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夏秋  孔伟 《风景名胜》2020,(3):0280-0280
以江苏省无锡市某街道为实例,阐述了“三线一单”环境管控体系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落实情况,并提出了相关规划建议,以期为街道后续发展和建设项目落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三线”建设,是中国政府针对当时可能出现的战争危险,在全国战略大后方进行的以国防工业和基础工业为主体的大规模基本建设。山西是“三线”建设的重点地区之一.从1965年开始,相继在管涔山区、吕梁山区、中条山区、太行山区开展了大规模的“三线”建设。研究山西“三线”建设。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六七十年代山西的基本建设情况,而且对于今天的经济建设也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镇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基于生态文明建设为基础的空间治理新模式构建成为当务之急。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要求以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作为对国土空间格局和“三区三线”划定的重要支撑依据。本文主要研究“双评价”结果与“三区三线”划定如何科学合理连接,应用 GIS 技术,探讨松原市“三区三线”的细化。  相似文献   

4.
198 3年中央确定了三线企业“调整改造 ,发挥作用”的方针 ,1986年开始 ,历经三个五年计划 ,从布局、产品方向、产业结构和技术改造几个方面 ,对三线企业进行了调整改造 ,改善了企业的外部环境 ,稳定了职工和科研队伍 ,促进了企业的技术进步和体制转变 ,增强了企业市场竞争能力 ,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西部大开发战略提供了重要准备  相似文献   

5.
三线建设是20世纪60年代,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几十年来,三线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积累了宝贵经验。系统研究这些成就和经验,对于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和“四史”宣传教育,丰富、弘扬、传承党的精神谱系,深入总结党和国家的历史经验,保护和利用三线工业遗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广大三线建设史研究者应在翔实的资料基础上,切实推进三线建设史研究,编写三线历史,讲好中国故事,继承和发扬“三线精神”,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相似文献   

6.
我国三次西部开发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新中国对西部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开发 ,第一次是以 1 56项建设项目为核心对西部地区的建设 ,第二次是“三五”时期以“三线”建设为核心而进行的开发。世纪之交 ,党中央又一次作出了西部开发的战略决策 ,这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对西部地区进行的第三次大规模的开发。我国前两次西部开发通过强有力的国家计划 ,集中有限资源(人力、物力、财力 )布局中国工业 ,使西部地区初步建立了现代工业。这两次开发虽然极大地改变了西部的落后面貌 ,有效地缩小了东西部之间的发展差距 ,但由于它们是在计划经济体制框架下进行的 ,在投融资、理财、调动各方积极性等诸方面均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条件下 ,第三次西部开发需要新的思路和新的措施。在这方面 ,我国西部开发的历史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7.
杨拯民同志“文革”前自陕西调来天津任副市长至1978年又调到北京,在津工作了十余年,1998年10月23日病逝,离开我们三年多了。1969年建设天津的三线工程——“6985工程”时,曾和他朝夕相处很长一段时间。回忆起那些岁月,令人难忘。 1969年11月,老杨、我和吴毅夫、郝诚、师义、刘兰泰等都刚刚从牛棚里解放出来,和几位年轻的干部一  相似文献   

8.
在上世纪60年代,毛泽东作出一个重大战略决策,在中国中西部的13个省、区进行一场以备战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工业和交通建设,即“三线”建设.这是新中国处在各种强大外来势力包围下,举全国之力所进行的一场盛大的自强运动.“三线”建设,凝聚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在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中的战略眼光与构思,使新中国有了安全的战略后方,也在客观上造成了新中国第一次对西部的开发.  相似文献   

9.
1970年7月,我们被从农村招:工到筹建中的一家三线水泥厂。因厂区的芦席棚子都已人满为患,我们这批知识青年中的男生就被分到远离厂区50里开外的矿山,因为那里还有三个半芦席棚子可容纳我们这108个“和尚”。  相似文献   

10.
大型考古遗址公园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遗址,是根据我国考古遗址的特点,提出的具有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特色的概念。经过多年努力,大遗址保护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广泛推进,包括西安、洛阳、长城、大运河、丝绸之路在内的“两片三线”的大遗址保护格局已经初步确立,实施保护的工作重心也将从宣传和引导,  相似文献   

11.
丁艳  王辉 《人文地理》2003,18(6):82-84
由于三线工厂的建设而产生的以人口大规模迁移为基本特征的化传播与化改造,是移民外来化逐步土化过程的一个重要例证。“厂化”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化孤岛特征;厂际化差异;厂内化差异。从“厂化”的特点可以看出“厂化”的发展趋势必然是最终完成土化。虽然“化惯性”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土化的过程,但代际之间的寅化遗失和在交流中出现的化趋同所形成的合力决定了这一结果不可逆转。  相似文献   

12.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决定把同苏联国境接近的北满和东满所谓“北边地区”规定为三线部署的综合性的大型军事基地。1933年,日本关东军大本营决定在长达近3000公里的中苏边境线上修筑第一线防御工事。从珲春五家子开始,沿国境线共修筑了珲春、庆幸、东兴、东宁、绥芬河、密山、虎头、饶河、松花江、富锦、兴山、孙吴、黑河、海拉尔等14处军事要塞,即“筑垒阵地”或称“筑垒地域”。在14处要塞中,有13处均距边境线较近,作为出击时的战术支撑点。惟海拉尔要塞因距国境线较远,作为内地防御。  相似文献   

