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文化遗产及其保护作为人类知识体系的一部分,对知识的关联性提出很高要求,因此具有以跨学科形式开展研究的必要与合理性。但由于学科间"不可通约性"的存在,各学科会在各自研究范式内推进工作,难以跨学科交融形成合力。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组织的具有跨学科性质的乡村文化遗产联合工作坊案例显示,公共空间可以成为各学科开展研究的具体问题交集,由此可知:在具体的文化遗产跨学科研究中,应当协调多学科间的合作模式,以问题牵引方法求得交集;同时,应注重学科方法在时间维度上、在全局和个体尺度上的延伸交融,求得并集。  相似文献   

2.
李金娜  左岩岩  路丽芳 《神州》2013,(15):49-49
古城墙是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遗产。现在大部分的古城墙损坏严重,甚至已经倒塌,对古城墙的保护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引起古城墙损伤的原因,借鉴已有的古城墙修缮加固的方法,对古城墙各类损伤的修缮加固的方法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3.
狭义的"翻译"多指语言或文字间的转换,而广义的"翻译"可以延伸到文化上,将抽象的概念表达为更易理解的形式,促进不同文化间的有效沟通,进而实现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今年9月即将召开的第三届国际文化遗产保护与数字化论坛(CHCD2014),以"翻译:将消逝的遗产带回当代"为主题,旨在搭建一个开放的学术平台,交流文化遗产保护的前沿理论,促进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从专业领域走向公众,促进多元文化的传播和,将文化遗产事业融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4.
<正>《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增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文化遗产国际组织的交流合作,建设"一带一路"文化遗产长廊。在拓展文物对外交流合作方面,《规划》提出要加强与文化遗产国际组织的深度合作,提高文化遗产国际公约履约水平。扩大与各国政府间文物交流互动,推动与更多国家签署防止盗窃盗掘和非法进出境文物的双边协定,构建稳定、多维的政府间文物合作网络。同时,增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文化遗  相似文献   

5.
风化砂岩文物的加固是文物保护的重要课题。在本研究中,选择与严重风化的云冈石窟石质文物材质相同的新鲜砂岩为研究对象,采用化学加速风化方法将石质试样进行风化模拟处理,使其风化程度接近于石窟文物本体。利用4种硅酸酯类加固材料和7种实验室工艺条件,对风化模拟石质试样进行加固处理。对处理后的石质试样进行渗透深度、色差、耐盐性、耐紫外老化、无侧限抗压强度性能测试,评估各材料与实验室工艺加固效果。经研究表明:不同材料对风化砂岩均有加固效果,其中硅酸乙酯及其低聚物材料加固作用明显;同种材料、不同实验室工艺条件下加固效果却不一样,减压浸渍法实验室工艺的加固效果最大。本工作结果将为砂岩类石质文物现场加固保护提供科学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6.
湖北现有3处世界文化遗产,3项《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项目以及1项中遗筹备项目。"十二五"以来,为促进世界文化遗产的有效与合理适度利用,发挥遗产的文化与社会价值,实现世界遗产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湖北省在推进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法制建设、开展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编制、完善遗产监测体系、进行保护与管理机制建设、实施文物保护工程、采用科技手段与多学科交流、开展世界文化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研究等方面做了很多努力,逐步建立起以法制建设、保护规划、管理机制、保养维修、学术研究为保障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  相似文献   

7.
孟祥凤  郭宏 《丝绸之路》2023,(4):181-192
作为建筑、壁画、彩塑三位一体的文化遗产,石窟寺具有重大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开凿石窟的崖体受各种裂隙,尤其是卸荷裂隙的作用,形成各类危岩体,不仅严重威胁着石窟寺的长久保存,而且对游客、管理人员的安全造成危害,因此石窟寺崖体危岩体加固技术一直是石窟寺保护的重点与难点。我国在石窟寺危岩体加固技术中,主要应用是支顶挡墙、锚杆加固、裂隙灌浆三类,而使用最多的是锚杆加固技术。本文系统、全面总结了我国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至今的石窟寺危岩体锚杆加固技术,尤其是应用于安西榆林窟、新疆克孜尔石窟、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等著名石窟的危岩体加固技术,以及针对不同危岩体的加固方法研究成果,客观评价危岩体加固技术的经验和教训,为石窟寺崖体危岩体的治理提供系统的技术参考和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8.
<正>为进一步推进我国技术史研究的跨学科交流,全面认识技术、文明和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与当代价值,构建新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机制,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技术史专业委员会、农学史专业委员会、金属史专业委员会、传统工艺研究分会、少数民族科技史专业委员会、物理学史专业委员会、造纸史与纸质文物专业委员  相似文献   

