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溪 《纵横》2009,(8):22-23
我和枫春、杨煜都是土生土长的唐山人,共同经历了1976年7月28目的唐山大地震,共同感受了失去24万多亲人的唐山人。为讴歌唐山人民的抗震精神,我们奋战了300个日日夜夜,创作出交响大合唱《唐山,烈火中再生的凤凰》,在各级党政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使她在纪念唐山抗震十周年之际,登上中南海怀仁堂的舞台,通过中央电视台的现场直播,向世人展示了唐山人民的英雄风貌。时过20余年,两位合作者已于2005年2月、10月相继谢世。今撰写此文,以纪念那次盛会和两位老友,并借此歌颂汶川大地震中中华民族体现出的众志成城的伟大精神。  相似文献   

2.
唐山三支花     
杨乃运 《旅游》2007,(2):76-81
唐山人把评剧,乐亭大鼓,唐山皮影并称为唐山三支花,视为唐山的骄傲。[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吴永超 《旅游纵览》2013,(10):167-168
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产品,会展旅游是世界旅游业重要的客源市场和争相竞争的目标市场。未来会展旅游市场的竞争将更多地表现为品牌的竞争。世博会于 2016年在唐山召开,以本次世博为契机,进一步分析唐山会展旅游品牌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创建唐山会展旅游品牌的对策与措施,对唐山会展旅游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唐山地震发生后,我是新华社总社第一批到达唐山地震现场的三名记者 之一,当天第二次  相似文献   

5.
河北省的唐山陶瓷享誉海内外,这是近几十年的事。历史上的唐山陶瓷虽也产生久远,却一直默默无闻。是明永乐初年山西介休田家范家等移民唐山,和山东秦家常家等差不多也同时移民唐山,带来制作大缸的技术,为唐山陶瓷生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此后移民定居,世世代代为唐山陶瓷的延续和发展作出了不朽的历史贡献。一、扑朔迷离唐山从何时何人开始生产了第一件陶器或瓷器,这难以弄清。但是在远古时代,从唐山的出土发掘可以知道,唐山的古人类活动与北京周口店同期,距今六千年前就有陶器制作使用。从商周战国汉唐以来,都有陶器出土。但是由…  相似文献   

6.
1976年7月6日,朱德逝世。28日,河北唐山大地震,整个唐山化为废墟。重病中的毛泽东听了地震情况汇报后,流泪不止。他的身体在接连而至的震动中更为虚弱。往事、未来在这位伟人的心中交轨重叠。他对守护在身边的华国锋、汪东兴等政治局委员缓缓言道:“中国有句古话叫盖棺定论,我虽未盖棺也快了,总可以定论了吧!我一生干了两件事:一是与蒋介石斗了那么几十年,把他赶到那么几个海岛上去;  相似文献   

7.
1996年,在唐山大地震20周年之际,各大报刊和电视台对新唐山市和唐山人的精神作了长篇报导,看到唐山人民在全国的支持下,又建立起一座美丽的新唐山市,人民生活幸福、精神振奋,我十分感慨,也勾起我20年前参加唐山抗震救灾的一段难忘的回忆.  相似文献   

8.
近期唐山博物馆征集到一件伪满时期的老支票,签发银行是素有"京东第一家"之称的唐山乐亭刘家创建的益发银行。这张老支票不仅见证了唐山乐亭一个家族的兴衰,更是当年日本侵略者通过伪满洲国掠夺东三省资源的见证。  相似文献   

9.
郝魁府 《神州》2008,(4):44-47
唐山是一座具有百年工业历史的沿海重工业名城,被誉为"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唐山资源物产丰殷,历史文化悠久,素有"京东宝地","冀东粮仓"之美誉。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42分53秒,唐山发生了举世震惊的7.8级强烈地震。灾难造成24万多人死于瓦砾,  相似文献   

10.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市属高职院校,与河北省唐山市技师学院实行一体化管理。学院坐落在依山临海、交通便利、工业发达、百业兴旺、素有“中国近代工业摇篮”美称的唐山。伴随着震后凤凰城再次崛起,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也以其“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需  相似文献   

