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西     
《南方人物周刊》2011,(18):11-11
有一天,我和一个在北京生活超过10年的朋友出去购物。我们在水果区停了下来,我很自然地去拿那些看起来很美味可口的颜色鲜艳的苹果。她马上拦住了我。“我只挑选那些被虫咬过的苹果,”她一边告诉我,一边把我篮子里的苹果给换了,“如果水果对虫予是安全的,那对我来说也是比较安全。”她告诉我,在中国,水果越是诱人好看,就越令人害怕。  相似文献   

2.
许晨 《南京史志》2014,(12):22-22
记得小时候看过一本手绘书,书中记录着一个小女孩在成长过程中和妈妈之间发生的一些事情,但是却只画到了女孩开始上小学,后面就都是一些空白页,这本书……没有结尾? 我对此很是疑惑,不解的我曾拿着书去问过妈妈,妈妈只是笑着抚摸着那些空白页,对我说:“会有的,以后就有了。”我总觉得妈妈的话也许有着什么意思,但年幼的我真的体会不出。渐渐地,那本书被埋没在了生活的种种喧嚣里。  相似文献   

3.
粟裕大将曾动情地说:“我跟随毛泽东、朱德同志学习打仗所得到的最深刻的体会,是战争有它自己的规律,克敌制胜的办法必须依据敌我双方的实际情况和战争的内在规律去寻找。我学到的这些道理,使我终生受益。”的确,毛泽东同志博学多才,在他麾下,将星云集。那些日后成为开国元勋的将帅们,无不是在跟随毛泽东参加战争的实践中,或是在聆听毛泽东的教诲中,或是在研读毛泽东的电报指示中,悟出了带兵打仗、巧用战术的真谛的。这里,我们将向读者介绍毛泽东同志为众将“传道”“解惑”讲战术的几件往事。一个例子,陈士榘心明眼亮1927年12…  相似文献   

4.
“倒地运动”中初相遇 我初遇王树声大将是在65年前。如今,虽已事过境迁、物是人非,但那些往事仍时常浮现在我的眼前。  相似文献   

5.
他追求一种颓废的光影,其中也包括,“性”:“要么不要,要的话,性可以变得非常刺激。在床第之间的事,我不是那种正经八百去做爱的人,那些疯狂、刺激、变态的,在我内心里面其实是存在的”  相似文献   

6.
回想那些年的经历,周桂琴感叹丈夫一辈子实干,什么都没赶上,就赶上忙了。这辈子都在跟美国打交道的王立突然坚决起来,“我赶上那些历史事件了!”  相似文献   

7.
到南部去     
《世界》2008,(7):142-145
一位学者在发现了盎格鲁撒克逊人1775年在尼斯活动的社会情景后写道:“那些英国人来此越冬治病,长期忧郁的心绪得以疏散,同时想象力无限焕发。” 我告诉巴黎朋友我的下一站将是南部,他看着我,眼神中透射着一种复杂的情绪,他说:“哦,那里有欧洲最棒的阳光。”接着又说,“还有最奇奇怪怪的人。”  相似文献   

8.
屈指算来,我参与地方志工作已整整十八年了。十八年的地方志工作使我深深体会到,地方志工作看似没有地位,但只要修志者有“为”,就一定会有“位”;地方志部门虽然是“冷线”,但只要干好了,也会成为门庭若市的“热线”。我在方志事业中不断得到锻炼提高。  相似文献   

9.
上回说到我在“社”(即妓院)带女,虽然当时还是十来岁的青年,但已经见到不少光怪陆离的事情。我工作的“社”是在油麻地佐敦道宫涌区,由一个叫棠叔的主持,他是帮会大佬,“新”字头的,其实像我这个年纪很少被雇用,只不过刚好我会一些英语,对招徕那些外国水兵很有用。  相似文献   

