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文从"族裔认同与书写动机"、"追寻真实与伸张正义"以及"张纯如的书写启示"三个方面对张纯如的《蚕丝:钱学森传》、《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大屠杀》及《美国华裔史录》等英文作品的书写脉络进行解读。认为张纯如的英文书写基于大量的口述采访和历史考证,其作品兼具文学和史学价值。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美国人,张纯如对中华民族的身份认同深植于心。书写华人相关题材和探求历史真实,构成张纯如书写的两条基本脉络。她试图在文学和历史之间达成某种书写默契,去揭露一些本应被铭刻但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而被遮蔽了的事实。张纯如不仅是一位畅销书作家,更是一位历史学家和人权斗士。  相似文献   

2.
●本刊特稿华夏瑰宝在巴黎———中国江苏工艺美术精品展回眸 江文史江工美(1)南京《新华日报》诞生的前前后后 李廉(2)南京解放初期杂忆 张意远(2)九死未悔说胡风———胡风铜像揭幕侧记 许祖云(3)启开海峡两岸和平接触联系之门———廖承志给蒋经国公开信的幕后故事 吴跃农(3)2004:世界遗产大会在苏州 徐蕴海(4)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卫———《中国京剧音配像精粹》背后的故事 方兆麟(4)一代艺术大师傅抱石 陆华(5)张友鸾的传奇人生(上) 钰锦济人(5)历史无法忘却:张纯如与她的《…  相似文献   

3.
高峰 《百年潮》2013,(10):47-49
在电影《拉贝日记》中有她的影子;在哈金的小说《南京安魂曲》中有对她的描写;在陆川导演的电影《南京!南京!》中,有她正义的呐喊;电影《金陵十三钗》中,风月女子们危难时刻挺身救士兵的感人故事,真正幕后导演是她;她用滴血的笔记录了1937年南京大屠杀中日军的暴行;南京大屠杀期间,她把金陵女大改成难民收容所,挽救了上万条中国人的性命。在那血雨腥风的时刻,她是当时全南京城难民心中的"观音菩萨"、"神的使者"。在  相似文献   

4.
南京市方志工作者在编修《南京通志》过程中 ,充分分析了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区域特色 ,着眼于南京的山、水、城、林、人 ,围绕特色收集资料 ,并确保资料的翔实可靠。通过这些措施 ,志书展示了南京的历史名城风采 ,方志工作者也在促进城市进一步得以保护和开发方面做出了贡献。作者还分析了搜集续志资料中的难点 ,阐述了如何确保入志资料的真实  相似文献   

5.
提到魏特琳,许多当年亲身经历过南京大屠杀浩劫的老人无不充满感激之情;所有研究日军南京大屠杀的学者也都满怀敬佩与崇敬。60年前的南京人称她为“活菩萨”,今天的学者们常常提到《魏特琳日记》。这是为什么?本文现根据从国外获得的第一手资料,简要介绍她传奇的一...  相似文献   

6.
传世的南京四大食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京地处我国中部,古往今来,这里百物汇集,人杂五方,形成了富有特色的饮食文化。在南京历史上,不仅美食家辈出,而且流传下来的介绍金陵美食佳肴的食谱就有四种,这在全国城市中是十分罕见的。这四种食谱是:袁枚《随园食单》、张通之《白门食谱》、龚乃保《冶城蔬谱》、王孝烃《续冶城蔬谱》。这四部有关饮食方面的史志作品,为我们了解南京乃至江南饮食文化的源流提供了十分珍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7.
卷首语     
南京大屠杀,作为人类历史最黑暗最恐怖的片断之一,很长时间,却只是世界史中一个模糊的影子,甚至被谎言所遮盖和扭曲。当宽容与善良遭受践踏,唯有正视淋漓的鲜血和直面惨淡的历史,才是人类正确的态度,因为“忘记屠杀,就是第二次屠杀”。遗憾的是,曾经为受辱的中华民族发出这声呐喊的勇士,近日却在生于斯长于斯的异国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张纯如,这位以出版《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大屠杀》而享有盛誉的年轻历史学家,11月9日告别了她曾眷爱的亲人和寻求正义的艰难之旅。为了纪念这位杰出的华裔女性,本刊特别邀请张纯如女士生前友人、南京大屠杀…  相似文献   

