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鱼凫的构成及渊源根据文献记载,在蒲卑氏以前统治蜀地的古族名为鱼凫。关于鱼凫,史籍记载更少,仅《蜀王本纪》有“蜀王之先名蚕丛,后代名曰柏灌,后者名鱼凫。此三代名数百岁。皆神化不死,其民亦颇随王化去。”以及“(鱼凫王猎至湔山,便仙去,今庙祀于湔。”等寥寥数语。鱼凫,其名由“鱼”和“凫”两个名词组成。“凫”字如前所述,即蒲卑之“蒲”,也就是一种鸟。《尔雅·释鸟》说:“舒凫,骛。”晋郭璞解释说:“鸭也”。实际上。凫字的意  相似文献   

2.
李白《蜀道难》有“蚕从与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这是说古蜀国的国王蚕丛与鱼凫时代久远,与北方的秦地没有交往关系。那么,与南方有无交往关系呢?李白没有说。《蜀王本纪》说“蜀之先蚕名蚕丛、柏灌、鱼凫、  相似文献   

3.
有关古蜀的历史,历来云遮雾绕。例如《山海经》记述的“鱼妇”、“颛顼”,就见仁见智,有许多不同的看法。本结合考古材料,对此作了考证,指出了问题的关键,推测认为鱼凫族原是氐人,为炎帝族支,与颛项族处于同一时代。鱼凫族的徽记,主体形象应当是鱼,以捕鱼为主业。开明族应是鱼凫氏的嫡氏子孙,逃亡荆地,后返蜀治水,取代杜宇族而禅让复国。  相似文献   

4.
回到鱼凫时代 “噫吁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诗仙李白纵有天马行空般的想象,也不得不在《蜀道难》中发出这样的浩叹。的确,古史关于古蜀历史的记载如凤毛麟角,西汉辞赋家、哲学家、语言学家扬雄在《蜀王本纪》中也只是搜罗了一些关于古蜀历史的传说,难以勾勒出古蜀历史的大体轮廓。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于敦煌遗书P.2942号写卷《河西节度使判集》中若干重要问题,如“瘠卤未能肥杞,截鹤岂能续凫”、“有正卵之五盗,无日群之一心”、“侮法无惧三千,搏风妄期九万”、肃州多乐屯、瓜州境内的铜矿、尚书所过的“玉门”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矰矢、恒矢、绕缴轴——兼与何驽先生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矰矢为古代弋射用矢.所谓弋射,是专射飞禽的一种狩猎娱乐活动.《诗·郑风·女曰鸡鸣》有:“将翱将翔,弋凫与雁.”《孟子·告子上》有“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矰矢铤上系绳,弋射时,是用矰矢之绳网住飞鸟而不是直接用矢击落飞鸟.《周礼》郑注:“结缴于矢谓之矰.矰,高也,茀矢象焉,茀之言刜也.”《淮南子·说山训》高注:“矰,弋射短矢.缴,大纶.”《史记·留侯世家》索引引马融注“缴系短矢谓之矰.”缴怎样系于矢呢?考古发掘中有一种矢,箭铤上有钮孔,应为系缴所用,该种矢就是矰矢(图一,1).宋兆麟先生《战国弋射图及弋射溯源》一文也认为,弋射之矢,箭头有倒刺,箭铤中有孔槽,前者防猎物脱逃,后者适于系绳.其说极是.这种箭头在江苏邳县冯庄、广东四会鸟旦山、潮安匏靴子山等地的战国及汉代墓中皆有出土.  相似文献   

7.
在古蜀文明中,三代古蜀王蚕丛、柏灌、鱼凫创造了早期古蜀文明的辉煌。作为古代宗教崇拜的图腾崇拜更真切的反映出了鱼凫文化的独特文化特质。鱼凫文化也成为了古蜀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并对后世的古蜀文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蜀人渊源考     
先秦时期蜀国的历史,根据史籍记述,可以分为蚕丛、柏灌、鱼凫、蒲卑、开明诸代。杨雄《蜀王本纪》说:“蜀王之先名蚕丛、柏(灌)、鱼凫、蒲泽(卑)、开明,是时人萌推髻左言,未晓文字,未有礼乐。从开明上到蚕丛,积三万四千岁。”在这些时代中,蚕丛、柏灌诸代由于历史久远,其史迹已难寻觅,只有蒲卑、开明诸代尚有古史迹可考。蒲卑和开明都是统治过蜀地的氏  相似文献   

9.
鱼凫村遗址是宝墩村文化的典型遗址。本文以鱼凫村遗址原层位关系为依据.结合该遗址器物形态和组合关系的演变,把鱼凫村遗址出土的遗存分为三期。从土墙建筑特征、文化因素、兵器、地理环境等四个方面出发,对鱼凫村遗址新石器时代土墙的功能进行分析,推测土墙的主要功能可能是防洪。  相似文献   

