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物》1981年第12期刊载《天地会"钟灵堂"伍两布币初探》一文,文内对布币票上的诗句读法按"方、王、昂"押韵。我认为应该从右到左,按"昂、方、王"押韵来读: 龙盘迥水气昂昂钟灵灵光光万方  相似文献   

2.
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上海市博物馆,为庆祝建国三十周年而举办的捐献文物展览会中展出了一张天地会"锺灵堂"伍两布币。这张以货币为凭信的天地会实物,尚属初见,引起了史学工作者及古币爱好者的重视(图一)。天地会为清代民间秘密结社之一,相传创立千1674年(清康熙十三年)。因"拜天为父,地为母,日为兄弟,月为姐妹"故名。该会以建立山堂、结盟拜会等形式,组织群众。太平天国革命前后盛行于东南诸省和长江流域,其支派甚多:如东南沿海有小刀会、红钱会、金钱会等名称;两广和湘赣地区有三合会、三点会、串子会、边钱会、红黑会等名称;长江流域有哥老会。关于天地会的活动,据清咸丰时的钦差  相似文献   

3.
秦宝琦 《民俗研究》2009,(4):135-147
天地会《会簿》是会内秘籍,持有侩簿》即可纠人结会并充当会内首领,向来秘不示人,故鲜有流传。《会簿》是研究天地会起源的重要史料,颇受学者关注。以往研究者多限于考查《会簿》之流传顺序。本文通过对档案史料及多种《会簿》抄本之考察,认为《会簿》乃出自下层社会草根文人之手,乾隆末年嘉庆初始见雏形,内容简陋,其后经不断增删修改,情节逐渐丰富繁衍,成同年间始告定型。  相似文献   

4.
收藏钱币的一位朋友给了我一个方孔钱的拓影.正面是“吉星棋照”,背面是“ ”。这是天地会制造的铜钱。天地会是清代的秘密结社.成员以下层劳苦民众为主,包括部分农民、小手工业者、小商贩、运输劳力及江湖流浪者。该会与以往的江湖聚会一样。倡导“顺天行道”、“劫富济贫”。以“反清复明”为宗旨。天地会利用拜会结盟的形式来联络人员,结会时要举行象征性的歃血仪式,即嘴唇要涂上牲畜的血。  相似文献   

5.
约了一群知识界朋友看杨小凯生前最后一次见证录影。他的指甲因为化疗全掉光了,镜头里,小凯一边讲着,一边不断用纸巾揩去指头流出的脓。君衍是小凯的学生,讲他和老师的交往,说见证前一天小凯担心自己顶不住10分钟,结果声情并茂,谈了一个多小时。但那天之后,他身体就完全不行了。君衍感叹说,法国一位经济学家,和小凯的学术声望差不多,他们几乎同时收到医生的"死亡通知书"。那位经济学家没捱到两个月。小凯的精神气质,接受基督信仰后,  相似文献   

6.
天地会创始人是谁,近一个世纪以来至今仍未有统一的认识。笔者认为天地会早期传会时传授的手诀、歌诀,有着浓重的佛教气息,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过去明末志士或郑成功创会说,大概未注意及此,单纯考虑政治需要。应该看到这与创会人的个人经历有关,故不揣浅陋,初探如下.请予批评指正。一、天地会手诀源于佛教“手印”清初出现过一些倏起倏灭,短命的秘密帮会。它们用的联络暗记均用实物。如康熙时福建的南北斗会,会员穿特殊标识的鞋子;雍正时出现的边钱会用半边铜钱,铁尺会用一根铁尺;乾隆初的小刀会用一把小刀等。无非创会人的社…  相似文献   

7.
对天地会这一民间结社组织的研究,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然而关于天地会起源的年代,则存在诸多歧异。《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卷Ⅱ“天地会”条称,天地会为:“清代秘密结社。又名‘洪门’,俗称‘洪帮’。是清代历史上一个重要秘密结社组织。”“天地会创立的时间,有几种不同说法,  相似文献   

8.
天地会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秘密结社组织之一,中国近代会党中的一大派别。它有许多别名、分支,会内又称洪门。它在清代和近代都起过重要作用,产生过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是中国近代史、社会史、华侨史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一百多年来,它一直为中外学者所瞩目。在天地会研究中,起源问题是个无法回避必须解决的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天地会性质的判定、天地会历史发展的分期以及对天地会社会功能、历史作用的评估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由于天地会内部所传文件多质词隐语,且又互相歧异,对此要不要进行仔读?怎样释读?史学界皆聚讼已久,众说纷坛…  相似文献   

9.
一个时期来,围绕着考据学的问题,史学界发生了不少争论,同时旁及对乾嘉学派的评价,以及今后史学发展方向问题。一些人提出了“回到乾嘉时代去”的口号,另一些人则担心史学家会重新钻进“象牙塔”,我则有些不以为然。考据学派本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中国历史在近两百年内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在今日商品大潮汹涌澎湃的中国,史学家会真的钻进所谓“象牙塔”,回到“乾嘉时代”去吗?我有些不信。我倒想到一个问题,从中国史学的现状看,从培养一代史学新人的角度看,是否应对“考据学”作必要的评价,并使之成为新史学的重要因素呢?因为我认为,…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秦宝琦与美国圣母大学(Natre Dame University)历史系穆黛安(Dain Murry)合著的《天地会的源流》(The Origins of the Tiandihui)一书(英文版),已由美国斯坦福大学出版社(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出版。该书系依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和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档案资料,并参之以大量文献资料及实地考察的成果写成。书中不同于以往史学界认为天地会以“反清复明”为宗旨而创立于康熙甲寅或雍正甲寅诸说,主张天地会是清中叶经济发展与社会矛盾的产物,是下层群众为了互济互助与自卫抗暴而自发结成的社会  相似文献   