8.
嘉庆《舒城县志》和光绪《续修舒城县志》皆刊有史可法的《词臣殉难疏》,清张纯修编辑、今人罗振常校补的《史可法集》并未收录。该疏记述了明末翰林院编修胡守恒守舒殉难死节和史可法为之请祭葬之事,与前所发现的安庆府县志中史可法遗文合为五篇,望《史可法集》再版时能得完帙。  相似文献   

9.
1995年9月18日,南京《扬子晚报》报道了民间钱币收藏爱好者冯京三先生撰写的“太平天国女书文字钱”文章,首次披露他收藏了一枚刻有女书文字的太平天国雕母钱。后来这则报道引起了清华大学研究女书的专家赵丽明教授的兴趣。她专程赴南京拜访了冯先生,并了解到该女书钱币是冯先生1993年在南京朝天宫古玩市场地摊上购得的。2000年3月2日,赵丽明教授撰写了“女书最早资料———太平天国女书铜币”一文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上发表,从而引起学术界对该女书钱币的广泛注意。所谓女书,原本是一种只在中国湖南省南江永、道县等个别地区农家妇女中…  相似文献   

10.
书讯     
《澄清历史———南京大屠杀研究与思考》2005年7月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孙宅巍著的《澄清历史———南京大屠杀研究与思考》,40.3万字。该书分十章论述、探讨了南京保卫战与南京大屠杀的多重关联、南京大屠杀的原因、南京大屠杀的内容与时空范畴、安全区在南京大屠杀中的历史地位、性暴力在南京大屠杀中的位置与特点、新发现的埋尸资料及其诠释、民众的抵抗、“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界定、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影响、南京大屠杀的记忆。并附录了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搜集的日军暴行记录470件。《论反法西斯盟国的对日作战》2005年6月云南大学出…  相似文献   

11.
在研究南京大屠杀史实的过程中,长期以来,许传音先生的身世与下落一直是一个谜。但是,作为南京大屠杀的重要见证人,许传音曾担任南京安全区住房委员、世界红卍字会南京分会副会长、国际救济委员会中唯一的中方委员,而且战后他曾应邀到远东军事法庭上出庭作证。这样一位关键人物,历史不应也无法遗忘!1997年之后,随着《拉贝日记》和《魏特琳日记》的相继问世,有关许传音的资料越来越多,我们寻访许传音身世的念头也日益强烈。2003年12月,我们利用美国研究魏特琳女士的专家胡华玲女士来南京访问讲学之际,通过《现代快报》呼吁寻找许传音先生的线…  相似文献   

12.
我曾在1988年第6期《民国春秋》上介绍过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期间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拉贝(旧译雷伯)返回德国后的情况,以及南京市民为其发起的募捐活动。现就拉贝日记及拉贝在南京住处的发现,叙述如下。 拉贝日记重见天日 1996年12月12日下午2:30,美国纽约洲际大旅馆,纪念南京大屠杀受难同胞联合会正在举行记者招待会。会场上,无数电视摄像机和照相机都对准了一位德国妇女。她,就是当年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约翰·拉贝的外孙女赖茵哈特夫人,她向各国记者展示了她外祖父拉贝先生在南京大屠杀期间写的战时日记及资料。沉寂半个多世纪的拉贝日记重见天日,立即在全世界引起了轰动,中、日、美、英、德等国家的电视和报纸都作了广泛报道。  相似文献   

13.
正东汉政权的创建者——光武帝刘秀,在中国古代史上是一位风采特殊、贡献独特的政治家。因为东汉政权被视为西汉的延续,刘秀被称为"中兴之主",他的政治事业也被赞誉为"中兴之业";实际上,刘秀是一代王朝的开国领袖。与刘秀同时代的名臣张纯,很有历史眼光,他评价刘秀"名为中兴"却"实同创革"(《后汉书》卷三十五《张纯传》)。南宋事功学派的代表性人物陈亮褒奖刘秀"自古中兴之盛,无出于光武矣"(《龙川文集》卷五《酌古论一》)。明末  相似文献   

