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西藏博物馆馆藏文物丰富、特色浓郁,但由于历史条件等原因,文物虫害一直存在并产生危害。为制定虫害治理方案,本工作从害虫检测入手,对西藏博物馆的害虫进行检测分析,阐述了文物保护工作中虫害预防治理的重要性,并就虫害的危害特性、种群特性以及预防治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进行论述。根据西藏博物馆的现状,分别针对库存文物和展览文物的环境特点和虫害情况制定虫害治理方案,并选择虫害较严重的库、馆进行了实验性治理,对库存文物及环境在所有文物原地不动的前提下进行了整体熏蒸防治,对展馆环境及展存文物进行了整体的消杀防治,均取得了预期的满意效果。通过实验治理的操作过程和效果体验,认识到化学防治的安全、快捷、高效、简便和实用,同时结合多年的文保工作经验,提出了对馆藏文物保护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钟志诚  曾俊 《风景名胜》2021,(8):0193-0194
在园林的害虫防治过程中,生物防治技术以无污染、无毒、无害等特点在园林虫害防治中被广泛使用。文章着重探讨生物防治技术在园林害虫管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剥制动物标本作为自然博物馆的重要藏品,具有极高的收藏、研究和展览价值,但因其本身富含有机质,极易遭受害虫的损害。传统有毒化学药品消杀法是博物馆防治害虫的重要方法,该法在将数以万计的剥制动物标本成功保存下来的同时也给人类健康和自然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危害。科学家一直在探寻各种新型的动物标本害虫防治方法,希望在防治虫害和保护人类健康及自然环境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点。国内博物馆收藏有数量庞大的剥制动物标本,但相应的害虫防治技术研究却相对滞后并严重阻碍了博物馆行业的健康发展。在综合国内外现有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剥制动物标本制作工艺、虫害及防治方法的研究进展综述,以期为我国博物馆工作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4.
赵龙 《风景名胜》2021,(5):0267-0267,0270
林业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对森林资源的有效管理,为了能够更好地提升森林虫害防范和管理成效,文章提出一种生物防治的主张。在分析森林虫害生物防治重要性的基础上,立足于当前森林虫害防治所面临的问题,就如何更好地将生物防治技术应用到森林虫害防治工作中进行探究,积极研究出多个类型的森林虫害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木子  王波 《成都文物》2006,(1):75-76
由中国物保护技术协会主办的第四次学术年会“以科学发展观,促进物科技发展”为主题,在湖北省物局和荆州市的支持与协助下,于2005年11月8日至11月11日在历史化名城湖北省荆州市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省、市博物馆和各地物保护技术研究员、专家、学和部分高校的物保护技术研究员二百余人参加了会议。四川省博物馆、成都博物院、成都市新都区杨升庵博物馆等省内几家博单位的物保护专家以及物保护工作应邀参加了此次会。  相似文献   

6.
鉴于基层文博单位和私人收藏文物保存现状,本文着重阐述文物害虫种类及其预防和治理的一般方法,这有利于更好地对文物进行科技保护。  相似文献   

7.
动物标本害虫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来,我馆动物标本遭受虫害,造成一定经济损失。近几年,为摸清动物标本害虫种类、害虫特性及防治措施,我们做了大量工作,现将结果初步作一报导,供同道参考,并求指正。 1.害虫种类收集的标本,用70%酒精溶液保存,在60至80倍生物体视解剖镜下观察,鉴别虫种,现就害虫种类主要特征作简要描述。  相似文献   