11.
(一) 天地会是清代民间的一种秘密结社,流行的地区主要是在长江以南。它的名称很不一致,三合会、三点会,双刀会,小刀会、清水会、匕首会等都是它的别名。它对外总称天地会,对内自称洪门。天地会的各种名称都包含有一定的含义。因为它“尊天为父、尊地为母,”入会时要祭拜天地,所以拜五祖诗中有“拜天为父、拜地为母”的诗句,由此定名为天地会。为什么称三合会呢?因为传说中聚会的地方是在三合河;洪门对联中也有“三河合水万年流”的句子;始祖朱洪英等都葬  相似文献   

12.
多年来,关于天地会的钱币问题始终是钱币学界十分重视的一个问题。从收藏价值而论,因为天地会的钱币数量很少,收藏价值较高;而从学术价值而论,它是下层民间秘密结社所留下的为数不多的实物史料,也很有研究价值。从本世纪三十年代以来,有些从事钱币研究的学者根据藏...  相似文献   

13.
明代的秘密社会与天地会的渊源陈宝良天地会起源于明季的说法,最早是由王重民根据明末潘季训《兵部奏疏》中《擒获妖党》一疏提出来的。本文考察明代秘密社会状况,独辟新角度,对天地会起源提出两条直接证据:第一,天地会之名见于万历初年,大致比潘季训的上奏早三年,...  相似文献   

14.
天地会即洪门,最初只是产生于福建一个民间秘密结社。后来发展到台湾、两广、江西、云贵、湖南、江浙等省,并由华侨中的洪门成员带往海外,在东南亚及美洲华侨、华人中广为流传,无论在国内还是海外华侨、华人中,都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势力。天地会在中国历史上超过重要作用,曾在我国人民反抗国内封建统治与抗击外国侵略势力的斗争中,冲锋陷阵。海外洪门,也曾多次组织东南亚华侨中的洪门成员和其它华侨,反抗西方殖民统治。毋庸讳言,  相似文献   

15.
清华简《系年》的内容多可与■羌钟铭文参证发明。《系年》可以澄清■羌钟铭文的一些疑啎,如"隹廿又再祀"的理解,再如"■"、"■"等字的释读。《系年》与■羌钟均记载了公元前404年三晋伐齐之战,结合相关文献,得以进一步还原该事件的始末。■羌钟与《系年》均涉及齐长城,由《系年》引发的是否存在济水沿线的齐长城的问题,尚难论定。  相似文献   

16.
最近,笔者应邀去一位日本泉友家中作客。泉友取出多年收集珍藏的中国古泉币,让我大开眼界。此友收集的中国历代古泉品种繁多,且不乏精品。我对其中一枚皇帝通宝颇感兴趣。此泉传世熟坑,黄铜质,小平式样,背有满汉文“宝浙”,铸造精美,应属清朝晚期天地会所铸之币,系真品无疑。此泉版类较多,背满汉文“宝浙”即其中的一种。  相似文献   

17.
李寅 《文物春秋》2010,(3):22-25
清王朝崛起于东北地区,破关入京定鼎中原后,沿承两千余年以长城为险的历史从此结束。康熙二年(1663年)为修建顺治帝孝陵,将蜿蜒在清东陵后龙昌瑞山上的长城拆除,使万里长城在此断开,代之而起的是皇家陵园的城垣建筑。  相似文献   

18.
刘节(1901年~1977年),我国古史研究专家,长于古文字学、古地理学、考古学和思想史。字子植,浙江省永嘉县人。1926年毕业于上海国民大学哲学系,随入北京清华大学国学研究所,从师梁启超、王国维。在清华期间,先生于史学研究已崭露头角,发表了一些精辟的论文,其代表作是《洪范疏证》和《好大王碑考释》。《洪范》是《尚书》一篇名,旧传为商末箕子向周武王陈述的“天地之大法”,即帝王统治人民的各项政治、经济原则,盛行于秦汉时期。是篇著作的年代  相似文献   

19.
1904年秋天,19岁的熊成基离开故乡扬州,进入安徽练军武备学堂学习,后又考入南京炮兵速成学堂,毕业后,被任命为安庆新军炮营队官。 熊成基求学期间,结识了不少革命志士,决心推翻腐朽的清王朝。1908年秋天,清政府组织新军在太湖举行秋操,安庆城内空虚,熊成基等人决定策动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利用秋操的有利时机,发动起义。他们当即推举熊成基为起义军总司令。10月26日,起义  相似文献   

20.
秦宝琦 《清史研究》2020,117(1):152-156
正荷兰著名汉学家田海所著《天地会的仪式与神话——创造认同》,已经由李恭忠教授译成中文,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田海是国际著名的汉学家,该书是荷兰莱顿大学《汉学丛书》的第43 种,由欧洲知名学术出版机构Brill公司出版。田海(Barend J. Ter Haar)毕业于荷兰莱顿大学,师从著名汉学家许理和(Erik Zürcher)教授,并且在中国辽宁大学和日本九州大学留学。1986 年起任教于莱顿大学,1994—2000 年任德国海德堡大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