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对科学技术的研究涉及经济、政治以及社会等多个层面。经济层面上,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既肯定科学技术对经济的发展贡献,同时否定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政治层面上,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既严格界定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的关系,同时深究科学技术意识形态功能的根源;社会层面上,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既从价值维度反思科学技术应用的伦理失范,同时从制度维度批判科学技术应用的目标错位。系统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理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启示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郑均雷 《黑龙江史志》2013,(13):293-294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融入"四位一体"形成"五位一体"的新格局,系统化、完整化、理论化地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企业,作为现代社会的细胞,在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结合马克思主义思想,在对西方绿色思潮批判与继承的基础上,创立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探究如何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企业生态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波朗查斯是生活在20世纪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他的政治思想深受法国哲学家阿尔都塞的影响,主张以"多元决定论"的视角来看待社会阶级。在20世纪60至70年代,西方社会生产关系中涌现了一大批新的社会力量和生产组织形式,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已无法解释这种现象。在这种情形下,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传承人,波朗查斯对阶级观重新进行了阐释,提出"新小资产阶级"论,大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内容,促进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4.
史学方法的核心是思想方法、理论方法,而非技术方法、研究方法。近代以来,具有主导性、占据核心地位的根本性史学方法是从社会性质出发的方法。它理论层次最高,具有方法论意义。在这一方法主导下,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构建了完整的史学知识形态。从20世纪70年代起,背离或驱离这一方法在西方国家成为思想与学术主潮,但在实践层面往往出现漏洞,"新清史"与"中国中心观"便是典型样本,而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家在这一方法指导下坚持从内外因素结合的全视角考察中国历史,不仅先期避免了西方汉学界以"要素"肢解"整体"的研究缺陷,而且预先包容和回应了西方汉学家内设的问题。真正科学地"在中国发现历史"的,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他们不属于历史决定论,而属于历史根据论。  相似文献   

5.
龚剑飞 《攀登》2013,(2):71-77
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三个组成部分的逻辑关系,必须贯彻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原则,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总体性方法,从理论体系这个整体的角度出发,才能从历史的高度和理论的深度上把握整个体系的本质。邓小平理论奠定了理论体系的基础和框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6.
正外来学说的中国化,侯外庐的学术经验值得珍视。长春出版社新出《侯外庐著作与思想研究》33卷有较全面的反映。侯外庐以《中国思想通史》、《中国古代社会史论》等学术著作,成为中国思想史学科的奠基人。白寿彝认为,侯外庐"总是想把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中国化"或"民族化",他的著作是"我们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到新的阶段"的"标志"(《侯外庐著作与思想研究》29卷,第16页)。我国近代学习西方,引进外来学说成为时代潮流。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中国  相似文献   

7.
于民 《安徽史学》2006,(2):108-115
复辟时期是英国财政与税收史上的一个重要转型时代.长期以来,西方学界对复辟时期的财政与税收进行了深入探究.总体性、贯通性研究和专题性研究都成果斐然.研究主要集中在复辟王权财政状况、财政收入的税收和非税收构成、财政管理、复辟时期财政税收的性质和地位等方面.此外,还有一些学者从不同维度对复辟时期的财政税收展开研究,亦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8.
孙哲  李昕 《黑龙江史志》2008,(16):90-91
法兰克福学派是西方著名的批判理论学派,他们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批判思想,将马克思主义与弗洛伊德主义等现代西方社会思潮结合在一起,形成一套独立的社会批判范式和方法。本文在追述弗洛姆思想理论发展脉络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对其批判理论进行了批判继承,肯定了理论贡献,剖析了不足,并指出了对我国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9.
粟霞 《攀登》2020,39(3)
马克思主义对于"意识形态"的使用与建构,不仅揭示了既往哲学认识论中存在的"颠倒"现象,也超越了一般政治实践中的"理性"目标。马克思和阿尔都塞的观照维度不同,前者侧重于揭示私有制社会中意识形态的非独立性及特定的利益指向;后者倾向于展现意识形态的内部结构与运作机制,描述它对社会整合的价值。当代中国的意识形态建设,不仅要借鉴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体系,强化物质基础、警惕外来不良思想的蚕食,也需要凸显中国的历史和民族特色,借助科技创新的成果来加以传播。  相似文献   

