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乡擀毡人     
擀毡这一工艺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过去,擀毡匠备受人们尊重。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很多人不再留恋土炕了,毡也就悄然退出了人们的生活,擀毡匠也越来越少。随着老一辈擀毡艺人的慢慢老去,擀毡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正面临着消失的危险。有史料记载,擀毡技艺是由蒙古游牧部落传入,宋末及元朝时期,蒙古、  相似文献   

2.
谈元集宁路遗址出土的丝织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物》1979,(8)
一宋、金时期,我国南北各地育蚕和丝织业都很发达,江南地区尤为全国之冠。蒙古族封建主灭亡金和南宋时,虏获各种技艺工匠,特别注意虏获所谓南人的工匠,把他们带到北方的腹里和岭北地区,安置在军匠局或官匠局中。《元史》记载弘州、涿州和邢州等织染局的设置经过情形,就是将丝织匠人迁徙到北方地区的典型事例。元王朝建立后,还不断从江南地区获取工匠,史籍记载元代属于丝织业的军匠局和官匠局名目繁多,且分布于全国许多地区。《元史·百官志》记丝织业的官匠局中,有属于宫相总管府管领的专门为宫廷织造段匹的织染杂造人匠都总管府,下设织染局、绫锦局、纹锦  相似文献   

3.
《四川文物》2021,(1):46-52
《岳麓书院藏秦简(陆)》新刊布的令文表明,秦代泰匠或宫司空下属的匠负责设计和修建宫室的墙垣,职能包括画图、计算和建造。若设计不合理导致有人能逾越围墙,匠和吏将者皆要被赀甲。若日后有人翻越,匠也要负罪。匠还要对所建宫墙的质量担保,若有损坏,匠、官啬夫、将吏和吏主者都有罪。宫室、官府、寺舍、长垣等大型土木建筑,包括仓库、居民区等,都需依地势建造储水设施,用以防范火灾。设施应在大路、岔路或巷路附近。安台居室和居室的啬夫、吏主者负责安排捕捉燕、鹞、鹈鹕和蝙蝠等落入宫中及室内地面的动物,还要去除殿下草中的蒺藜。  相似文献   

4.
正"打虎匠"这门"职业",一般人也许没听说过。在湖南溆浦县陶金坪乡诏诰垴村,就有一个"打虎匠"家族,他们几代人都以打虎除豹为业。像称呼木匠、瓦匠一样,乡里人习惯性地称呼他们为"打虎匠"。诏诰垴是雪峰山区的一个山村。过去,山里老虎豹子多,为了除兽害,"虎口求生",就渐渐出现了"打虎"这一职业。没有"打虎匠",山里人的日子简直没法过。俗话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打虎匠"的手艺是父子叔侄相传,不传女儿。所以"打  相似文献   

5.
丁匠是唐代一个重要的社会群体,是力役的主要承担者。长期以来,学界对于丁匠的具体含义语焉不详,甚或误解,从而影响了对唐代力役制度的理解。得益于天圣《赋役令》大量有关丁匠法律条文的发现与复原,唐代法律中的"丁匠"的含义因此得以呈现,指的是从事农业、承担普通力役的丁与已成丁并拥有专业技艺的匠。在唐代法令中,政府为征发丁匠设计了一套固定而成熟的程式,包括预算、征召、丁匠赴役三个环节,以保证力役的顺利征发与计划内营缮事务的顺利完成。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唐代还从法令上对上役丁匠的饮食、休假、医疗、作息时间等方面进行了规定,以确保合理、有效并可持续地役使丁匠。  相似文献   

6.
彝家过去讨媳妇的时候,人们都要请一伙叭喇匠到家里来吹吹打打。迎亲那天,叭喇匠伴随着迎亲人马,一路吹吹打打,到娘家把新媳妇迎回婆家。这习俗看起来非常热闹,给婚事增添了不少喜色。但这种吹叭喇的习俗,最初并不是为了热闹而兴起来的,这里边有个故事: 传说,很古的时候,在潭念龙这个地方,年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家家日子过得称心。唯独有一桩事,全村的人都放心不  相似文献   

7.
七 法克什 八旗中工匠,汉名匠役,有鸟枪匠、弓匠、铁匠、鞍匠之别。 八 华沙布勒绰哈 “养育兵”之称。 九 爱什拉喇 汉名“贴写”,即幕府诸司抄录文案者,部院胥吏之类。  相似文献   

8.
云南茶花自古出名,因为它又大又红,没有哪种花比得上,这是人人知道的,但是,云南的金凤花也出名,就不是人人都晓得的了。说到金凤花,原先还是茶花的姐姐,茶花出名和金凤花有关系,晓得的人更不多了。事情要从百花神花二匠说起。从前有个养花人,叫花二匠,祖宗三代都养花,祖传的手艺到了他手里,就变得非凡了。春开桃李冬开梅,这是自古以来的规  相似文献   

9.
现有敦煌文书记录表明:使用砖墼、泥沙材料进行的诸项建造、维护工作属于敦煌泥匠的业务范围,具体有垒墙、上泥、铺设暖堂、盘炕、盘灶、盘壁炉、造地炉及甃垒等多项活计.泥匠是建造工匠,灰匠、塑匠是装饰工匠.敦煌民众对泥匠、灰匠、塑匠的执业界限非常清晰,在支出记录中分别以上泥、上赤白、上沙麻加以区分.泥匠职业有泥匠都料、泥匠博士、泥匠、上泥小工等几个级别的技术分工,不同的施工内容,使用的工匠的技术级别不同.透过泥匠的工作时间,展现出敦煌百姓以立春、寒食及九月为时间节点的"居"生活风貌.有赖敦煌文献的详细记录,此前传世文献所缺载的唐代地仗工艺、造墼工艺、垒舍工艺等一系列泥作与装饰工序都形象而具体地复原出来.  相似文献   

