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回到拉萨     
拉萨,这座美丽的日光城,当我第一次踏上西藏的土地,最先见到的就是你了。那是在1975年的秋天,我还是个懵懂无忧的少年,我对高原的认识是那样的蒙昧,而当时的拉萨远没有现在的繁华景象,只觉得这里的天是那样的高,云是那样的白,蓝蓝的天空更令我产  相似文献   

2.
次旦总巴拉萨探亲记廖东凡六月的一天,我的朋友拉萨市歌舞团团长土登先八生,从拉萨打电话告诉我:"台北的次旦总巴老阿妈又到拉萨探亲来了。她托我向你问好呢!这回在阿乃拉家里住了小半年,身体比在台北好多了。老太太已经提出申请,准备在拉萨长期定居安度晚年!"我...  相似文献   

3.
不俗   《世界》2008,(12):170-170
众所周知.在藏区无论住巴郎学还是亚宾馆.都不会按照性别来给你区分房间。我不知道应该管这种态度叫作原始还是释然.但拉萨的坊间八卦也因此多了起来。我曾和一赖房钱的北京妞同宿一屋,半夜感觉有柔软的东西顺着我的肚子向上抚摸.幻想艳遇将至.一抓之下才发现是只硕大的耗子.吓得腹泻好几天。也听说有一洁癖台湾女和一大男子主义韩国男分到一个房间.在高原缺氧的环境中,两人用闽南语和高丽话吼了一宿.次日清晨分别被抬进了拉萨医院。  相似文献   

4.
《丝绸之路》2009,(7):78-78
为了让拉萨的旅游事业有一个新的突破,提升拉萨旅游品牌,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到拉萨感受雪域高原独特的魅力,2009年拉萨市旅游局针对游客在拉萨的吃、住、行、玩、看等方面推出了多个旅游项目,并在原有“一点两翼,一环一线,四个辅助区”旅游线路的基础上做了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5.
塑料大棚里的女强人──访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阿曲旺堆阿曲在高原菜农圈里影响非常大,久而久之,听到她的许多事迹,又使我添了几分敬佩。带着几分好奇,我采访了她。第一代农场女工1952年7月1日,拉萨西郊的梗壁山下成立了西藏第一个专业性研究机构──七一农...  相似文献   

6.
本世纪50年代中后期,我在拉萨《西藏日报》当摄影记者,用自己的摄影镜头,记录了民主改革前西藏的一些真实画面。当时我有机会在拉萨和拉萨以外的地区进行采访,祖国雪域高原的迷人风光使我深深陶醉,流连忘返。我拍摄过喜玛拉雅山高峻挺拔的雪峰,拍摄过雅鲁藏布江喷...  相似文献   

7.
正近日,西藏实施首个高海拔地区生态搬迁项目。那曲市尼玛县荣玛乡的牧民,跨越1000多公里,从平均海拔5000米的藏北高原,搬迁到海拔3800米的拉萨近郊,在雪域高原上演了一场"藏北牧民南迁"大戏,书写了一段新的人类迁徙传奇。迁出地:生命的禁区,动物的乐园  相似文献   

8.
青藏铁路自青海西宁至西藏拉萨,全长1956公里。一期工程长814公里西宁至格尔木(1974年全面开工。1984年通车运营)。二期工程长1142公里格尔木至拉萨(2001年6月开工建设.2006年7月通车运营)。后者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是人类建设史上的奇迹。  相似文献   

9.
西藏,我们为你骄傲今年的9月1日,是金子般的好日子。三十年前的这一天,西藏自治区在拉萨日光城光荣诞生了。三十年的树木绿荫匝地,三十岁的人年富力强。三十岁的西藏自治区你已走向成熟。紫外线很强阳光,使你的面庞健康而红润;高原的风霜雨雪,使你性格勇敢坚强。...  相似文献   

10.
老姜 《旅游》2014,(1):54-59
猫冬是旧时北方人的习俗,意指像猫一样呆在温暖的家里,以躲避冬天的严寒。冬季到拉萨来猫冬?您肯定以为我疯了:雪域高原,冰天雪地,恐怕连门都出不了吧?其实,以前我也这么想。冬季的拉萨,是阳光的天堂,是鸟儿的天堂,也是背包客的天堂。圣城阳光因为时差的缘故,早上8点多太阳才跃出山谷。气温立即直线上升,不足一个小时,城市的温度已经由零下几度,爬升到十几二十度。灿烂,已不足以形容拉萨阳光的热烈。入冬后的城市,一改夏日山岚笼罩下的羞羞答答,变得清爽敞亮起来。晚上9点多钟,雪山才映衬着晚霞,由雪白,金黄,橙红,逐渐没入暮色。据统计,拉萨夏季含氧量在66%左右,冬季合氧量在64%左右,全年几乎相差无几。根据历年来的气象资料分析,拉萨夏季气  相似文献   