13.
三线建设,是指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期,在中国三线地区开展的一场以备战为中心。以军工为主体的经济建设。三线地区是针对一。二线地区而言。一线指沿海地区,二线指中部地区,三线地区包括两部分:一是云、贵、川及湘西、鄂西地区的西南三线;一是陕、甘、宁、青4省区及豫西、晋西地区的西北三线。三线又有大小之分:西南、西北为大三线,中部及沿海地区、省区的腹地为小三线。三线建设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是我国基本建设的主要任务和核心内容。它历经3个五年计划,共耗资2050多亿元和几百万人力,规模之大、持续时间之…  相似文献   

14.
李力清 《纵横》2014,(8):43-46
“厂社结合”—解决城乡矛盾的三线经验三线建设开始后,我父亲李井泉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同时兼任中共中央西南局三线建设委员会主任和西南铁路建设总指挥部总指挥。  相似文献   

15.
释"于"     
典籍有“于”为风声之证,甲骨文“于”字象意“地气”穿地而达天听,故“于”字本义为风声。最初的歌声是祈雨时模仿风声而呼嗟。甲骨文“吁嗟”字形中有“于”,又有描画于字轮廓的带尾“弓”形。带尾“弓”形即哥字初文,从于、从带尾“弓”形的字就是“呼嗟”之“吁”之本字。后来从于、从带尾“弓”的字改从口,就是吁字。小篆于字显示“地气”冲断宣碍之象,乃是缘金文阳字中示意天、地,以及碍于地的“地气”的中断“于”字形而致讹。  相似文献   

16.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按照大旅游、高起点、综合性、特色性、整体性的思路,规划出旅游业发展的“一心两翼三线”新格局。 “一心”即以老爷山风景名胜区为中心。依托老爷山、桥头公园、双桥怡园等景点和“六月六”花儿会、朝山会等活动,发挥交通便利、通讯发达的优势,以民族风情游、工业旅游和娱乐休闲游为重点,实施老爷山文化碑廊、景区引水工程、索道、防空洞娱乐城等工程。  相似文献   

17.
姚亿博 《纵横》2014,(6):51-56
三线,一个陌生的名字,一个神秘的领域。蘑菇云腾空,火箭飞天,核潜艇下水,战机展翅,呼啸的列车穿越被视为筑路禁区的大裂谷……这壮丽的画面和惊天奇迹的诞生,无不与三线建设紧密相连。在那巍巍群山间、莽莽丛林里、连绵草原中、茫茫沙漠上,弹指间,一座座钢都、煤城、都市拔地而起,一轮举世瞩目的“太阳”从这里冉冉升起。  相似文献   

18.
“三线建设”深刻改变了中国的经济和工业布局,化学工业建设围绕军工配套和支援农业两大主线展开,一批配套的企业和科研机构通过迁建、新建、扩建形式在三线地区相继落地,化肥工业、酸碱工业、橡胶工业、石油化工等多个子行业相应发展,实现倍增,改变了内地化学工业发展薄弱的局面,形成了中国化学工业发展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9.
白钊宁  蔺斯诺  龙振杰 《神州》2020,(4):267-267
信息技术对于提高铁路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的工程质量具有重要的潜力。上海铁路局推行风险管理基于“一图四表”法的工程质量评价方法;然而,这种方法在铁路建设项目管理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结合AFFTM与信息技术的概念和过程,提出了一种新的风险管理体系─铁路建设的实施方案。项目质量风险管理信息系统(RCPQRMIS)--可用于设计和开发可行的质量风险管理信息工具。本文分析了RCPQRMIS的数据标准,建立了质量风险动态跟踪模型(质量风险动态跟踪模型),以提供质量预警信息。风险(“质量风险预警”模型)和用于自动生成质量风险公开参数的模型(“自动生成质量风险公布图”模型)。该系统实现了铁路建设项目风险控制、动态跟踪、自动预警和闭环管理的质量可视化。此外,本文还介绍了RCPQRMIS的功能模块及其实际应用。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成功地实现了风险源信息的统一管理和多层次共享。通过使用我们的系统,我们能够显著提高风险状态的实时跟踪和预警,自动生成高质量的风险宣传数字,提高效率,以及风险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0.
小三线建设是以一线城市的工厂内迁方式展开的,工人和家属随厂内迁成为了小三线建设的重要部分。上海皖南小三线建设中七万余职工和家属经历了从城市被动员到山区,再从山区回调到城市的流转过程,形成这一时期特殊的人口迁移流。其中人口迁移与小三线建设工厂的转折兴衰密切相连,移民成为了观察小三线发展演变的一个切入口。研究认为,单纯依靠行政动员而牺牲经济利益的做法,使得小三线移民无法持久,尽管上海小三线职工和家属在皖南落地20余载,但却始终未能在当地生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