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0 毫秒
1.
中国篆刻起源于春秋时期,兴起于战国时期。秦汉篆刻极盛。从魏晋南北朝至宋元,是篆刻的发展期。其中隋唐大大拓展了印章的功能,宋元则有文人书画家参与印章创作,促使印章功用由凭信为主向艺术欣赏为主过渡。明以后,篆刻艺术进入高潮期。清代篆刻艺术大为兴盛。  相似文献   

2.
要知道篆刻艺术,得先了解印章的历史源流,篆刻从印章发展到形成独立的篆刻艺术门类,有一段漫长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3.
20世纪60年代在曲阳县晓林村王氏旧宅中刨树时,出土了200多枚石质古印章。经考,这批篆刻印章应是河北曲阳县晓林村王耀甲和其子王骥二人的作品,时间属清末民初,为我国篆刻学的历史研究增添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4.
印章,是我国古代文化传统中的一个亮点。它历史悠久,早在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时期,作为权力的象征和社会交往的凭证,已开始使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时期的古代印章,是我国篆刻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经过千年沉寂,到明清,又崛起灿烂的流派印章艺术,涌现出不少不同风格的篆刻家。20世纪50年代后,篆刻艺术得到了广泛的发展,成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装点着时代文明的春天。  相似文献   

5.
“恨不四烈士”,是1927年的春末我的曾祖父牟鸿勋为自己篆刻的一枚印章。说起这枚印章的来历,还要从辛亥首义三烈士说起。  相似文献   

6.
“恨不四烈士”,是1927年的春末我的曾祖父牟鸿勋为自己篆刻的一枚印章。说起这枚印章的来历,还要从辛亥首义三烈士说起。  相似文献   

7.
孟耀虎 《收藏家》2008,(7):38-40
我国篆刻艺术源远流长。考古发现早在战国时期人们已经使用印章,及于秦汉时代,玺印已经盛行,汉印的成熟引领了两千多年来中国的篆刻艺术。魏晋六朝的印章,还保持着汉印的风格,以实用为主。隋唐至宋代,印章艺术却并没有得到发展。相反,由于以往佩印习惯的消失,私印很不发达。官印较多,印文篆写得屈曲盘旋,篆文也时见谬误,  相似文献   

8.
古代印章,是作为一种实用之物来制造的。在印章制造中,实用性是决定因素,而艺术美处于服从地位。秦汉印的制造虽然是以实用为目的,但也伴生着艺术创造。秦汉印的篆刻美,有着人们本能地按照美的规律制造实用物的成分,也有随着印工们审美经验的长期积累进行的有意识的篆刻艺术创造。  相似文献   

9.
<正>引言到目前为止,我们还不具备形成一部比较准确比较系统的"中国玺印篆刻艺术史"的学术条件。所谓学术条件,至少应当解决:若干重要印史阶段上现有实物资料的认识盲区;各个时代玺印和重要文人篆刻家与篆刻流派风格的准确评判;各个时期印章制度、印章应用状况及其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关系的深入解读。从明代以来印学发展的成果与目前的状况来看,以上诸方面是很不平衡的。三者之中,尤以准确认识各个阶段印章的形式、风格特征为构建印史论述体系的首要前提。换而言之,玺印与早期文人篆刻作品的鉴别无疑是印史研究基础性的  相似文献   

10.
王萌 《沧桑》2013,(5):198-199
篆刻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图案艺术的构成形式法则在篆刻的方寸空间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它是由古代实用玺印演变而来,并由古代印章镌刻技术发展创新而来的中国特有的传统艺术。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对篆刻艺术的普及和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我业余爱好篆刻,因此注意收藏印章、印谱、印记盒以及相关资料,久而久之,日积月累,颇有收获。  相似文献   