11.
达赖为何在西藏失去人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日,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城关区对城区100户藏族 居民进行了无记名问卷调查。调查表明,达赖 在西藏已失去了人心,城镇居民关心的是西藏 的发展和进步。 达赖在西藏失去人心 拉萨城关区百户藏族居民在回答“在你心目中、达赖是个什么样的人?”一栏时,86%的居民回答,“达赖是个分裂主义分子或政客”;4%的人认为达赖是“宗教领袖”;4%的居民认为是“神或者活佛”:6%的人没有回答。 拉萨是西藏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生活在拉萨的城镇居民基本上能够代表整个西藏城镇居民的家庭生活及心理状况的概貌。这项问卷调查是在拉萨八…  相似文献   

12.
一、从事新闻工作的回忆我的籍贯是许昌县椹涧乡军张村,1966年支边进藏工作,在西藏米林、昌都两地工作7年,1974年后在拉萨新闻部门工作,2011年3月从西藏退休回到河南。现在,我每天用电脑看新闻写博客,这已经成了我的例行“公事”,就像家常便饭一样。然而,有谁知道我们这些“老西藏”(新闻人)是怎样写作稿件和发送稿件的呢?谁都知道,西藏是个遥远、偏僻、高寒而又神秘的地方。尽管西藏已经和平解放60年,实行民主改革50多年,雪域高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雪顿节见闻     
生活在雪域高原的藏族能歌善舞,热情好客。如果你的西藏之行正逢节日或喜事,那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和收获。201 4年夏末秋初,我再次寻访拉萨,正值每年藏历七月一日开始的雪顿节,5天时间里,和藏族同胞一起感受节日热烈欢腾的场面,体验西藏人最有活力的日子和幸福美好的生活。传统的宗教仪式——晒佛晒佛,是雪顿节的开幕式。  相似文献   

14.
走进西藏     
<正>西藏,以其神奇的魅力,独特的历史文化,神秘的宗教文化,浓郁的民族风情,千百年来,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人。它是一个你看一眼就要醉,就会终生难忘的地方。当我从课本里知道西藏这个名字的时候,就梦寐以求地想去那片神奇的土地,看看雪域高原,看看首府拉萨,看看那雄伟壮观的布达拉宫,亲自游览一下那里的风景名胜,感悟一下那里的风土民情。  相似文献   

15.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士地爱得深沉。 ——艾青 高原在西部崛起,你——互助土族自治县在高原崛起。一座座山赋予你男子汉的气魄,一条条河浸润你女儿的情怀。土乡,从祁连山下到湟水河边,从松多草原到威远古镇,从建政到巩固,从发展到改革,从光荣到梦想,沃野千里,埋住的都是激隋的种子,五十春秋,奏响的都是凯歌! 让我们在缤纷的色彩里畅想。  相似文献   

16.
一、格桑 从江南水乡来到雪域高原当兵已是三个年头了,在军营里我众多的朋友中,格桑是和我关系最好的一个。 “格桑”在藏语中为“幸福吉祥”之意,在藏族人名中使用频率较高。我要说的是格桑是门巴族人,来自西藏墨脱县。在距离拉萨150公里处中尼公路旁尼木某部军营里,格桑和我一直分在一个班,共  相似文献   

17.
世纪之交前后,我在布达拉宫脚下度过了2000个日日夜夜。这是我从1963年第一次接触西藏,走进藏民族的生活中之后。在拉萨驻足最长的一段时光。回首往事,拉萨的色彩与旋律使我魂魄荡漾,刻骨铭心。  相似文献   

18.
拉萨的僧人     
在浩浩莽莽的风雪高原,我常常被善男信女磕长头的景象震撼。他们双手合十,匍伏在地作五体大拜,用自己的身长,丈量从遥远的家乡到拉萨的距离。他们将布达拉宫金顶闪耀的宫殿当作天国的琼楼玉宇朝拜。  相似文献   

19.
拉萨一日     
转经,晨光中的风景熙熙攘攘的转经人群开始出现在每日早晨的布达拉宫周边。虽然在很短的一段时间内受到了拉萨3.14事件的影响,但是如今转经的人群又如往常一样。呼吸着高原清新的空气,手持转经筒,脚步轻盈的老人们转经的场面成了拉萨晨光中最美丽的一幅图画。如果老人身后还有一条可爱的小狗跟随,那将  相似文献   

20.
从2009年至2014年,算起来,我曾在拉萨生活、工作也有近五年的时间。一直租住在老城区,紧靠大昭寺。每天清晨,在邻居们打酥油茶的声响中醒来,沐浴着朝阳,穿过炊烟袅袅的八廓街及大昭寺广场,去到朵森格路的报社上班。拉萨与内地有着两个小时左右的时差,下午下班时内地一般已显暮色,而拉萨依然阳光普照,只是光影变斜长了而已,我便混在转经的人流中,一圈、两圈……默默感知这座城市的脉搏。有时加班或值夜班到深夜,八廓街又是另一番样子。就这样,晨昏更替,日复一日,八廓街是我曾经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