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泰  张捷  解杼  刘泽华 《人文地理》2003,18(2):49-54
本文强调了旅游资源"集中性"的功能属性,并区分了地域、线性、等级、节点四种集中性,揭示了旅游资源经济、交通指向性的空间布局特征。通过分析旅游地域系统同区域城市体系在要素、结构及功能上的多层耦合关系,归纳出一定区域城市支持下的旅游地域系统空间组织---地域旅游城市网络等级体系模式。并通过分析城市体系空间结构、城市旅游功能结构,结合旅游业产业特性,划分出三个等级构成:中心旅游城市、旅游城市、特色旅游城镇或旅游景区。最后给出了江苏地域旅游城市网络体系空间组织。  相似文献   

2.
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对东北地区城市体系空间结构的分形维数进行了分省、分区计算,然后借助各种不同的分维数值对东北三省城市体系的地理结构进行了区域差异分析,进而总结了几种对于城市体系具有普遍意义的分形空间图式,最后对东北地区城市体系空间结构的分形优化提出了若干建议。文章为城市体系空间结构的分形研究提供了一个完整的范例。  相似文献   

3.
黄佛君  段汉明  张常桦 《人文地理》2012,26(1):45-49,65
祭祀是礼制的渊源,国家祭祀是社会礼制中最高礼仪层次,也是以礼为内核的儒教的载体,都城形成了国家祭祀体系中最为完善的地域空间,本文在建构儒教之所以成立的基础上,以唐代长安城为例,探讨了城市祭祀的等级、结构和地域空间体系,认为国家祭祀是古代都城的显性文化现象,是城市上层的精神空间的表达,是传统城市特有的一类精神文化。  相似文献   

4.
吉林省城市体系等级规模结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那伟  刘继生 《人文地理》2007,22(5):50-54
等级规模结构是城市体系的三大结构之一,其特征可以反映出城市在不同规模层次中的分布状况及城市人口集中或分散的程度,有助于认识城市体系发展所处的阶段。通过统计数据计算分析,运用分形理论,发现吉林省城市体系等级规模结构满足位序-规模分布规律,城市规模分布的均衡程度较高,中小城市比较发育,首位城市垄断作用不突出,缺乏大城市。在吉林省城市体系动态变化过程中,等级规模结构相对稳定且不断趋于集中。在此基础上提出重点培育通化、延吉等大城市;继续扩大长春规模,发挥整体效益;加强交通网络建设;加快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东北地区城市规模分布的分形特征   总被引:36,自引:3,他引:33  
本文借助Zipf公式考察了东北地区(1994)城市规模分布的分形几何特征,发现辽宁省城市规模分布具有双分形结构,吉林省城市规模分布具有单分形结构,而黑龙江省城市规模分布则具有局部分形结构,整个东北地区的城市规模分布呈现局部分形图式,但显示出双分形迹象。文章得出了一些重要的理论结论,并为东北三省的城市体系等级结构优化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6.
甘肃城镇体系地域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分析甘肃城镇体系地域空间结构现状的基础上,运用分形理论和方法对甘肃城镇体系地域空间结构的聚集维数、网格维数和关联维数进行了测算和分析,表明甘肃城镇体系的空间分布是分形的,以14个主要城市为研究对象,甘肃省城市体系在空间分布上比较集中;以甘肃省内75个城镇为研究对象,城镇分布的总体均衡性适中;以中部城镇密集地区为研究对象,城镇体系在空间上分布比较均匀。并据此提出了甘肃城镇体系地域空间结构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了图们江地区国际性城市体系建设的必要性,提出了城市体系等级结构、职能结构和空间结构的构建设想及管理原则,并初步估算了城市体系发展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及投资规模。  相似文献   