10.
“第二天,我伤痕累累地醒来,发现自己一点都不想碰冰箱里那些伏特加了”  相似文献   

11.
声音     
《神州》2005,(10)
“对我来说,周到体贴地接待那些有话要说的人很重要。但继续我自己的生活、保持生活平衡也很重要。”——美国总统布什对记者解释他为何避而不见守候在德克萨斯农场外的“反战母亲”辛迪·希恩。  相似文献   

12.
朋友     
“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一句话,一辈子,一生情,一杯酒。”听着这首迷人的歌我陷入了沉思:我是一名初三的学生,“朋友”对我来说应该是一位可以分享快乐、分担忧伤、共同进步的知己。但每当我看到“朋友”这些字眼时,  相似文献   

13.
王大庆 《湖南文史》2013,(12):65-65
20世纪60年代末,我响应号召到“广阔天地”插队落户。临行之际。我找了一些包装箱板钉了一个小木箱,将平时爱看的书一股脑全装了进去。其中有我上小学时看的小人书,更多的是上中学时读的外国小说。当时带这些书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是冒一定风险的,因为其中有不少小人书是“四旧”书,外国的那些小说大多是“黄色”书,都属于“禁读”之列。但是这些书在我“扎根”农村时却帮我消除了不少寂寞。  相似文献   

14.
伍俊东 《风景名胜》2012,(6):168-169
假如问我在法国有哪些压箱底的经历值得拿出来“晾”一下?我想:去图卢兹欧洲空中客车总部看那些先进的大飞机,应该算是一次不寻常的经历吧。  相似文献   

15.
文革中大学招收工农兵学员,到1973年已是第三次了。那时,我在农村接受“再教育”已经进入第六个年头。那些年,作为一名“老三届”高中毕业生.我是多么渴望能够早日跨进大学的校门啊。但是,前两次我虽也曾动过报考的心思。由于政治条件不过硬加上“朝里无人”。最终都不得不颇有自知之明地自动放弃了。  相似文献   

16.
在书香的天空下,我领略到“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的那份超然;我感受到“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那份大气;我想象出“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的那份凄凉;我还能品味“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的那份美丽;我更能体会“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那份自信!在书香的天空下,我知道了生命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李飞 《中华遗产》2008,(2):116-131
“夜郎者,临祥河江,江广百余步,足以行船。”古夜郎国在哪里,唯有司马迁的《史记》留下了这么一句语焉不详的文字,给后世的考证留下了层层迷雾。两千年前,那个夜郎国的君王曾用不屑的口吻问长安来的使者:“汉与我孰大?”其余音尚在耳畔回响。两千年后,回望那些荒废的坟冢,那些泛着青幽铜绿的器皿,那些已经融入传统的古之文化,我们惊叹也迷茫。  相似文献   

18.
对我而言,关于“大跃进”、“文革”、政治宣传画的点滴印象,大多来源于父辈闲谈时的只言片语。在做这期专题时,面对一摞摞“红光亮”、“高大全”式的宣传画,我很疑惑,这能代表上世纪中期中国的美术水平吗?那些亲手创作宣传画的画家.又是否认同自己的作品呢?在北京盛夏的一个午后,我们拜访了83岁的油画家张文新先生。  相似文献   

19.
从1961年11月6日到1985年9月.我有幸在“日光城”拉萨生活和工作了24年。我在这里从事着群众文化和历史、民俗考察.因此有条件也有机会.了解那些密如蛛网般的古老街道.还有矗立在街道两侧的藏式碉楼.以及那些发生在老房子、老街区里的民俗掌故。那些老街和老房子.有的有成百年的历史.更有的甚至有上千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20.
张辉 《中华遗产》2021,(4):38-43
2006年,我与好友一起探访西安南郊的杜陵原,散布在原野上的各种陵园石刻,仿佛为我打开了一条时空隧道,我深深地被那些厚重而不失浪漫的历史遗存所吸引。随后,我开始关注唐陵,一座真正的“露天石刻博物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