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洪煜 《史学月刊》2000,(1):145-152
中国秦汉史研究会第八届年会暨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99年8月20日至25日在昆明市云南大学举行,来自全国高等院校、科研、博、出版单位及日本、韩国等学共130余人参加了本次大会。大会收到学术论80余篇。代表们就秦汉时期西南地区的经济与化,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思想化、社会状况、民族关系、秦汉简牍等诸多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地探讨。  相似文献   

2.
云南在政治上成为伟大祖国不可分离的部分,是战国时期以及秦汉时期的阶级斗争产物,其与内地政治上自古以来有着频繁的联系。根据史籍等资料中关于西南地区与内地政治联系以及与之相关情况的记载,云南从战国时期开始与内地在政治上就有联系,并经过秦汉时期各种政治活动,使得云南省的大部分地区置于郡县制统治下,云南自此有了同内地统一行政建制。  相似文献   

3.
从考古资料论秦汉时期江南手工业与中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琍 《四川文物》2004,(2):38-43
秦汉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江南地区的手工业在冶铁、炼钢、青铜器、舟船、釉陶、青瓷、漆器、纺织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形成了自己的地域特色。但江南手工业的发展并不是偶然的,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中原手工业的影响。本试图结合献和考古资料,探讨秦汉时期江南手工业和中原的关系及其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4.
盐是人类饮食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人类社会明的经济基础。中国商业的起源,同盐有着密切的关系,早期的重要商业之一就是盐的经营。自夏、商、周以来,盐是被历代王朝专控的商品。我国的食盐资源很丰富,沿海地区有海盐;云南、四川等西南地区有井盐;西北与山西黄河  相似文献   

5.
我国历史上的几次移民大迁徙,对社会经济文化的传播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深刻的影响。随着北方移民不断迁入广东地区,带来了先进的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促进了岭南地区经济的发展。本文对广东地区出土的秦汉至元代时期陶瓷器与北方各地同时期器物进行的比对研究,揭示了各时期移民带来的先进技术和文化,极大地促进了广东地区陶瓷器的生产和进步,推动了广东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象,在古代呈逐渐南迁趋势,秦汉时中原已无大象,随着帝国开疆拓土、交通事业的发展,它以“驯象”的形式被引进中原。驯象的专用工具是长钩。这种工具及其技术随着驯象一起传入中原,生动地体现了当时中西文化交流的活跃程度。从汉代画像石及后世文献来看,执钩驯象的方法是用长钩钩象的头部,以此传达驯象人的意图。  相似文献   

7.
汉晋至元代是云南古代地方史学发展的早期阶段 ,其中汉晋时期是云南史学的萌起时期 ,开始出现了专门记载云南地方历史的、带有方志特点的史著 ;南诏大理国时期 (即唐宋时期 )为云南史学发展的关键时期 ,地方志史书的编撰趋于成熟 ,史籍体例日趋丰富 ,信史特征更加明显。元代为云南古代早期史学的成熟期 ,云南地方史学的编撰直追中原内地的发展水平。而且云南古代史学发展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云南地方文化与中原文化交流和融合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中国西南地区政区教化色彩名称比例经过了在西汉时期很小、从东汉到明清变大、而民国以后又变小的发展过程。在空间上呈现从四川向云南、贵州民族地区随时代发展比例逐步增大的趋势 ;级别差异上一级政区 (州、道、路、省 )历史上多以山川风物名称为主体 ,而二级政区 (郡、府、州、地区、地级市 )教化色彩名称比例经过了由小变大再变小的发展过程 ,三级政区 (县、县级道、州、军、监等 )变化与二级政区有相似之处 ,只是民国以来比例变小幅度没有二级政区大 ,保持相对的稳定。三级以下政区名称历史上相对较稳定 ,主要以山川风物等名称为主。中国历史上行政区划教化名称的演变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关系密切 ,也与中原汉族文化向周边民族地区发展的轨迹息息相关。元明清时期政区教化色彩名称比例的大增 ,显现了元明清时期中原对西南边疆控制最深入的时代特征。民国以后的比例下降则显现了现代文明意识对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吴怡 《四川文物》2002,(5):37-41
巴蜀青铜器在巴蜀明的发展进程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本从青铜垂入手,对它在巴蜀明进程中的地位及其特点等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分析了与中原青铜器的异同,对蜀化的研究有其应有的价值和作用。  相似文献   

10.
1贵州地处西南边陲,自古以来为“西南之奥区”。由于立省较晚,又地势险要,山重水复,与中原诸省相比较,佛教传入贵州较晚,在西南三省中,佛教发展办逊于川滇,中原佛教各宗之在贵州加四川之典型,佛教与民族宗教文化之融合又不及云南之浓郁,总体特征处于川滇之间,既有中原佛教的特征,又有西南地方民族的色彩,呈现出贵州自己独有的特色。贵州佛教,兴起于唐,传布于宋,发展于元,繁荣于明,鼎盛于明李,衰落于晚清,复兴于民国,恢复于当代。究其源流,唐宋元时多得自);膜及中原诸省,明清时期主要受益于西蜀,大乘各宗与时并传…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是最早的蚕桑发源地,早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就懂得如何进行丝织生产。20世纪80年代末期,在对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一些用于丝织品生产的"骨梭",以实物的形式为此说提供佐证(王晓《建国以来我国古代纺织机具的发现与研究》,《中原文物》1989年第3期)。此后,经夏、商、周至秦汉,随着生产力的不断进步,封建制社会经济渐趋成熟,秦汉丝织业得到长足发展。秦汉丝织  相似文献   

