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文革"中的"活人展览",据笔者所知,最有名的一次于1968年发生在杭州大学地理系。"文革"结束后的1984年,它首先被《光明日报》发表文章谴责,随后又被《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点了名。1984年4月3日,《光明日报》发表了由卢良、叶辉署  相似文献   

2.
元三 《湖南文史》2010,(4):49-50
我1960年春进上海解放日报社时,开始尝试写些杂文。八届十中全会于1962年召开后,我根据全会精神,特别是毛泽东在会上的讲话精神,撰写了一批杂文,有的发表在《朝花》上,有的发表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汇报》副刊上。  相似文献   

3.
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史念海教授是我国历史地理学创建人之一。前不久,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地理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朱士光,受《光明日报》社之托,对他进行了一次访谈。访谈录经《光明日报》社编辑部进行压缩后,以《爱我河山求真求实》为题,刊登於该报1996年4月23日之史林版上。为使读者更详细地了解这次访谈的内容,经征得作者之同意,在对原稿略作补充之后,发表於下,以作《光明日报》所刊登之访谈录的补充  相似文献   

4.
《炎黄春秋》2011年第6期刊登《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发表前后》一文,里面提到"《文汇报》为此印的白头《文汇情况》,由张春桥直送江青,报给毛泽东。负责搜集情况的是《文汇报》北京记者站的负责人艾玲。为此张春桥还讲过,艾玲对批《海瑞罢官》是有功的。所以‘文革’中张春桥保过艾玲"。艾玲是1936年在广州参加革命,  相似文献   

5.
马寅初与《光明日报》的关系一向很密切,他很喜爱这份以知识分子为主要对象的报纸,不仅时常接受报社的记者采访,而且他的一些文章也愿意首先送到《光明日报》和它所领导的学术刊物《新建设》上发表。马老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很关心《光明日报》对北大教学改革的报道,支持北大教授翦伯赞、邓广铭、金岳霖、陈岱孙等教授为《光明日报》编辑《史学》、《哲学》、《经济学》等各种颇有影响的专刊。但是谁也意想不到,1958年,在那个以极左面目出现的“理论权威”康生的指使下,却是《光明日报》带头发动了对马寅初的《新人口论》和他的另一…  相似文献   

6.
肖健卿 《百年潮》2005,(6):36-44
经历过四川"文化大革命"的人,都会知道1967年5月中央颁布的<红十条>,这是当时中央解决四川问题的一份重要文件.那时,我正在"中央文革"记者站工作,分工负责编辑西南地区的内参稿件,因而有机会在北京参加中央解决四川问题的有关会议,对当时的一些实情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7.
启功 《文物》1965,(10)
(一)我对《兰亭》的认识过程在《文物》和《光明日报》上连续读到郭沫若同志论《兰亭》的文章,从书法风格,佛家或道家思想两方面来证明《兰亭》不出于王羲之之手,证据分明,这里无须重述,给我的  相似文献   

8.
大炼钢铁的奇迹与悲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8年“大跃进”时期的“小土群”运动。虽然只有短短的两三个月,却在建国后的发展史上铭刻下沉重的一笔。当时,我是新华社天津分社和《人民日报》天津记者站工业记者,亲身经历了那个年代。今天旧事重提,是想为历史留下一点痕迹。  相似文献   

9.
殷毅 《炎黄春秋》2012,(10):92-93
皮学军同志收集了许多资料,撰写了《光明日报社的"反右"运动》一文(以下简称皮文,刊《炎黄春秋》今年6月号),其关注建国后重大历史事件的精神可嘉。希望他继续钻研,写出更好的文章来。作为光明日报的老人之一,对于皮文中与事实有出入的地方,我愿意提供一点更正,以免以讹传讹。一、当年报社没有"副社长"  相似文献   

10.
《炎黄春秋》编辑部:贵刊5月号所载《报头变换光明日报曾起风波》一文,所说变换报头的情况有些是不符合事实的,现将我知道的实际情况说明如后:我于1957年到光明日报社工作后,社内外许多同志和广大读者,多次建议换用毛泽东题写的报头。1964年夏天,我曾为此专门向毛主席写过报告。当时,他以为原先用的报头是郭沫若写的,曾说:凡是报上用的鲁迅、郭沫若写的报头,都不再给题写。这事便拖下来“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坚持报纸的正常出版很不容易。当时全国性报纸中,很少不是毛泽东题写的报头。有的“造反派”,想拿《光明日报》的报头…  相似文献   

