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郝煜  孙琳钰 《旅游纵览》2022,(17):125-128
本文对河西走廊边塞诗歌文化旅游进行研究,通过对国内有关边塞诗歌文化的文献进行分析,归纳总结边塞诗歌文化对河西走廊旅游发展的影响,接着针对河西走廊诗歌文化旅游发展在产品类型、文化内涵、开发模式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边塞诗歌文化的河西走廊旅游发展建议,以期促进河西走廊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梦幻楼兰     
丝绸之路在经过河西走廊,西出阳关、玉门关之后,便进入了丝路中段——昔日辉煌的西域、今日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相似文献   

3.
研究丝绸之路史的学者 ,都注意到青海路的存在及其在某些特定时期的重要性。本文研究南北朝时代 ,当吐谷浑民族占据青海丝路并扮演丝路重要中转角色时 ,经由青海路所进行的由西向东特别是向南朝的玉石及玉器贸易。由于吐谷浑境土西拓与产玉之地于阗接界 ,而政治局势又迫使河西走廊失去丝路干道地位 ,南朝必须经由吐谷浑 (河南国 )才能获得于阗玉石。在这个过程中 ,吐谷浑境内可能也存在着玉石市场。研究进一步显示 ,于阗地区的玉石加工业 ,可能早在南北朝时期已经出现了。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河西区域文化中所蕴含的文化价值、文化记忆、文化精髓以及文化平台建设等方面的思考,以期在当前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时代机遇下,将提升文化认同作为传承河西精神、创新丝路内涵的重要路径,以有力推动河西五市旅游联动中的互利合作和共生共赢,促进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进一步彰显河西走廊在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2017年8月12—13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文化史研究室、《中国史研究动态》编辑部、河西学院联合主办的"形象史学与丝路文化学术论坛"在丝绸之路重镇甘肃省张掖市举行。来自2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40余位学者围绕形象史学与丝路文化两大主题,充分运用丰富的"形象"资料,就中西文化交流、河西史地及其他传世器物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在此仅择要述其梗概。杨爱国《汉代的多面石柱》认为汉代的多角石柱大多与佛教信仰有关,是众多  相似文献   

6.
表现边塞战争的诗歌发展至唐代,形成 了边塞诗派。这与丝绸之路的拓通有极大的关系。丝路 的拓通和发展直接影响了唐边塞诗的格调和精神风貌; 唐边塞诗风随着丝绸之路的兴衰而变迁。唐边塞诗已成 为唐开拓西域边疆的重要历史进程的直接反映。  相似文献   

7.
河西走廊是一条文化交流的走廊。在丝绸之路的发展史上,依托祁连山冰雪融水形成的河西绿洲,是连接中西的桥梁与纽带,因其天然的地理优势,成为中西交通贸易的前沿和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故地。大漠孤烟,戈壁苍茫,漫长的历史岁月,胡商贩客、僧侣艺人、西域贡使和朝廷重臣的足迹,都深深地刻在了河西走廊历史的年轮,让这片土地亲历和见证了丝绸之路发展、繁荣和兴衰的每一个潮起潮落。有着"地下画廊"和"魏晋时期河西民俗百科全书"之称的嘉峪关新城魏晋砖壁画墓,蹚过岁月的风烟,让时间定格在魏晋南北朝历史的天空,让我们得以感知千秋丝路和魏晋风度携手从这里走  相似文献   

8.
丝路遐想     
丝路遐想黄志辉终于,有一天当我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走向瀚海边城时,那颗对西部神往已久的心才日渐平静下来。在此之前,每每想起河西走廊、玉门关、阳关、敦煌、吐鲁番这些极富神秘色彩的名字,就有一种莫名的激动。那是一串迷人的故事镶嵌在这丝路上,像一根琴弦上弹出...  相似文献   

9.
程国君 《丝绸之路》2012,(20):25-31
宝卷这种民间通俗说唱艺术形式在叙事上既有文学神奇故事的娓娓动听、神奇迷离,又有抒情艺术如诗歌、音乐和曲艺等的重复性和一唱三叹的美学效果。这种美学效果是以散韵结合、以韵为主的方式叙述来实现的。在叙事形态上,宝卷,尤其是河西宝卷又具有初期民间艺术大多有的那种悲情喜剧、因果故事和神奇寓言故事的程式化特征。这是宝卷这种民间通俗说唱艺术形式在叙事上的显著特征。现代河西宝卷《沪城奇案宝卷》等的出现,接通了以现代意识利用旧形式发展新文学(包括通俗文学)的现代文学发展的动力源泉的新理路,也为现代民间俗文学的发展树立了可资借镜的榜样。  相似文献   

10.
丝绸之路开拓后,由于商业贸易的发展,作为商品集散之地的城市,也开始繁荣起来。“自京师东西南北,历山川,经郡国,诸殷富大都,无非街衢五通,商贾之所臻,万物之所殖者”。①当时,除一些大城市仍各保持着固有的兴旺和繁荣外,在丝路古道上也兴起了一批商业都会。丝路秦陇段(即长安至敦煌一段)兴起的较大城市有宝鸡、天水、金城、武威、张掖、酒泉、敦煌等,其中河西四郡在中西贸易中发挥巨大作用,成为镶嵌在贸易走廊上几颗璀璨的明珠。武威位于河西走廊东部,因汉军军威至河西而得名。古城在姑臧(今甘肃武威县城附近),是丝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的西域诗歌物象丰富、题材广泛,在写景抒情时多含有浪漫激情的色彩,蕴含深厚的人本精神,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借西域诗歌复现古时丝绸之路的经济文化交流,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历史上西域及丝路带的自然地理风貌和特色文化。  相似文献   

