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素有“天下山水之胜在蜀,蜀之胜曰嘉州”称誉的古城乐山,经历三千多年的历史发展,古代乐山人民留下了著名的东汉岩墓群,唐代石刻佛像、古建筑、古塔等古文化奇迹,分布于三江流水之畔,掩映在碧翠的群峰密林,融和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构成一幅天然图画,成为名扬海内外的著名胜地。在众多古文化遗迹中、有一处闪烁着艺术光辉的石刻奇观,它就是被誉为乐山“千佛岩”的唐代石刻佛像。  相似文献   

2.
(一)秋阴漠漠,暮雨潇潇。1938年11月22日午后4时,叶圣陶率家离开重庆,乘这一年末一班上水轮船,冒着风寒、滩险和盗匪的危险,经过六七天的艰难跋涉,于29日夜到达自古称为"嘉州"的乐山。"天下山水在蜀,蜀山水在嘉,嘉山水在凌云"虽系古人夸饰之辞,但汉嘉  相似文献   

3.
宋代嘉州丰远监铁钱铸造考述胡方平嘉州,汉为犍为郡南安县地。西汉已有邓通铸钱,所铸“邓通钱”曾布天下。三国蜀汉时期,诸葛亮治蜀,铸行“直百五铢”,可能即以犍为为点①。北宋初年,蜀中“听仍用铁钱”,四川铁钱铸造进人高潮,嘉州因丰富的铁矿资源和悠久的冶铁业...  相似文献   

4.
乐山嘉州古城位于四川乐山市朗江、大渡河两江汇流处,西距青衣江与大渡河汇流处不过2公里,故习称位于三江汇流处。从先秦时期“蜀王开明故治”起,经秦汉设南安县,北周设嘉州,南宋置嘉定府,至今已有近三千年历史。因嘉州之名,延续最长,故遗留古城称为“嘉州古城”。1994年1月4日经国务院公布乐山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后,嘉州古城越来越引起世人的关注。一、嘉州古城的地理条件嘉州古城所在三江汇流处在地质构造上届距今1亿4千万年的白垩系上统央关组地层,为厚达364米的砖红色长石石英砂岩,出露岩层经多年风雨、河流侵蚀沉积形成三江…  相似文献   

5.
周涛 《巴蜀史志》2007,(2):34-35
四川乐山古称嘉州,这里三江环绕,依山傍水,风光秀丽,自古来就是文人墨客荟萃之地。唐代女诗人薛涛年轻时曾寓居嘉州,在遍考嘉州名胜古迹、风土人情后写下了《题竹郎庙》、《忆荔枝》、《赋凌云》等赞颂嘉山嘉水的优美诗篇,吸引了当时诸如白居易、元稹、刘禹锡等一大批文人雅士来嘉州旅游唱和。薛涛并以自己西川节度使韦皋幕僚(侍酒、校书)的特殊身份参与了当时古嘉州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特别是参与了开凿乐山大佛(当时为“凌云弥勒大像”)收尾工程的建设。韦皋主持的凌云大像收尾工程包括:“莲花宝座至膝”、“通体设色”、“佛窟小龛”、“韦驮护法”、“九曲栈道”、“大像阁”等工程,历时十五年。  相似文献   

6.
峨眉山为中外著名的旅游圣地,雄踞于四川盆地西南。高差2600余米,主峰海拔3099米,巍峨绮丽,遐迩闻名,素有“天下名山”、“峨眉天下秀”之称。 乐山大佛位于乐山市城东,大渡河、岷江、青衣江三江合流处,是国家级的风景旅游胜地。古有“上朝峨眉,下朝凌云”之说。世界著名的乐山大佛矗立于凌云山临崖处,大佛体态匀称,神势肃穆,依山凿成,临江(衤危)坐。始建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  相似文献   

7.
乐山,初名嘉州,后称嘉定,曾是州、府治地。有州之名始于魏,有府之名始于宋。州府志始于宋,由嘉州刺史吕昌明“本图经而增广之”。明清间相继有《嘉定州志》、《嘉定府志》等问世,详细地记载了乐山的历史与现状,但历经沧桑。逸失颇多,现唯存清嘉庆和同治《嘉定府志》两种版本,前已残缺不全,后有完整版本的已不多见。  相似文献   

8.
194中国文物古迹游三大高潮活动之一的乐山国际旅游大佛节,将于94年5月18日至25日在四川乐山市拉开帷幕。 乐山旅游大佛节依托举世闻名的乐山大佛和佛教圣地峨眉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将观光游览、佛事、文化活动和招商经贸活动有机结合起来。集中展示乐山的佛文化、古文物、名山名景点和地方民风民俗的精华。显示乐山以‘山、水、佛、人’为特色的旅游资源优势。 乐山古称嘉州。位于川南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三江汇流处。物  相似文献   

