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钰珺 《神州》2012,(25):110-112,114
本文运用参与观察法、访谈法、文献研究法等调查方法,以失依儿童在彝族聚居区的状况为切入点和主线,通过对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彝族失依儿童的调查,围绕彝族失依儿童的家庭状况、教育状况、身体状况、心理状况,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建议,以期高效地保护彝族失依儿童的权益,促进彝族聚居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任晓力 《神州》2013,(3):34-35
电视少儿节目不仅扩展了儿童视野,同时也对他们的道德观念、行为能力以及智力开发、身心健康等方面产生着积极影响。本文就地方电视传媒少儿节目的创编等方面提出一些想法和建议,以期能产生出更好更多更有利儿童健康成长的优秀栏目。  相似文献   

3.
邓发忠 《神州》2020,(5):217-217
城乡经济发展失衡导致越来越多农村青壮年进入城市谋生,这造成了农村留守儿童增多的问题。农村留守儿童具有自律性不足、性格孤僻等特点,在寄宿制学校,管理留守儿童一直是一大难题。本文将探寻农村小学生寄宿制留守儿童管理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希望能为提升寄宿制留守儿童的管理质量献力。  相似文献   

4.
邓叶琳 《神州》2013,(7):38-38,40
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不断加快,进城务工人员不断增多,这是我国现代化过程中的必然趋势,由此农村留守儿童也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庞大群体。由于父母不在身边,使得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本文通过访谈、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从体育教育的视角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进行分析。调查小组认为,农村留守儿童的体育与健康教育问题主要表现在体育教育的缺位、体育教育组织的匮乏、体育教育投入的不足、体育教育师资贫瘠等问题。提出了留守儿童体育教育的教师责任制、城乡体育课程因地制宜等建议,同时国家政策的惠及与地方政府的扶持,也是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希望与保证。保障留守儿童的体育与健康教育是我国教育公平原则、和谐社会发展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5.
农村地区初中生辍学是农村普九达标的主要阻碍,而农村中学辍学中最多的是留守儿童。留守儿童辍学的原因很多,有来自家庭的,有来自社会的,还有来自学校的。从社会学、教育学等多个角度分析留守儿童辍学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儿童独立活动性是衡量儿童自主活动能力的重要指标,提升儿童独立活动性对于增加儿童体力活动量、减少肥胖几率、促进社会交往等具有积极作用。本文梳理了国外学者对于儿童独立活动性的研究成果,介绍了儿童独立活动性的基本概念,从理论模型与实证研究两方面总结了儿童独立活动性的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整理了其测量指标与具体方法,并归纳了相关实践研究。在此基础上,文章指出了现有研究在影响机制、测度方法以及理论向实践转化方面的不足,并提出了对我国的启示内容,以期为我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城市儿童户外体力活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快速城市化的当今,公共健康已成为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突出问题.城市人口急速增加、城市建成区快速高密度蔓延,加之汽车入侵、城市结构及居住模式的改变,供儿童日常活动的户外公共空间越来越有限,儿童体质20年来持续下降,儿童能否在城市中健康成长成为维系中国家庭及整个社会稳定与可持续发展最具挑战的课题之一.文章对国内外户外环境中的儿童体力活动研究及实践进展进行了综述,国内外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四个方面:(1)运用多种测量方法对儿童体力活动水平进行调查研究; (2)宏观尺度的城市儿童户外活动空间结构空间分异研究以及儿童游戏场地设计分析; (3)具体的户外环境因子对儿童体力活动的影响研究; (4)儿童对户外环境中的体力活动机会感知等四个方面.文章最后提出促进城市户外环境中的儿童体力活动应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包括环境因素对体力活动类型及体力活动强度影响、户外物理环境因子如温度、风速、日照等对儿童体力活动的影响、儿童与父母对户外环境及活动机会感知差异以及儿童户外环境感知偏好研究等.  相似文献   

8.
儿童多动症是1854年由德国医生霍夫曼首先提出的。100多年来,国际上对有类似症状表现的病症曾提出“轻微脑功能障碍”、“轻微脑损伤”和“注意障碍性疾病”等多种病名,但儿童多动症仍是目前最为流行和通俗的叫法。据文献报道,儿童患病率高达1.5—10%,男孩多于女孩,本病虽在儿童期颇为常见,但从国内情况来看,近年来已有被诊断过滥的趋势。不少家长与老师对平素喜爱活动、较为顽皮或不大遵守纪律的孩子动辄冠以“多动症”的帽子,这不但会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而且对儿童精神情绪和行为方式的健康发育也有不良影响。因此,正确区别正常儿童的好…  相似文献   

9.
杨倩 《神州》2014,(8):279-279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心理、安全、教育、医疗等。本文从社会保障的角度进行分析,提出几点解决的对策:一、在农村社区和学校设立固定亲情室、亲情课、心理疏导室。二、配备专门人员护送留守儿童上学、放学,通过课堂教学加强留守儿童日常生活的安全常识。三、坚持免费的九年义务教育政策,设立“爱心妈妈”、“替代性父母”的机制。四、设立常规体检制度,注意对留守儿童的卫生疾病预防。  相似文献   

