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首先,我代表北京师范大学对《何兹全文集》的出版表示祝贺,向何兹全先生表示敬意;对莅临《何兹全文集》首发式暨何兹全学术思想研讨会的来宾、专家学者致以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何兹全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何先生学识渊博,德艺双馨,成就卓著,为我国历史学科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何兹全先生的这部《文集》,就是他从事学术研究七十多年的结晶,集中地反映了他的学术成就、治学理论、方法以及他关心民族命运、国家发展的爱国情怀。《文集》的出版,是史学界的一件喜事、盛事,它必将对我校乃至我国的历史学…  相似文献   

2.
今天能受袁贵仁副部长委托出席《何兹全文集》首发式暨何兹全学术思想研讨会,我感到十分荣幸。六卷本《何兹全文集》堪称大作,是何先生几十年如一日学术追求的结果,它的出版是我国历史学界的一件大事,也是哲学社会科学界的一大盛事。我代表袁贵仁副部长及社科司向何兹全先生表示热烈的祝贺!何兹全先生堪称一代大师,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教学和科研生涯中,始终坚持唯物史观,淡泊自守,孜孜以求,继承了中国史学重材料、重考证的优良传统,形成了宏观与微观并重、理论与材料并重的学术风格,其史学思想特色鲜明。他提出了“汉魏封建说”等一系列极富…  相似文献   

3.
何兹全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为我国的历史学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的道德、文章堪称楷模,令人敬仰。2006年10月21日,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和中华书局联合举行了《何兹全文集》首发式暨何兹全学术思想研讨会,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著名历史学家何兹全先生和夫人郭良玉先生到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何鲁丽,新闻出版总署署长龙新民,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刘川生,教育部社科司副司长袁振国,中宣部出版局副局长周惠琳等领导参加了会议。中国史学会副会长郑师渠代表中国史学会致辞。著名学者林甘泉、齐世荣、陈国灿、孟…  相似文献   

4.
何兹全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其名著《中国古代社会》体现了他重要的学术观点——汉魏封建论,《中国古代社会》以社会经济变化为主线,论证了汉魏封建说的观点,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是汉魏封建说的代表作。本文从汉魏封建论的史学价值出发探讨了何兹全先生的重要史学思想。  相似文献   

5.
2011年2月15日20时,101岁的史学泰斗、教育家何兹全先生,在北京二炮总医院驾鹤西去。作为当年史语所最后一位老人,何兹全的离去,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相似文献   

6.
历史的道路和历史学的道路──读何兹全先生《历史学的突破、创新和普及》王子今何兹全先生著《历史学的突破、创新和普及》一书新近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这部书共收入31篇文章,其中有7篇是为一些历史学读物所写的序言,另外24篇都是历年(主要是1980年以...  相似文献   

7.
中国史学会副会长郑师渠教授受李文海会长的委托,宣读中国史学会的贺信。尊敬的何先生:欣闻您的文集《何兹全文集》出版,谨向您及夫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和由衷的敬意!文集的出版,是您一生心血的结晶,同时,也是中国史学界的盛事。相信这部煌煌巨著将对我国史学的发展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先生是今天中国史学界年事最高的史学大家,德高望重。先生从事学术研究已长达七十年,成就斐然,尤其在中国古代社会、寺院经济和汉唐兵制等研究领域,创获极多,赢得了国内外很高的学术声誉。与此同时,先生长期在高校执教,桃李满天下,为史学研究培育了众多后起之…  相似文献   

8.
<正>2010年9月12日,"祝贺何兹全教授百岁华诞暨八卷本《中国中古社会和政治》首发仪式"在北京师范大学英东学术会堂隆重举行。此次会议由北京师范大学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承办,有关领导、学者通过回顾何兹全先生百岁历程,总结何先生的学术贡献,展示何先生热爱祖国、孜孜育人、潜心治学、品质高洁的大家风范。现将与会学者与嘉宾对何先生的评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何兹全教授与中国古代史研究──为祝贺何先生85寿辰而作安作璋1985年,何兹全先生在其主编的《五十年来汉唐佛教寺院经济研究》一书的序言中,曾用"老牛自知夕阳晚,不用着鞭自奋蹄"两句话勉励自己。何先生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半个多世纪以来,他一直在史...  相似文献   

10.
一部雅俗共赏的《三国史》薛军力三国史的研究近来出版了好几本专著,何兹全先生的《三国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应该说是其中很有特色的一部。这是一部高等学校的教材,但也是一部雅俗共赏的史学著作。所谓“雅”,它包含了作者对三国史几十年研究的心得...  相似文献   

11.
何兹全著《三国史》读后蒋福亚何兹全先生致力于中国古代史研究达60余年,硕果累累,尤精于魏晋南北朝史研究。新近出版的《三国史》,全面、系统和深入地阐述了魏、蜀、吴三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学术思想等内容,是我国断代史研究著述的可贵成果。何先生称其《...  相似文献   

