于县城北重龙山麓,现存造像1600余身,共编号162龛。据《会石苑》载《唐重修北岩院记》,其创凿肇始于唐建中(780—783年)年间,“会昌法难”曾使造像活动短暂沉寂下来,稍后,造像又趋于活跃,到咸通二年(861年),北岩佛殿僧虏已多达23间,佛事活动已恢复昔日盛况,为晚唐乃至五代、北宋造像的繁荣奠定了基础。本文着重介绍各龛修建时代和造像内容。谬误之处,敬祈同仁指正。第1龛,北宋。释迦牟尼佛像,头顶宝盖,饰螺髻,面相及衣纹被近人修补过。左手曲胸,右手上举作说法状,衣着双领下垂式袈裟,赤足立于莲上。右臂镌阿难立像,  相似文献   

13.
14.
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被后世奉为“万世师表”,明嘉靖八年,敕封为“至圣先师”。中国各地皆有文庙,庙内的孔子塑像都是坐着的,受到众士子的尊崇。  相似文献   

15.
1990年2月8日,资中文管所征集到本县红花乡天台村村民交来一面有柄铜镜。镜面呈圆形,直径11.7厘米,厚0.32厘米,柄残存长0.7厘米,宽2厘米,重195克。背纹图案为“仙人驾鹤图”,只鹤双翅翩迁,数朵祥云缭绕其下,仙人驾驭其上,帛带飘舞,薄衣帖体。其上有长方格一,中有“临安王家”四字竖排正书铭文。画面构图匀称,布局得当,白描细线,阳刻浅雕,套模铸造,制作精细,描绘生动,形神兼备,具有强烈的动态感  相似文献   

16.
张大千画“资中八胜”之时,已进入其创作的鼎盛时期,而且是在1957年眼疾爆发之前。  相似文献   

17.
1984年7月,四川省资中县文物管理所征集到铜镜1件,是该县鱼溪区金李井乡白果树村的农民,在碾盘山的半山腰植树时,挖到距地表60厘米深处发现的。镜直径14.5、缘厚0.35厘米。镜背浮雕月宫神仙故事图像;左侧一株桂树枝叶繁茂,树下有玉兔捣药,蟾蜍跳跃。右上方一座重檐楼阁,应即广寒宫。正中一仙人足踏祥云,当是吴刚。镜下有一宽大的云纹支托,使月宫镜更似天上云端的一轮圆月,成为这件铜镜的一大特色(见图)。铜镜的纽在(?)缘,借助支托可以  相似文献   

18.
论文分析阐述了改革开放以来侨商与外商在华投资格局的大变动情况、侨资强势成长的原因以及中国经济转型下的侨资企业在国际竞争中走向新格局的现状和特点。认为海外华商对中国大陆的投资,近八年来强势增长,亚洲华商在中国外商直接投资中的比重逐年稳定上升;欧美日韩企业对华投资的比重则在下降。海外华商平均投资额也大幅度增加,超过欧美日韩企业的水平。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受世界经济大环境特别是全球FDI趋势的影响,也与中国经济发展态势密切相关,还与海外华商的投资与经营特点相关。在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日益本土化的趋势使侨资企业全面融入中国经济脉动之中,一批华商品牌在中国本土成长起来。国内外资本市场的发展,推动了侨资传统产业的资本形成与技术升级,侨资科技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异军突起。侨资企业优胜劣汰,呈现新的格局与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海外华商投资企业,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者、贡献者与受益者。其40年来所呈现的阶段性特征,折射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在1979、1989、2008年等关键点,海外华商的投资与交流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改革开放克服困难持续发展。华商以其特有的方式,推进了中国工业化进程,推动了思想解放与制度创新,推进了技术与管理的进步及人力资本的培育,为中国经济发展与制度变革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海外华商与中国经济共成长,近十年来,其平均投资规模已日益超过欧美日本在华企业,在经营层次与质量等方面走向转型升级,从低端劳动密集型企业向科技产业、新兴战略性产业及金融业等服务业拓展,其本土化趋势使之全面融入中国经济的脉动之中。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