11.
接到调令 1960年初,一批由《四川日报》、《四川农民日报》和《人民日报》驻四川记者站组成的下放干部,来到四川省仁寿县先锋公社先锋大队劳动锻炼。当时我是《四川日报》的记者,也是这批下放干部的带队人之一。 我们在这里下放已有半年多了。这年秋天的一个中午,我们从地里劳动回来,先锋大队的一位干部对我说:“樊支书,县委来电话,说四川日报要你回去,你的工作有调动。”先锋公社先锋大队是县委的典型,为了把这个典型办好,年初我们来这里的时候,县委让我担任这个大队的党支部书记,所以社员们都叫我“樊支书”。  相似文献   

12.
松岳山上“梅兰芳”刘光人在梅兰芳、周信芳百年诞辰纪念活动中,我曾想起40多年前在朝鲜松岳山上的一件往事。1953年6月,即朝鲜停战前夕,京、津、沪各大报组成了记者团,赶到开城,采访停战。当时我是《光明日报》派出的记者。开城是朝鲜的古都之一。依山傍水。...  相似文献   

13.
冬夜来访的母亲 1978年冬天,一个寒风凛冽的夜晚,《光明日报》编辑、记者苏双碧的家里来了一个特殊的客人,她就是遇罗克的母亲王秋琳。 王秋琳的到来,是因为苏双碧几天前(1978年11月15日)在《光明日报》上发表的文章《评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  相似文献   

14.
杨西光同志1978年4月10日,一张《光明日报》《哲学》专刊(第77期)大样,按规定送到了当时总编辑杨西光的案头。他立刻被《哲学》上的头条署名胡福明的文章《实践是检验一切真理的标准》吸引住了。他在详细审阅了该文后,把我叫去,要求把它从专刊上撤下来。杨西光提出的意见  相似文献   

15.
《驳议》的商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二适先生的《兰亭序的真伪驳议》,我仔细地阅读了不只一遍。《光明日报》七月二十三日的铅印,我仔细地阅读了。《文物》第七期影印出的手稿,我也仔细地阅读了。《驳议》的发表是值得欢迎的。对于学术问题,高先生肯把不同的意见提供出来,进行讨  相似文献   

16.
史学评论和史学工作者的自我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两年前,我曾写过一篇《谈史学评论》的短文(见1985年5月27日《光明日报》),就史学的社会目的和史学自身的发展等问题,讲了我对史学评论之重要性的一些看法。现在,乘《安徽史学》组织史学评论专题讨论之便,我想就史学评论和史学工作者的关系,讲几点肤浅的认  相似文献   

17.
李近川 《百年潮》2002,(5):12-17
中央文革记者站,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存在过的一个小机构,归中央文革小组办事组领导,1966年9月成立,1969年5月撤销.它派出的记者,以解放军报、人民日报和红旗杂志等两报一刊记者的名义,奔走于全国的大中城市;所调查采写的稿件,常常被送上中央政治局常委的案头.三十多年过去了,记者站到底是个什么性质的机构,由什么样的人组成,都做了什么事,为谁而工作等等具体情况,至今仍鲜为人知.80年代全党整党时,对在这里工作的人,曾分别作了审查,但现在了解记者站全貌的人,依然不多.  相似文献   

18.
《光明日报》《哲学》(1986.1.6)发表了庞朴同志的《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论纲)》一文,(以下简称《论纲》)《周易》中的“人文”一词.用以等同于欧洲中世纪末文艺复兴时期反对封建制度,反对教会箝制人们的思想,要求实行人道主义、个性解放的一种资产阶级革命精神的所谓“人文主义”,我当时读后,便以为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并在一次科研报告会上评议过.不意事隔两个月之后的三月十七日《哲学》栏同时发表了两篇和庞朴同志商榷的文章,一是黎鸣的《中国传统文化有‘人文’主义精神吗?——与庞朴同志  相似文献   

19.
杨西光、杜导正是《光明日报》前后两任总编辑,杨西光的任职时间是1978年3月至1982年2月,杜导正的任职时间是1982年3月至1987年3月。这两位总编辑领导《光明日报》共9年时间,这9年正是党和国家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起步时期,任务特殊,情况复杂。总编辑作为一张党报宣传政策的执牛耳者,他们的思想、理论、政策水平如何,是这张报纸发挥作用大小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0.
正(一)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新时代。"春江水暖鸭先知"。虽然自然界的季节已是寒风料峭的冬天,但"醒得早"的武汉人却分明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潜藏在武汉人文化基因里的敢为人先、勇于变革的精神气质一下子被激活了,理直气壮地充当起改革开放的弄潮儿、领头雁。早在1978年5月11日,当《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时,敏感的武汉理论界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