12.
在何兹全同志85周年华诞学术座谈会上的讲话白寿彝今天我很高兴,能参加何兹全同志的85华诞学术座谈会。首先向兹全同志表示祝贺,祝贺他的85周年寿诞,祝贺他在科学长流中不断前进。何兹全同志是我们系的老教师,他和我的关系特别密切。因为从他在师范大学当教师的...  相似文献   

13.
1989年12月16日,我们拜访了何兹全先生。何先生是北京师范大学历史教授、博士生导师,在魏晋南北朝史研究方面卓有建树。何先生向我们谈了他的治学道路,治学感受,并对史学的重要性,史学界的现状谈了看法。何先生在学术上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正象他引用古人的话那样:“择善而固执”。解放后,何先生从海外归来。长期以来,他除教授秦汉史、魏晋南北朝史等课程、培养研究生外,还一直兼任系行政工作。在教学与工作双重重担下,著作不断问世。五十年代他出版了《中国古代及中世纪史讲义》、《秦汉史略》,六十年代出版了《魏晋南北朝史》,八十年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社会》一书,是著名史学家何兹全先生数十年来在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史领域辛勤探索的结晶,是全面、系统地阐述魏晋封建说的一部著作。它对商周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形态进行了纵向的研究和横向的剖析,精辟地论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由来、发展和向中世纪的转变。它不仅在学术上具有重要的价值,而且在研究方法上也多有建树。现就读书所得,谈谈我自己的粗浅体会。首先,何先生以高度的理论勇气和创新精神,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建构了一个严密完整的魏晋封建说体系,使魏晋封建说更臻成熟、更加理论化了。这个体系包括:(一)商周  相似文献   

15.
不断开拓、不断创新的学术道路──何兹全先生学术成就概述陈琳国何兹全师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是德高望重、和蔼可亲的长者,我有幸从何师问学,十余年来,恩师谆谆教导,耳提面命,使鲁钝如我也能有少许长进,而我对何师的学术道路和学术成就也逐渐有了一些肤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括号内数字分别为期数和页数 )中国史学史教本·题记白寿彝 ( 1 1 )………………………………………………………………同心同德 继往开来郑师渠 ( 2 1 )…………………………………………………………………《〈晋书·食货志〉校注〈魏书·食货志〉校注》序何兹全 ( 2 3)………………………………………学习何兹全先生齐世荣 ( 4 1 )………………………………………………………………………历史普及与历史题材影视片———访龚书铎教授许殿才 ( 4 2 )……………………………………·怀念白寿彝先生·无尽的思念李松茂 ( 1 3)…………  相似文献   

17.
一九九八年九月十七日,我们与北京师范大学史学所吴怀祺教授、向燕南副教授等人,按照事先的约定,来到当代著名史学家何兹全先生的寓所。这时,何先生已经工作一阵子了。八十七岁高龄的何先生,早晨照常到户外活动,散步或打一套太极拳。简单地吃过早饭后,他就在书房开...  相似文献   

18.
在郑天挺先生百年诞辰之际 ,南开大学、北京大学两校历史系共同编辑出版了《郑天挺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中华书局 ,2 0 0 0年 ) ,以缅怀这位著名史学家、教育家的贡献。文集大致可分为回忆、论著以及有关郑先生生平·著述等三个部分 ,书前附有郑先生的照片及手迹。昔日曾受教于郑先生 ,而今已成知名学者并在相关领域作出很大贡献的何兹全、吴相湘、杨志玖、张守常、田余庆、冯尔康先生等几代学生以及先生哲嗣郑克先生撰写了回忆文章 ,表彰了先生的道德、学问 ,为我们了解郑先生提供了更为直接而生动的素材。研究论著共约 30余篇 ,主要…  相似文献   

19.
<正>商传先生著《走进晚明》一书于2014年7月由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为何兹全先生主编的《中国近世社会和政治研究丛书》成果之一,是一部对晚明社会转型问题深入研究的力作。"晚明时代"所探讨的内容始于万历初年,至弘光政权的覆灭为止,前后经历了大约半个世纪。弘光以后的南明政权,存亡于战乱之中,没有了繁荣景象,与晚明时代商品生产条件下的社会生活场景,已迥然不同。关于晚明时代开始发生社会变迁的观点已为目前许多学者所认可和探讨,商传先生则进一步提出以"国家权力的异化"来解释明朝何以在社会转型过程中逐渐走向灭亡,认为"晚明时代国家权力没  相似文献   

20.
1995年魏晋南北朝史研究综述牛亚君马晓锋操晓理对于魏晋南北朝史来说,1995年仍然可谓是个丰收年。除何兹全的《三国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余太山的《两汉魏晋南北朝与西域关系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汪征鲁的《魏晋南北朝官制研究》(福建人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