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77年—1982年,我先后任中央党校校刊编辑室副主任、理论研究室副主任,在胡耀邦同志领导下,分管《理论动态》的工作,对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情况比较熟悉。下面就我在理研室和《理论动态》工作中所接触到的一些情况做一些简要的回顾。邓小平打破“两个凡是”禁锢,胡耀邦站在思想解放最前列早在1977年4月,邓小平就针对“两个凡是”,提出“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点燃了思想解放运动的火炬。后来他又多次表明反对“两个凡是”的立场和态度。1978年5月,当胡耀邦和《理论动态》开展真理标准讨论面临着…  相似文献   

2.
《湖南文史》2013,(12):71-71
1.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文革”后拨乱反正的起步,也是改革开放的发端。而这一讨论起源于胡耀邦指导创办的一本内刊《————》。  相似文献   

3.
孟凡 《炎黄春秋》2000,(7):32-35
胡乔木同志对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前后持有相反的态度。 1978年5月10日《理论动态》第60期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5月11日《光明日报》以“本报特约评论员”名义公开发表,同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全文转载,新华社全文转发。之后,有一种说法:当胡耀邦同志在受到来自坚持“两个凡是”的党中央负责人的巨大压力之际,6月20日,胡乔木同志曾到耀邦家对他说,这场争论是党校挑起来的,华主席已经不满意了,再争论下去要造成党的分裂,汪东兴已在讲你代表哪个中央了,所以,应立即停止争论。胡耀邦同…  相似文献   

4.
理论动态     
《百年潮》2015,(5)
<正>1978年5月10日,《理论动态》第60期发表经胡耀邦审定的《实践是检验整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引发了一场全国性的规模宏大、内涵丰富、影响深远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历史时刻1978年5月10日,中央党校内部刊物《理论动态》第60期发表经胡耀邦审定的《实践是检验整理的唯一标准》一文。5月11日,《光明日报》以特约评论员文章的形式发表。当日,新华社转发此文。12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以及《解放日报》等全  相似文献   

5.
2004年第10期的《纵横》杂志刊登了《解开“真理标准”文章作者之谜》一文(以下简称“谜”文),作者王强华从编者的角度提出了“真理标准”一文作者的问题,与我所了解的情况不一致。作为当年中央党校理论研究室和理论动态组的一员,我也算是一个当事人和见证人,又对此事作过调查,我觉得有责任从中央党校理论研究室的角度提供一些史实。一“谜”文首先质疑邓小平是真理标准问题讨论“支持者”的提法。该文认为,真理标准问题讨论“是由邓小平发动、组织和领导的”,言下之意是,说邓小平是“支持者”,就贬低了邓小平对这场大讨论所作的贡献。对此,…  相似文献   

6.
沈宝祥 《百年潮》2004,(10):12-20
拨乱反正,这是新中国历史上和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很特殊的一页.这一段历史时间不长,但很重要.如果不了解这一段历史,就很难了解新中国的全部历史,特别是很难了解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说不清它的来龙去脉.胡耀邦是拨乱反正的先行者.由于特殊的历史机遇,我在胡耀邦的指导下,参与了拨乱反正的一些事.我已撰写了<耀邦指导我们办〈理论动态〉>一文,着重讲了有关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情况,发表在<百年潮>2003年第7期上,现在写的是续篇,讲其他方面的拨乱反正.  相似文献   

7.
田纪云 《炎黄春秋》2005,(11):13-14
在粉碎“四人帮”之后的拨乱反正中,特别是在真理标准讨论、平反冤假错案和农村体制改革这三项决定性的工作中,胡耀邦是具体操作的前线总指挥,其后并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回顾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胡耀邦是绕不过去的巨大存在。但是,自1989年4月胡耀邦病逝不久,到1994年4月之前,本刊和中国大陆的其他媒体一样,几乎完全不提胡耀邦的名字。这当然是令人遗憾的。  相似文献   

8.
历史时刻     
《百年潮》2014,(5):F0002-F0002
正1978年5月10日中央党校内部刊物《理论动态》第60期发表经胡耀邦审定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5月11日,《光明日报》以特约评论员文章的形式发表。当日,新华社转发此文。12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以及《解放日报》等全文转载。这篇文章鲜明指出:社会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且是唯一标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不是一堆僵死不变的教条,它要在实践中不断增加新的观点、新的结论,抛弃那些不再适合新情况的个别旧观点、  相似文献   

9.
<正>吴江先生经历丰富,理论造诣高深,参与了中共许多重要理论的形成,又有一段时间身处政治核心旋涡之中。2008年,适逢"真理标准讨论"30周年,这位"真理标准讨论"的具体组织者,向我敞开心扉。纵情谈论,讲了不少他所经历的风风雨雨。话题围绕胡耀邦较多,特别是胡在总书记岗位上,吴江在不同时期的三次"直谏",且围绕"厚重""威重""慎重"三个主题词展开,令人印象深刻,沉思难已。一、"厚重寡育"为上  相似文献   

