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书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年出版),集中对《四书》加以译注,颇便读者,实为一大好事。错译注有流失,留下了一些疵误,致使该书难以完美为称。我今夏通读,见有疵误,即作札记。篇幅所限,仅举《大学》、《中庸》、《论语》中明显的误译误注,各依章节略作辨析,以便将来该书再版时可资订正。有不当之处,请专家批评指正。《大学》(括弧内的数字表示章节,《中庸》、《论语》同此)译注之疵误。(一)‘咱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中的“壹是”,《全译》注为“都是”。按:“壹是”确切的义解应是“一律、一概”…  相似文献   

2.
二十年前我拜读了杨天宇教授的大作《论郑玄<三礼注>》(《文史》第21辑),就被文中缜密严谨的论证所折服。后来陆续见到先生一系列研究礼书、礼学的论著问世,尤其是上海古籍出版社隆重推出他撰著的《仪礼译注》、《周礼译注》和《礼记译注》,颇受读者喜爱,同时得到学术界的好评,我也向自己的研究生推荐了这几部书。古人认为:"礼书难读,尤其《仪礼》最为难读。"(阮元:  相似文献   

3.
于丹在百家讲坛说《论语》,以惊人速度成为文化明星。那些排着长队购买《于丹<论语>心得》的读者,跟很多年前排着长队购买文学史上最晦涩作品《尤利西斯》的读者,何其相似。这种轰动效应,一方面要归功于电视这部万能机器——有关《论语》和孔子的著作,我们的书店里  相似文献   

4.
明代《论语》诠释,上承宋元之余续,下启有清一代之端倪,具有自身的时代特色.诸多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论语》进行了各具特色的阐释、利用和发挥,建构了各具特色的理论体系,同时他们对《论语》的阐述、利用、发挥,又促进了《论语》学的进一步发展与兴盛.后世学者对这一时期《论语》注本的研究,既有宏观的通史类、断代史类著作,也有微观的...  相似文献   

5.
袁愈荌译诗、唐莫尧注释的《诗经全泽》(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是一郎有益于读者的好书,出版后受到读者欢迎。但美中不足的是,这部书在注释和译文方面还有不少可商之处。不揣浅陋,略陈拙见,聊供译注者参考,并向广大读者请教。  相似文献   

6.
伴随《论语》在儒家经典的地位的上升,以目录学为观察视角探析《论语》在众多的目录著作中由最初的"经之附庸",逐步发展为一个固定类目,梳理《论语》类目在目录著作中的分合衍化,在经过了先秦两汉、魏晋至隋、唐宋、明清四个阶段后,由《论语》类目发展为"四书"类目的脉络。  相似文献   

7.
我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诗经》虽然已有2500多年的高龄,但其艺术生命力却长盛不衰,至今依然具有迷人的魅力,吸引着成千上万的读者.《诗经》语言之古奥艰深,远过于唐诗宋词,进入现代社会以来,这便成为领略诗之美的一道障碍.但是,建国以来,《诗经》的出版发行量并不亚于唐诗宋词,几种较完整的本子如高亨先生《诗经今注》印数超过10万,拙著《诗经译注》印数9万余,较早出版的余冠英先生的《诗经  相似文献   

8.
正杨荫杭(1878—1945年)字补塘,笔名老圃。20年多年前,李慎之先生曾在《读书》杂志上发表一篇介绍杨先生的文章,题为《通才博识,铁骨冰心》。文中写到:"补塘先生之博学多闻,往往使我挢舌不能下。无论什么材料,都是信手拈来皆成妙谛。尤其难得的是,它们并不是专门著作,而是排日作  相似文献   

9.
正为了纪念元史名家杨讷先生,追思杨讷先生的道德文章,弘扬老一辈元史学者优良学风,展现当前青年学者元史研究的多维视角,由陈高华先生发起,中国元史研究会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元史研究室联合举办的"杨讷先生纪念会暨元史研究青年论坛",于2019年11月9—10日在北京召开。古代史所党委书记赵笑洁出席并发言,周清澍、陈高华、白钢、邓小南、李治安、姚大力、孟繁清、张帆等杨先生的友朋与后学,追忆杨先生的点滴往事,分享学习杨先生著作的体会,高度评  相似文献   

10.
裴传永 《文献》1999,(3):213-221
宋代大儒朱熹一生著述颇丰,《论语集注》更是其用力甚巨、影响极大的一部著作.该书偏重于对《论语》微言大义的阐发,兼有字词的音义训释,创见多多,因而一向受到学者的推重.但是,金无足赤,璧无纯白,《论语集注》也还有一些不确甚至错误的地方,兹谨不揣浅陋,试就"孟武伯问孝"、"子游问孝"、"子夏问孝"三章加以剖析,不当之处,尚祈方家教正.  相似文献   

