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语方言的地理分布及其研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慕寒 《人文地理》1992,7(1):12-17
方言是一种语言的地方变体,方言地理学是研究方言地域分布的学科。通过"方言分布图"的分析,探讨方言的形成与发展,分析方言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相互关系,从而对人文地理各分支学科的研究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一、“瓯语”概说方言是语言的地域变体,也是民俗语言的组成部分。方言在现代语言学中分为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本文所讲的方言专指地域方言,或称地方话。《礼记·王制》云:“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东汉王充《论衡·自纪篇》说:“经传之文,圣贤之语,古今言殊,四方谈异也。”可见,在我国,汉语方言及地域文化差异,古已有之。  相似文献   

3.
广东方言地理分布及其文化景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属文化范畴,虽是一种特殊、无形文化现象,但通过它的载体——人群的活动,便反映了一定的文化内涵,构成语言景观.人们每进入一个陌生环境,很容易觉察到语言景观差异.方言地理主要是研究方言形成的历史空间过程,分布类型和格局,以及由以上因素构成的语言景观的地域差异等.1、广东方言区形成的历史空间过程广东现代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是历史上长期以来各种方言相互取代、交融、渗透和影响的产物,同时也是一个由点到面的不断扩散、辐合、叠交的空间过程.其动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古代移民方式,以此奠定了广东方言地理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正语言是人类认知世界和进行交流的工具,也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汉语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血脉,是中国文化的根。由于地域广袤、族群分散、历史悠久,汉语言文字自古以来就存在纷繁复杂的现象。中华方言是我们多民族国家、多元一体文化繁茂的根系。对个人而言,方言是最先学得的语言,是由祖先流传、父母传授的母语。因此方言是文化源头之一,是文化多样性与独特  相似文献   

5.
雒鹏  黄海英  包妍 《丝绸之路》2013,(22):23-27
方言是地域文化的载体,也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甘肃方言是甘肃文化的载体。甘肃方言属于官话方言。甘肃方言的一些特殊的语言现象,可以传达出有关甘肃文化的丰富的信息。甘肃方言文化,从不同角度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农耕传统型,二是民族混合型,三是走廊过渡型。  相似文献   

6.
景鹏 《丝绸之路》2013,(4):105-107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方言是语言的地域变体,不同的方言反映了不同的地域文化。①通过对方言尤其是方言中的地名词语的探索和分析,能够更加充分地挖掘和展示当地民族丰富的地域特征和文化内涵。作为晋语的一部分,陕北方言的地名词语不仅反映了陕北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的地理地貌,而且记录了古代历史上的民族迁徙、融合的踪迹,折射着发生在这片黄土地上的农业文明,也暗示了上层统治阶级及下层平民百姓的某种心理愿望。  相似文献   

7.
陈曼平 《中国地方志》2012,(1):39-43,4,5
第二轮方言志不但要从微观上记录本行政区域内语言现象,详细描写方言面貌、各种方言的分布分区、系属、相互关系、主要特征、典型个案,还要从宏观上反映方言发展演变的脉络与轮廓、主要趋势与演变规律,层出不穷的研究成果等。在篇目、内容、体裁运用上都要有所开拓创新,不但要突出地方特点、专业特点,还要突出时代特征。在篇目上,应增加方言演变与社会人文关系篇、推广普通话与地方普通话篇、方言研究篇。记述内容上要拓展新的学科视野,反映汉语方言的文化功能、社会功能等体现语言文化影响力特点和语言演变的时代特征。在体裁运用上有新突破,适当增加图的种类和数量,建立语音库。  相似文献   

8.
日照方言语音的内部差异及其社会历史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立静 《民俗研究》2008,(1):173-185
一、日照方言的区属及主要语音特点 日照位于山东省东南部,东临黄海,南接江苏赣榆,西与莒县、莒南相连,北与五莲、胶南接壤。从方言区划来说,它处于山东东、西两区方言的过渡区域,也是中原官话、冀鲁官话和胶辽官话的交界地带。依据《中国语言地图集》的分区标准,日照方言属北方官话的冀鲁官话沧惠片;依据钱曾怡、高文达等先生的分区标准,日照方言划归山东方言东区的东潍片,与《中国语言地图集》中胶辽官话青州片的平度、诸城、五莲、胶南等地同属一片。  相似文献   

9.
临夏方言在语言接触的背景下,形成了与其他汉语方言截然不同的人称代词体系。本文试从语音、语法等角度对临夏方言第一人称代词“我”进行探究,并通过语言接触的视角探讨“我”的格范畴的来源。  相似文献   

