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襄阴”圜钱 几年前见到一枚战国圜钱,钱径26、孔径10mm,重6.2克(图1)。因其上文字比较特别,当时仅一见,曾旋读为“襄二甾”,判定为战国晚期赵国圜钱。近期见到两枚与几年前见到的那一枚大小、铭文基本相同的圜钱,一枚重3.5克(图2),一枚重4.2克(图3,“襄”字下部笔画很浅),文字清晰可辨,当释读为“襄阴二”。尤其是“阴”字,从阜从金,比较清楚。相互比较,知前次见到的那一枚“”是将“阜”形右旁三笔与“金”内三横合书。因此, “襄二甾”应为“襄阴二“之误释,在此予以更正。 小方足布中有“襄阴”,襄字从土,写法与圜钱有别,重5-6.…  相似文献   

2.
我们在收集的“半两”钱中,发现三枚背阴文“半两”钱。一般“半两”钱的读法是由右至左,这三枚背阴文“半两”钱,均是“两”在穿右,“半”在穿左,故应称为背阴文“两半”钱,或背阴文传形“半两”钱。所见几篇文章,皆称为背阴文“半两”钱,为便于讨论,本文仍从旧称。三枚之中,一枚面无内外郭,径2.35、穿0.78、厚0.1厘米,重2.5克。背平,有阴文“半两”二字,“半”在穿左,“两”在穿右(图1)。第二枚面有外郭,径2.36、穿0.9、厚0.1厘米,重2.1克。背平、有阴文“半两”二字,“半”在穿左,“两”在穿右。但阴文“半”字少第四笔,“两”字缺第二笔(图2)。第三枚面有外郭,径2.4、穿0.82、厚0.1  相似文献   

3.
1986年7月,青岛胶县后屯乡采购站发现一批珍贵的战国末期流通于齐国的“賹四化”、“賹六化’圜钱,重约二千克,现藏于胶县博物馆。“賹四化”径约3厘米、穿约1厘米、重约6—7克(上图);“賹六化”径约3.6厘米、穿约1.1厘米、重约9—10克(右图)。这种賹化圜钱,近人丁福保认为是西汉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我国铜雕母之冠是明代嘉靖通宝背十·一两,现收藏在江苏省南京博物院。此泉是南京博物院举办建院50周年(1983年)展览时,被上海钱币鉴定专家孙仲汇先生首次发现,并被在场人员论定为铜雕母。这枚嘉靖通宝背十·一两铜雕母,估计是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仿洪武五等钱制时进呈的钱样,尚未用来翻铸母钱,其正面为楷书“嘉靖通宝”,靖字偏旁立字倾斜,人称斜立靖,背穿上为“十”字,穿右为“一两”二字,其文字与斜立靖小平钱完全相同,如出自一人之手。黄铜质,呈金黄色,字口如斩,刻工极精(图1)。嘉靖钱主要在当时的两京(今南京和北京)铸造。据…  相似文献   

5.
《古钱大辞典》和《历代古钱图说》均收录一枚面“顺治通宝”,背穿上“十”、穿右“一两”的大铜钱,二显系同一拓图,该钱上内郭右端似略残缺(图1)。《中国古钱谱》也收录一品(图2),《简明钱币辞典》亦录一品(图3),此二书所收拓本钱面内郭完整,未见残缺。这种顺治通宝当十大铜钱,旧时唯翁宜泉《古泉汇考》,江秋史《泉谱》载之。  相似文献   

6.
常宝玉 《新疆钱币》2001,(4):43-43,F003
笔者在1999年于玛纳斯从一维民手中购得一串红钱(约百枚),其中有一枚乾隆钱甚为奇异。其钱如图(见封三)所示,重4.12g.面文“乾隆通宝”“乾”字长扁“日”,“乾隆”二字大而宽,“通宝”二字小而长。背文,穿左满文“阿克苏”,穿右5点维文“阿克苏”,穿上有一“阿”字,奇就奇在穿下是一“大”字,“大”字左撇连缘,右捺连缘,左撇右捺,“大”气十足。  相似文献   

7.
近年,在浙江瑞安县废品收购站发现两枚阔廓"金钱义记"钱。一枚钱面金字从"人"字,钱背两方胜,穿上首有一"雕"字。钱径4.7厘米(图一)。一枚钱面金字从"入"字,钱背两方胜。钱径4厘米(图二)。  相似文献   

8.
“宋元通宝”是赵宋开国后铸行的第一种钱(图左)。它制作精美,品类较多,彭信威据《文献通考》说“为四川雅州百丈县所铸,小样、广穿,数量不多”。而其他各钱监是否也铸此钱,未见记载。现将两枚不尽相同的广穿“宋元通宝”介绍于后,恭请同好与前辈赐教。Ⅰ型广穿“宋元通宝”(图中),钱径2.4,面穿0.9,背穿0.8,厚0.22厘米,重5.5克。其明显特征为广穿、厚肉,钱文笔划纤细,字口与郭好深峻,铜质细腻、光泽,制作精美,穿孔规整有明显的拔模斜度。根据以上特征,应为“铁母钱”,简称“铁母”。  相似文献   

9.
前些年,笔者在农村发现并收藏到一枚“道光通宝”背八年十新疆红钱。该钱直径26mm,穿经5mm,厚1.5mm,红铜质地,宽缘,铸工较精,手感细腻,面文:“道光通宝”四字,背穿上汉文“八年”两字,穿下“十”字,左右为满维文阿克苏局字样,面背字郭深峻、布局严谨。该钱为清道光初期新疆阿克苏局所铸。  相似文献   

10.
1988年2月,笔者在一批古钱中拣选出一枚辽代“应历通宝”钱。面文隶楷相间,右旋读、素背。“历、宝”二字与丁《典》所录略异。丁《典》“历”下“日”字中横悬中,此品中横与口连接,“宝”字圆贝(图一:1)。钱径2.4,穿径0.65、郭厚0.12厘米,重4.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