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第四次中东战争打破了中东和平僵局,也加快了美国调停阿以冲突的步伐。为达到主导中东和平进程的目的,美国对交战双方推行了两条似乎相互矛盾的外交政策:既确保以色列不被打败,但又阻止它取得类似六日战争的胜利,迫使其具有谈判的压力和意愿;阻止阿拉伯国家军事上获胜,但确保其国家尊严。通过审慎又坚定的外交活动,美国基本实现了保护以色列、维护阿拉伯国家尊严以及实现军事停火的直接外交目标,这为它主导战后中东和平进程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3.
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发展创新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并形成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确定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方针;二是将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战略目标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发展创新为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战略目标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只有全面认识这些发展创新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历史逻辑,才能深刻理解"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新发展阶段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指引与实践指南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央与地方关系问题是中国历史上的难解之结。19世纪末期20世纪初年,联邦思潮在中国悄然兴起。在辛亥革命之前,孙中山在思考中央与地方关系问题时亦主张实行联邦制。但民国肇建之后中国政局演变的纷乱,使孙中山深切感到实行地方分权的联邦制并不适合中国国情,且易为军阀利用又不利国家统一,而实行中央集权的单一制又易产生专制政府。经过长期的革命实践与理论探索,在中央与地方关系问题上,孙中山最后形成了一种集联邦制与集权制两者之长的均权构想,希望中央与地方关系以此达到分权而不分裂、集权而不专制的最佳境界。孙中山这一均权构想,是中国政治制度现代化进程中的一笔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5.
围绕社区文化这一“主线”,把握“落脚点”、“关键点”、“切入点”、“闪光点”,通过优化阵地、强化队伍、丰富内容、创新载体,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大力加强社区文化建设,以先进文化教育人、塑造人、感染人,营造了具有龙洞特色的社区文化氛围,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社区文明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在创校初期,金陵大学校内的教学与行政采西化模式,与中国本土的教育体制几乎没有关系。在当时,这是所有的中国教会大学的共性。在1927年以前,金陵大学的顶层治理由托事部和理事会构成"内外"结构。托事部由各合作差会合作设于美国,对金陵大学的经济与人事负全责,是校产的所有者。在南京的理事会也是金陵大学的决策机构,更是托事部的代表与执行机构。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金陵大学逐渐完成内部改组与"立案",其顶层治理转变为"创始人委员会—校董会—校方"的"中西"结构。创始人委员会代表"西",校董会同时包含"中""西"因素,代表校方"中"。与托事部相比较,创始人委员会对金陵大学的直接管控减弱,校董会并非只是创始人的执行机构。校董会中本地教会和校友力量上升,代表了金陵大学的本土化方向。"校方"是校长及校内由中国籍教师组成的行政层,代表着中国籍教职员在校内的话语权,这是一股新的力量,加强了金陵大学的自主性和本土化。  相似文献   

7.
美国经济史学自19世纪末产生之初起,就带有鲜明的历史主义色彩和对理论经济学的批判风格。然而,进入20世纪后,传统经济史在稳步发展的同时,也遭遇到来自计量经济学者的挑战。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青年经济史学者普遍接受了计量方法,传统经济史学者则被边缘化。计量经济史研究逐渐成为美国经济史学的主流,但也因其抛弃历史主义传统而备受争议,其对历史的过度抽象和对新古典经济学的过分依赖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经济史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从精英到大众:近年美国中国城市史研究的"从上到下"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中国城市史研究有一个引人注意的现象,即"从上到下"取向.1990年代以后,不少城市史著作与社会学、政治学、人类学相结合,使这个趋向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心理测量在使心理学走向生活实践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也带来了相应的问题。本文立足于本真的生活世界,对心理测量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其理论解释和实践效果进行广泛的学术反思。  相似文献   

10.
清崇德元年(1636),“丙子之役”李朝由明朝的藩属国正式变为清朝的藩属国。这一转变形式上看似简单,但就李朝的思想观念而言,却经历了大约一个世纪的痛苦磨合过程。其过程具体表现为从“反清复明”的“北伐论”到“力学中国”的“北学论”的转变。本文对李朝这一转变过程及其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九·一八事变后,美国的和平团体试图通过一战后建立的国际和平机制来维护远东的和平。他们要求美国政府与国联合作援引国际公约,利用世界舆论的谴责以及联合制裁的方式遏制日本侵略者。但最终的事实证明,和平机制根本无力阻止日本的侵略和维护远东的和平,国联和国际和平条约的公信力也因而丧失殆尽。在满洲危机的沉重打击下,美国和平运动的主流理念逐渐从维护世界和平退缩到固守本土安全,从支持国际合作转向坚守严格中立。满洲危机导致美国和平运动的目标发生了重大转折,即从建立积极的和平转向追求消极的和平。  相似文献   

12.
13.
19世纪上半叶,英帝国的强盛将大英博物馆推向新纪元,馆藏规模得到极大扩充,书籍、手稿、自然和人工制品的收藏增长迅速。这一时期,英国议会对大英博物馆更加重视也更加慷慨,愿意花费公共资金来扩充藏品。另一方面,严厉的参观规则得以变更,进入博物馆参观或学习的限制被放宽,繁杂的参观时间规定得以改进,阅览室的空间不断扩充。作为大众文化空间,博物馆为公众服务的宗旨和理念随着国家的重视和精英人物的努力逐渐由虚设变为现实,其由国家掌控的特性及作为国家文化工具的使命第一次得到明确的认可和界定。  相似文献   

14.
The invasion of Iraq in 2003 ushered in an era of great uncertainty and turbulence that left the country in an economically crippled, politically unstable, and socially desperate situation. While the built‐in ethno‐sectarian divides have been widely used as analytical categories to address the enduring violence in both Mosul and the rest of Iraq, little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long‐term Anglo‐American invasion of Iraq and the ethno‐sectarian violence that currently characterizes Mosul. This study argues that while ethnic and sectarian loyalties have historically persisted in their social forms since the rule of the Ottoman Empire, the highly politicized and violent forms of ethno‐sectarian conflict are modern phenomena, produced and reproduced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the decades‐long British and American interventions. The study retrospectively evaluates the current dynamics of ethno‐sectarian confrontations in Mosul through two stages in the long historiography of modern Iraq. The first section reveals how Britain’s mismanagement of colonial Iraq set the initial conditions for communal cleavages and instability in today’s Mosul. Later, the second section turns its attention toward the contemporary manifestation of ethno‐sectarian violence, particularly under the U.S.‐led occup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