10.
"现实的个人"是马克思新哲学的出发点,它在马克思哲学语境中是一个总体性的范畴.马克思从精神性与自然性、社会性与个体性的统一等诸多方面,揭示了"现实的个人"的总体性内涵;通过对批判原则与建构原则、抽象思维与具体思维、科学原则与价值原则的总体把握,全面揭示了"现实的个人"的总体性,进而打开了通向唯物史观的入口.  相似文献   

11.
正20世纪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纪,也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学曲折发展与蓬勃兴盛相互交织的世纪。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庞大的理论思想体系和经验的社会批判方式,已经成为20世纪后马克思主义思潮的重要思想资源。在西方各个主要国家,后马克思主义思潮也在新的社会环境与思想条件下,重新寻找回归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思考方式、理论转换路径与现实实践途径。因此,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之际,梳理英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派的史学传承与思想渊源,蠡测新、老两代英国马克思主义史  相似文献   

12.
李大钊早年受西方自由主义公共舆论思想影响,积极呼吁言论出版自由权,关注公共舆论的宽容性问题。五四时期,李大钊转向马克思主义,他将早年的公共舆论思想融合到平民主义政治研究中,初步形成了具有马克思主义倾向的公共舆论思想,成为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舆论学者,开创了中国舆论研究的马克思主义传统。  相似文献   

13.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日本学者对现代中国研究的思想史范式提出质疑,开始系统地探索从政治结构的角度阐释中国的历史与现实.到90年代,在历史连续性与不连续性的维度上分析中国的"结构变动"成为日本学者刻意追求的新范式,他们尝试通过对中国政治、经济、社会与外部世界关系诸方面的结构变动分析,提出对中国以及中国改革开放的总体性认识.  相似文献   

14.
张祥浩教授的新著《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发展和走向》以1919年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为起点,系统梳理了近九十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历史轨迹,从中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之间的内在张力,并以此为依据,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向中国传统哲学的趋同问题。从而为我们从理论的维度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脉搏开辟了崭新的视界。  相似文献   

15.
欧战前后,中西方都各自面临着"重新估定一切价值"的时代。但是,因时代的落差,当中国的新文化运动热衷于以欧洲19世纪的文明为范本,猛烈批判传统文化之时,欧洲人却正致力于反省自己的资本主义文明。其反省现代性与社会主义思潮的并兴,不仅标志着西方现代思潮发生了深刻的变动,而且也给其时中国社会思潮的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从虔诚地追随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到认同反省现代性、批判资本主义,再到信仰马克思主义,李大钊、陈独秀这一共同的思想进路,既合乎其自身发展的逻辑,同时也集中代表和凸显了20世纪初年中国社会思潮变动的鲜明主线。他们最终归向马克思主义,既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善果,同时也是整个西方现代思潮影响中国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6.
以新课程改革为研究视角,从分析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本质入手,即改什么的问题,从而引出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中依然存在严重的滞后性、主客体意识的物化、改革目的与手段的割裂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建构总体性、连续性的思维方式,克服物化意识,使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实现目的与手段的统一、主体与客体的统一、"应然"与"实然"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从自由问题的提出到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产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掌握马克思的思想理论体系,绝不能离开以一个"人"字。马克思的出发点是现实的人,落脚点是全面而自由的人。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以人为本的思想与马克思主义自由观一脉相承,是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人本主义思想在新时期的继承和弘扬。  相似文献   

18.
侯潇潇 《黑龙江史志》2013,(21):335-335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西方女权主义者开始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在吸收和借鉴其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带有明显的马克思主义话语的女权主义流派。  相似文献   

19.
总体看来可以说叶青是著名的国民党三民主义理论家。然而叶早期,即从1920年去法国勤工俭学到1927年被国民党逮捕之前,则在中共方面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宣传。叶以实地考察过西方国家的经历,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比较系统地考察了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状况,多方位地分析和宣传世界革命、中国革命和中共革命,有利于革命的发展。叶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是通过多种途径获得的,主要特点是对马克思主义实用性的理解、把握和运用,缺乏独立见解,没有形成独立的理论体系,但亦对他影响深远,或现或隐地成为其后"思想的底色"。不应否认,他的宣传是具有一定历史影响的。  相似文献   

20.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评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最近五年多来,我国学术界就“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及其一些主要代表的思想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争论,这场讨论和争论不仅对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内的许多学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且在海峡对岸也引起了反响,那里,不仅出版了《西方马克思主义论战集》,而且在台湾的《中国论坛》上直接发表了有关“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讨论和争论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