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酒令是中国独有的一种传统游戏,体现了酒文化丰富的内涵和高雅的娱乐功能。自唐代起,"飞花令"就成为深受文人墨客欢迎的一种酒令,一般以古诗词带"花"的句子为令,以五言诗或七言诗为常见。玩法按行令者的要求出句。如"花"在首字起句的,出句首字都要带"花";要求第二字、第三字带"花"的(依此类推),大家都要遵令,违者罚酒。如要求第一人出句首字带"花",第二人第二字带"花",第三人及以后者都要按相应的字位带  相似文献   

2.
“倭”是古代汉人对广义的日本人或政治势力的总称,但就其音、义的认识在中日两国之间长期存在争议,近世一些日本人认为“倭”字含有贬义.本文以中日两国古代文献和史籍对“倭”字的记述和使用情况为例,从“倭”的古代读音和字义以及亚洲其他民族的自称词等方面,对“倭”字进行再分析,认为“倭”字是音注字,没有特别的含义,也是当时和后来的日本人在接受这个音注字后普遍乐意使用的一个自称词,类似于今人所说的国号.对“倭”字义的曲解和排斥,乃是江户时代日本民族主义思潮兴起之后一部分人的事情.  相似文献   

3.
在旅游途中,很多人容易出现心跳加快、颜面潮红、全身燥热、心绪不宁、口干舌燥、食欲下降、小便发黄、大便秘结等症状;有的人则眼睛发红、眼屎多、长针眼(即麦粒肿)、牙痛、牙龈肿胀或出血、口腔溃疡等;还有的人在嘴唇、口角甚至脸上起疮疹。这些症状用一个通俗的话来表达,就是人们常说的‘上火’。  相似文献   

4.
《文史天地》2014,(7):93-93
正名字这个词我们再熟悉不过了,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名字。不过在我国古代,名和字却不是一回事,名是名,字是字,但这二者之间又有着很多有趣的联系。字,又称表字,是古代的中国人在名字之外为自己取的与本名意义相关的别名。现在一般已经很少有人使用了。古时男子二十岁时取字,女子许嫁时取字。根据《礼记·檀弓》上的说法,人在成年后,需要受到社会的尊重,同辈人只呼其名显得不恭,于是需要为自己取一个字,用来在社会上与别人交往时使用,以示相互尊重。古人在成年以后,名只供长辈和自己称呼,自称其名表示谦逊,而字  相似文献   

5.
李庆熹 《文史天地》2003,(11):49-50
原在彝区地带的地名,随着历史演变至今,彝语和汉语相互以谐音取用甚多,又多以汉文记载,沿袭流传,却不知谐音取用来自彝语是什么意思。就今黔西城关的地名,在未启用“黔西”二字之前,汉语取谐音于彝语的就有:觚著、个仲、郭张等名。启用“黔西”二字的时年,是清康熙五年(1666)二月。由于对水西改土归流,将包括今金沙县境部分辖地在内的三个则溪范围,划编成为一个府,取名黔西府。按“黔西”二字的含义,其所在方位应该是在黔(贵州)省辖地内西方,可是实际位于黔西北而又偏正北度。但是又为何取名“黔西”呢?这要从卑鄙无耻的吴三桂引清军入关,顺…  相似文献   

6.
<正>在吴语体系里,人多拥挤常常会用"轧"来形容。关于"轧"字,清顾禄在《清嘉录》中是这样解释的:"轧,吴人谓人众不得出而力附之曰轧。"原字是一个"力"字加一个"轧"字的右半边。民间庙会自然人多摊多,轧来轧去,热闹无比。有的庙会索性直接以轧字来取名,比如农历二月初八海宁皇岗轧太平,苏州四月十四的轧神  相似文献   

7.
“翰林”、“盈”字款白瓷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传世及出土文物进行梳理及查阅古文献资料,对“翰林”、“盈”字款白瓷的年代、产地及涵义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翰林”、“盈”字与唐代宫廷设置的翰林院及大盈库(百宝大盈库)有关,署这两种款识的白瓷是唐代邢窑专门为宫廷烧造的贡品,其年代当在开元以后,唐朝灭亡后不复烧造。其烧造地点在今河北省内丘县城关一带。“翰林”、“盈”字款白瓷是研究唐代邢窑生产性质及唐代社会政治、经济的重要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8.
商汤居亳的地望,是夏商考古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自汉代以后,有关亳的认识多有分岐,至近代仍争讼不已。二里头遗址发现后,学术界关于商汤居亳的争论又起。尤其是70年代,邹衡先生郑亳说的提出,把这一争论推向高潮,至今难以定论。此间,不少学者对商汤之亳的原始意义进行了探讨,借以促进汤亳地望的研究。商汤之亳的最初涵义或性质是什么?我们想就此发表一些浅见。一古文献中的亳从我国古代文献记载中来看,以亳为地名者很多,亳常写作博、薄、蒲、番、蕃等。丁山先生认为,这些字汉初写法无刻定之形,可以  相似文献   

9.
正在文书、字画、契约上署名或作私记,古时谓之作"押",今则称"签名"、"签字",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唐初,由于唐太宗曾下令不许群臣在奏折上以草书署名,而其他文书上多有草书的。草书形体花哨,谓之"花押"。到了宋代,人们在进呈公文或与人书牍时,文末多不署名,仅书本人的字,谓之"押字"或曰"草字"。  相似文献   