12.
秦汉以后,中原与西南地区的交往日益增多,以儒家学说为代表的汉族文化逐渐传入,黔境开始出现了学校教育。东汉时,尹珍外出求学,学成后回家乡办学,是为本地教育的先驱。唐宋时,今贵州的正安、遵义、沿河等地先后出现了官学和书院。元代,今贵州地域分属湖广、四川、云南诸行省,建有顺元路儒学及蔺州儒学,普定路也“立学校,明礼义”的记载。但总的看来,元代以前的今贵州地域,由于山川阻隔,交通不便,社会经济落后,加上分属各省,无统一的行政管理机构,中央政府的教育政策未能在这里全面系统地推行。历史上虽有办学的点滴记载,但数量很少,且时兴时废,并未形成完整的体系。在贵州教育史上,明代是封建教育制度确定的重要时期,清代前期基本上沿袭明制,一直到清末废科举、兴学堂后,封建教育制度始逐渐被资本主义教育制度所代替。  相似文献   

13.
《山茶》2010,(9):36-38
壮族源于古越人,是世居广西的民族之一.壮族先民自古以来就在广西、云南一带繁衍生息。古代中原王朝在当地实行羁縻制与郡县制,元、明、清时期实行土司制与府县制,其后改土归流。  相似文献   

14.
杨维军 《沧桑》2013,(3):21-23
媵在先秦秦汉时期就已经出现,是原始婚姻形态的遗存。随着社会的发展,媵逐渐消失,妾取媵而代之。妾由女奴的地位逐渐上升到庶妻的地位,并长期存在于古代社会中。从先秦秦汉时期的媵妾,我们看出古代社会是男尊女卑的男权社会,妇女地位低下且依附于男性。  相似文献   

15.
李汶珈 《丝绸之路》2012,(12):100-101
室内设计不仅是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组成社会文化的一个有机因子。纵观中国室内设计的发展历史,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室内设计都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秦汉时期的室内设计,注重中国书画的运用,追求意境化的装饰效果,这对中国当代室内设计及装饰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秦汉时期的室内设计有意识突出室内空间的审美特征和意境营造,使那一时期的室内设计充满意境之美。而这种意境化的特征在很大程度上与书画的应用是分不开的。因而.在当代室内设计中,有意识地运用书画艺术作品,既提高了文化品位,又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区域化是随着氏族宗法制度的消灭与地方割据势力的兴起,在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的。河洛化不是一般上的地域化,它远远高于地域化,因为夏、商、周三代的都城绝大部分在河洛之间,它应该是中心化,对全国的地域化产生过巨大影响,对南方地域化的影响尤为明显。我是研究方言学与民俗学的,我认为南方的闽方言、赣方言、粤方言都是古代中原官话传播到南方,同当地少数民族语言相融合而形成的。现在的中原方言与现在的闽方言、赣方言、粤方言,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兄弟关系,不是母子关系,因为它们的根都是古代中原官话。古代中原官话是源,现代各方言都是流。那么,对我国的地域化是否也可以如此分析、认识?  相似文献   

17.
四川地区至迟到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就已受到西来佛教思想的影响,并产生了一系列与之有关的遗物。成都从汉末佛教传来之初到南朝末年情况非常特殊,在南朝统治的264年中,它有一半时间不在其控制范围内,从未完全归属过南朝中央。在民族和化传统上成都与甘陇地区的关系比与中原或南朝中央地区更近,因此成都地区与中原及建康地区实际上是三个并立的化区。从东晋至南朝,因北方战乱,佛教在东传过程中的相当一段时间内,成都地区在三个化区中均有着特殊的地位,它的佛教思想及其造像特点兼容了南北的一些特点,同时形成了不同于南北的地方特色。历史背景和化因素的改变在佛教造像上都得到了反映。  相似文献   

18.
一、秦汉时期的铸币四川在春秋战国时期主要为巴、蜀二国所割据,社会政治经济比较落后。四川境内的铜矿开采较早,巴蜀在冶炼技术上与中原各国相差无几,已能铸造各种生活用品和兵器,但在商品流通的手段上与中原列国相差甚远,还处于以物易物的原始贸易阶段。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使司马错灭蜀,后又灭巴国,徙秦民万户与当地居民杂居.1979年在青川县战国秦墓中即有半两钱出土,同出的还有秦武王二年的更修田律木牍,型制较秦统一货币时半两钱小,朱活同志推断,很可能为秦国移民私铸。五十年代在四川巴县冬笋坝秦墓中也曾出过两甾钱,(图1)、径3厘米,约重8.5克,钱形较厚,面有外廓背平素,文为篆书体左  相似文献   

19.
明代贵州社会经济状况一、行政区域的划时代变革明朝,在贵州是一个划时代的时期。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贵州建省,在当时有重要的政治、军事原因,在以后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明以前,贵州地区长期分属湖广、四川、云南管辖。明王朝建立后,为了加强对贵州地区的统治,进一步巩固西南边疆,切实控制云南,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设置贵州都指挥使,统一指挥贵州军事。它在贵州历史上首次建立了省一级的军事机构。朱元璋在《平  相似文献   

20.
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砖瓦生产的繁荣时期。在砖瓦生产中,窑炉是最重要的技术基础之一,故对砖瓦窑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秦汉时期的砖瓦窑型制众多,结构各异。就地域而言,秦汉时期的核心地区即陕西省和河南省出土的砖瓦窑数量最多,型制也最丰富。而从发展阶段来看,该时期的砖瓦窑呈现出随着时间推移类型逐渐减少、型制趋于统一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