10.
<正>本文在对天津市小学生寒暑假旅游市场调研的基础上,立足于现代儿童观和教育学视角,提出了儿童旅游产品的开发原则、儿童旅游目的地应具备的条件、以及儿童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的新思路,以引起更多有关儿童旅游产品的创新性构想,摆脱陈旧的开发模式和产品设计,促进儿童旅游产品的多样化经营和针对性开发。一、前言儿童生命形态的特殊性已经越来越被成人社会的所认识,成人社会也在各个方面为儿童提供特殊的关照,与此同时,旅游行  相似文献   

11.
黄雪梅 《风景名胜》2021,(4):0136-0137
近年来,关于儿童语言习得的研究有许多不同的理论解释,强调儿童语言习得作为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需要合理分析儿童语言习得的形式与功能互补之间的特征。还有结合儿童语言习得的不断发展特征和需求,保障儿童语言习得有足够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提升儿童在使用和练习语言等方面的能力。儿童语言习得的形式与功能互补理论假说主要体现在刺激反应论、生物天赋论、语言认知论、语言功能论等方面,需要根据儿童语言习得的形式和功能互补理论的影响因素,有效分析儿童语言习得的形式功能互补理论发展方向,进而实现对当前儿童习得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培养。  相似文献   

12.
王一茹 《神州》2013,(35):134-134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已经意识到儿童早期智力开发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这一背景下,邢台市开办了多家少儿音乐培训机构。但是,在少儿音乐培训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诸如教学内容的专业化、课程设置的单一化以及教学时间不合理等。本文通过对邢台市课外少儿音乐培训机构的调查研究,剖析出现以上现象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利于邢台市课外少儿音乐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由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儿童滞留在农村,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中面临的重要难题.文章使用调查法和观察法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分析了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家庭、学习、道德问题,从社会、家庭和学校三方面提出了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存在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王琛 《神州》2013,(12):263-263
我国《儿童家具通用技术条件》正式实施,环保性和安全性已经成为衡量儿童家具好坏的要素。然而新国标实施后儿童家具安全仍然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因此,应加大新国标实施的执行和宣传力度,培养儿童家具的设计人才,从儿童家具设计的造型、结构、材料以及色彩等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5.
殷玮玥 《神州》2012,(10):360-360
(《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应尊重儿童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个儿童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唯有通过观察和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在需要和个别差异,以决定如何协调环境,并采取应有的态度来配合儿童成长的需要。为此,教师要有强烈的观察意向和科学的观察态度,要以欣赏、包容、研究的态度去观察儿童,要有一种开放性的心态,充分了解儿童,解读儿童的行为,理解儿童的行为。  相似文献   

16.
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既是涉及社会弱势群体基本生存的社会问题,又是关涉许多农村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基本问题。当前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问题主要表现在家庭教育缺失、基本权利难以保障、人格发展不健全、学习成绩不良、道德发展出现危机等。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建立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监护体系,加强学校与留守儿童监护人的联系,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17.
流动儿童正在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主题和现实话题,但对其地方感学界缺乏关注。本文以上海市主要服务流动儿童的X社区儿童服务中心为例,综合运用感知地图、深度访谈和参与式观察等质性研究方法,探究流动儿童地方感的特征与形成机制。流动儿童地方感存在社区与上海、市区与郊区和对地方的态度三个维度的差异;流动儿童对家的认知包括认同、迷失和流动三种,流动儿童地方感是基于亲人、朋友和其他社会网络所建立的,涉及多地方的,不断发展变化的积极地方感;流动儿童地方感的形成受到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共同影响,受政府权力影响的X中心、家庭和学校,以及智能设备和自然环境是五个直接影响流动儿童地方感的因素,流动儿童的主观能动性也会重塑其地方感。从地理视角研究流动儿童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史平 《丝绸之路》2013,(8):159-160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学校出现大量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引起国家、社会和家庭的广泛关注。笔者以所支教学校的调查为基础,分析了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当前,大量的农村留守儿童的存在,给教育和社会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健全的家庭环境与家庭教育是儿童的社会化发展的重要条件。留守儿童缺乏健全的家庭环境及家庭教育,他们的社会化行为规范、角色定位、生活方式以及人生价值观等社会化素质发展受到严重的影响,因此,我们要重视研究留守儿童的社会化发展特点及教育措施,从加强学校教育、社区管理、家庭教养等多方面入手,改善留守儿童社会化发展不够或价值偏离的现状。  相似文献   

20.
上海广东浸信会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自身创办的崇德女校附属小学的儿童为对象,以其宗教儿童观为指导,组织日光会开展宗教教育活动。在宗教儿童观方面,日光会从儿童定位、儿童权利、儿童责任三个方面,将儿童视为上帝的附庸和宗教教育的中心,承认基督教儿童的童年价值、发展权利和男女平等,强调基督教儿童对家庭、教会和“基督中国”的宗教责任。在此基础上,日光会采用适合基督教儿童的教育方法,贯彻以基督教儿童为中心、宗教为归属的教育方针,通过讲述宗教故事、唱诗、祷告、手工、游戏等教育活动,力图塑造拥有坚定基督教信仰、具有基督教倡导品德、开阔眼光和具有主动服务基督教精神的理想宗教儿童。日光会的所有活动,都是宗教权威主义价值观的单向投射,反射出儿童成长中预设的宗教前提,目的是为上帝塑造真正的小子民,可能带来对儿童心理世界的干涉和压抑,造成形式上的恭顺与服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