8.
东北地区资源性城市接续产业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北地区资源性城市接续产业的发展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分析了东北地区资源性城市的发展历程和产业现状,指出了资源性城市接续产业发展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然后,讨论了接续产业的选择依据。在此基础上,对东北地区资源性城市进行分类,并研究了不同类型资源性城市接续产业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城市与区域的互动一直是城市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区域经济学研究的核心论题,并在经济全球化、城市区域化、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日益复杂化。城市-区域系统理论用单元模型来诠释城市-区域系统的互动方式,用系统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对立,并以加权voronio图来确定城市-区域系统单元的边界,从而把城市与乡村融为一个"一体化地域",由此提出了一个研究地域整合的新视角。在城市-区域系统视域下,中心城市是城市-区域系统的互动核心;城市体系是系统的"骨架"并体现其组织结构;城市群是承担特殊功能的城市-区域系统,须提升其内聚力和外联度,从而达到城市与区域高效互动、综合发展之目的。论文以中原城市群为例,提出了基于核心组织、内聚组织、外联组织和区域支撑四方面的整合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城市论     
城市起源常常被认为是国家和文明起源的重要标志之一,本文是布鲁斯·特里格《理解早期文明》中的一章,他以比较研究的视角,详细审视了世界各大文明城市的形成和特点,为我们文明、早期国家和城市起源提供了生动和丰富的研究实例和洞见。特里格分别从城市国家(city-state)和地域国家(territorial state)这两种不同形态来讨论其各自的特点。城市国家是指较小的政体,由一处都市中心与周边较小的农村聚落组成。地域国家由一位统治者通过多层级的行省及地方管辖中心实施对较大一片区域的统治。城市起源是社会复杂化程度的集中反映,意味着人类社会开始从涂尔干所谓的"机械"向"有机"生存方式的转变。机械的生存方式可以用蜜蜂或狼群来比喻,即每户每村的人大多干的是相同的事情,为最基本的生计而操劳,这种社会结构主要以家庭和血缘关系为纽带,没有等级和贵贱之分。而有机的生存方式就是社会成员出现了职业分工,官员、工匠、农人、商人等不同职业团体各司其职,相互依存,使得整个社会以职业为纽带而整合到一起,像个庞大的有机体进行运转。而社会也因制度复杂化和不同部门和层级的管理需要而出现了等级和贵贱。因此,城市要作为文明起源的标准,必须集中体现这种社群"有机"的生存方式。在分辨作为文明或国家标准的城市或都邑时,除了关注城墙外,还需留意表现"分异"和"集中",或"异质性"和"不平等"的证据和迹象。比如超过普通村落的巨大面积和规模、令人艳羡的豪华建筑如宫殿和庙宇、不同职业人士的聚居区、有规则的街区和房屋布局等,并留意城市在周边聚落中的枢纽地位。刘易斯·芒福德说,我们必须透过历史的天际线去考察那些依稀可辨的踪迹,去了解城市更远古的结构和更原始的功能,这应成为我们城市研究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淮海经济区城市空间影响范围与城市经济区划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因子分析法求取淮海经济区20个地级市的综合实力指数及等级划分。根据城市综合实力指数和等级划分,选取4个一级城市作为中心城市,然后运用断裂点公式计算中心城市与邻近城市的空间影响距离。再根据空间影响距离划分各中心城市经济影响区范围。最后以城市经济影响区为基础,综合考虑各城市的区域特征、发展潜力、现有经济规划、历史习惯和人文特征,确定城市经济区界限。研究淮海经济区城市经济区形成和划分的目的是指明各城市在整个区域内劳动地域分工中的地位,了解城市经济发展现状和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2.
王力 《人文地理》1991,6(1):35-43
作为区域开发与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城市体系研究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主要领域。本文在总结大量文献基础上,从历史进程、研究现状及未来趋势三个角度入手,对国内外城市体系研究的发展特点、理论范畴、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今后研究重点等诸方面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和阐述。是对一定时期以来这方面工作的一个理论概括。  相似文献   

