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言行和品性的教导是比较为人熟知的教谕文献的重点内容,但是实际上教谕文献当中还包含着伦理教育其他方面的重要内容.首先,文献中暗含着教导方式问题,即一种劝导或者说教的方式.其次,教谕文献的主旨在于以"明智"取代"无知",所以文献中也陈述遵从教导的益处以及忽视教导的害处.另外,和其它涉及伦理内容的文献相比,教谕文献真正地诠释了作为古代埃及伦理学中心概念的"玛阿特"的具体内容,"玛阿特"无疑就是伦理教育的原则.通过对伦理教育相关问题的探讨,可以更为深刻地了解古代埃及伦理教育的基本原理以及社会价值的取向.  相似文献   

2.
李晓东 《史学集刊》2015,(2):4-9,17
古代埃及社会主导意识的诞生直接关系到古埃及社会文化的基本面貌及其历史发展方向。其诞生机制的深层根源在于古代埃及"原史"时期所处的生存压力性质:掌控自然变化和实施社会管理,远重于应对外部入侵。重自然而轻外战的英雄崇拜促使古埃及人产生一种崇尚秩序、平衡、公正的"玛阿特"观念。从这一观念对自然秩序与社会秩序的规定性中,我们清楚地看出古埃及社会主导意识的沿革与分期:玛阿特一期与玛阿特二期文化。对于把握古代埃及社会政治、思想、文化,甚至于宗教的本质,玛阿特观念的研究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正东北师范大学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所郭丹彤教授编著的《古代埃及象形文字文献译注》(三卷本)2015年由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和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资助成果,并入选"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古代埃及文献卷帙浩繁,内容宏富。《古代埃及象形文字文献译注》一书选取了最为重要和最具代表性的古代埃及象形文字文献,其中包括历史文献、宗教文献、科技文献以及教谕文献等。全  相似文献   

4.
史海波 《史学集刊》2001,10(4):81-86
在对外部世界和人类社会进行思考时,古代各大明中心都形成了自己代表性的观念,如中国的道,希腊的逻各斯,印度的梵等,埃及人也有一个综合而复杂的概念——玛阿特(Maat)。这一概念属于宗教和伦理双重领域,联结着世界、神、神王和人,代表了古代埃及人生存的价值基础。它贯穿着整个王朝时代的历史,占据着社会伦理的中心位置。这一概念的内含是发展变化的,但是它始终保持着神圣秩序的神秘含义,所以它终究不是理性突破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传记文学是古代埃及文学中早期的形式之一,也是古代埃及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保留下来的古埃及传记文学作品,大多是歌颂法老、贵族大臣的所谓“辉煌业绩”和一切“善行”,文中有许多夸大不实之词。但是,不少传记作品却涉及了主人生活的时代和社会关系,仍能让我们了解到古埃及人心中的某些价值标准和社会道德规范。同时,传记作品的一些记载,可以让我们得知古埃及片段的历史事实,对于研究古埃及人的社会生活、古代埃及的国家机关、军事活动和对外关系,都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6.
与其他古代明相比较,古代埃及人更为重视来世生活,于是为自己修建理想的坟墓便构成他们今世生活的主要内容。而坟墓本身及其丰富的内存又是古代埃及人“今世”生活甚至整个古代埃及明的鲜活写照。因此古代埃及人的坟墓为我们了解古代埃及  相似文献   

7.
史海波 《史学集刊》2005,51(4):64-69
古代埃及人认为,世界在创建之初创世之神就创建了神圣的宇宙秩序——玛特,它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运行法则。它是一种抽象的观念,是我们理解古代埃及人思想特征的关键所在。以玛特观念为基础,古代埃及人形成了朦胧状态的历史意识,包括神人关系、社会历史发展的模式、创世与王权、历史的作用等。古代埃及人正是以此为基础认识过去,发现人类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金寿福 《世界历史》2007,4(3):99-110
本文评述新王国时期的埃及人在死者的墓室入口摆设宴席、庆祝被称为“美好的山谷节日”的习俗。文章试图利用从古代埃及流传下来的文献、近些年来的考古发掘结果以及来自古代两河流域和古代以色列的相关材料来阐述新王国时期的埃及人极其复杂的生死观以及他们面对死神而采取的独特的处世态度。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拉美西斯二世纪念铭文所载赫梯国王被法老击败的形象与其他历史文献中得出的埃及与赫梯国家的实际关系之间存在的矛盾入手,讨论这一现象形成的历史原因:正是由于古代埃及独特的历史观念,产生了“虔诚伪造”的历史编纂方式.这种对外族人以及埃及与外族关系的呈现范式自埃及史初即已出现,并逐渐形成古埃及文明关于外族的文化记忆.在新王国时期的国际交往中,随着近东各国“平等”的理念逐渐为法老所接受,埃及文献中的赫梯国王形象不仅再现,而且丰富了埃及传统的文化记忆模式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一个、民族的智慧观念和智慧特征必然凝聚在理想人格的设计上,中国古代的智慧人格是中华民族智慧的具体呈现。三国时魏国人刘邰在《人物志》中说:观察一个人的聪明程度,就可以知道他是什么层次的人。又说:圣人这种称号,就是指智者当中最明智的人。可见,“圣人”是中国古代儒家所塑造的智慧人格的最高典范,“圣人”的本义就是与普遍人相比具有高超智慧的人。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古代思想家对“圣人”形象的描绘和被尊称为“圣人”的历史人物、传统人物,来把握中国古代智慧人格的基本特征。一、“条能”“各扬”“多能”、“多知”是智…  相似文献   

11.
古代埃及人早期有关外族的概念主要受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的影响。王权产生以后,统治者把外族问题政治化和仪式化,试图借此来强调手中权力的合法性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必要性。综合分析古代埃及统治阶层的宣传性文献,并对照考古发掘结果,可以更加全面地认识古代埃及人对外族的想象和与外族的实际交往情况。  相似文献   