10.
说“圆”     
对于“圆”,国人似有特殊兴趣,而且源远流长。 “天圆地方”,把天看成是圆的,是我国人最早的宇宙观;“周而复始”,将事物运动的轨迹看成是个圆圈,可谓国内影响较大的哲学思想;“话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种循环说流传了几千年,堪称较普遍的历史观。 以圆为美,是我国人审美观的一大特征。古建筑用的多是圆柱,古铜镜铸的多是圆形,戏曲的结局往往都是大团圆;即使大极拳也要打得圆熟才算得是上乘。绝大多数同胞心目中的美人,多为圆脸或椭圆脸;不信?有唐代壁画为证!至于以瓜子脸为美,那是满族统治中国以后才时兴起来的。中国人听唱以…  相似文献   

11.
“文革”初期,究竟是谁确定要派出工作组?为什么当时军队中有那么多人参加了地方机关、院校的工作组?为什么毛主席确定要撤工作组以后,军队院校工作组又推迟撤出?一般人是难以了解的。我参加了当时中央、军委的有关会议,现将1966年5月下旬到8月上旬派工作组和撤工作组的经过回忆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曹锟(1862—1938),字仲珊,天津大沽口(今塘沽)人,民国初期直系军阀的首领,长期驻守保定,又称"保定王"。靠贿选当了第五任中华民国大总统。卒后时值全国抗日,国民政府因念其坚拒日本侵略者的利诱,有民族气节,追赠陆军一级上将。出生寒门无端受辱决意从戎同治元年(1862年)十月二十一日,曹锟出生于天津大沽口的排船工曹本生家。曹本生以打工维持这个十口之家的生活。尽管经济拮据,但曹本生宁愿自己勒紧腰带,也要供孩子们识字读书。曹锟兄弟几个,多在  相似文献   

13.
“文革”初期,究竟是谁确定要派出工作组?为什么当时军队中有那么多人参加了地方机关、院校的工作组?为什么毛主席确定要撤工作组以后,军队院校工作组又推迟撤出?一般人是难以了解的。我参加了当时中央、军委的有关会议,现将1966年5月下旬到8月上旬派工作组和撤工作组的经过回忆如下:  相似文献   

14.
"即"、"既"是殷墟甲骨文中一对常见的字。一般情况下,"即"从"皀"从"卩",像跽坐之人就食之状。"既"从"皀"从"旡",像人食毕口转向身后之形,二者区别明显,很早就被考释出来。但甲骨文又有其复杂性的一面,同一个字有多种异构存在。过去或因对文字构形认识不准确,或甲骨图版模糊不清等原因,常有把"即"误释作"既",也有把"既"误释作"即"的情况。本文从"即"、"既"最常见的形体出发,结合相关甲骨卜辞辞例,对"即"、"既"二字的构形加以辨析,并对与"即"、"既"相关的文字做出新的考释。  相似文献   

15.
小议“挤”     
在足有13亿人口的中国,做什么事都可用一个字来形容——挤。早晨出去乘车要挤,买菜要挤,孩子上学要挤,大了找工作更要挤。绝大部分人都认为“挤”是一种不文明的身体动作,但他们理解的都是“挤”的表面内容,而一些真正有建树的,或是有深层理解能力的人,都会知道“挤”的实质和深刻含义。其实,换一个角度来看,“挤”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挤”可以使人获得充沛活力,使整个城市充满活力。人  相似文献   

16.
六字真言、六字真经或六字大明咒,是藏传佛教诵咒“嗡、嘛、呢、叭、咪、吽”六个字。据说是佛教秘密莲花部之根本真言。对“六字真言”的诠释颇多,但究其根本,不外乎以下几种:(1)据藏传佛教经典记载,六字真言,“嗡”表示“佛部心”,谓念此字时,自己的身体要应于佛身,口要应于佛口,意要应于佛意,认为身、口、意与佛成一体,才能获得成就;“嘛呢”,梵文意为“如意宝”,表示“宝部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六堡茶被越来越多人认识并喜欢,很多茶友特别是北方茶友对这个"堡"字颇有疑问:何为"六堡"?"六堡"之堡何意?"六堡"这个堡字该怎么念?有人认为这个"堡"为军事防守构筑之城堡,有人认为是土筑的小城或村镇,更有人认为是一个里程单位,或与"铺"通假,作驿站,念做"pù"(北方多用作地名)。据笔者考据,这些用法都不是六堡这个"堡"  相似文献   

18.
“吾”字从口,从(X),(X)亦声.口表城邑,(X)有交错义,表抵御,二形会“守卫、抵御”意.早期字形中,用作部件的“口”“口”每多相混.今见早期“吾”字,除商尊、唾虎地秦简和战国玺外,多已改从“口”.因“吾”被借作第一人称代词,遂另加义符“口”造后起“圄”字表“守御”本义.  相似文献   

19.
在早期文字中有这样一种现象:即当一个形体所记录的词过多而易发生混淆时,常常改变这个形体的一部分而分化出新字,分化出的新字没有所谓“本形本义”,它只是借其所从出的“母字”的形体稍加变化,保持与“母字”相同或相近的读音,用来记录本属于“母字”而后分出的一部分词义.象“巳”字分化出“已”字,“足”字分化出”疋’字,就属于这种情况.下面我们就“”“(臼土)“(毁)二字的来源作些探讨,并试图对楚帛书中有争议的“萬”“兒”二字的释读作出解释.  相似文献   

20.
一、老生常谈永久话题有人曾在4000多名青年中进行过百字试验,结果得票最多的竟是“爱”“美”“情”三个字。爱,是千万心灵呼唤的神圣字眼,是超越一切时空界限的文艺家们永恒的主题,是所有饮食男女为之忘乎所以或歇斯底里的天使,是人类幸福的源泉,苦恼的祸根。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说:“爱使人成为一个人”。中国诗人臧克家写到:“有的人活首,他已经死了”,那是心中无爱,行尸走向:“有的人死了,他还活首”,那是爱留人间,生命常驻。总之,爱是人类幸福生活的标志。难怪有人疾呼:“如果春天没有花,如果人生没有爱,我要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