10.
在七十年代末的拨乱反正中,胡耀邦提出,研究这十几年的历史,不要根据哪个文件、哪个同志讲话,要看实践。他主张以实践为检验真理、辨别路线是非的标准,总结和评价十年"文革"。他以实践标准排除了多年来流行的文件标准、语录标准。他审阅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稿,并拍板定稿。这篇文章的发表,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在邓小平等老一  相似文献   

11.
于吉楠 《百年潮》2010,(9):33-36
1979年至1982年,我在中共中央党校理论动态组工作了三年。三年的时间不算长,但许多事情留下的印象是很深的,尤其是见证了胡耀邦指导《理论动态》编辑工作的情形,使我终生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12.
沈宝祥 《百年潮》2005,(4):11-19
1978年5月开展的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是适应当时历史发展的迫切需要,由胡耀邦发动,在邓小平和其他老一辈革命家的支持和领导下开展起来的.胡耀邦作为这场大讨论的发动者和组织者,功不可没.本人有幸在胡耀邦的指导下,参与这场大讨论,是这场讨论中有些事的参与者和见证人,现将有关情况记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吴江 《炎黄春秋》2001,(9):12-19
肇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胡耀邦主持中央党校期间发生的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促进了全国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拨乱反正准备了思想条件。记述这一大讨论的文章,不仅引起报刊读者的兴趣,更为史家和党务工作者所关注。讨论期间时任中共中央党校校务委员会成员、副教育长兼哲学教研室和理论研究室主任的吴江,是这场讨论的具体组织者之一。记述这场讨论的文章已不少,吴在耄耋之年,本着为历史留下点记录的心情,写下了这篇文章并交本刊发表。这是我们很高兴的事,想来也一定会得到读者的欢迎。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胡耀邦与陈永贵之 间,在那场著名的关于真理标准大讨论以及对大寨问 题上产生了不同的看法。 胡耀邦惹怒陈永贵 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胡耀邦还不 是政治局委员,没有陈永贵的官大。不过胡耀邦敢说 敢干,他在中央党校讲起学大寨修建人造平原来,就 直截了当地说那是劳民伤财。胡耀邦"文革"期间挨 整下放,在农业生产第一线多年,对学大寨搞农田基 本建设中的形式主义和花架子等毛病看得很真切,所 以他对陈永贵极端重视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不以为 然。  相似文献   

15.
龚育之 《百年潮》2002,(11):52-57
推荐给<理论动态>的是哪篇材料? 一九七八年七月十三日<致胡耀邦>,是推荐一个材料给胡耀邦,请他领导的<理论动态>刊登的.编者注释,指为韩树英<"一分为二"是普遍现象>,刊登在<理论动态>一九七八年七月十五日那一期上.但是,韩在<炎黄春秋>去年第三期上发表过一篇回忆,说,写这样一篇文章的意图是胡耀邦在党校的秘书转达给韩的,写出后经胡耀邦亲自修改,七月十二日还批示了意见.这都不可能是七月十三日乔木推荐以后的事.而乔木也没有必要向胡耀邦推荐一篇胡耀邦自己组织撰写的文章.  相似文献   

16.
1978年,是我党历史上实现伟人转折的一年。在粉碎“四人帮”两年之后,这一年在全党全国展开了轰轰烈烈的真理标准讨论,  相似文献   

17.
周军 《文史月刊》2006,(2):33-39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以“特约评论员”名义发表了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进而引发了一场酝酿已久、波及全国、影响深远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它开创了全党思想解放的先河,其功绩永远彪炳共和国的史册……  相似文献   

18.
1978年7月15日中央党校内部刊物《理论动态》第73期发表了韩树英撰写的《“一分为二”是普遍现象》的署名文章,从提出写作任务到成文发表,都是在胡耀邦同志直接指导下进行的。文章的发表在当时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相似文献   

19.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以“特约评论员”名义发表了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进而引发了一场酝酿已久、波及全国、影响深远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它开创了全党思想解放的先河,其功绩永远彪炳共和国的史册……这篇文章的作者胡福明,1958年毕业于北京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在真理标准问题讨论中的重大作用,已为世人公认。但在具体评价中却有一种意见,认为邓小平只是这场讨论的“支持者”。原因是引发这场讨论的,由《光明日报》1978年5月11日公开发表的“本报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以下简称《实》文),是其他人倡议和组织撰写的,邓小平事先并不知道,当然也没有参与,而是在文章发表以后,特别是听到了文章引起不同意见、党中央主要领导同志不满并加以谴责,才使他特别关注并阅读了文章,不久就在1978年6月2日全军政治工作会议总结讲话中,公开明确地支持《实》文的观点。这种“支持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