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20世纪20年代,在汉口英租界有一个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有关的纪念碑,叫作“WAR MEMORIAL”(直译为“战争纪念碑”)。这个碑由汉口英租界工部局修建,用于纪念从汉口赴欧洲参战而阵亡的英国侨民。历史风云变幻,这个纪念碑两建两毁,没有留下任何遗迹和文字记录,今天的人们只是凭借当年留下的一些照片,才知道汉口市内曾有过这么一个纪念碑,但对其来龙去脉毫无了解。  相似文献   

2.
一、族谱披露新史料 2003年,笔者正忙于《汉口租界志》的定稿工作,忽然得到老干部水世闿告知,他在整理《水氏宗谱》的时候,发现有关汉口英租界最初划界选址时的一则史料。《水氏宗谱》编成于1913年,现在持谱的族群主要聚居地在今大冶市高河乡宴东村下  相似文献   

3.
1927年的武汉,是全国革命的中心,历史上谓之“赤都”。新春元旦这天。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暨国民政府委员临时联席会议宣布正式在汉办公.外交、财政、交通、司法四大部开始行使职权,  相似文献   

4.
1927年的武汉,是全国革命的中心,历史上谓之“赤都”. 新春元旦这天,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暨国民政府委员临时联席会议宣布正式在汉办公,外交、财政、交通、司法四大部开始行使职权,将武昌、汉口和汉阳三镇合组为京兆区,定名武汉,作为革命的首都.历史进入武汉国民政府时期. 这是江城的节日、革命的庆典.一连几天,在中共湖北区委和国民党湖北省、汉口特别市党部的领导下,武汉各界民众纷纷举行集会、游行、演讲等各种庆祝活动.1月3日下午,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的宣传队员来到—码头江汉关钟楼下的广场演讲,面对英租界的沙包电网,人们愤怒控诉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干涉中国革命的罪行.  相似文献   

5.
洋行之王:怡和洋行 1827年,一个叫威廉·渣甸的英籍随船医生被他的雇主英国东印度公司解雇了。公司给了他两箱鸦片作为补偿金。长期随船走水的威廉·渣甸深知鸦片在中国的市场,于是他带着两箱鸦片到了广州。  相似文献   

6.
第一个来中国开辟租界的是英国人,第一个来汉口开辟租界的也是英国人。一百多年前,英国人在这个世界上真的是又霸道又牛气。让中国连续惨败两次的鸦片战争的主角就是他们。  相似文献   

7.
刘丹  徐明波  蒋雪琴  蒲丹 《沧桑》2014,(5):50-54
1927年汉口、九江英租界的收回,是近代中国人民反帝斗争中的一件大事,中国方面付出的艰辛努力值得肯定和骄傲。收回英租界的过程中,英国自身因素对英租界成功收回客观上也产生了较大的作用。大革命时期,英国由"强硬"变为"怀柔"的对华政策直接影响了英国官员对"一·三惨案"后形势的判断;野心勃勃的英国殖民者不甘心放手交还英租界,也采取了武力威胁的方式企图让国民政府屈服,由于客观因素的限制,英国没有得逞。  相似文献   

8.
汉口租界与《汉口租界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起汉口租界,人们就会想到那一幢幢欧式建筑。随着岁月的流逝,尽管昔日租界里的风云早已烟消云散,可那段历史,我们不应忘怀。在武汉市人民政府的主持下,经过武汉地方志办公室及一批史学专家的努力,一部图并茂的《汉口租界志》已正式出版。《汉口租界志》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近现代史专家袁继成教授主编、主笔。袁继成教授认为,租界对中国人来说,是耻辱的标志。但在经历了2000多年封建社会的中国,它也向中国人民提供了一个介绍西方明的窗口,提供了中西明、化碰撞、交流和融合的平台;租界里的外国洋行、银行、轮船公司在掠夺中国资本的同时,相应也促进了中国封建经济的解体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租界内的与近代商业、工业发展相适应的市政设施,成了旧中国城市建设的榜样;同时,中国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也利用中国反动统治权力难以鞭及的“国中之国”为掩护,进行革命活动。这些虽不是当初帝国主义建立租界的本意,但它对中国近代所产生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正如武汉市市长李宪生所说,我们对租界的认识,不应该仅仅停留在一味批判和全盘否定的层面上,而应该客观、科学、历史、辩证地深入研究,汲取对我们有用的东西。  相似文献   

9.
王谦 《文史月刊》2007,(1):44-48
大革命高潮中中国人民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的的壮举,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笔。1927年1月上旬至2月中旬,在革命阵营尚未分裂之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日益高涨的群众反帝运动同武汉国民政府的外交谈判相结合,迫使英帝国主义不得不将汉口、九江英租界交还中国。陈友仁作为当时国民政府的外交部长,在收回租界中起了很大作用,被誉为“铁腕外交家”。  相似文献   

