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黑龙江富察哈拉满文谱单反映了黑龙江地区满族普通旗民的历史、文化,及其社会变迁,保留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属于满族人的历史文化遗产,是研究满族普通旗民历史文化重要的第一手资料.本文对富察哈拉满文谱单的语言文化学、历史学等方面研究作以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2.
3.
家谱档案是中国原始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家谱档案工作包含对家谱档案的征集、保存、管理和利用等各个方面,其中又涉及到数字化管理和新媒体传播等多种新型管理模式。当前,中国家谱档案领域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家谱档案的征集方面,对其的利用工作开展不足且手段有限。本课题以上海市"三馆(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为例,深入分析了当前家谱档案领域的工作现状,对其改善和完备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4.
5.
6.
凡例又称序例、例言等,是说明图书内容及编纂体例的文字,并对全书的编纂起着重要的规范、指导作用。“凡例”一词最早出于唐代杜预的《春秋左传序》,作者云:“其发凡以言例,皆经国之常制,周公之垂法,史书之旧章”。可见,所渭凡例即发凡起例之意。“发凡”即阐明全书编纂的宗旨和目的,而“起例”是对编纂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三十年前,当我开始对中国人口史感兴趣时,在一本内部刊物上看到了对美国犹他家谱学会的介绍,得知该学会收藏的中国家谱数量丰富,其中有些在国内已经失传.以后又听说中国首任驻美国大使参观该学会时,获得两件礼物——<闻喜县志>(柴大使的原籍)和<柴氏家谱>的复制品,原件都是该学会的藏品.当时国内的图书馆开放程度很差,馆藏目录上根本找不到家谱.家谱书目只找到一种<北京图书馆藏家谱书目>,收录了该馆所藏的300多种家谱.实际还有福建省图书馆和广东中山图书馆藏家谱目录2种,但当时未发现. 相似文献
8.
现今民间尤其广大农村仍然保存着丰富的社会学研究资料,渭源县会川镇《侯氏家谱》中顾颉刚的序文、康乐县五户乡侯氏的《祖先图》、康乐县景古乡的石香炉和胭脂乡回汉居民的界石等,都载有或刻有社会学资料,在社会学研究中极具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9.
满族家谱研究有益于对八旗军事经济、民族民俗研究、民族生活生存状况研究、民族发展演绎研究,家谱研究可以推动民族文化特别是民族姓氏变化研究、家谱研究可以挖掘历史上的社会经济生产力条件下的民族社会心理和社会人文价值判断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满族与达斡尔族同为我国北方阿尔泰语系少数民族,其萨满文化遗存是当今世界公认保留完好的,其萨满祭祀仪式有许多相近之处,但在整个祭祀的内容和萨满传承的方式又各自有自身的特点,本文以达斡尔族鄂嫩哈拉家族萨满斯琴掛"祭水"仪式与满族锡克特里氏(石姓)石宗多萨满"神抓萨满"仪式为例,进行比较分析,探求如何传承与保护萨满文化这一世界性非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1.
杨丰陌主编《喀喇沁左翼旗乌梁海氏家谱》一书由辽宁民族出版社于2003年9月出版。据此书《后记》介绍,这部家谱是由该旗末代扎萨克默尔庚额(1919-1943)之妻刘氏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献给喀喇沁左翼旗人民政府的,同时献扎萨克印章一颗,由该旗档案馆接收和保管。这部《喀喇沁左翼旗乌梁海氏家谱》(以下简称《喀左旗家谱》)全面记录了清代喀喇沁左翼旗扎萨克家族世系,包括扎萨克王公、一至四等塔布囊的授予和承袭情况、家族内各支系的世代传承、人口繁衍、出家当喇嘛人数、在朝廷任官以及与清朝皇族联姻情况等,对于研究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地方史、研究清代蒙古政治史和社会史都有一定参考价值。为使家谱完好地传世和给学术研究提供方 相似文献
12.
Kevin Passmore 《Gender & history》2008,20(3):644-668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origins of certain theories of fascism, notably political religions theory, in the gendered intellectual milieu of the late nineteenth century. It suggests that political religions theory owes much to Gustave Le Bon's collective psychology (or crowd theory), a discipline that depended on a distinction between the feminised, racialised mass and the active male elite, and which saw women as trapped in the traditional phase of history. The article shows the influence of collective psychology in Durkheimian sociology and Freudian social psychology, and details its transmission to political theory via Talcott Parsons's account of the origins and nature of Nazism. The unacknowledged influence of collective psychology means that advocates of political religions theory either ignore women, or depict them as passive creatures defined by their need for the domination of a male elite. 相似文献
13.
14.
15.
汉代画像中的车马出行图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汉代画像中的车马出行图,其实质是墓主人的灵魂从地下世界赴墓地祠堂去接受祭祀。此类题材在画像中的频繁出现,证明祭祀祖先活动的图象是汉画像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6.
上海图书馆家谱课题组自2011年起,历时10年,赴东北内蒙、西北、西南、中南东南地区,以少数民族口传家谱、实物家谱、单页谱单和石碑家谱等原始形态家谱为重点,进行有计划、有重点的调研工作.少数民族原始形态家谱具有诸多独特而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当下面临失传消亡、亟待抢救的紧迫境地,有关部门理应高度重视,抓紧做好抢救、保护和传承工作. 相似文献
17.
J. R. Planché 《英国考古学会志》2013,166(2):179-191
18.
The publication of Edward Said’s Orientalism (1978) marked a paradigm shift in thinking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West and the non‐West. Said coupled his critique of European discourse on the Middle East to issues of representation generally, demonstrating that Western discourse on the Middle East was linked to power, trafficked in racist stereotypes and continually reproduced itself. Despite important achievements, the critique of colonial representations often appeared abstract and disengaged from its own history as well as the specific colonial histories it sought to explain. We contend that while colonial representations have been theorized, they have yet to be adequately historicized. To this end, we trace the genealogy of the critique of colonial forms of knowledge in Britain, France and the US from the mid‐1940s to 1978. We argue for the historicization of the critique of orientalism, and for a more philosophically adequate theorization of modernity in world history. 相似文献
19.
程宇静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9,(2):54-58
《名花谱》是清代较有影响的一部花卉文献,失收于王达所编《中国明清时期农书总目》。该书初版于康熙元年(1662),再版于康熙三十一年(1692)、康熙五十五年(1716),至迟于1698年传到日本。今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所藏《名花谱》系日人抄本,保存了作者和编撰时间等信息,为我国诸版本所无。《名花谱》的编撰者为沈赋,杭州人。该书兼有类书、农书、本草书及文学读物等多重属性,实用是其最大特点。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韩氏家族两个支派的华文和马来文族谱和相关地方文史资料的研究,分析阐述了18世纪中叶到18世纪末爪哇韩氏家族的人物关系、社会结构、融合情况及其在当地经济中的作用,旨在更好地了解东南亚华人移民家族的融合与文化适应模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