12.
小荷 《神州》2012,(19):62-67
素有"四大印石"之首美称的寿山石,其印章常以"芥子之中纳须弥"的气势,深得文人墨客及王公贵胄所钟爱和青睐,也是许多寿山石收藏者所最为注目的"绝代佳人"。寿山、青田、昌化、巴林是我国著名的四大系印章石。其中,寿山石因产于福建北部寿山乡而得名,寿山石印章材质有130多种,近千年的开发使得印章石材已经接近枯竭。材质的稀缺,再加上名家篆刻,名人使用,寿山石印章作为经典藏品的价值如日  相似文献   

13.
专门从事篆刻与书画的艺术家,一般都有不少印章,或自刻或他刻.明清篆刻艺术大力发展,异军突起,形成独立的艺术门派,特别与书画的结合,从形式到内容都起了很大变化,更奠定了篆刻在艺术上的地位,闲章也得到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4.
篆刻是一门艺术,艺术要靠技术的精熟作支撑。因此,为须掌握字法和篆法。印章的章法,刊刻的刀法,各门精深熟练,才可能创作出佳品。  相似文献   

15.
印风臆说     
<正>什么是印风?笔者以为印风是篆刻印章的外在式样所呈现的风格特征,所体现作者的情绪、个性及审美意识和审美取向。当下中国篆刻艺坛印风各异、流派纷呈。古典印风、秦汉印风、现代印风、当代印风、写意印风、工稳印风、流行印风……争奇斗妍,  相似文献   

16.
梁华京 《收藏家》2006,(6):51-51
印章篆刻是我国特有的一门艺术。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发掘中,发现棺椁两厢整齐地堆放着一排排竹笥,每个竹笥都用绳索包装捆扎,在捆扎接结的地方都用青泥团包裹着,青泥团上有很清晰的凸起印文—侯家丞,这便是古代使用印章的遗迹。中国使用印章的历史,从考古所得的遗存看,可上溯到3000多年前的商代(约公元前16世纪-前11世纪),河南安阳商代墓葬遗址中曾出土过印章,印面是四角内收的方形,称为ㄈ字形,印文是小鸟的图像。这种印章在春秋战国时也很普遍,称为肖形印。中国的文字经历了甲骨、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几个书体演进阶段,印章肇…  相似文献   

17.
许承宁 《神州》2011,(3):58-63
中国篆刻是以石材为主要材料,以刻刀为工具,以汉字为表象的,并由中国古代的印章制作技艺发展而来的一门独特的镌刻艺术,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它既强调中国书法的笔法、结构,也突出镌刻中自由、酣畅的艺术表达,于方寸间施展技艺、抒发情感,深受中国文人及普通民众的喜爱。现代的篆刻家在继续开创篆刻流派艺术发展道路的过程中,借鉴民族的优秀艺术传统,突破秦、汉玺印和明、清流派篆刻的规范,勇于革新,不断探索,揭开了现代篆刻艺术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18.
饶胜  周舟 《东方收藏》2020,(3):60-62
扇面石刻碑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书画、诗词、印章等文化符号篆刻于石碑扇面之上,形成了极具代表性的历史文化符号。虽不及水墨丹青、墨书朱印的扇面艺术般绚丽多彩,但石碑扇面经过书丹和镌刻相结合加工艺术的处理也是熠熠生辉。所谓“纸无千年寿,碑能万年存”,扇面碑于其方寸之间集成了书法、诗赋、雕刻、篆刻等文化艺术符号,有着较高的艺术性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9.
徐畅 《收藏家》2016,(8):55-60
篆刻家虞受言为何许人也?遍查多种书画篆刻工具书及民国篆刻史书皆未获知。且先看看他刻的一批印作吧!虞受言曾为谈月色老师刻过一批印章,按时间顺序排列如下:一、"丁丑(1937年)十一月七日当涂罹难,戊寅(1938年)八月二十八日广州家破",象牙白文印。1.4×1.4×2.6厘米。  相似文献   

20.
古代玺印或名家篆刻的图章均为收藏家、书画家所珍爱,但是用于书画作品及鉴藏方面的印章,如果没有色泽鲜明、经久不变的印泥来钤盖,即使是秦汉印精品、西泠八家之杰作也会为之减色。因此,如何制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