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维国 《攀登》2005,24(4):129-130
唐宋古文运动是分别兴起于唐、宋时期的重要文学革新运动。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都同当时的社会政治形势紧密相联;均打着复古的旗号为现实服务;文学观点比较接近,文学创作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相异之处在于,宋代古文运动有唐代古文运动作为借鉴,从而使宋人少走了许多弯路,使宋代古文创作在唐代的基础上取得了更加辉煌的成果。  相似文献   

2.
乔新生 《攀登》2007,26(3):178-180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导者之一,也是唐代著名的散文家。他的散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语言鲜明简炼,新颖生动,为古文运动树立了典范。  相似文献   

3.
林岩 《古籍研究》2002,(2):19-22,34
北宋“古文”的兴起具有重要的意义,虽然它很明显地承袭了中唐以来由韩愈开刨的文风及其思想的影响,但是,宋代的“古文运动”取得了成功,而唐代的“古文运动’’却未能充分地扩大影响。这是为什么?北宋“古文”的兴起最初受到科举艾风的压力,而当时的激进者正是通过对科举文风的批  相似文献   

4.
借这篇古文,毛泽东对周恩来的言下之意是,“文革”运动事已至此,风吹雨打,我们又都风烛残年,为臣有难处,为君亦有难处啊  相似文献   

5.
河间古文、孔壁古文和中秘古文,是汉代古文经籍流传三个重要环节,三者关系不明,汉代古文经籍流传和学术不明。河间王国学举六艺,二十六年间,学者云集,天下古文尽在河间。孔安国亦游学献书河间,是析清古文经籍流传的关键。孔安国与河间有着很深的学术渊源,河间在中央极大压力下,部分古文珍本由安国收藏,后由安国家人献于朝廷充入秘府,遂为中秘古文。  相似文献   

6.
杨天宇 《史学月刊》2006,(8):101-110
《仪礼》在汉代有今、古文两种本子.郑玄在给《仪礼》作注时,也对今、古文异文作了校勘,或从今文,或从古文.郑玄兼采今、古文的一条重要义例,就是从本字不从通假字:有从今文本字而不从古文通假字者,亦有从古文本字而不从今文通假字者,因为本字更能贴切地表达经义.遍索《仪礼》中郑玄从今文本字不从古文通假字之字例,凡90条,而一一考辨之.  相似文献   

7.
《史记》在唐宋古文运动的背景下,成为古文创作的典范,受到古文作家的普遍推崇。然而,陈师道、黄庭坚却提出苏轼不好《史记》,并对之表示不解。实际上,苏轼与《史记》不仅在文学上有着微妙的渊源关系,而且对《史记》深有研究:他首次比较详细地解释了《史记》将老、庄、申、韩合为一传的深意,从而使道法两家的关系,成为后人进一步深入探索的起点;又首次明确提出了庄子对孔子阳挤而阴助之的关系,开启了后世儒道互补的研究课题;另外,他对《史记》的史实记载,也有一些很有价值的考证和见解。苏轼的《史记》研究,理应在《史记》研究史上和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  相似文献   

8.
黄德宽 《史学集刊》2003,(2):102-104
隶定古文始于汉代。伪孔安国《尚书序》对隶定古文的起因有明确记述。《序》曰:“至鲁共王好治宫室,坏孔子旧宅,以广其居,于壁中得先人所藏古文虞、夏、商、周之书及传、《论语》、《孝经》,皆科斗文字……科斗书废已久,时人无能知者,以所闻伏生之书,考论文义,定其可知者,为隶古定,更以竹简写之。”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卷一《序录·注解传述人》所记大体本此,并指出壁中所得之书有《礼》、《论语》、《孝经》,“皆科斗文字,博士孔安国以校伏生所诵,为隶古写之。”陆氏又于卷三之《尚书音义》上注曰:“隶古,谓用隶书写古文。”这些记载基本反映了“隶定古文”这个概念的由来。楷书通行之后,以楷书转写古文也称为“隶定”,所以一般学者所称的“隶定古文”实际上即指用隶书或楷书笔法转写的古文。“隶定古文”虽然是始于用隶书写定的孔壁先秦古文典籍,但是真正的孔氏隶古定体经书我们已无缘见到。传世的隶定古文情况相当复杂,有的是后人据传抄古文而隶定,有的是由隶古定本辗转流传而来,有的则是来自对新发现的古文资料的隶定(如汲冢古书),也有的是取自后人所仿写的古文的资料。历代字书、韵  相似文献   

9.
中唐文学家欧阳詹以文章著名,他的散文不仅体现了唐代古文运动的宗旨和原则,还赋予了自己的丰富的艺术特色;他在文章中体现的政治、哲学思想具有积极的进步意义,他的人才观对于今天都有相当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尹洙是宋初古文运动的先驱之一,在文风转变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他的创作以宝元、康定、庆历时期数量最多,通过更为细致地编年梳理,可以更好地了解其创作过程及创作主旨,从而揭示其思想情感的演变及其文风的演变。  相似文献   