13.
基于分形理论对陕西城市体系等级规模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邢海虹  刘科伟 《人文地理》2007,22(4):38-40,15
通过测算20年来陕西城市体系等级规模分布的分维值,得出结论:陕西省城市体系规模分布符合分形特征;城市体系规模分布比较分散,人口分布呈不均衡态分布;整个城市体系的分形表现出中间层次的弱缺,存在城市规模等级结构的断层;城市体系等级差异虽有缓慢减小的趋势,但距离最优状态还很漫长。在对这些特征做出解释的基础上,认为应采取促进省内二级中心城市的发展、加快交通等基础设施体系的建设、加强城市体系的产业规划等措施促进城市体系等级规模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14.
世界城市体系研究的定量化趋势及其方法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城市体系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内容由早期的案例研究、基于属性的世界城市排名,发展为对世界城市体系结构的定量化分析。这些变化是与城市间关系数据的日益丰富分不开的,数据的丰富也带动了世界城市体系研究方法的日益丰富与完善。本文首先回顾了世界城市体系研究的定量化发展过程,在此基础上对世界城市体系定量分析方法的演化:由社会网络分析到链锁网络模型的发展以及两种方法的讨论和完善进行了梳理,并对两种方法的异同进行了对比。最后结合中国国内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叶宝明 《人文地理》2000,15(1):47-51
长春市作为近代迅速发展起来的省会城市,城市地域的形成具有较为特殊的历史背景。本文从长春不同历史阶段城市地域的发展特征出发,在分析其所处的地理位置、人文环境、现代产业形成的基础条件及其在中国现代史上所处的特定历史地位的角度上,求证长春市城市地域发展演变的规律性问题,以期为今后长春市地域发展趋势作出准确的战略性判断,并最终为以长春为核心的吉林省城镇体系的构建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绿洲城镇体系研究——以甘肃省河西走廊为例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绿洲城镇及其城镇体系有独特的发展规律。本文以具有国内代表性的干旱区河西地区绿洲城镇体系为例,从城镇的规模等级结构体系、职能类型结构体系、地域空间结构体系以及联系城镇的网络结构体系对绿洲城镇体系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得出绿洲城镇体系的一般特征和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7.
广西桂林地区城镇体系的形成与发展韩光辉城镇体系是一定地域空间内不同等级规模和职能分工、联系紧密、分布有序的城镇群体。它是在自然、经济、社会、交通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历史形成并处在发展中的动态系统。它既是历史的产物,又是规划与预测城镇体系未来发展的基础。因...  相似文献   

18.
1932-1979年山东省城镇体系结节地域结构的变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文利用1932年山东省进口洋货的流通数据和1979年36种大宗商品的流向计划数据,分析了两年度山东省城镇体系结节地域结构的变动,有以下发现:第一,1932-1979年山东省城市结节地域融合和裂解并存。第二,物资供销区划中二级站的供应范围在济南、青岛、济宁、潍县、烟台结节地域的扩展和回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三,1932-1979年结节地域的城市等级结合型式由简单的等级联系的克里斯泰勒型结构向复杂的等级联系、水平联系、上方联系并存的普雷德型结构转变。这一转变过程中城市工业职能的专门化分工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城市规模结构研究可以反映城市在不同规模等级中的分布状况及城市人口集聚或分散程度,有助于认识城市体系发展所处的阶段以及该区域城市化进程的特征。研究运用Kernel城市空间密度分析方法,直观的反映了江苏省城市规模分布格局的连续变化。分别从城市体系的空间格局、城镇密集带的结构变化和长三角城市群城镇网络构建等视角对城市规模结构进行探讨,指出全省城市规模空间分布的Kernel密度在整体上具有西高东低、南密北疏的态势;城市体系的空间模式由最初的核心-边缘结构,逐渐向点-轴-面结构演化;南京都市圈的进一步延伸,将促进长三角多核心巨型城市网络向更大地域范围拓展。由此提出全省在不断优化城市体系的同时,需要更加注重大中城市及小城镇协调发展机制的建设,加强对苏中、苏北地区城市人口规模的扩张和城市规模布局的均衡,建立具备完整城市功能的网络城市发展模式,以更好的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近现代西北城市体系的空间发展及其影响机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非  赵荣 《人文地理》1999,14(4):42-45
本文以西北地区城市体系为研究对象,应用数理统计等方法,研究1840年至1994年间西北地区城市体系空间发展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作者认为西北地区城市体系经历了由单极向多极演化的过程;城市空间分布不均衡。指出影响西北地区城市体系空间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经济、政治、交通以及人口密集区的市场经济等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