10.
“国中之国”的租界形成于鸦片战争后的近代中国,是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产物,是外国列强对中国进行侵略、掠夺和殖民统治的大本营。日本在中国的租界虽然开辟较迟,位置偏僻,但是随着租界区域的扩张,汉口日租界成为日本侵入中国内地的重要基地。  相似文献   

11.
<正>在汉口车站路附近,有一个由中山大道、车站路、岳飞街三条路交汇形成的三角形小广场,底边的老法租界工部局大楼前,曾有一座纪念碑,早已不存。武汉的地方志和各类史料,都没有纪念碑的相关记载,相当长时间还被民间学者误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纪念碑”。在汉口历史上,确实有过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有关的纪念碑,叫作 “war memorial”(正式名称为“战争纪念碑”)。这个纪念碑由英租界工部局修建,于1922年11月11日阵亡将士纪念日建成,  相似文献   

12.
关于汉口租界文史资料的搜集、整理和研究,是武汉城市史研究中租界史研究的一件大事,这也是中国租界史研究中的一个薄弱点。1991年,武汉市政协文史委很有眼光地辛勤编辑有关的资料,出  相似文献   

13.
汉口的日租界,是腐败无能的满清政府屈服于日本帝国主义的淫威,于1895年4月17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后,又于1898年7月16日签订了《汉口日本专管租界条款》而形成的。划定“汉口镇德国租界北首起,量得东界沿长江100丈,南界紧靠德国租界,东抵江滨,西至铁道地界为止”,面积为247.5亩。另有两条特别规定:1、所有外国租界将来设有开拓设施事宜,如有优处,日本当一体均沾;2、此次所订日本租界,以界址过于窄狭,将来商户盈满,则临时酌妥情形,仍在丹水池迤下之地,由日本领事官随时与江汉关监督商酌,购买妥宜地基,以便尔后设立工厂。  相似文献   

14.
一百多年前,随着一纸中英《天津条约》的签署,汉水与长江的交汇口,这个亘古以来的兵家必争之地,被再次紧束在历史的潮头。1861~1898年,英、德、俄、法、日相继在汉口建立租界,纯粹以西方城市规划和建筑理念打造的“汉口五国租界区”由此形成。  相似文献   

15.
鸦片战争与上海英租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鸦片战争是英国向中国发动的一场殖民征服和掠夺的战争。这场战争的后果之一,是中国沿海一些城市,首先是上海,出现了外国的租界,而上海英租界则是上海的租界中最早建立的一个。对上海租界的研究,近几年来有了较大的进展,但关于上海英租界的建立问题,仍各说不一,尚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本文拟联系鸦片战争来谈一谈上海英租界的地点选择、划定时间和界限以及它的租地章程这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的第二个年头,1938年10月25日汉口沦陷.未及撤走的市民,有的事前涌入法租界,更多的是被日本侵略军强迫到难民区去.难民区的范围,据日军的所谓命令,是玉皇阁、利济巷、大王庙“一线以西地区”.这三条巷子,原互相衔接,形成汉水河边到中山路(今中山大道)的一条南北走向的直线,亦即今利济路的前身.当年汉口,中山路上段的北侧.还是湖凼、菜园、坟地;汉正街西端,即今天的r口路一带,已是市区西边的尽头,再往西去,便是郊区;南面是汉水河边.日军只说难民区的东边界限;其他三边,已不言而喻.这块地区街巷狭窄,房屋破旧,日军将全市市民集中于此,严加控制,便于生杀予夺.其狠毒用心,人人尽知.  相似文献   

17.
<正>关于老汉口的五个外国租界,无论是1990年出版的《武汉地名志》,还是2003年出版的《汉口租界志》,由于缺少官方文献的佐证,都没有提供测绘后的精确基础数据信息,而是使用一百年前租界合约中约定的数据,以亩和丈等市制单位作为计量单位。因此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面积不准,二是岸线长度不准,  相似文献   

18.
自19世纪60年代起,诸列强英、俄、法、德、日等国,先后在汉口开辟租界,成立国中之国。蕞尔欧洲小国比利时亦欲步其后尘,向清政府提出开辟租界的要求,终遭拒绝,但却发生一场“比利时租界纠纷”,其起因得从兴建卢汉铁路说起。  相似文献   

19.
汉口德租界设立于1895年10月,为继英租界后外国人在汉口设立的第二个租界。1917年3月15日,湖北武汉地方当局根据北京政府的指示接收了德租界。此为汉口收回的第一个租界。此后,俄租界于1924年7月,英租界于1927年3月,日、法租界于1945年抗战胜利后先  相似文献   

20.
廷艺到汉口日本总领事馆教书舍弟白廷艺于1917年在北京市立第二中学毕业后,因家族无力供给他入大学深造,希望谋事维持家庭生活。彼时先父在北京日本同学会教书,可巧有一个日本学生土桥,是北京日本公使馆的书记生,他对先父说,他已经转任汉口日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