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我国邮政于1996年发行了一套特种邮票——西夏陵。古代帝王陵墓登上了“国家名片”。西夏陵走向了全国走向了世界。这是我国邮政继黄帝陵之后第二次发行的帝王陵墓邮票。人所共知,黄帝乃是神话传说中的人物。而西夏陵埋葬的却实实在在是八九百年以前西夏国的诸帝王。西夏陵究竟是哪些帝王的陵墓Z何以会有如此巨大的影响?说到贺兰山,人们会很自然地想到我国宋代著名爱国将领岳飞的一首词——《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靖康耻,犹未雪;臣于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中国人谁不知道岳飞?中国的文化…  相似文献   

2.
袁丽丽  徐伟  司秋霜 《神州》2013,(33):39-40
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日常生活中龙的身影,涉及我们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然而,龙这样一种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的动物,究竟是如何起源的呢?它的象征意义又何在呢?本文将从龙的起源与象征两方面对中国龙文化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3.
丛绿  王利勇 《中华遗产》2007,(8):98-115
中国历史上数以千计的藏书楼在兵火和散佚后已所剩无几,而天一阁创建440多年来仍巍然屹立,成为亚洲现存最古老的图书馆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那么,究竟是谁,创造并延续了这样的文化奇迹?历经几百年风雨沧桑,这座藏书楼是如何保存下来的?在这座神秘的藏书楼内,到底藏了些什么镇阁的奇书?……  相似文献   

4.
吴祥艳 《中华遗产》2014,(10):46-61
造园者借它们画龙点睛,帝王用它们宣扬教化,而今天,我们则借助它们——四时花木,来读懂圆明园的文化密码。圆明园中曾盛放哪些奇花异草?每个庭园景观的植物如何巧妙组合?古今花卉的双重身份怎样一辨究竟?植物景观复原专家将为我们一一揭晓。  相似文献   

5.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佛教文化现在已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吸引着众多中外游客,佛教建筑是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寺庙的建筑之美在于殿落、亭廊与群山、柏松、水流、白云的相互呼应之间,含蓄温蕴,展示出文化与自然所赋予的和谐统一、天人合一的宁静与韵味。"文化是旅游的灵魂"。中国传统文化是儒释道三家鼎足而立、互融互补的文化,宗教文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是旅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文化  相似文献   

6.
朱安女《白族古代金石文献的文化阐释》一书,从文化学视角探讨了白族金石文献中所体现的白族文化制度、族群意识、生命观,帝王治世思想、儒释道观念在白族地区的传播与接受,以及这批资料所呈现的文学价值。得益于选题与材料占有的优势,该书在论证中多有创见,大幅推进了白族金石文献的研究进展,为近年白族研究领域的一部力作。  相似文献   

7.
论孔子学说     
吴江 《炎黄春秋》2008,(8):33-40
今有“论语热”,探讨孔子学说,宣扬传统文化,善事也。究竟什么是孔子之学?兹从旧作中摘出一些段落,供“百家”评议。 ——作者注  相似文献   

8.
何文珺 《神州》2012,(16):12-13
河洛故地,曾因雄踞于中原,被称为"天下之中",谓之"中国"从区域概念上讲,它是黄河由河曲、渭河而东中经砥柱之险,过孟津、洛河,流入平原,这一大段大河之南的地区,古称河南地,叉称河、洛地。大体上就是今天的河南省西部地区。《史记·封禅书》云"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作为中华始文化,河洛文化的范畴早已超越了区域的界定,惠泽华夏、彪炳千秋,集中央文化、国京文化、国都文化干一身,构成了中华民族文明的主脉与源头。比如标志华夏慧根帝王之学,思想恕渊薮诸子百家及儒释道文化。它的博大精深、璀璨闪耀还体现在源于河南渑池以精荧彩  相似文献   

9.
《神州》2012,(16):23-25
正什么是帝王之学?《大学》开宗明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十六字言简意赅,高度概括了帝王之学的终极目标是要追求善,而善是帝王的最高境界,也和盘道出了精深的中国文化思想的旨趣所在。帝王之学就是《大学》所要讲求的学问。大学者,大人之学也:所谓大人,古代是指帝王、君王,是相对于奴  相似文献   