14.
2004年11月9日,美国圣荷塞当地时间凌晨,在一家名为“猫”的餐馆附近,人们在一辆私人汽车里,发现年轻貌美、才华横溢的华裔女作家张纯如女士自杀身亡。1997年她撰写的《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下文简称《南京大屠杀》)曾经震憾整个英语世界,而如今斯人已逝!她留给我们这个世界许多无价的精神财富,也给我们增添了无穷的感叹与惆怅!噩耗传到南京,人们难以相信这一无情事实!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屠杀研究中心以第一时间给张纯如女士的家人发去唁电,表示沉痛哀悼。唁电高度评价了张纯如女士的光辉成就,并指出:“她的不幸去世,是世界和平事业的…  相似文献   

15.
杨夏鸣 《江淮文史》2015,(2):104-115
张纯如,著名美籍华裔女作家。她用近三年的时间,奔赴世界各地采访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并参阅大量文献资料,在1997年12月南京大屠杀60周年之际,推出专著《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此书一经问世,即震惊西方世界,再版10余次,印数近百万册。该书写作过程中,张纯如面对的是尽显人性丑恶、残忍的血腥历史;书成后,又面对日本右翼势力的报复和骚扰,不断接到威胁信件和电话。这一切最终引发她的忧郁症,并不断加深。2004年11月9日,这个曾为南京30万冤魂奔走呼号的女子,在自己的轿车内自杀,年仅36岁。在抗战胜利70周年的日子,为纪念这位爱国女作家,本刊特编发此文。  相似文献   

16.
正南京作为饱经沧桑的千年古都,无数文人雅士为她写下过灿若云霞的锦绣华章。品读城市,缅怀历史,钩沉文本,自然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在市面上大多看到的是关于南京历代诗词的选本,也有从游记或者从外国人角度解读南京的图书,而作为《昭明文选》诞生地的南京,关于这座城市的历代经典散文的选本,似乎还不算太多。成林、程章灿选编的作为"品读南京"丛书之一的《南京历代经典散文》,不失为一次有益的尝试。《南京历代经典散文》篇幅并不宏富,内容也不  相似文献   

17.
我国老一辈著名漫画家刘元,祖籍南京,世居南京城南,对家乡风土人情非常熟悉并怀有浓浓的深情。由于长年与南京平民的朝夕相处,故里乡情和民间习俗,自然成为他创作中特有的主题,并经常结合春夏秋冬季节或时令、家乡气候与生存环境,以幽默或纪实的手法,借助当年的《南京晚报》,在连载漫画《小克日记》和组画《周末画刊》中予以展现。通过这些作品,我们在了解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那段历史的同时,也形象地看到,南京广大平民日常生活中,传统民俗民风的实际状况及其中的苦涩。  相似文献   

18.
常天 《纵横》1998,(10)
王晓棠,1934年生于南京,父母专绘画,工诗词,嗜京剧,家中藏书多,她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啃大部头的书:《红楼梦》、《镜花缘》、《三国演义》、《水浒》,还有《茶花女》、《浮士德》、《傲慢与偏见》等等。浩瀚的书海陶冶了她,使她具有与众不同的气质和悟性。一次,面对壁上父亲所绘的国画:一只掠过枝头的黄鹏,题句是“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小小的她,凝视良久,竟自叹  相似文献   

19.
《南京史志》特色鲜明彭城客李文斌作为《南京史志》的一名读者,对特色鲜明的贵刊情有独钟。一是她格调高雅,寓意深远。今年第一期刊登的《香港主权的沦丧与回归》、《谱写秦淮城市建设新篇章》等文章,论述深刻,观点鲜明,其昂扬的格调,深远的意义,时时给人以启迪,...  相似文献   

20.
本刊 《民国档案》2004,(3):26-34
这是中国人以亲历、亲见、亲闻记录下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日记。日记的作程瑞芳女士,系当时南京国际安全区第四区(金陵女大难民所)卫生组组长。日记时间自1937年12月8日至1938年3月1日,逐日记录下了作亲眼所见的日军对金陵女大安全区烧杀奸抢的暴行,以及她在日军南京大屠杀期间的心路历程。程瑞芳亲历南京大屠杀之日记,与名的《拉贝日记》、《魏特琳日记》及《东史郎日记》可以互相印证,堪称揭露日军南京大屠杀罪行的又一重要铁证。题目为编拟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