9.
一、峨眉山峨眉山,位于川西盆地西南部,主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襟带乐山、夹江、犍为、峨边;远眺贡嘎、瓦屋、大雪山;俯视岷江、大渡河、青衣江。群峰叠翠,碧流奔泻,浩浩千里,气象万千。关于峨眉山的记载,最早据《华阳国志·蜀志》说:“杜宇以褒斜为前门,熊耳、灵关为后户,玉垒、峨眉为城廓。”《华阳国志》记蜀中名山说:“青城,峨眉为坤维之巨镇。”《金陵随笔》说:“蜀人绘蜀山作六图,一日峨眉,去嘉州龙游县三百余里,为六山之最。”《益州记》及《寰宇记》记载:“峨眉山在南安界,两山相对如峨眉。”《水经注》记载说:“去成都千里,然秋月澄清,望见两山  相似文献   

10.
谢艳霜 《神州民俗》2009,(10):72-74
本文从“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为切入点,参考历代注解,剖析其内在涵义,深入探讨其中所包含的比德美学观及其对中国文学艺术的深远影响,并通过中西比较以揭示中国美学之独特意蕴。  相似文献   

11.
南宋张邦基《墨庄漫录》云“凌云大像碑记……韦皋撰文,记造佛之始末;张绰书,其碑甚丰,字画雄伟。”可见韦皋确实刻过碑。不知何故,南宋以后,人们认为这个碑毁了。《乐山县志》:“嘉州凌云大像记……碑毁已久,今寺门所立,乃明州牧魏瀚建。”估计明代成化年间嘉定知府魏瀚是依文献记载重刻此碑的。这个碑现在也找不到了。《嘉定府志》和《乐山县志》都收录有这篇珍贵的碑文。1945年(乙酉)凌云寺住持果静请乌尤寺遍能(宏  相似文献   

12.
乐山市中区地处岷江、青衣江、大渡河汇流之处。秦始名南安,汉南安县、唐嘉州、宋嘉定府、元嘉定路、明嘉州、清嘉定府。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始名乐山。建国后为乐山专区所在地。1985年,改乐山县为省辖市,同时将乐山市区、城郊区、茅桥区、安谷区、苏稽区、土主区划为乐山市中区。乐山市汉代属犍为郡,交通方便,经济文化发达,是犍为郡的重要地区之一。为探索汉代南安县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情况,笔者近几年来除多次参加乐山市中区崖墓的集体调查外,并利用业余时间进行了若干次的单独调查,现将所获资料综合整理,介绍于后。  相似文献   

13.
康熙(1654~1723)是清代最有作为的开明皇帝,在位61年。他曾四下江南,三征西域,收台湾,靖东北,一统寰宇;修明政治,疏浚河运,使国强民富,社会安定,天下和乐;经文纬武,选贤任能,开博学鸿儒科,网络天下英才。 清代取士,沿袭明代科举制度,博学鸿儒科前所未有,是康熙独创。康熙继位之初,天下并不大平,内有权相当道,外有周边少数民族和前明残余势力的叛乱,朝廷人才匮乏,而满腹经纶的前明文人学士却抱着宁肯饿死、不食“周粟”的思想,不愿与清代学子为伍,拒绝参加科举考试,并做布消极舆论,惑乱人心。因此,…  相似文献   

14.
在民国割据称雄的军阀集团中,滇系是比较特殊的一支地方军事势力,“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未治”,这句话不但适用于四川,也同样适用于包括了云、贵、川的整个大西南。  相似文献   

15.
Patrol途乐——“沙漠之王”继挑战沙漠越野极限后,以君临之势挑战长白山冰雪极寒,再次以顶级的越野性能实现全地形的强悍征服,彰显“天下路,皆通途”的越野王者气魄。  相似文献   

16.
正在位于峨眉山麓的古嘉州乐山,岷江、青衣江、大渡河在这里汇流。盛唐时为镇三江水患,于波涛汹涌的汇流处开凿了崔巍的乐山大佛。乐山自古以来都是南丝路上的重要节点,溯江而上可达省会成都,连接西北丝绸之路;顺流而下可经金沙江、长江,前往渝、滇、黔和东南亚地区。这里山环水绕,码头众多,帆樯林立,百舸争流。郭沫若年轻时所写的《夜泊嘉州》里有两句诗:"三两渔火疑星落,千百帆樯戴月收",描写的就是乐山水运码头的盛况。在这些繁忙的码头港口上,不仅集散着南来北往的各种货物,也迎送着南来北往的文人  相似文献   

17.
卷首语     
《山茶》2010,(1):4-4
仁者与智者子曾经曰过: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雍也第六》)这个著名的论断常被我庸俗化为一种“有色眼镜”.  相似文献   

18.
近代四川铜币考黄友良四川铸造铜币始于西汉。《史记》、《汉书》之《幸传》皆记汉文帝赐邓通“蜀严道铜山,得自铸钱。邓氏钱布天下。”公孙述据蜀时,“废铜钱,置铁钱官”①。刘备获益州后,用刘巴之言,铸直百五铢钱②。成都南较场侧502厂工地曾出土直百五铢钱,即...  相似文献   

19.
卷首语     
《华夏地理》2010,(1):4-4
仁者与智者子曾经曰过: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雍也第六》)这个著名的论断常被我庸俗化为一种“有色眼镜”.  相似文献   

20.
李海芳 《神州》2012,(4):104-104
正如我国古代思想家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在长期的初中英语教学实践活动中,认识到了一点,那就是只有充分的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才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促进学生循循善诱的学好英语,才能达到初中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这也印证了爱因斯坦的那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