11.
近读思乐同志《小议<诗经>译注的几个问题》,他提出好多意见,颇引起我的兴趣.我对今译,总认为是一个较难搞好的课题,不敢轻试.读思乐此文,觉得对《诗经》旧注释应彻底研究一下其从违,然后下笔今译.思乐说孔子既能删诗,一定也能为维护封建统治而改诗.我说,孔子不理解“封建”这个词,不过,他是想把“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一套伦理观念垂之于无穷的.改不改,现在还抓不到证据.闻一多先生对《诗经》研究下过稍深的功夫,每多创见,其次据我所知尚有于思泊先生,于先生两部研诗的著作先后发布,他是精研古文字的专家,又继承高邮王氏训诂之学,研究《诗经》专在虚字下功夫.所以程俊英教授《诗经译注四十年回顾》一文认为凡译诗的很少有人参考于著为缺陷,此说极是.我认为凡专精写一本书必须广见博闻.  相似文献   

12.
刘素阁 《黑龙江史志》2013,(20):45-46,49
除《论语》之外,先秦两汉的其他古代文献中对子路的记载也非常多,但是由于作家的主观意识,写作目的和作品体裁的不同,其中所塑造的子路形象有与《论语》中相一致之处,也有与之相反或者不完全相同之处,这期间子路形象经历了不断故事化,寓言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王钟翰先生点校《清史列传》(中华书局1987年版)之《儒林传》,存在部分疏漏,既有标点方面的错点、漏点,也有校勘未达精审之处。对这些问题略作商榷订补,将有益于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4.
义素分析法是语言学中的一种研究方法。本文从义素的角度对杨伯峻《论语译注》中的"君子"一词进行详尽分析,以此来说明义素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5.
杨树达先生这位我国近现代著名的语言学家和史学家,毕生致力于古汉语语法、修辞、金甲文字,以及《汉书》等古籍的研究,著述等身,造诣极高.在研究工作中,他常年与中国古籍须臾不离,对古代典籍和文献有特殊的爱好,但是杨先生并非沉湎在故纸堆中,只知中国传统文化,囿于域内.他在多年的学术生涯中,进行了广泛的中外文化交流活动,并且取得了积极的成果.在现今中国文化面向世界的形势下,回顾杨先生这方面的活动,将会给我们以启发和借鉴.杨先生进行的中外文化交流活动,主要记录于他的学术著作和《积微翁回忆录》中.  相似文献   

16.
本期寄语     
正本期"古代地中海文明"栏刊出的首篇文章是拱玉书教授所作《笔间时有长虹气,不拘一格看古今——吴宇虹教授论文集代序》。两位教授都是林志纯先生亲传弟子,均为国际亚述学界知名学者。此文中,拱玉书对吴宇虹的研究成果既有高度评价,也有坦率争鸣,于往事追忆中评点治学,多有见地。李政教授的《哈吐什里一世的政治遗诏译注》是赫梯国王哈吐里一世政治遗嘱文献的中文详明译注文本。该文献是认识赫梯国家早期王权继承和王国内部政治统治状况的重要史料。另一篇,宇信潇所作《试析塔西佗日耳曼尼亚志中的"Germani"》专门讨论塔西佗等西方古典作家著作  相似文献   

17.
陈智超先生主持编辑的《陈垣全集》二十三册已于2009年由安徽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目前为止史学大师陈垣最为全面的著作汇编。但由于各种原因,也不无遗珠之憾,本文试作补辑。此外,《陈垣全集》中有两则文字的系年失之过宽,亦有可细化、精确之处。  相似文献   

18.
<正>杨翼骧先生编纂的《中国史学史资料编年》三册,是杨先生对中国史学史学科建设的重大贡献。这在史学界久有定评,是为公论。按杨先生的规划,尚有第四册清代卷应当编纂,方能构成完整的系统。而随着本专业学术硏究的进展,特别是历史资料书籍的大量出版,已出版的3册也显现出应当有所修订的必要性。我们遵从杨先生遗嘱,增辑编纂了《中国史学史资料编年》的清代卷,同时对已经出版的前三册进行了修订、增补,重新出版,名之曰《增订中国史学史资料编年》。在增  相似文献   

19.
文物出版社1991年11月出版的王素先生编著《唐写本论语郑氏注及其研究》(以下简称《研究》)一书,是对中国传统经学的一大贡献,也是近年来敦煌吐鲁番学的又一重要成果。本书上卷是唐写本《论语郑氏注》的校录。《论语郑氏注》自南宋亡佚,明清以来不断有辑佚本出现,但都不足原书的十分之一,无从窥知其书原貌。本世纪初,人们在敦煌藏经洞和吐鲁番古代遗址发现的唐写本中,陆续找到了6件《论语郑氏注》残卷,从而对郑注《论语》有了新的认识。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五经》的入门,在汉代即为初学者的必读书。它记载了孔子及其部分弟子的言语行事,孔子效后由其门徒哀集而成。 迄梁时见诸文献记载的《论语》注说已有四十余种,可惜这些著作大多亡佚了,只是经后人的辑佚还能令人看到一些原貌。而现存完整又比较重要的《论语》注本,则推魏何晏的《论语集解》和梁皇侃的《论语义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