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伯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伯华,小名毛毛,艺名新化铁、小牡丹花,生于1919年,湖北汉阳人。陈幼时就喜爱戏曲,她母亲是汉剧迷,常带她到戏院看汉剧。1928年,傅心一倡议办汉剧训幼女学社,撷取新舞台之“新”和高台教化之“化”二字,取名“新化”科班,颇有新文化新思想之意义。陈伯华9岁考进了汉剧女科班,取名新化铁。科班按照天春长科班形式组成,班规学戏年限同旧科班一样。陈伯华天赋脱颖,百日登台就能演出《闹金阶》等两三出戏。科班因缺资未学满期散了班,陈将科班老师刘本玉接回家中专教,并为恩师养老送终。刘本玉是一位艺术高超的老师,他将毕生艺…  相似文献   

2.
读了《安徽史学通讯》第二期上邓初民先生的《陶行知先生在中国教育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一文后,更觉得1951年秋到1952年春一部分教育工作者对陶行知先生的批判,没有解决全部问题.且不管这次邓初民先生对陶行知先生的评价如何,但他把问题重新提出来,显然是十分迫切而必要的.我先就下列问题发表一点不成熟的意见:  相似文献   

3.
有句俗话叫"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我看汉剧就属于典型的看热闹。两次看汉剧,都是受汉剧院王荔邀请,理由都是一个,沈虹光老师来了,请市政府领导陪同。我并不分管文化,但汉剧大师陈伯华先生住在我对门,涉及汉剧发展的一些事,找我比较方便。近十多年陈伯华先生一直住在医院,先生有信一般通过女儿陈晓华转交给我。  相似文献   

4.
《沧桑》2004,(4)
本刊讯本刊1999年第1期刊发的由山西省史志研究院研究员张全盛撰写的《秋日胜春朝———我所认识的李蓼源先生》一文,近日获得由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办公室、中国新闻社、全国政协《纵横》杂志社共同举办的“中华纵横”全国诗书画摄影征文一等奖。该文以丰富的史实和生动的笔墨,颂扬了一位在山西省统战和史学工作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德高望重的知名人士李蓼源先生,是一篇在省内外颇有影响的好作品。本刊《秋日胜春朝》一文获“中华纵横”征文一等奖  相似文献   

5.
刘秉忠为有元一代名臣,有《藏春乐府》词传世。唐圭璋先生主编《全金元词》收录其作 81 首。其中有不少错讹之处。另据元人熊梦祥《析津志》补录其佚词一首。  相似文献   

6.
梁伟智 《世纪》2022,(5):46-49
<正>朱庸斋(1921年11月12日—1983年3月12日),著名词人,书法家,画家。原名朱焕,字仲章,号庸斋,以号行。广东新会(今属江门市)人,世居广州,幼时随父在上海谒见大词人朱彊邨,始尤爱词章。师从词学大家陈洵先生。曾任广东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广东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出版有《分春馆词》《分春馆词话》《朱庸斋书画集》《朱庸斋集》《朱庸斋先生年谱》等。今年是朱庸斋先生逝世39年,每当我拜读先生当年所赠的80余件书画作品和文集,回忆起与先生一起的点点滴滴,他慈祥身影和待人的真挚情谊,一一浮现在眼前心上。  相似文献   

7.
我们的父亲汪金丁,笔名金丁,生前任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教授、现代文学教研室主任。他在年轻时受新文学运动影响,爱好文学创作,经与丁玲通信,介绍结识了由河南到北平的师陀(芦焚),1932年春与好友徐盈及师陀在北平合办了一个文学刊物《尖锐》。他把发表他们作品的这一刊物寄给一向景仰的鲁迅先生,不久就读到了发表在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机关刊《文学月报》  相似文献   

8.
正一1985年春,上海评弹团张如君、刘韵若夫妇和赵开生等演员到北京中央电台录音。时任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的陈云获悉后,特派警卫局牟信之局长专程携带中南海的大生梨前往看望他们。张、刘夫妇也把他们刚创作的中篇评弹《说书先生》上下集的说明书,拜托牟局长转交陈云。  相似文献   

9.
佟颜 《钟山风雨》2008,(6):45-47
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姊妹篇《续西行漫记》(韦尔斯著)中,记述了一桩中国文化史、话剧运动史上可纪念的盛事:鲁迅先生的不朽名著《阿Q正传》于1937年春由抗日剧社首次搬上舞台,轰动了延安全城。书中"苏区之夏·流动剧社"  相似文献   

10.
赵榆 《收藏家》2002,(1):49-51
2000年春,孙悦汉先生在秦公先生协调下,将他珍藏的明代吴纳绘《宣圣及七十二贤赞》手卷,转让给首都博物馆。孙悦汉先生出生于书香门第,文物世家,其祖父辈五爷爷孙瀛洲先生是中国著名的瓷器鉴定家,收藏甚富。悦汉先生虽然自幼对文物耳濡目染,造诣颇深,但其专业却是机械理工。一年前,孙悦汉先生带着几件文物和他查找出来的资料,到琉璃厂找老朋友秦公先生交换意见。  相似文献   

