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唐玄奘西行取经为筹集行资和寻找西行引路人,在瓜州某寺停留了一个月,该寺供奉有弥勒像,玄奘法师在该寺遇到胡人石磐陀,并为其授五戒,在其帮助下渡葫芦河过玉门关。该寺经考就是瓜州阿育王寺,唐称大云寺,即今瓜州锁阳故城东塔儿寺。  相似文献   

2.
瓜州县境内石窟寺中保存有6幅玄奘取经图,图画的情景构成与《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描述的玄奘过瓜州的经历完全一致,是研究真实玄奘取经最直观的资料。  相似文献   

3.
公元638年,一心求取真经的大唐高僧玄奘,来到南印度的摩诃刺佗国。几年后,回到长安的他,向门人讲述了当年的经历:“国东境有大山,叠岭连嶂,重峦绝谳(yan)。爰有伽蓝,基于幽谷,高堂邃宇,疏崖枕峰;重阁层台,背岩面壑,阿折罗阿罗汉所建……”  相似文献   

4.
宁瑞栋 《丝绸之路》2011,(18):53-57
贞观初,玄奘从长安出发,经凉州到瓜州。在此停留一个多月,收徒买马,打问西去的路径。而玄奘西行的九死一生即在他匹马孤征、偷度玉门关、过五烽、度莫贺延碛之时。玄奘何时来到瓜州和何时出关,不见记载。玄奘从长安出发的时间,也即首途年月,文献和学界说法各异,至今未有定论。笔者因仰慕玄奘不畏艰险、追求真理的精神,谨对玄奘与瓜州相关的一些问题,谈点个人的观点,权作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5.
“瓜州历险记”是玄奘西行取经路上最激动人心的篇章。玄奘迷路了,找不到野马泉,就意味着死亡。祸不单行,他在惊慌失措的心情下,不小心失手倾覆了水囊。在这一刻,他的心动摇了:是返回呢还是继续前行?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围绕唐玄奘经过瓜州西行时间、路线等问题,结合文献进行研究,经研究唐玄奘于贞观三年四月从长安出发,历时三个月到达瓜州,在瓜州停留一个月,八月初一偷渡玉门关,杖锡遐征;其次考证出唐玉门关的位置应当在今瓜州县双塔附近疏勒河上,而葫芦河就是今疏勒河,或者疏勒河的某个河段;最后考证了唐玄奘经过之第一烽和第四烽、野马泉的地理位置。  相似文献   

7.
李正宇 《丝绸之路》2011,(18):45-52
唐贞观年间,玄奘法师西行求经期间曾途经瓜州(今瓜州县锁阳城)、伊吾(今新疆哈密市)。此行期间,历经艰险,但玄奘依然不矢其志,坚持西行求法。本文主要结合传世文献,探讨了玄奘西行时经瓜州至伊吾期间的取道、线路问题。  相似文献   

8.
青龙寺位于壁画之乡运城地区稷山县城西4公里马村。南面汾水,北靠吕梁,东邻南阳,西接马村宋金戏曲砖雕墓群。新修的侯西铁路从村北经过。周围枣林环绕,景色优美,古化遗址密集,交通方便,商贸发达,是晋南名的麦、棉、枣乡和旅游胜地。  相似文献   

9.
王北辰 《丝绸之路》2011,(18):70-76
1988年9月16-18日,笔者会同李并成、李春元等专家学者,联合对瓜州境内的汉敦煌郡渊泉、冥安、广至三县城址,宜禾都尉昆仑障,西晋晋昌郡、隋常乐郡城址、唐瓜州城址、玉门关址,汉、唐、宋、元交通干道、水系遗址,长城烽燧遗址等进行了考察,并就瓜州历史地理沿革问题作了详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张宝玺 《丝绸之路》2011,(18):85-87
坛城图本名曼荼罗,是汇聚诸佛、菩萨的一大法门,是密教的主要图形。瓜州东千佛洞的几个主要洞窟窟顶都画有坛城图,以总摄全窟,现多已残。惟第2、第6窟完整,第5窟窟顶坛城大多残去,尚留部分可供考察,第4、7窟全部残去。另外,第5窟中心柱一侧(即左甬道内)的一幅坛城图虽漫漶不清,但尚且完整。  相似文献   

11.
于硕 《华夏考古》2021,(1):90-95,105
陕北安塞樊庄石窟第2窟西壁和南壁下方雕有两组玄奘取经浮雕.第一组为负笈僧人与挑担挑夫,四壁雕有罗汉,应以取经故事表现位列五百罗汉之一的玄奘.第二组位于水月观音下方,计九人一马,表现了迎接玄奘取经归来的场景.本文拟以樊庄石窟浮雕为个案,探讨陕北宋金石窟中唐僧取经浮雕融入水月观音变相初期的图像风格,以及此类图像在北宋、金、...  相似文献   

12.
本运用史籍献、实物资料探讨了佛教石窟寺绘塑造像中的飞天在佛教弘传中的功用。飞天造形艺术的产生、发展,外来中国化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3.
介永强 《丝绸之路》2009,(6):105-107
佛教传入中国主要是通过丝绸之路而来,丝绸之路与佛教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丝路佛教文化研究是丝绸之路文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丝绸之路佛教文化遗产十分丰富,其中尤以石窟造像得天独厚。沿着丝绸之路,自西向东,从天山南北到河西走廊,再到关陇地区,大大小小的石窟寺弥山跨谷,星罗棋布,惟妙惟肖地展现了内涵丰富的丝绸之路文化。佛教石窟寺构成了丝绸之路的风景轮廓线,是丝绸之路上至关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全面深入研究丝绸之路佛教石窟寺,对于当前促进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云冈石窟主要雕凿于北魏中后期,分为三期。第一期及第二期造像为太和改制以前流行的佛衣,多沿袭印度传统,其中勾联纹覆肩袒右佛衣可能是在云冈形成的样式。第二期太和改制以后及第三期盛行的佛衣,偏重汉地传统,大概多与南朝的影响有关。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与敦煌莫高窟早期洞窟中流行勾联纹覆肩袒右佛衣,推测两地早期洞窟中佛像始凿的时间不早于云冈第一期。北魏迁都洛阳后,云冈的佛衣在龙门石窟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A Treasure-House of Buddhist PaintingsATreasure-HouseofBuddhistPaintings¥SANRENTheLabrangMonasteryinQinghaiProvinceisknownfar...  相似文献   

16.
莫高窟北区出土两件回鹘文佛经残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首次刊布敦煌莫高窟北区出土B54:14《别译杂阿含经》和B59:69《佛祖历代通载》两件回鹘佛经残片,对回鹘原进行拉丁字母转写、汉翻译和注释,并对残片的翻译年代、版本和翻译方式等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沙武田 《敦煌学辑刊》2002,1(1):115-117
本文通过对新近才陆续披露的敦煌莫高窟北区石窟考古资料的简要评述 ,说明其在敦煌学研究中的意义与价值。同时也从目前学界的研究状况出发 ,指出了莫高窟北区石窟资料研究的前景与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佛教化和汉化本是两种不同质的化,但随着佛典在中古时期的大量汉译,佛教的极度盛行,汉语和汉化受到了佛教化的很大影响,本例举了四个有关的词语:芭蕉;车;泡(浮沤);心猿意马。  相似文献   

19.
道安的《凉土异经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凉土异经录》是道安对当时译于凉州,但译人缺失,无法考定的汉文佛籍所做的编目。此《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较为全面的关于“凉土异经”的目录,对研究凉州佛教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