8.
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类型丰富、地域分布广,管理难度大,其中部分遗产划定的保护区划面积较大,且地处城市中心区,涉及多个管理部门,协调和管理困难。2018年,全面负责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工作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中心运用卫星遥感技术,通过2010-2014年、2018年两期高分辨率卫星影像比对,对我国世界文化遗产地的遗产区、缓冲区内的地物变化情况开展遥感监测,提取变化图斑信息,并在总平台上发布了图斑比对结果,监测结果表明,我国世界文化遗产图斑变化类型以人工地物、自然地物向人工地物中的房屋建筑区、构筑物转化为主。利用遥感技术全面、客观、科学地反映遗产地存在的建设问题,变被动接受处罚为主动开展监测,提早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与处理问题,成为地方政府、遗产地管理部门加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的辅助手段,有助于提升保护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9.
黄滋 《东南文化》2002,(9):90-93
水患、潮湿、霉变、虫害、糟朽以及人为破坏是古建筑的威胁和隐患所在,针对这些情况,延福寺的维修对策选择了一系列科学的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自汉阳陵陪葬坑发掘暴露以来,害虫一直是危及坑道内文物安全的重大隐患之一。特别是在夏秋季节,坑道内环境适宜,招至多种害虫大量迁入坑道繁衍生息,钻洞取食,对已发掘文物造成十分严重的破坏,对其防治、控制对文物安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前,有机材料逐渐被广泛地应用到各种材质的文物加固保护中。很多有机材料在使用过程中会散发出一定的气味刺激人体的心理和生理,从而有可能危害人的身体健康。但在加固保护研究文献中很少有人提及加固材料所带来的嗅觉刺激问题。本文在论述了气味的相关概念和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评价嗅觉刺激性的必要性,并在考虑测定的客观性、适宜性和简便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气味的测定程序及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2.
PVAc和PVB改性硅溶胶加固保护陶质文物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加固保护陶质物,用以硅溶胶为主体,PVAc(白乳胶)和PVB(聚乙烯醇缩丁醛)对其共混改性制成的无机-有机复合材料作为陶质物的增强保护材料,用最佳材料配方(硅溶胶30%-50%、PVAc20%-40%、PVB0.5%-1%),在常温,常压下通过浸泡工艺对古陶片进行浸渗处理,结果表明:处理后陶片的吸水率由原来的14.74%下降到5.06%,耐酸度由原来的95.53%提高到98.73%,耐碱度由原来的97.61%提高到99.34%,抗压强度提高47.09%,抗折强度提高107.9%,同时不影响陶片的外观,该材料制备简单,使用方便(浸、涂、喷均可),价格低廉,水作溶剂,无毒无害,把它作为陶质物的增强保护材料是目前最佳的选择,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将彩绘作为文物保护修复中的一项重要研究,已经在颜料分析、绘画技艺、源流传承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然而彩绘文物形式多样,通常以彩绘砖石质、彩绘泥塑、彩绘陶器、壁画、木质彩绘、彩绘漆器甚至彩绘金属器形式存在,每种不同基质表层的彩绘文物调查及修复时所要采取的技术手段和秉持的理念都会有所差别,但是又能够触类旁通、互相借鉴。笔者尝试从近年来亲历的彩绘石质、彩绘泥塑、壁画、建筑彩画文物保护、调查项目中所感受的困惑和获得的经验中,探讨不同材质彩绘文物的调查与修复,希望可以得到更多学科基于文物保护意义上的专业支持和积极融合。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纸质文物的保存状况、原料成分、制作工艺及病害原因,特对1940年桂林版《救亡日报》进行科学的分析检测及保护修复。采用Nicolet 8700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分析纸张纤维的官能团结构,采用XWY-Ⅵ型纤维测量仪对纸张纤维进行观察,以鉴定其纤维的种类形态;采用VHX-1000E视频显微镜及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JSM-6700F型)对纸张样品的加工工艺及老化程度和污染物进行分析,以确定其是否加填或施胶处理。在此基础上,在修复中采用传统的装裱技术和丝网加固技术相结合,对此件文物进行保护性修复。修复后的文物解决了缺失部分的配补,皱褶部位得以平整舒展,病害得以清除,纸张的强度得以增强,恢复了文物的原貌,从而提高了文物的整体性、观赏性,为展出、研究提供了更好的史料。  相似文献   