12.
古埃及“只娶不嫁”的外交婚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外交婚姻通常指国家统治者间为特定的政治、军事等目的而采取的相互婚嫁行为。这种现象在古代世界比较普遍 ① 。从一开始古代埃及人在外交婚姻关系中就采取了一种较为特殊的立场 ,埃及只娶外邦的公主 ,而不把自己的公主外嫁 ,即“只娶不嫁”。西方学者指出 :古埃及人在外交婚姻关系中是“单方面的”② 。古代埃及历史上的外交婚姻事件最早可追溯到新王国时代③ ,由于在古王国、中王国时代 ,埃及比较封闭 ,对外交往相对较少 ,埃及与其他国家 (地区 )的联姻事件目前还没有发现。伴随着新王国统治者对亚洲地区的军事征服 ,埃及相对闭塞的局面…  相似文献   

13.
涛影 《世界》2005,(3):70-71
建于1858年的埃及国家博物馆,位于尼罗河畔的解放广场,是由法国的埃及学专家玛丽亚特·巴莎主张兴建的法老艺术作品的宫殿。埃及博物馆是世界著名博物馆之一。这里存放着15万件以上的古代珍奇文物,有埃及法老的巨大石像、法老的镀金车辆;有史前的陶器、石器;有古代艺人精心制作的各种艺术品以及记载古埃及科学、文学、历史、法律等内容的纸莎草纸文献。  相似文献   

14.
在希望与绝望之间--论古代埃及人来世观念的产生和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古代埃及流传下来的物和遗迹多数都与当时人们的宗教信仰和来世观念相关。在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中,古代埃及人始终没有放弃对来世的追求。他们把尸体制作成木乃伊、修建豪华的墓室并且给死去的人奉献祭品。从表面上看,古代埃及人的来世观念从古王国到王朝后期没有什么变化,不过,如果仔细阅读他们留下来的有关献,我们会发现他们对命运和来世的认识及其态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古代埃及人生前刻写在墓碑和墓壁上的自传,它们充分表达了墓主人在探讨死亡这个人生重大命题时的企盼、恐惧和无奈的复杂心态。  相似文献   

15.
阿蒙奈姆海特二世的孟菲斯铭文是迄今所知唯一一篇古代埃及第十二王朝时期的王室年鉴。它是我们研究中王国时期埃及及其周边地区关系的最为重要的文献资料,同时它也为我们研究中王国时期埃及的政治、经济、宗教生活提供了主要的文献支持。因此,对该文献进行准确的翻译和注释是一项很有价值的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16.
埃及学的诞生、发展及其在我国的研究向若埃及学是近代兴起的、研究古代埃及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以及社会生活习俗等诸多方面的一门综合性的专门学科。它既包括古埃及的考古学、语言文字学、历史学与古文献学,又含有宗教学、文学、艺术和建筑学等内容;而且还常常涉...  相似文献   

17.
李模 《民族译丛》2007,(1):84-88
古代埃及是一个多神崇拜的国家,几乎每个地方都有当地人自己崇拜的神,而且,“每个神都有一群祭司,而不是一个祭司来奉祀”,这样,在古代埃及就形成了一个社会群体——祭司。埃及古代文献和一些古典作家的论述也证实,古代埃及确实存在着这样一个群体。在法老王朝漫长的岁月中,祭司由人数不多到人数众多,由俗人兼任到逐渐专职化,由封闭孤立到联合统一,由神化王权的工具到与王权相抗衡,逐渐发展成一个社会势力群体。他们不仅在宗教领域内,而且在世俗社会中都有广泛而又深刻的影响力。这么重要的一个社会群体,是否有女性的身影?她们能否与男性一样,承担实际的祭司职责?西方“史学之父”希罗多德曾指出,在埃及,“妇女不能担任男神或是女神的祭司,但男子则可以担任男神或是女神的祭司”。  相似文献   

18.
戴鑫 《世界历史》2022,(1):136-151+156
族群变迁是希腊化时代研究的最重要问题之一,西方学界对于希腊人与埃及人是否融合莫衷一是。近年来出版的纸草文献表明,托勒密二世在税制改革中划分出了拥有特权的“希腊人”,其中隐藏了希腊化的埃及人,或可称为“特权希腊人”。然而,学界将税制改革和族群变迁分开研讨,或专注于讨论税制改革在王国经济中扮演的角色,或单独考察希腊人或埃及人个体的族群认同。事实上,税制改革是“希腊人”特权群体形成的必要条件,官方文书中希腊人身份登记、免税权、职业特权等构成了埃及特权希腊人的必备要素。在制造特权希腊人的过程中,托勒密二世提升了希腊人的社会地位,推进了埃及的希腊化,同时也将埃及社会分割为不同阶层,埋下了“族群”冲突的隐患。  相似文献   

19.
朱瑞 《攀登》2001,20(4):39-42
本认为,以往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片面认识,导致了“生态”、“环境”等一系列问题的产生。西方生态伦理学分别从人的角度和自然的角度重新审视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出的“生态价值”等观念,为我们对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进一步认识,提供了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20.
“文明”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自近代以来中国学者即接受了西方所确定的基本内涵,而舍弃了中国古代文献中的“文明”一词所具有的独特内涵及价值判断,使我们的学术研究不得不面对“失语”的尴尬和由于传统断裂而产生的“无根”的惶惑.为此,我们从中国古代文献中“文明”一词的使用状况入手,结合其特定的历史语境,参考当下学者的研究成果,发掘“文明”一词在中国古代话语系统中的内涵和所指,以开启尘封已久的通向中国古代“文明”的大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