9.
潮湿环境土遗址因含水率高、成分及所处环境复杂等特点,是文物保护工作中最难保护的文物之一,深入开展加固保护材料适用性及优化组合研究对于潮湿环境土遗址保护具有现实意义。以上海广富林文化遗址"F12房址"为对象,选取硅酸乙酯类加固材料Remmers SAE 300和SAE 300E,对其不同比例配合下的加固效果进行试验研究。通过表观形貌、渗透性、强度及抗水崩解性等指标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比例配合下的加固效果虽存在一定差异,但均能有效提高土体抗粉化能力和抑制霉菌生长,且当含水率较低时,加固作用将显著提高土体无侧向抗压强度和抗剪强度。研究结果对综合评定硅酸乙酯类加固材料在潮湿环境土遗址加固保护中的应用性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让文化遗产活起来,是我国文化遗产事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国际遗产学界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探讨,跨学科、有反思性的研究潮流正在兴起。其总体特点是以人为本,对遗产的物质性与文化性进行整合思考,重新理解遗产,更加重视遗产发挥的作用。其研究主题包括遗产的再理论化、遗产价值、对遗产保护运动中忽视民众的偏颇进行反思、对世界文化遗产再思考等。国内遗产保护与利用应与时俱进,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让遗产活起来,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的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之路。  相似文献   

11.
<正>历史和考古染料第33届年会(Dyes in History and Archaeology 33,简称DHA33)将于2014年10月29日至11月1日在英国格拉斯哥举办。会议由格拉斯哥大学纺织品保护和技术艺术史中心主办,并将包含一系列相关活动。历史和考古染料年会致力于文化遗产相关的天然染料、合成染料和有机颜料的历史、制作生产、应用、鉴定和保存方面的最新研究和跨学科交流,是世界各地高校、科研院所和相关机构的历史、考古、科技史、文物保护,以及人文、艺术和民俗等领域的学者和从业人员相互交流的平台。本次会议侧重于考古和历史文化背景下的染料的理解和阐释相关的跨学科和应用型研究。大会报告分  相似文献   

12.
正金秋时节,第四届全国农业文化遗产学术研讨会于2017年11月6-9日在重庆市久负盛名的"黄连之乡"石柱县召开。会议邀请了历史、民俗、生态等各个领域专家、学者,以及农业遗产有关负责人和地方代表100余人参会,就农业文化遗产动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多方参与机制以及典型案例等进行研讨交流,共同探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积极为推进我国农业文化遗产的挖掘和传承建言献策。研讨会开幕式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闵庆  相似文献   

13.
现存的古代壁画分为地上壁画和地下壁画两类.地上壁画主要是祠堂、庙宇和石窟中的壁画;而地下壁画主要是墓室壁画.由于受自然界侵蚀和人为破坏,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面临着灭顶之灾.为了使这些珍贵的实物史料得以保存,世界各国的文物工作者正在对现存的壁画进行必要的修复、加固和保护;由于自然环境及各种因素的差异,因而各地对地上和地下壁画的保护方式也就有所不同.在此结合自己多年来从事文物修复工作的一些经验,仅就所揭取的地下壁画背面的加固程序及工艺要求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4.
空鼓病害壁画灌浆加固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壁画空鼓病害是最为严重的壁画病害类型之一,如何科学解决壁画空鼓病害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对保护人类优秀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本工作在室内模拟实验和现场试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对西藏布达拉宫等处古建筑空鼓病害壁画的修复加固治理,系统总结了空鼓病害壁画灌浆加固的基本原则、材料与修复工艺,重点讨论了灌浆孔与锚固孔位置选择的标准、注浆管的埋设,水灰比与灌浆量的控制,壁画支顶防护的作用,灌浆结合锚固补强的技术要求,补色的标准与原则,灌浆效果的评价及灌浆设备的研制与开发等关键的技术问题。结果表明,壁画灌浆结合锚固补强技术是解决空鼓病害壁画的主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文化遗产学的学科建设颇为学术界关注。南京大学贺云翱教授认为:虽然文化遗产事业因为兴起时间及学科建设时间短暂、实践积累不足、原有学科存在一定的阻碍作用等原因,学术界不可避免地会对学科建设产生一些疑虑,但文化遗产学具有强烈的现代性、社会性、跨学科等特点,与考古学、文物学及博物馆学等相近学科有明显的差异,其学科建设具备符合国家现代化建设和中国国情发展需求的优势以及应对全球化的对策优势,教育主管部门、国家有关部委和高校应紧密结合,高校、科研机构与博物馆等应通力合作,充分借鉴先进国家特别是日韩等邻国的经验并勇于建设和创新,学术刊物积极发挥引领与平台作用,共同推进文化遗产学学科建设;并且,随着文化遗产学进入教育部学科名录,成熟的文化遗产学的大学科体系的建设将会得到有效推动。  相似文献   