15.
文物信息的提取与研究对于揭示古代遗物包涵的人类社会、文化等历史信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可以了解古代的工艺技术特征,探寻文物制作技术起源及其发展历程;另一方面可以进行病害调查分析,为保护文物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本工作以红外光谱技术为出发点,细致梳理了目前红外光谱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包括无机质文物中青铜器、土壤、颜料、珠宝玉石,有机质文物中纸张、丝织品、彩绘胶料、有机残留物,以及保护材料。提出该技术具备应用范围广、特征性强、无损或微损样品、不受样品物态限制等优势,但同时不适合分析含水样品、定量分析时误差大、解析图谱时依靠经验等局限性。揭示显微红外光谱技术在无损分析文物方面的广大前景,为文物保护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论文物保护科学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物保护科学是一门理科交叉的技术科学,其基本内容包括物保存环境研究、物材料性质研究和物修复技术研究。中重点论述了物保护科学的研究方法,即在进行物保护时首先对物保存环境和物材料性质进行研究,了解物发生“病变”的原因与过程,才可能做到“对症下药”,产生正确、合理、有效的保护方法。对环境研究在物保护中的重要性以及物保存环境的主要内容进行了讨论。同时也对环境、材料、修复技术三的关系以及物保护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讲行了简单的讨论.  相似文献   

17.
丝织文物是研究我国古代刺绣技术和文化艺术发展史的珍贵实物资料,因此丝织文物的保护对中国文物事业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由于尸体腐烂和墓葬埋藏环境等因素的作用,有些丝织文物表面会被血渍污染,这种污染物紧密黏附在丝织文物的表面且具难溶性不易清洗去除.如何选择合适的清洗方法低机械强度地去除这些血渍成为丝织文物修复的关键.为此,本实验考察了蛋白酶和表面活性剂对丝织文物上血渍进行协同清洗的效果.首先对蛋白酶和表面活性剂进行筛选,然后对蛋白酶和表面活性剂的使用浓度、清洗时间和浸泡温度等参数进行了优化.试验结果表明:最适蛋白酶和表面活性剂分别为Savinase和APG,其最适浓度分别为1%和5%;最适浸泡温度和时间分别为50℃和30min.拉力强度检测和扫描电镜分析表明,此条件清洗后对丝织品的抗拉强度和蚕丝微观形态影响不大.在此基础上,对元代丝织文物残片进行了清洗,效果良好.本研究为丝织文物上血渍的清洗提供了一种新的较温和的清洗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有机-无机杂化物在铁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用的铁质文物表面保护材料性能尚需完善,其与材料科学发展的关系甚密。有机-无机杂化物是材料学领域的新兴产物,它能将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性能融为一体或赋予其新的性能。本工作根据溶胶-凝胶法的基本原理制备出一种有机广无机杂化物MT,经过盐雾加速腐蚀测试、电化学测试等大量模拟、对比实验,证明该文物保护剂能够有效减缓铁质文物的腐蚀,并解释了其封护保护原理。  相似文献   

19.
X.‐Q. Chen  B. Zhang  Z. Zhang 《Archaeometry》2019,61(6):1417-1429
Because it is often difficult to preserve fragile relics in situ at underwater cultural heritage sites, it is sometimes necessary for relics to be extracted and moved to a controlled environment on land for protection and stud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feasibility of using the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 veratraldehyde as a temporary consolidant for underwater fragile relics extrac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different materials (iron, tile, sand, wood) under water can be bonded together and extracted when using veratraldehyde. The fact that veratraldehyde is difficult to spread on the surface of underwater objects is a problem that can be solved by adding a layer of strong hydrophobic polypropylene (PP) fibres onto the object, serving as a ‘package' for the relics. Under laboratory conditions, we used veratraldehyde and PP fibres to extract broken tiles from underwater sand onto an exhibition stand. The broken tiles, in both condition and distribution, were safely and completely retained as the veratraldehyde was slowly removed by the soaking process. This work fills a gap in knowledge about temporary consolidant materials in underwater archaeology, and provides a new method for extracting underwater fragile cultural relics without damaging them.  相似文献   

20.
文物修复理念探讨与实践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物修复是保护文物和研究文物的一个重要环节,而文物修复理念又是指导文物修复工作的理论基础;要能够熟练运用各类科学仪器并且在先进修复理念的指导下,对不同门类不同质地的文物具体分析区别对待,仪器分析是了解文物性质与制定修复方案重要依据;吸收国外修复理念精华,并且结合中国传统文物修复理念总结出一个适合中国文物修复的全新理念,既有利于研究文物,也有利于更好地展示和保护好文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