10.
一部先民寻找最佳定居地的迁徙史一脉相承。宝墩、三星堆、金沙村,古蜀文明的三部曲。“十二桥文化”,是继“三星堆文化”后,古蜀文明发展史上的又一次高峰。完成了从“野蛮”到“文明”的历史过渡。“三星堆文明”处于亚北方期,气候极端干旱,伴以突发性洪水。繁盛时期相当于中原地区的商,大致反映柏灌、鱼凫两个王朝的历史与文明。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史籍为线索,考古资料为依据,结合温江地理特征,运用史志和考古研究成果,重点记述温江鱼凫(都)城的形成、兴衰演变过程。在此基础上。简要地解读了鱼凫城与平原其它古蜀史前址、特别是金沙遗址的特殊关系.从而证实温江鱼凫城是古蜀国早期的都城,是古蜀文明体系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濮文化新探     
自从重庆市巫山县庙宇镇龙骨坡发现古人类化石(即“巫山人”),证明长江流域青藏高原东部是人类的起源地,翻开了中华民族远古历史的第一页。在成都平原上,相继又发现了距今4300余年前(即约传说中黄、炎新石器时期)崇州市西南13公里的紫竹村“崇州紫竹古遗址”,与新津县新石器时期的“宝墩文化”和崇州市的“双河古城”、“温江鱼凫古城”、“都江堰古芒城”以及“郫县古城址”等6处历史考古重大发现,构成了长江文明上游起源的中心。这对研究巴蜀文化,  相似文献   

13.
为了给首都市民消夏休闲提供良好的场所和增添新的情趣,圆明园管理处,海淀区旅游局、海淀区文化局于7月1日至8月20日在圆明园遗址公园联合举办’96圆明园荷花节活动。 “曲院风荷”曾为圆明园盛时一景,有诗云“香远风清谁解图,亭亭花底睡双凫。停桡堤畔饶真赏,那数余  相似文献   

14.
尹伊 《收藏家》2000,(2):44-46
子建才名冠天下,累千年而不衰,尤以一篇《洛神赋》,洋洋洒洒近千言,为历代文人所重。晋人王献之即好写曹植这篇文字,便有了草书、真书诸帖流传。北宋时内府尚存数品,唯其小楷正书已“不完”(见《宣和书谱》),仅残存“于是科焉纵体,以邀以嬉”之“嬉”字以下,至“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句“飞”字以下十三行两  相似文献   

15.
<正>石首鱼,因鱼头有骨如白石而得名。白石在鱼的耳朵里,又称耳石。很多鱼都有耳石,用于平衡身体。这种鱼特别鲜美,耳石像荞麦粒,莹白如玉,从前甚至有人将它作为酒筹(饮酒时计数的骰子)。任何一种事物出名久了,都难免被赋予传奇。《述异记》载:"吴郡鱼城城下,水中有石首鱼,至秋化为凫,凫顶中尚有石。"明代杨慎《异鱼图赞》也说:"娄县石首鱼,至秋化为凫。鱼凫之名义,溯此可求诸。"鱼凫,也就是水老鸹、鱼鹰,是一种捕鱼的水鸟。石首鱼会化为水鸟,显然是不真实的,但可以看出人们对它的推崇。  相似文献   

16.
第一期(总第15期)学习郭老.“..··········“….…“”一”...·..·...”…….“·,,”··”“····“·······………刘大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初期传播与近代中国启蒙运动”·”····”··”·“·“”·“·····一姜义华汪寿华日记·求知录·“·“·“·“·”··”···”·“··““··“···,··““·”·,.·..一‘“·~··一’·’”‘” 附:汪寿华传略··“···“·“·,.·”··””·“·”·····“·“·“·“··一,.···..·······一黄美真如何评价中共四届三次扩大…  相似文献   

17.
第一期(总第n期)周恩来的一篇重要佚文—《新四军皖南部队惨被围歼真象》”·“·”·“·“·”·“·“··“一 附:关于‘新四军皖南部队惨被围歼真象》一文的说明(张涛)“·”····”·”“·“一党史研究中的几个向题·””·”·”···”····“·”·”·”···”·“·“···“··””·”·”·”·”一肖克台港和国外中共党史研究述评“··““·”··“·“··“·“·“·“··““·“·”·····一胡华、林代昭试论中国共产党四届中央七月扩大会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8.
(题目后面的前一数字是总期,数后一数字是页码)中国钱币学会召开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李建丽赵卫平陈丽凤二3.3 会··”···”·”·”·”·“·”·“··”“,······。·…35.3满城汉墓出土五锋钱的成分检测及有关向翅的思素中国钱币学会第二界理事会工作报告”·“”“”·“““戴志强周卫荣樊祥熹33.12 ··..·..··“.…“..·.”.“.”·”·“·“一童赠银35.5赤侧五锌钱考”一”一“·”·..·”一刘森33.18在中国钱币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上的书说梁重折布“·“·”···”·一,’’一吴振…  相似文献   

19.
我们的家乡四川简称为蜀,自传说中洪荒初开的上古时代,古蜀地的四周便因崇山峻岭、高峡幽谷的阻塞,人烟稀少,与世隔绝,被称之为”四塞之国”。“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根据扬雄《蜀王本纪》记载,古蜀人最早的祖先叫蚕丛,从蜀的先王名字上,似乎可以看出他们生产方式和生活内容的发展变化。比如甲骨文中的“蜀”字就很像一条蚕的样子,蜀人早先是以养蚕业为主。  相似文献   

20.
一、三星堆祭祀坑向鱼凫靠拢 1986年三星堆祭祀坑器物出土时,我有幸参加了年底召开的学术讨论会,会上放映了两坑器物出土的录象。当黄金杖的特写镜头显示出杖上镌刻的带冠人头象和一对鸟、一对鱼时,鱼鸟掠过的印象,使我一闪念想到了鱼凫氏。这种感觉并非我一个人所有,大家会后小议,都有这种意想,只不过出自慎重,谁也没有提出坑内器物属于鱼凫氏的主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