10.
《中国帝王图志》以图说史、图文并茂,收录了中国历代帝王谱系和图片,内容全面。该书不仅为读者打造了帝王文化的视觉盛宴,而且还蕴含了一种图像学阐释和个人生活史解读的全新史学理念,也为读图时代的古史编纂和帝王文化出版的策划创意,开辟了值得重视的新径  相似文献   

11.
曹爱萍 《神州》2013,(19):4-4
我们中华文明的包容性精神,是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思想体系,具有包揽世界万物的文化气魄。这种古老而优秀的传统思维,对于塑造我们的自身品格,有着重要意义。中国人处世之道及其行为方式是人类社会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民族思维特色与文化个性的重要表征。中国传统讲究的是“儒家治世,佛家治心,道家治身”,可见儒释道思想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贵阳文史》2013,(3):15-16
张教授刚才是从大传统及汉族有文字记载后的角度来谈。而我想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谈,这个方向就是小传统。小传统文化算不算文化?我觉得也是很重要的文化。  相似文献   

13.
晓蓓 《神州》2010,(10):30-32
中国不缺大师。尽管一个大师倒下了,很快就会有另一个大师崛起,大师们可谓是层出不穷。近期,随着李一大师虚伪的面纱一件件撕开,我们不难发现,李一之所以出名,而且红得发紫,与社会上的一些媒体和名人的追捧是密不可分的。那么,从文化的角度看,李一大师们如此出名,除了社会上人们的大肆追捧外,与我们所固有的文化是否有关联呢?我们究竟应该怎样传承和发展我们的文化呢?  相似文献   

14.
鄢烈山 《文史天地》2005,(11):51-52
中国人民大学创立的国学院,引发了新一轮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兴替的热烈争论。我倾向于袁伟时教授的基本观点,即“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功绩不可磨灭,至今仍有未竞之功留待我辈完成;倘若以独尊儒术为核心的传统文化有能力振兴中华,中国何致积贫积弱落后挨打?换言之,“同学”从前未能使我们平等地有尊严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将它起搏复苏又能有什么大作为?  相似文献   

15.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要继承传统,首先要认识传统。究竟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是什么?有些什么特点?这是个很难说清楚的问题,在这里,我只能谈谈自己的皮毛之见。我认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有两大特点:一大特点是源远流长。中华民族有着几千的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而且自古至今有着数千年的文字记载,延绵不断,流传至今,这是世界上任何国家任何民族都无法比拟的。关于这一特点我就不再赘述了,这是大家都认同的。但我觉得中  相似文献   

16.
龙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其文化内涵渗透到传统文化的各个角落,在中国古建筑的三大部分——台基的须弥束腰、梁柱结构的雕刻彩画和屋面脊饰吻兽中,其文化表现形式异彩纷呈。柱是传统建筑构架中垂直承受上部重量的构件,建筑构架中屋顶部分的重量通过立柱传递到地面,在传统建筑中曾有“房倒屋不塌”之美誉,  相似文献   

17.
何谓龙袍?     
《中华遗产》2012,(2):158-159
在人们一般的印象里,身着龙袍是帝王的标志。而上期我们已介绍过,中国历史上,帝王的礼服为冕服。“龙袍”,顾名思义即有龙之图案的袍服,它是何时为帝王所专门穿用?它又有什么讲究呢?  相似文献   

18.
王志刚 《黑龙江史志》2013,(15):155+157
顾友仁博士的著作《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阐述了我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历史进程,论述了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使命,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相融通"等创新观点。文本基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视角,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全新的盘点和分析,使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有了更全面的认知和理解。在"国学热"与党和国家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该著作的出版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清东陵是封建社会君主专制的产物,包含了大量的传统文化内容,而祈福文化则贯穿在各种文化表征之内,构成了清东陵的核心文化。本文从中华民族传统的祈福文化入手,通过清东陵的风水内涵、帝王谒陵史迹以及陵寝建筑图案等几个视角,论述清东陵蕴涵的祈福文化。  相似文献   

20.
有位汉学家说过,中国近代以来的知识分子,理智上选择了西方价值,而在情感上却丢不掉中国的旧传统。钱穆也说自己一生都被困在中西文化的争论之中。陈寅恪说做学问“一方面要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这话非常正确,可是可操作性有多大?我觉得正是这种观念撕裂了现代知识分子的文化认同感和身份意识。怎样跳出这种文化认同和身份意识的困惑与断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