11.
满族知州喜禄与“唐山千人谋反案”向荣清道光十四年(1834),满族进士喜禄由直隶抚宁县知县调任滦州知州。到任不久,就发生了一起震动朝廷的“唐山千人谋反大案”。当时,唐山还只是滦州西部一小镇,但因煤藏丰富,采煤业已经相当普遍。唐山镇一位乡民叫张刚,因采...  相似文献   

12.
唐山是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19世纪70年代开始兴建了开平矿务局(后改为开滦矿务局)和唐山铁路工厂,以后又兴办了启新洋灰公司、华新纱厂,以及电力、陶瓷、钢铁等近代工矿交通企业。唐山解放前,已成为华北工业重镇。1949年唐山工业总产值虽不及天津,却与北平(今北京)相当。唐山的工人阶级集中,1949年唐山工人约有5万人。唐山是我国近代工人运动的发源地之一,是  相似文献   

13.
一群女话务兵在唐山大地震中以军人的信念克服了地震带来的恐慌。她们在岌岌可危的通信大楼里接通了第一条北京到唐山的生命线。她们给许多人带去希望,却不能帮助唯一的唐山籍同事查询其家人的情况。为了安慰那些想急于知道亲人下落的人们,她们不得不说起“谎话”……《唐山大地震时的女话务兵》讲述的是这一个个真实而又感人的故事。  相似文献   

14.
简述唐山境内明代长城的走向及保存现状孟昭永图一:唐山境内明长城位置图唐山地处华北东部,北靠燕山,南临渤海。这个地区历来是中原通往我国东北地区的必经之路,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长城就分布在境内北部,燕山山脉南坡,沿山脊自东向西北延伸,成为华北平原的北部屏障...  相似文献   

15.
<正>我原是个开滦煤矿工人。解放后,是党培养我上了工人速成中学,又上了大学,成长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从事教育工作轻车熟路数十年,唐山地震的灾难把我推向了教育的新领域。一所新型学校唐山"7.28"大地震,使数千名儿童失去了双亲,沦为孤儿。  相似文献   

16.
<正> 时间:2006年6月—2007年4月主题:爱唐山·游唐山·品唐山展示:唐山市所有参评的旅游景区将在《唐山晚报·星期5》封面(彩)、《唐山晚报》旅游休闲专版(周一 B3版)、唐山旅游咨询网站(WWW.TSTISC.CN)分别发布形象展示。评选方式:此次评选将采取公众投票与专家评审相结合的方式,综评确定唐山魅力旅游景区名单。  相似文献   

17.
本刊第一期曾发表新华社记者张广友同志写的《唐山大地震即日采访记》一文,现再发三篇亲身经历地震的文章,以飨读者。此三篇文章亦选自唐山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的《唐山大地震百人亲历记》(即出)一书。  相似文献   

18.
本刊第一期曾发表新华社记者张广友同志写的《唐山大地震即日采访记》一文,现再发三篇亲身经历地震的文章,以飨读者。此三篇文章亦选自唐山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的《唐山大地震百人亲历记》(即出)一书。  相似文献   

19.
本刊第一期曾发表新华社记者张广友同志写的《唐山大地震即日采访记》一文,现再发三篇亲身经历地震的文章,以飨读者。此三篇文章亦选自唐山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的《唐山大地震百人亲历记》(即出)一书。  相似文献   

20.
<正> 7月是个多雨的季节,一场蒙蒙细雨消减了夏日的炎炎酷暑。坐在乘客杂乱空气污浊的长途客车上,看着如画的绿野被雨水淋湿后满世界的苍翠,心情顿然好了许多。一路上,破旧的大客车前面的雨刷有气无力地左右摇摆着,但依然刷不净那模糊不清的挡风玻璃。我们二人就这样一路走进了唐山的地界。30年前的1976年7月28日,一场罕见的大地震将有着雄厚工业基础的唐山在顷刻间夷为一片废墟,24万人在这场灾难中丧生。我们走进唐山的时候距这场灾难的30周年纪念日仅仅还有3天。但是,我们却是为了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