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西藏人的眼里,牛粪是个宝。这是因为除了南边的林区以外,其它地方都在高海拔地区,燃料多以草皮和牛粪居多,尤以牛粪容易得到且好烧,所以牛粪成为西藏大部分地区的主要燃料。一个人如果在马路或田野上看见光滑的牛粪时,会亲切地说一声:“好一朵漂亮的黄蘑菇哟!”赶紧捡回家中。  相似文献   

2.
虽然我不是藏族,但我却无时无刻不在想念西藏,想念那里的蓝天、雪山、草原、江水,想念那里的阿妈、阿爸和兄弟姐妹。因为,那里是我的第二故乡。我的房东阿妈我是60年代初大学毕业后去西藏工作,在西藏工作的那些年,我结识了许多西藏人,特别是老阿妈和老阿爸。是他们的爱,让我这个早年丧父又早早离开母亲的人,重新尝到了人间的温暖。几年不去西藏,我就想得慌,总觉得那里有我慈爱的父母。最让我难忘的,是我第一位房东阿妈。那是1962年,我当时在《西藏日报》社的藏编部工作已经两年了。有一次下乡工作,住在一位藏族老阿妈的…  相似文献   

3.
按老辈人的说法,冬天的太阳有主人,特别是在西藏,这是一个喝茶、晒太阳、听故事的好季节。2009年的冬天,我约了原拉萨运输公司的次仁、拉顿、刘师傅和钱师傅一起在老汽车四队的花园广场上“晒谈”长途汽车司机的生活。他们被称作“西藏好汉”、“驾驶室的皇帝”,一群谜一样的人,是我心目中真正的“公路之王”。  相似文献   

4.
《沧桑》1994,(6)
自从明代王越写了一首“雁门关外野人家”的诗,大同地区在人们心目中便成了一个荒凉贫瘠的可怕地方,只要闭目一想“六月雨过山头雪,狂风遍地起黄沙”,一幅飞沙走石,苍苍茫茫的景象便会立刻从脑际掠过。想象丰富的人甚至会想见,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大约都是满面尘灰,外地人谈到这个地区,颇有谈虎色变之概。  相似文献   

5.
丰驰 《文物世界》2008,(2):59-61
自从明代王越写了一首“雁门关外野人家”的诗,山西大同在人们心目中便成了一个荒凉贫瘠的可怕之地,只要闭目一想“六月雨过山头雪,狂风遍地起黄沙”,一幅飞沙走石,苍苍茫茫的景象便会立刻从脑际掠过,想象丰富的人甚至会想见,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都是满面尘灰,外地人谈到这个地区,颇有谈虎色变之慨。  相似文献   

6.
牛粪在藏语中称为“久瓦”。在西藏,牛粪作为烧茶做饭的燃料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至今生活在雪域高原的广大藏族同胞仍将牛粪视为最佳的燃料。牛粪除了作为燃料外,在藏族日常生活中还有着特殊的用途与含义。藏族的传统生活与牛粪是息息相关的,甚至有研究者认为,牛粪体现了藏民族独特的人文色彩、风俗民情与生活态度等深层内涵……  相似文献   

7.
牛粪在藏语中称为“久瓦”。在西藏.牛粪作为烧茶做饭的燃料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至今生活在雪域高原的广大藏族同胞仍将牛粪视为最佳的燃料。牛粪除了作为燃料外,在藏族日常生活中还有着特殊的用途与含义。藏族的传统生活与牛粪是息息相关的.甚至有研究者认为.牛粪体现了藏民族独特的人文色彩.风俗民情与生活态度等深层内涵……  相似文献   

8.
西藏的放生习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鹰 《中国西藏》2003,(6):64-67
西藏是一个令人神往的地方,因为这里还是一片净土;西藏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因为这里有你永远读不懂的东西;西藏是一个富有的精神世界,因为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最懂得珍爱生命;西藏是一块贫瘠的大地,因此一切生命在这里都要经历极限的考验……  相似文献   

9.
粟健 《风景名胜》2013,(6):60-63
认识一朵云的老板娘是在一次同城活动中,当时她的院子还在装修,我只知道她以前在凤凰开过客栈,她有个宝贝女儿“一朵”。后来我离开了丽江,在微博上看到她的院子逐渐成型,有模有样,还经常看到她带着一朵在拉市海,在泰安在大理苍山到户外开展的活动,这次回到丽江,专程去她们家做客。  相似文献   

10.
正千百年来,西藏牧民家庭一天的生活是从捡拾牛粪开始的。直到今天,人们日常生活能源的80%都依赖于牛粪。没有牛粪,牧民没法烧火做饭,更无法取暖。在这种情况下,帮助牧民提高捡洽牛粪的劳动效率、减轻劳动强度,无疑有利于牧民生活的改善。继2017年6月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当雄县、那曲市比如县推广干台高原捡拾车后,2018年7月29-8月3日,由北京建藏援藏工作者协会、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高原捡拾车生产企业相关人员和西藏会员企业负责  相似文献   

11.
善心如诗     
在西藏生活了近十年,却于偶然之间,第一次从头到尾地亲眼观看了一回“放生”的善举。 那是一个双休日,大清早我和朋友便来到了世界上最高的宫殿——布达拉宫东则的“宗角禄康”农贸市场,想买几条鱼犒劳一下长期遭受食堂“大锅饭”虐待  相似文献   

