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进入民国后,镖行已是日薄西山,气息奄奄.镖行中的镖户和个体镖师已先期销声匿迹,不复存在了,唯有镖局还在勉力支撑、挣扎着,其中还涌现了几位名动京华的镖师.80年代,我国上映了一部影片《大刀王五》,人们被王五的高超武艺及英雄气概所吸引、鼓舞,在青少年中掀起一阵不大不小的“王五热”.  相似文献   

2.
“邓皮蛋”是贵阳有名的传统小吃,始创于清同治年间,创始人姓邓名有富,因而人们约定俗成将这种皮蛋,甚至将始创这种皮蛋的邓有富都称为“邓皮蛋”。 1991年月6日至9日,在香港展览中心展出的贵阳皮蛋“福寿松花蛋”,头一天就被抢购一空,商家纷纷找货主订货,有三家外国公司还与货主达成合资办厂的意向性协议。你可知道,这“福寿松花蛋”最早是由贵阳猫猫巷(今虎门巷)的“邓皮蛋”发展而来的。  相似文献   

3.
旧时镖行包括镖局、镖户和个体镖师.镖行是统称.镖局是以习武练功之友为基础形成的,镖师之间彼此大多是师徒、师兄弟或是师叔、师伯、师祖的关系.从规模上来说比较大,少至三五十人,多则一二千人;业务范围比较宽.而镖户的镖师之间,基本都是同宗的血缘关系和同里的地域关系.从规模上来说小于镖局,当然,有的镖户比小镖局的人数要多些,但这不具有普遍性、典型性.而业务范围则比镖局小得多,基本以走镖为主,活动范围也远较镖局小,一般不出其势力范围,所以,就一般情况考察,镖行是半封建性行业,但其中的镖户的封建性甚于镖局.个体镖师则是师徒数人、或个人从事保镖业务.打个比方,镖局是大型企业,镖户是小型企业,个体镖师则是个体户.但它们的主体都是镖师.镖师吃的是“武”饭,所以,没有武功也就不能充当镖师.当镖师的目的是养家糊口,习武之人入镖局当镖师,除武功精湛者外,皆要在镖局中投师求艺,提高武功.民初著名镖师李尧臣1894年18岁那年人会友镖局,直到1921年会友镖局解散,在镖局干了整整28年.李尧臣是河北冀州李家庄人,自小习  相似文献   

4.
方彪  刘丰 《中华遗产》2008,(1):86-99
镖行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产物;镖师的身上,有着中国传统道德的因子:儒家的,道家的,民间的,正统的,经历了历史的打磨。在西方列强的枪炮惊破“东方大梦”的大背景下,那震动江湖的武艺和名声,如梦幻般一去不返。镖行的兴衰,与西方列强东侵后引发的中国社会变动密切相关,是历史大变局的反映。  相似文献   

5.
报关行是代货主报关,并收取一定手续费用的一种行业,它是随着海关的产生而产生的.鸦片战争前,中外贸易仅限于广州进行,并由政府指定商人开设公行代办征收各税.鸦片战争后,海关的税务、验估、稽查等要职都由外国人充任,中国海关大权旁落.一般的中国商人对报关手续的繁琐和海关文件、据证多是英文深感不便,海关方面则因客户日益增多,且对海关的各项要求不甚了解,因而在工作中增加很多麻烦,深感困扰,于是代货主报关的报关行应运而生.报关行的主要业务是代客报关、垫缴关税并代办运输,垫付运费等.报关行有三种类型,一种是普通型,即专营代办报关手续.第二种是由轮船公司兼营的,这种报关行代货主填写进出口单,代垫税银,货主将税银及水脚交给轮船局,领取提货单,在  相似文献   

6.
王宁 《东南文化》2006,(1):76-82
新干大洋洲出土的青铜器中,有一批名为“镖形器”和“镞”的器物。分析它们的形制,并与新石器时代的渔猎工具比较,细察器物的遗痕,参照相关史料等综合研究,认为它们是可用于渔猎的工具。  相似文献   

7.
晋商的“过镖”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百年的晋商贸易活动,不仅给我们留下了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遗产,同时也为我们今天改革开放、振兴经济以及建立、健全科学的财务运行机制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借鉴。其中,晋中商人所创建的“过镖”制度,就是很值得今天的各级领导、经济学家以及企业家们来认真思考和借鉴的问题。 所谓“过镖”制,即赊购结账制,是指晋中商人在长期的经商实践中总结并实施的一种会计结算制度。商号间在大量的业务往来之前,先议定价格、利率等,再确定一个期限,到期必须清理债务,结算账目,最后将所盈银两送归各自总店。其要点有三:一是总号与分号、总号与分散在全国…  相似文献   

8.
<正>青铜短剑时代:春秋现藏: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藏品特征:短剑为曲刃式,呈琵琶形,因此也称曲刃青铜短剑或琵琶形短剑。中间起脊,脊断面呈六棱形,双边刃锋利,靠剑锋有血槽,短柄。并附有加重器、剑镖、七连环、松石坠。加重器铁矿石质,磨制,呈枕状。剑镖为扁圆形,外铸有三角几何纹,上有一个穿孔,嵌有一镂空扁球形铃。剑鞘接七连环,七连环青铜铸制,按大小序列套接,其中最大环呈多股绞合状,下有绿松石坠。相关背景资料:曲刃青铜短剑是古代我国北方地区流行的一种短兵器,形制多样,是我国北方青铜文  相似文献   