16.
劣化石刻表层生物矿化加固材料的探索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许多濒危石质文物表层劣化现象严重。但是,以往使用的表层加固材料很难令人满意,探索新的疏松岩石表层加固材料已是当务之急。由于天然生物矿化物耐候性优越,与基底岩石相容性良好,具有较好的加固作用,本工作依据生物矿化的原理,以不同生物大分子溶液作为有机模板,分别控制草酸钙、磷灰石和碳酸钙过饱和溶液于室温下在疏松岩石仿制样品的表层及孔隙内结晶生长。通过抗压强度、表面硬度和耐水浸泡等试验进行了加固效果评价,以考察仿生物矿化材料对含钙疏松岩石的加固能力。实验结果表明,仿生合成的生物矿化材料均具有一定的加固效果,其中以磷灰石仿生矿化材料的加固强度最大,以硫酸软骨素为模板的加固效果为佳。并且,在考察的3种加固方式中,以"直接混合"的加固强度更好,以"表面渗透"的耐水浸泡能力更强。本工作为开发濒危石质文物表层加固材料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正4月18日,国际古迹遗址日,为响应联合国大会提出的2017年为"国际可持续旅游发展年"的主题,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提出今年主题确定为"文化遗产与可持续旅游"。由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主办,中山大学旅游学院、江门市旅游局承办的"文化遗产与可持续旅游"高峰论坛在中山大学南校区怀士堂举办。本届高峰论坛主题"共容、共融、共荣"。文化遗产和旅游界的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共同探讨如何能更好地将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相结合,从而提高他们的保护意识和文化  相似文献   

18.
<正>"科技、艺术与考古:古代黄金制品中的中西交流"国际学术研讨会将于2019年9月4-6日在西北工业大学翱翔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会议的主题为"科技、艺术与考古",旨在促进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哲学人文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对话,从跨学科的多元视角探讨早期欧亚大陆的物质文化交流,早期黄金工艺的技术传播。近年来,由于大量考古材料的出土,使得国内外学者对早期黄金工艺的起源与发展大为关注,也促进了一些新兴交叉学科的蓬勃发展。材料科学与考古研究是西北工业大  相似文献   

19.
严静  王丽琴 《江汉考古》2008,(2):109-114
由于本身的"弱质"及埋藏环境的影响,使得考古发掘的丝织品出土时强度很低、甚至腐烂糟朽。为了满足收藏、研究和陈列的要求,需要对丝织品进行必要的加固以增加其强度。目前常用的加固方法主要有三大类: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本文通过对比分析、结合具体加固实例的介绍,阐述了几种加固方法的特点,揭示了国内丝织品加固的基本现状,该研究对延长考古出土丝织品的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土遗址防风化加固材料的研制及加固性能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简单易行的方法将正硅酸乙酯进行预聚合,用盐酸作催化剂,待反应完毕后,在用乙二胺将PH值调节至微碱性,得到的预聚物呈无色透明液体。用此预聚物加固室内重塑土样,通过各种测试手段,如加固前后重量变化、渗透速度、空隙率变化、颜色变化、透气性变化、PH值以及盐蚀、冻融、高温高湿试验后的抗压强度等,并与PS材料、硅丙非水分散体、正硅酸乙酯和Remmers加固的标准土样进行各项性能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正硅酸乙酯预聚物加固后的土样各项性能都比较理想,能满足土遗址保护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