12.
编读往来     
我是一个藏族女孩,一次很偶然的机会发现了贵刊,我希望能够了解更多西藏的历史与一些佛教习俗,一直在内地学习对此了解甚少, 惭愧!也希望贵刊能更好地介绍和展现给人们一个“现代的西藏”, 内地的人们依然对西藏缺乏真正的了解,让我也很无奈。吉林大学次仁央宗圣洁的地方需有圣洁的心态作依托。之所以藏地吸引人,是因为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内心渴望一种高尚和完整,所以能否多反映一些如今我们的生活中所没有的生活方式和精神世界。上海王晓虎  相似文献   

13.
读了本期的文章,我的一个突出的感觉是:生活,是一座富矿,一座包含着各种金属和非金属、储量极丰而又不断生成、任何人都可从中采掘的富矿。常常有学生说:“我的生活很单调,家庭,学校,两点一线,哪有什么可写?”实际上,只要是“生活”,任何一个物件,任何一个瞬间,都与”人”有关,都与“事”相连,都有“情”渗透。不要说家里的一支蜡烛、一杯咖啡。学校里的一场球赛、一次评奖,家人、学生的一次生日聚会等是这样,就是路上的一块“垫脚石”,也折射出无比高尚的人格。试看《垫脚石》一文,“我”两天走在有积水的路上,突然觉得“脚下那一股冰凉之感没有了”,又突然觉得自己变高了,耳朵碰到本不该碰到的树枝了,困惑之际,又突然大吃一惊:“哎哟,天哪!”在一个拐角,“我差点踩到了一只手”!作者的目光由下面的手“缓缓移动到了一位中年妇女的脸上”,作者被一位两  相似文献   

14.
2009年11月初的藏历9月22日是西藏传统的降神节——拉伯堆琴。早晨9点半.我从红山下的雪区仰望布达拉宫.看到“夏钦角“水池边人头攒动.忙忙碌碌的.一些白色的浆水从那里顺着凹凸不平的石崖.流到山脚的印经院后墙.留下一条白色的带子——布达拉宫一年一度的”美容”仪式就此正式开始。来到劳动着的人群中.我见到一个熟悉的身影,是一位多年来坚持参加粉刷工作的老阿妈,她唱过这样一首歌:  相似文献   

15.
年炘 《中国西藏》2001,(5):11-11
大西藏日喀则聂拉木县樟木口岸,有一处与尼泊尔隔山相望的小山村。从70年代以来.每当清晨人们都会看到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山头的一问木板房顶飘扬。坚持每天升起这面国旗的是共产党员——84岁的藏族老阿妈次仁曲珍。  相似文献   

16.
西藏人口的三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晨,101岁的藏族老阿妈玉珍被太阳照醒后,就带着一小壶酥油茶到村里的佛塔边转经。家住达孜县单多乡拉木材的玉珍是西藏116名百岁老人中的一位,“一辈子没摸过笔,只摸过铁锹,知道什么时候该种地,什么时候该收害”。  相似文献   

17.
从前,有一个很穷很穷的老阿妈,她的老伴早去世了,只给她留下一只破了沿的小木碗和一个又笨又傻的儿子。别人家的门前拴着奶牛,圈着羊群,可老阿妈的家门口连根羊毛都没有;别人家吃着羊肉,喝着奶茶,老阿妈和她的傻儿子,只能熬点清清的糌粑汤过活。  相似文献   

18.
怜悯予谁     
王西子 《南京史志》2022,(Z1):45-46
<正>有一句俗语:“鲜花插在牛粪上。”这句话所表达的意思,就是美好的事物最后与污秽在一起,是人们的怜悯——对鲜花的怜悯。可谁曾想到,那令人排斥的牛粪为鲜花提供了养料呢?默默奉献的牛粪,最后只有被嫌弃的份儿。这不禁又让人想起了可怜的猪——“好白菜不能让猪给拱了”。人们只觉得猪很低贱,  相似文献   

19.
在“四川画派”和“西藏”相继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热宠的时候,他曾亲密接触却又无憾地擦肩。 他至今记得当代艺术大师劳申勃格对他说:中国艺术家的胆子可以更大些。 他自言学会了西藏这位师傅的“意”而非“皮相”。是西藏一个最本原的符号,开启了他纵贯人类历史的探寻之旅。 西藏留下了他大把的理想与热爱,而他却说:我只是选择了将自己的一段生活放在那里盛放。  相似文献   

20.
这里的每一座大山、每一条河流、每一个湖泊、每一片森林、每一座洞穴、每一个村寨都有一个灵魂 ,每个灵魂都有一段故事 ,每个故事都是一部历史……有人为贵州测了一个字 ,把“贵”字测成“中”、“一”、“贝”三个字 ,并解释说贵州是“中国的一个宝贝之州” ,这个说法一语道出了贵州的珍贵与奇特。贵州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宝贝呢?她是天、地、人三者完美结合、和谐相伴的一个大宝贝 ,是自然与人类文化的一片净土。明代的高人刘伯温曾经预言 :“五百年后看 ,云贵胜江南”。云贵以什么来取胜江南呢?刘伯温又说 :“江南万条水 ,云贵万重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