11.
随着考古资料的增多,传抄古文逐渐为人们所重视,尤其是近年来古文字资料的出土,一些疑难形体的释读需直接依靠传抄古文。同样道理,考古资料对古文研究亦有很大作用,本文利用考古所得古文字资料分别考释了"也"、"塗"、"川"、"矢"等字的古文,并解决了与其相关的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2.
皮锡瑞在其《经学历史》中称唐代为"经学统一时代",称宋代为"经学变古时代"。唐代经学在"统一"的主要状况下,逐渐生出反动。唐代早期,刘知几已经开始怀疑传统经学,元澹又非《礼记》并难郑玄注,而中唐新经学之兴起最为引人注目。中唐新经学与古文运动在思想和人脉上都有密切交往,古文运动鄙弃传统章句注疏之学,主张直接把握经学大义,支持学者对经学作出新解释,部分士人并尝试亲自重解经学。这种对传统经学的反动,逐渐发展至于疑经。经学变古这一萌生于唐代的伏流,最终发展至于宋代而蔚为大观。  相似文献   

13.
郑珍对古文的研究,主要见于他的《汗简笺正》一书。①古文是春秋战国时代通行于东方六国的文字。秦统一中国以后,通行李斯所定小篆,古文逐渐废止·但是,作为汉字发展史上曾经出现过的一种字体,古文仍占有相当的地位。研究它,对于探究汉字的起源演变,探究汉字的形、音、义及其相互关系,都是很有意义的。后世系统搜集整理古文的著作,最早当推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次推北宋郭忠恕的《汗简》。《说文》共收录万余字,其中重文千余。重文中有的注明“古文某”,则指此字是正字的古文体。有的语言学家还认为,凡正字未列重文者,则正字或是小篆,或是小篆、籀文同形,或是小篆、籀文、古文同形。换句话说,就是这类正字中还有相当部分是古文。②郑珍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经学与政治历来有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辛亥革命前后,章炳麟抛却改良、投身革命,批判保皇、宣扬革命,以及其对五四新文化思潮的影响等,都与古文经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具体说来,古文经学是章炳麟走上革命道路的源头活水,是其批判改良、宣传革命的锐利武器,是其开启五四新文化思潮的文化媒体。由是,在晚清历史上,章炳麟掀起了古文经学的最后一排涌浪。这排涌浪,既饱含着章炳麟古文经学浓厚的革命意蕴、激越的革命情怀和高远的革命追求,也体现了古文经学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实现了古文经学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5.
《文物》1982年第1期刊登的《山东高唐金代虞寅墓发掘简报》将所出墓志盖上的文字定为"女真文篆字",其实这是唐、宋时一度流行的"古文"。郭忠恕的《汗简》、夏竦的《古文四声韵》都是集录"古文"的字书。今将《古文四声韵》中的"古文"同虞寅墓志盖文对照如下:  相似文献   

16.
《古文尚书》辨伪是清代学术史上的重要课题。清初学者阎若璩作《尚书古文疏证》,判定今本《古文尚书》为伪书,而同时代的学者毛奇龄则作《古文尚书冤词》,极力为《古文尚书》辩护,从而引发了一:场学术公案。《古文尚书》之伪,今日已成定论。《冤词》成为毛氏学术生涯中的败笔,其结论本身已无价值可言。但是他在论辨当中崇实黜虚,纠正了不少辨伪者的错误,从学术史的角度讲,这部表面看起来与辨伪针锋相对的《冤词》,恰恰对《古文尚书》辨伪的深入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正近代以来中国古史学界发展出若干研究出土或传世文书的新学问,时代涵盖战国秦汉直至明清。虽然这些学问研究的对象多是文书,但却并没有形成和建立起自己的"古文书学"。2010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一些研究甲骨文金文、秦汉简牍、敦煌吐鲁番文书、黑水城文书、徽州文书的年轻学者倡导下,成立了"古文书研究班"。到2012年,召开了第一届"中国古文书学研讨会",标志着"中国古文书学"正式成立。"中国古文书学"从成立到现在已经过去了5年。在5年的实践中,我们对有关"中国古文书学"的成立背景、定义、研究范围、研究方法、性质和特  相似文献   

18.
<正>一自20世紀八十年代以來,關於古文運動方面陸續湧現出一大批相當優秀的研究成果。除對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軾等古文大家的個案研究外,單以"古文運動"爲題的專著便有六部。①而在日、美漢學界,古文運動也是研究重點之一。②通過以上卓有成  相似文献   

19.
正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们都以自己的写作理论和技巧,循循善诱地教导青年,为推动这场文学革新运动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在对待为师的态度上,两人却迥然不同:韩愈是不顾流俗,抗颜为师,公开培养"韩门弟子";柳宗元却只行教授之实,不担为师之名,拒绝公开建立师生关系。柳宗元的态度,是由他的经历和处境所定的。柳宗元在长安期间,和韩愈同倡古文,  相似文献   

20.
张智华 《文献》2001,(3):120-127
南宋楼昉所编《崇古文诀》全称为《迂斋先生标注崇古文诀》,又称《迂斋古文标注》,是一部重要的古文选本.楼昉先后编有五卷本、二十卷本、三十五卷本三种,《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八七《崇古文诀》提要云:"此书篇目较备,繁简得中,尤有裨于学者."流传下来的即这三种不同的版本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