9.
看过武侠小说《十二金钱镖》、《联镖记》、《偷拳》、《武林争雄记》、《血涤寒光剑》等作品的人,大都熟悉活跃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武侠小说作家宫白羽。他被誉为"中国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史的主线与体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古代史的主线与体系可以从许多方面去探讨。本文以“民”的演变为主线,指出“民”在中国古代经历了从先秦依存于部族到汉唐出现“豪民”,唐宋以来崛起“富民”,近代以来逐渐形成“市民”的历史进程。相应地,中国古代社会经历了从“部族社会”到“豪民社会”,再到“富民社会”,并走向“市民社会”的演进过程。“富民社会”是解构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11.
80年代以来的中国古代“治世”研究综述彭丰文多年以来,中国古代“治世”一直是史学界的研究热点。尤其是近十多年以来,对中国古代“治世”的研究无论从广度和深度来看,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公开发表的论文约有110篇。因此,对这十多年来的中国古代“治世”研...  相似文献   

12.
天和 《湖南文史》2014,(5):33-33
我国古代诗词中出现“梧桐”的地方很多,如“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梧桐更兼细雨”等,其感情基调大多是悲伤的。 古代诗人为什么喜欢用梧桐树来表达悲伤呢? 第一,古代人们喜欢种植梧桐树。有必要说明一点:古代诗词中的梧桐树不是今天的法国梧桐。  相似文献   

13.
<正>漕运,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将征自田赋的部分粮食经水路解往京师或其他指定地点的一种运输方式。而明朝和清朝的漕运制即是为当时最高统治服务的庞大的国家运输体系。明清两朝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高度强化时期,漕运是体现集权的一种重要形式,而“大运河(漕运)是京城和江南之间唯一的交通运输线,所有供应都要经过它”。  相似文献   

14.
左江,又称丽水,是贯穿广西西南部的一条河流。在左江及其支流明江、平而河沿岸及其附近的峰林断崖峭璧上,保存着许多珍贵的古代文化遗迹——岩画。这些发现岩画的山被群众称为“画山”,因“画”与“花”音相近,故讹为“花山”。又有称为“仙人山”“人影山”“仙岩”“鬼影山”“红山”等名称的,也部与古代岩画有关。迄今为止,在左江流域已经发现岩画地点80余处,如此丰富的古代岩画,堪称广西古代岩画之渊薮,学术界通称之为“左江岩画”或“生江岩画群”。  相似文献   

15.
“文明”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自近代以来中国学者即接受了西方所确定的基本内涵,而舍弃了中国古代文献中的“文明”一词所具有的独特内涵及价值判断,使我们的学术研究不得不面对“失语”的尴尬和由于传统断裂而产生的“无根”的惶惑.为此,我们从中国古代文献中“文明”一词的使用状况入手,结合其特定的历史语境,参考当下学者的研究成果,发掘“文明”一词在中国古代话语系统中的内涵和所指,以开启尘封已久的通向中国古代“文明”的大门.  相似文献   

16.
食色站     
《文史天地》2008,(3):69-70
古代的饮食礼仪,古代的“眉笔”  相似文献   

17.
古代的“我”与现在的“我”意思相差十万八千里。《说文解字》上说:“我,古杀字。”“我”在古代指的是一种短兵器,盛行于商至战国时期,秦以后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18.
一直以来信访制度都被认为是共产党人的一个发明。其实不然。据一些学者考证,中国的信访机制自古有之。比如中国古代的“告御状”即指冤民越级直接上书中央机关甚或可以直接诉冤于皇帝的申冤方式。在那些悠远的年代,就有类似于信访制度的规定,比如魏晋南北朝时期所设“登闻鼓”,即冤者不服判决,可以不受诉讼审级的限制,击鼓鸣冤直接诉冤于皇帝,有专人受理并由皇帝指定官吏重新审理的“登闻鼓”直诉制度。此制度一直沿用到清朝。新中国成立后,信访现象仍然不绝,随之而来也出现了应对这种现象的信访制度。古也好,今也好,何以中国一直就有信访这种现象及相应的制度呢?  相似文献   

19.
桑弘羊是中国古代杰出的理财家。他顺应了西汉时期政治和经济发展的需重,在封建国家的财经管理上,能够大胆地创新,勇于向传统的“农本工商末”思想展开斗争,坚持以“重商思想”作指导进行财经管理工作,为中国古代“重商”理财开创了光辉的范例。这里所说的“重商思想”,根本不同于近代的重商主义,是专指中国古代的一种经济思想。即古代的思想政治家对于农、工、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航海过程中,“更”是一个重要名词,与针位、航线标志物及天星共同构成安全航海的几大要素。因此,将中国古代对“更”的相关记载进行综合分析,进而正确解读古代更路簿和海图,有其必要性。在此,欲从“一昼夜为十更”、“定更之法”、“更数应用”和“更数今读”等方面作一论述,希望能引起专家学者们的注意与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