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原音韵》存世的各类版本缺乏系统的梳理,本文将该书的各类版本分为全本、节本、增订删补本、今人刊行本、《韵编》本等系列,讨论了各式版本的源流及其优劣,并辨正了有关认识问题。  相似文献   

2.
高天霞 《丝绸之路》2009,(12):78-81
《广韵》反映的是隋唐时代的语音面貌,其206韵与反映上古语音面貌的30韵部相比,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本文主要讨论了《广韵》屋韵字在上古的韵部归属,认为《广韵》屋韵的一等字在上古属屋、药两部;《广韵》屋韵的三等字在上古属觉、幽、职三部。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周祖谟先生的《广韵校勘记》中几个字词的校勘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对原校勘作了补充说明。  相似文献   

4.
《原本广韵》直接引书总次数3783次,引书183种,其中已亡佚的达81种。所引内容或为原文,或为后人注解。直接引单篇诗、赋、文章15篇,引用次数17次。直接引人21位,称引次数49次,间接涉及书目27种。直接引书主要存在书名错误、书名简省情况。《原本广韵》考得未引书目82种,其中已亡佚40种、单篇赋1篇,引用次数760次。《原本广韵》未引书目有59种于直接称引书目部分重出,新增23种《原本广韵》间接参考书目。  相似文献   

5.
《宋本广韵》引《国语》共计19例,其中15条或不见于今传《国语》,或以注文作正文,或文字有异,或训释欠妥。本文通过资料爬梳,对其中的不当之处予以勘正。  相似文献   

6.
张雁 《古籍研究》2001,(3):30-35
《阳春白雪》,宋赵闻礼编。闻礼,字立之,号钓月,临濮(属今山东鄄城)人。其生活年代大约在南宋理宗、度宗前后,曾官胥口盐征。宋程公许《沧洲击缶编》卷六《谢胥口盐征赵立之》尝稍载闻礼之事:立之名闻礼,以声气相求,袖诗访我,欲赓而示暇也。后数日,裒箧中所藏汉魏隋唐碑刻七十种相遗,且逐一题识所自得。特以长歌,辞义与字画皆遒劲有英气。自念好而莫能精鉴,习篆隶而未得活法,愧无以胜此兼金叠璧之赠,借韵以抒感臆。可知赵闻礼实系一官低位卑的江湖士,其所自尚有《钓月集》及《钓月轩词》。  相似文献   

7.
宋末元初蔡正孙所撰<诗林广记>自问世后,元、明、清刊板不绝,并远播朝鲜、日本,现存十余种版本,主要为20卷本、4卷本之别,并可大体归纳为元刻八行本、元刻十行本、明王瑛本、明王圻本四种系统.  相似文献   

8.
《夷坚志》的版本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夷坚志》是南宋洪迈用六十年编纂的中国最大的言志怪小说集,是宋代言小说的代表,因其卷帙浩繁,随编随印,版记及其流传情况异常复杂,本对宋以后所能见到的版本以及选本主要分三个部分,即宋刻元修《夷坚初志》八十卷本部分,明胡应麟从京师所得的《夷坚支志》《三志》的百卷本部分,《分类夷坚志》五十卷本部分进行了清理,对前人未能关注的明祝允明手抄《夷坚丁志》,明万历王光祖的选本《感应汇征夷坚志纂》,万历间题名钟惺评点的《新订增补夷坚志》以及作为《夷坚志》重要选本的 《分类夷坚志》分类上的独到之处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真诰》版本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诰》是东晋南朝时期流行的一部重要的道教典籍,书中详细地记载了上清派的历史,并介绍了许多服食炼养、导引行气等养生方法,具有一定的语料价值。由于此书目前还没有进行过校注,为了便于系统地整理《真诰》,本文从《真诰》的出世、整理以及版本递传情况作了考证。  相似文献   

10.
曹洁 《古籍研究》2003,(3):13-15,71
余迺永《新校互注宋本广韵》(上海辞出版社2000年版,以下简称余校本)是迄今为止《广韵》众多版本中最完备的一种。它的校注最全面,应用价值最大,影响亦最为深远。但仔细考查,它在读音互注与校勘方面还存在些许不足。本文拟对“互注”作一些补充,先列出当补条目在余校本中的页码,然后指出其遗漏或误注的又音,并简要说明理由。  相似文献   

11.
夏言词别集版本众多,夏氏诗文别集亦有多个版本系统.通过对其词别集和诗文别集的考述,有助于完善夏言词研究的文本资料,推动明词研究.  相似文献   

12.
作者系常书鸿先生的夫人,她在这篇短文中,真切叙述了常先生的人生境遇、对敦煌艺术的痴情、自传写作由来和成书过程以及新版在甘肃出版的缘由。  相似文献   

13.
斯坦因一三九三号文书是《晋书》列传第十七、十八、二十、二十四的简编和节略本子,卷中保存了傅玄、傅咸、傅祗、傅宣、向雄、段灼、阎缵、庾峻、庾珉、庾敳、庾纯、庾旉、郭象、陆机等十四人传记,但均极简略。卷中"世"、"民"缺笔,且避"诏"讳,但不避"旦"字,推测应抄写于武后统治时期。  相似文献   

14.
南朝·梁皇侃所撰《论语集解义疏》在南宋末年流入日本,乾隆二十六年(1761),重返中土,现今国内各种版本,可粗略地分为两个系统:丛书本和善本。丛书本系统包括《知不斋丛书》本、《四库全书》本、《古经解汇函》本和《丛书集成初编》本。善本系统保存了三种,分别为清代名家陈澧、袁廷■、王艺孙批校。  相似文献   

15.
《新撰字镜》是日本平安时代末期由僧人昌住所撰写的一部字书。这部字书在成书过程中参阅的我国的《一切叠至音义》、《切韻》、《玉篇》(顾也王原本)等典籍,在考究这些书目的原始形态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新撰字镜》对揭示古代日语的语音、词汇、文字的发展都具有其他文献所不能取代的价值。本文着重对《新撰字镜》的传本及其篇目排列等进行了详考。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汉籍古典名著的今注今译工作,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就《三国志》而言,近二十年以来,中文及外文译本已多达十来种。然而有些译注者疏于校释,以至时有错谬。日本学者今鹰真等三人的《正史三国志》。(含裴注)日译本,有些地方还胜过了中文今译本。本文对日译本与中文今译本的译文进行了初步比对,从语言解释、底本校勘等角度列举了二者的得失,藉以说明进行汉籍今译工作时中日学术交流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吴越备史》的成书、流传及版本源流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在尽可能走访了中国大陆现存《吴越备史》的所有版本、搜集抄录了37则序跋、23则著录的基础上,按照“版本实际第一,前人的著录文字对版本的描述、交代第二”以及“宁阙疑,勿妄断”两个原则,通过对各版本文字上的比对,并结合前人的序跋、著录,梳理了《吴越备史》一书的成书过程、流传过程、版本的存佚及其源流。文章的结论有三个:一,《吴越备史》的成书分三个阶段;二,《吴越备史》的流传过程;三,中国大陆现存的23个版本共有三个源流。以上三个问题的结论可从文章附录的《吴越备史版本录》、《吴越备史流传过程和版本源流示意图》及其《吴越备史流传过程和版本源流示意图说明》一目了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