12.
##正##二○一四年六月二十二日,中国的“一条河、一段路”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一条河,指中国大运河,一段路,是著名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成为世界遗产之前,位于河西走廊西端,与丝路密切相关的敦煌莫高窟早已于一九八七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13.
马蹄寺记胜     
王蓬 《丝绸之路》2012,(21):21-23
一"丝绸西去,佛教东传。"一条延续千年之久的商品流通与文化交流的"运河",千年尘埃落定,在丝路沿线留下的敦煌莫高窟、榆林千佛窟、张掖马蹄寺、天水麦积山等一系列精美的壁画、佛塑、寺院和石窟,宛如一串绚丽多彩的明珠,镶嵌在千里河西,给这条历史文化长廊增添了许多闪光点。马蹄寺位于张掖市南的祁连山中,在张掖  相似文献   

14.
甘肃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石窟遗迹众多,形成了一条著名的石窟艺术长廊,被称为“石窟之乡”。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研究甘肃丝路文化的历史价值和传播优秀的丝路文化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本文以甘肃石窟文化为例,分析和探讨了甘肃丝路文化的学术研究现状和外译价值,提出了甘肃丝路文化对外传播与外译一体化平台建设的构想和实施建议,以期助力甘肃丝路文化的国际传播和语言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15.
玉门、阳关的得名与输玉无关,二者的地位、作用尚存一些不被注意的差异和奥秘。先秦文献《穆天子传》保存有许多前丝绸之路和敦煌地域地理、人文、交通的重要信息。敦煌一称,不是月氏(吐戈罗)的汉译,东汉应劭释边疆盛大是正确的。本文重温河西四郡、两关与西域、丝路的开拓创建史,就一系列重大问题及研究,作出了新的分析、判断。  相似文献   

16.
魏颖慧 《世界遗产》2014,(8):100-105
作为丝路起点的陕西,坐拥千年历史,经历无数尘世变迁,一些留存下来的古村镇犹如一颗颗明珠散落在三秦大地上,它们不仅仅是一群建筑,更是一段过往历史的见证。陕西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这块土地曾是西周、秦、汉、隋、唐等十三个朝代建都的地方。2100多年前,张骞就是从这里出发,手持旌节,一路向西。从此,一条以长安及周边为起点,途经河西走廊,穿越天山南北,远抵安息(波斯,即今伊朗)的丝绸之路正式开通。而作为丝路起点的陕西,坐拥千年历史,经历无数尘世变迁,一些留存下来的古村镇犹如一颗颗明珠散落在三秦大地上,它们不仅仅是一群建筑,更是一段过往历史的见证。  相似文献   

17.
何茂活  陈礼 《丝绸之路》2004,(11):41-42
在人们的印象中,草原一定是无边无垠的辽阔,也必然是平淡难耐的寂寥。偶尔有几只苍鹰在蓝天白云下悠然地扇动着翼翅,那便是一点难得的生机。可是您也许不知道,在河西走廊腹地,在绵延的祁连山和俊秀的焉支山之间,有一片被誉为“丝路明珠”的大马营草原,却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冷寂和单调。  相似文献   

18.
带着悠悠的丝路古风 ,承载现代商业百科的《新疆通志·商业志》(以下简称《商业志》)终于面世了。她是在摭辑 32 0 0万字资料的基础上 ,先后集数十人之力经十余年而蒇事的。清手拜读 ,欣羡良多。由于资质所限 ,笔者仅就该志的部分内容简要评述。一、明古的范例在历史的底蕴方面 ,《商业志》确是秉赋优良 ,丝路给了它得天独厚的记述内容。丝路学不仅是商道的概念 ,实际上它涵盖了中西方两千多年间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交流的所有内容 ,易言之 ,丝绸之路可谓东西方文明交融的代名词。她是如此丰富 ,以致于衍生出众多的学说 ,仅新疆就有吐鲁…  相似文献   

19.
马建军 《文博》2010,(3):50-55
萧关道是丝绸之路长(安)凉(州)古道北路经过今宁夏固原境内一段驰名线路,因萧关而得名,开辟于商周之际,到汉代全线贯通。伴随着丝路的开通、繁荣与昌盛,成为关中通往北方与河西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要道,在中西、南北文化交流,商业贸易往来,民族迁徙融合等诸多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中华文明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相似文献   

20.
陆清 《丝绸之路》2009,(16):31-33
丝路文化旅游是近年来西部旅游发展的重点,把西安建成历史文化特色明显的国际化、现代化的大城市,丝路文化旅游是重要一环。本文从西安丝路旅游自身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发展现状出发,客观分析了西安丝路文化旅游开发的文化基础、历史根源和现实机遇,论证了西安丝路文化旅游开发的可行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未来发展的若干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