10.
一、斯大林!對於千千萬萬的蘇聯人民——共產主義的建設者,再也沒有比斯大林的名字更親切的了。斯大林!在人民民主國家里,被英勇的蘇聯軍隊從法工、地毯匠、鏤花匠、刻工、繡匠和訂書匠的創作)擺在一起的,是簡單的、甚至質樸的小物件。但展覽在這里的物件都是直接來自心的禮品。對於斯大林的深湛的愛,教導了製作禮品的手。製作這些禮物的人民,把他們的心的温暖、他們的靈魂的火焰,以及他們的夢想和希望,都滲  相似文献   

11.
一部工艺美术史,就是一部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发展史。马树红毡集风俗、宗教信仰、哲学、美学、时代为一体,不仅代表了民间艺人的智慧结晶,更是一份民间文化遗产。从马树红毡装饰图案和擀毡工艺流程进行细致阐述,深入挖掘马树红毡所蕴含的艺术特征,以及加深对擀毡工艺的图案美学价值和艺术价值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梁慧 《黑龙江史志》2008,14(1):13-15
人才是一个政权兴衰成败的关键。被誉为元代第一贤相的耶律楚材,本着“治天下需用治天下匠”的原则,为元朝收罗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治天下匠”。本文试就耶律楚材爱才、重才、惜才的人才思想进行一番探析。  相似文献   

13.
冶山怀古     
早就听说冶山了。 冶山.又称泉山。福州地理俗语有“三山现、三山藏、三山看不见”之说,冶山作为屏山支脉,就是“藏”起来的三山之一。20世纪50年代出土的《毡场山亭记》残碑记载,唐刺史裴次元曾在山南辟毡场,营置诸多景致,还有“桥度、台眺、心逸、思畅,自然逍遥”等描绘语句。  相似文献   

14.
原工业化过程的普遍性 判断原工业化是否普遍存在的现象,首先需要明确的标准,那就是原工业化的基本特征。在欧洲的前工业社会中,很早就出现了传统的手工作坊。大多数作坊开设于市镇,例如裁缝、成衣匠、面包匠、屠宰匠、木匠、铜匠等等,约占市镇人口的1/4至1/3。他们拥有少量的生产资料,或独自开业,或雇佣一、两名帮工和几名学徒,为当地的市镇居民和周围农村  相似文献   

15.
我国古代石刻镌匠,以其卓越智慧和精湛技艺创造了辉煌的石窟艺术,给我们留下了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然而见其艺而不见其人,他们自己的姓名却很少能够留传下来。在宋代大足石刻题记中迄今发现26位镌匠姓名,为全国各处石窟所罕见,堪称我国石窟艺术史上难得的珍贵资料。在此特就宋代大足石刻镌匠的有关情况作一粗略考述。一、镌匠署名的发现  相似文献   

16.
“圆”艺     
箍桶匠被叫作“圆匠”,不和见棱见角的方木块打交道。从学艺之初,即练习把握每块木板的大小、锯准根根不同的角度,才能拼合出一只完美无缺的桶。受到塑料水桶的挑战,江西乐平乡村的这位圆匠,生意日淡。不过,借木器而醇香的“木甑饭”突然流行起来,乡邻又开始向他求一只好木桶,眼看荒废的手艺有了转机。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封建社会,任人选官,有从工匠中选拔工部官吏的事例。其中明代选拔的人数较多,作的官也较大。被选拔者职责之一是领导、监督工匠,时称“匠官”。明代从工匠选拔“匠官”,首先是大规模营建的需要。明代先后营建南京和北京城池宫殿,又新建和扩建了许多城镇。土木繁兴,大工不已。  相似文献   

18.
<正>在清代,专门负责皇家建筑的设计及其图样、模型制作的匠役被称做"样子匠",清代样子匠的职业大致相当于皇家建筑师,以雷氏一族最为著名,即所谓"样式雷"世家。从1689年康熙帝钦赐雷金玉为钦工处样式房掌案,到1915年雷献彩、雷献祥完成光绪皇帝的崇陵设计与施工,两百多年间,样式雷世家赓续八代,执掌皇家建筑设计机构"钦工处样式房"的掌案职务,如同今天的国家级建筑大师。  相似文献   

19.
过去,日喀则民族手工业的生产形式主要以个体家庭作坊为主,除个别专业匠户外,基本上属于家庭副业,生产工具和厂房设备等都十分简陋,加之旧西藏地方政府对发展手工业生产,不但在原材料、资金、技术和产品销售等方面不予重视支持,还将过重的税赋加在手工业者的身上,把手工业视为最卑贱的职业,  相似文献   

20.
有辽一代,在诸多手工业及建筑行业中,均有大量的工匠存在。出土石刻文字表明,辽朝工匠的类别,除了人数较多的"木匠""石匠"外,还有诸如"砌匠""铁匠""瓦匠""锻匠""贴金匠""画匠"等等。辽朝政府对工匠的管理至少分为三个层面:一是各类工匠"作头"管理,二是建筑行业各部门"提点""勾当"类官员管理,三是手工业大类行业"使""都监"等官员管理。少量石刻文字资料显示,辽朝初年应仿唐制,中央设有"将作监"等管理全国手工业及建筑行业的职能机构。但其是否确凿,还需深入发掘石刻文字及传世文献资料以佐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