11.
春如线     
王优 《南京史志》2022,(11):66-67
<正>偶然刷到一个短视频:鸟鸣声声,流水渐渐。飘逸的线条浓淡相宜,随意泼洒的绿色点彩包罗万象,点线交织,生发变奏,春天的画卷徐徐展开,诗意盎然,生机勃勃的秀美春色便扑面而来。是吴冠中先生的国画《春如线》。“春如线”,看到的瞬间,一下顿住,只觉电流般的轻微战栗自大脑传入脊柱,游走于指尖心间。  相似文献   

12.
"甹蘖"辨误     
吴葆勤 《文献》1998,(2):244
"甹蘖"一词见于《方望溪先生全集》卷三《先天后天图说》:"山起西北,而脊脉皆东北行,其中鸟兽胎育,树木甹蘖,多在冬春之交,盖山气之萌养也."  相似文献   

13.
王渔父先生是中国花鸟鱼坛的一位卓有成就的大家,是一位创新派的巨匠。他创作的花鸟画《月夜飞凫》、《鱼水交融》、《春雨鸠鸣》、《菏塘乳鸭》、《梨花鱼》、《大地春深》等作品,对中国花鸟画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些作品都是渔父先生在贵州完成的。渔父先生匆匆走了二十年了。这二十年间中国大地发生的巨大变化,可惜他已不能知晓了。渔父先生是从旧社会过来的知识分子,他对共产党的敬佩与热爱是由衷的。他是省政协委员,一向热心公益事业。但他最热衷的还是他的艺术。当他的艺术事业与时代不正常的风雨相冲突时,他痛苦、迷茫、焦急…  相似文献   

14.
岱峻 《巴蜀史志》2002,(3):47-49
每天我都要经过唐振常先生的故宅——庙后街的一个小院。一百多年前,这里好不风光!四进大宅,高墙深院,有大小房屋60余间。这个小院是唐振常先生祖父唐家驹买下的。唐家驹是光绪进士,由工部主事外放四川荣县知县。唐氏一门从此由贵州迁来,成为成都大户。时有“南唐北李”之说,李即写下《家》《春》《秋》的巴金家。  相似文献   

15.
1994年春,笔者在《文物》月刊编辑部欣遇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丁明夷先生。丁先生对笔者近年工作有所垂询,遂以日前在社科院宗教所刊物《世界宗教研究》发表《论高昌胡天与敦煌祆寺》一事相告。承明夷先生好意教示,并鼓励笔者前往山西省介休县袄神楼调查研究。据介休县博物馆原馆长师延龄先生见告,70年代丁明夷先生与他曾进驻袄神楼工作过一段日子,因而两位均对袄神楼有深切了解。1997年7月,笔者和万毅二人在山西省考古研究所领导任志禄先生及孟耀虎先生关照下,调查了介休县袄神楼、袄神庙遗址及洪洞县袄神庙废弃原址。此行得到介休市文  相似文献   

16.
傅山与海州     
1998年初春,老中医周子芳先生与我讲古,言及一事:1947年,板浦的一个破落户子弟变卖家传古董,傅青主的处方卖了15元,收买者是徐州的古董商。我听过、记住有这么回事,并没想到傅山公与海州有什么联系。1999年9月,我读山西大学教授魏宗禹先生的《傅山评传》,才发现傅山在明亡后曾到过海州,还在云台山盘桓了一段时日,这不啻是明清之际海州史的一大发现。  相似文献   

17.
“甲子春浓,《文博》问世,终南透祥光.”……“愿同行相亲,团结协作,文博园里百花香!”这是西安碑林博物馆顾问何正璜先生为《文博》呱呱坠地欣然命笔,写  相似文献   

18.
1982年春,由尤振尧、陈永清两先生及笔者清理了位于江苏省邳县(今邳州市)燕子埠乡青龙山东汉缪宇墓,其间调查发现被镶砌于石桥上东汉墓志一方。《文物》1994年第8期刊《东汉永寿元年徐州从事墓志》(下简称《从事志》),即为此志首次公开披露,遗憾的是《从事志》误、漏释较多。经与《从事志》作者切磋,于兹提供笔者的读考。  相似文献   

19.
正2019年,《中国史研究动态》迎来了创刊40周年。回顾与《中国史研究动态》同行的日子,诸多感慨,涌上心头。2015年9月,《中国史研究动态》刘洪波主编荣退,所党委任命我兼任《中国史研究动态》主编。接任之际,刘洪波主编和我有一次长谈,从刊物的创办谈到当下刊物的发展,从杨讷先生、张书生先生到田人隆先生、林永匡先生,再到陈高华先生、许敏编审,先后几代学者为之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中国史研究动态》不仅为海内外同仁介绍了研究信息,提供了交流平台,而  相似文献   

20.
<正>"京剧二百年,出了一位梅兰芳;汉剧三百年,出了一位陈伯华。他们二人代表着京、汉两个皮黄剧种的艺术高峰。"这是著名京昆表演艺术家俞振飞生前对梅、陈二位艺术大师的定评。陈伯华从牙牙学语就跟随其母陈少兰(汉剧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