10.
方言是流行于一定地域的语言,是地方文化的重要承载工具,因为它有别于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所以是一方民俗的反映。每一个地方的语言都有它自己的特色,如人们形容东北人一张口就是“满嘴的高粱花子味”、江浙话是“吴依软语”等,那么四川方言的特点是什么呢?是生动、机智和幽默。随着普通话的日益普及和推广。一些过去曾使用过的方言如今已经不再是人们的口头语,为此,很多人都担心方言会不会被普通话同化?  相似文献   

11.
《血色湘西》是一部典型的使用普通话语音、方言词汇和方言语法来表现剧情的成功之作。台词中包含的许多方言现象是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和研究的,所以本文就台词中的方言词"逮"字进行了调查研究,以期从方言的研究角度解剖新兴的广播电视语言。  相似文献   

12.
宁改换 《神州》2013,(32):150-150
众所周知,方言是语言的一种变体,它与共同语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有许多不同之处,共同语不断地从方言中汲取有价值的东西丰富、充实自己,从中可见方言的价值与魅力,不同的方言与各地人们的生活习惯、文化心理有很大的关系,体现着人民群众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13.
汉语方言作为汉语的地域变体,是汉语野生状态的存在,也是汉语中最丰富而有活力的因素;“没有方言的语言生态是脆弱的。”①而语言又是不断发展变化着的,这种变化一刻也不停息。尤其是在今天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随着社会的变迁、教育的发展、普通话的推广以及城乡交流、地区交流、民族融合和境内外文化交流的普遍加深,汉语方言更是经历着一个急剧变化的时期。因此,如何保护和挖掘方言资源,就成为有识之士所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血色湘西》是一部典型的使用普通话语音、方言词汇和方言语法来表现剧情的成功之作。台词中包含的许多方言现象是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和研究的,所以本文就台词中的方言词“逮”字进行了调查研究,以期从方言的研究角度解剖新兴的广播电视语言。  相似文献   

15.
赵硕  王润孝  郭永建 《人文地理》2006,21(3):124-126
方言是社会交际的工具,社会的发展是方言发展的根本原因和基本条件。网络方言也同样是随着网络信息社会的出现而产生的,本文就网络方言产生的原因、本身特点以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针对网络方言研究背景,从网络文化社会方言的发展现状及特点入手,提出网络语言正在成为一种新的社会方言并从其简略化、图形化、符号化和时尚化等方面分析了当前社会文化发展的新趋势,从而证明也只有在对社会全面关注和考察基础上才能发现社会语言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一“隐语”是产生、通行于各种特定行业和特殊社会集团的特殊语言,是语言的社会变体,称之为社会方言。作为社会方言,隐语反映的是特定社会生活的特点,是一种民族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隐语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隐语即所谓的“行话”,多指在一  相似文献   

17.
端木蕻良的小说语言除了吸取中国古典小说如《红楼梦》语言的典雅和西方小说语言的睿智外,还充分地汲取了地域文化和北方方言(主要是东北方言)的营养,从而使他的作品《科尔沁旗草原》具有了雅俗共赏、独具品格的语言特色.他所使用的语言既提高和净化了东北的方言俗语,又为西方和中国的古典语言灌注了野生的气息.  相似文献   

18.
《神州》2012,(13):23-25
没有一种方言能像闽南话这样,在向外播迁的同时,既保持自己语言纯正的血统,又与外族语言有如此深度的接触和融合。不可否认,早期原住闽越人在被汉人同化的过程中,极少量的闽越族底层语残留在闽南方言中,但汉语无疑是占据主要地位,从而使闽南方言成为汉语方言的一支。闽南话又称河洛话。五胡乱华时期(304-439年),中原的"衣冠八族"  相似文献   

19.
邵笑 《神州》2012,(31):159-159
语言的一个最重要特性就是社会性,社会产生.语言随之而产生,社会发展,语言随之而发展。但是在同一社会中不仅存在着为所有民族所共同使用的普通话,还存在着为某一特定地区或某一特定集团所使用的方言。使用方言的人可能也同时使用普通话,因此使用者就需要对方言和普通话之间进行转换。  相似文献   

20.
苗族是贵州南部地区的主体民族之一。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苗族就有396591人(1990年统计数),占全州总人口3287565人的12.06%,而且在全州的十二个县(市)中均有苗族居住,其中人口最多的是惠水县,共有77697人,人口最少的是荔波县,只有6413人。从苗族分布的行政区域看,一个县内不仅同时有不同方言的苗族居住,即使是同一方言甚至是同土语区的苗族,其支系在风俗、语言及区域文化上也略有一定的差异。黔南苗族有20多个支系,按方言划分为:一、黔东方言(中部方言)苗族;二、)11黔滇方言(西部方言)苗族;三、湘西方言(东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