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尚斌 《收藏家》2008,(6):23-27
大乘佛教宣称三世十方有无数佛,并由此将佛推向神话。佛教传入藏区青藏高原时,大乘佛教已成定势,在此基础上产生的藏传佛教自然拥有许多佛。特别是藏传佛教形成时期正是佛教金刚乘极盛时期,藏传佛教在其形成过程中充分吸收了佛教金刚乘教义,因而在藏传佛教中产生了庞大的佛、菩萨、护法神等佛教神像体系。  相似文献   

2.
大乘佛教宣称三世十方有无数佛。并由此将佛推向神话。佛教传入藏区青藏高原时,大乘佛教已成定势,在此基础上产生的藏传佛教自然拥有许多佛。特别是藏传佛教形成时期正是佛教金刚乘极盛时期,藏传佛教在其形成过程中充分吸收了佛教金刚乘教义,因而在藏传佛教中产生了庞大的佛、菩萨、护法神等佛教神像体系。  相似文献   

3.
唐卡"是藏语的音译,为"平面画"之意,特指藏传佛教的一种卷轴画,它大约起源于唐吐善松赞干布时期,盛行于明清。在藏传佛教流行的地区,唐卡无处不在,它是皈依佛门的标志、顶礼膜拜的对象,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唐卡的题材广泛、丰富,涉及到藏族的宗教、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医学和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被称为"历史画卷"。它的绝大部分内容表现的是宗教画,几乎包罗了佛门所有的佛、菩萨、罗汉、护法神和宗教活动等。其中的护法神很有特色,许多护法神既不见于印度佛教,汉地佛教中也没有,他们是…  相似文献   

4.
六品佛楼是按照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对修密者不同的修行程度和内容,分别供奉相应佛像、法器及佛塔的建筑,也是乾隆时期对密教四部神系完整和系统化的建构,是极为珍贵的藏传佛教图像学宝库。对于其建筑沿革、内部陈设及佛教象征意义的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乾隆二十二年至乾隆四十七年(1758—1783年),清宫先后修建和装修了8座六品佛楼,而今其中多数已经面目全非。本文依据《活计档》、《奏销档》、《陈设档》等文献资料,梳理出六品佛楼模式形成的过程以及六品佛楼内部陈列的形式。  相似文献   

5.
陈卫国 《收藏家》2009,(2):85-91
近年来,随着佛教艺术品在世界范围内收藏品市场的走俏,作为藏传佛教特有的绘画艺术表现形式之一的唐卡艺术亦逐步走出神秘的宗教环境,进入世俗的殿堂,成为收藏界的新宠。但由于宗教的神秘性以及藏传佛教教理的博大精深,使得唐卡艺术在向世俗化发展的历程中还带给了许多爱好者以困惑与不解。例如:如何对唐卡进行恰当的命名;如何准确的区分经常被绘制在唐卡上的佛教诸神及其眷属。  相似文献   

6.
唐卡艺术是一门古老的艺术,融历史、宗教、民俗文化于一身,堪称一部百科全书。唐卡艺术也是藏传佛教的美术重要表现形式,作为别具一格的宗教艺术门类,为广大旅游者、美术爱好者及佛教信徒所喜爱。本文从其产生的渊源、制作工艺、历史背景及材料、画师几方面入手,对唐卡进行总体论述,阐述了唐卡在藏区的传承与发展以及对藏传佛教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班丹拉姆:八廓“变形记”藏历十月十五日,是传统的吉祥天女节(白拉日珠),这一天是班丹拉姆的出行日,我有两年赶上这个冬季盛大的节日。班丹拉姆,也称吉祥天女,是藏传佛教万神殿中位居首席的密宗女性护法神,是藏密中最重要的出世间护法神之一。据说,班丹拉姆在人们庆祝藏历新年的期间,曾出现在背水的妇女群中,并因此产生了西藏第一首歌谣。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克孜尔石窟壁画多头多臂护法神形象的探究,认为印度教中多头、多臂形象被佛教吸收后,其性质和寓意发生了变化,折射出印度教对佛教文化的深刻影响,而这种影响在远离印度的克孜尔石窟中得到表现,使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更加多姿多彩,异彩纷呈。  相似文献   

9.
故宫博物院现藏哈里哈里哈里观音唐卡是六世班禅进献给乾隆皇帝的礼物,制作于18世纪的西藏。这种奇特的观音像,在西藏较为罕见,在尼泊尔却有一些作品存世。在北京的藏传佛教中,哈里哈里哈里观音以一种新的形式出现了,图像从一尊使人充满陌生感的神像成为了外观上更具"亲和力"的观音。本篇文章着重探讨了哈里哈里哈里观音在不同地域的特征、图像演变及其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0.
孙涛 《收藏家》2012,(4):26-30
藏传佛教拥有庞大的、数量众多的神彽,其中尤以护法神系最甚。护法衬通指护卫佛法,免受妖魔的袭扰,维护佛教教义完善的一类重要的神灵。^①其面容或净拧恐怖、或慈悲安详,按其神通可分为“出世间护法神”(这一类神灵具有高强巨大的神力,悦离了六道轮回苦,属十高级神灵。)  相似文献   

11.
作为清乾隆时期宫中修建的具代表性的藏传佛教建筑,雨华阁对清代宫廷佛教图像学研究及相关神系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鉴于佛堂内挂供的唐卡与佛堂本身宗教象征之间的关系一直未得到系统研究,本文意图通过对每层每组唐卡的排比分析,揭示出图像的宗教意义和其相互之间的关系,阐明雨华阁唐卡陈设的指导思想。并说明其陈设与章嘉国师《诸佛菩萨圣像赞》一书的编辑思想之间有诸多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2.
作为清乾隆时期宫中修建的具代表性的藏传佛教建筑,雨华阁对清代宫廷佛教图像学研究及相关神系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鉴于佛堂内挂供的唐卡与佛堂本身宗教象征之间的关系一直未得到系统研究,本文意图通过对每层每组唐卡的排比分析揭示出图像的宗教意义和其相互之间的关系,阐明雨华阁唐卡陈设的指导思想,并说明其陈设与章嘉国师《诸佛菩萨圣像赞》一书的编辑思想有诸多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3.
丁山 《收藏家》2005,(4):59-64
护法神及诸天造像护法与诸天是藏传佛教寺庙中常见的神灵,但却大多不是佛教本有的神祗。究其来源,他们一部分源自古印度的婆罗门教,一部分是在佛教传播的地区土生土长的,如汉族古代传说故事、历史人物中的李靖(托塔天王)、关羽、包拯等,藏族原始的本波教诸神等。这些神按佛教说法,  相似文献   

14.
唐卡是藏传佛教美术中独具风格的绘画形式之一,是用彩缎装裱而成的卷轴画.唐卡形制多为竖条长幅,其内容有各世代的宗教人物、高僧大德、神像人物、佛教故事和说法图.还包括历史,传记、学、民俗、吉祥图案、医药、科学知识等。  相似文献   

15.
故宫现存的两座六品佛楼——梵华楼、宝相楼所供的唐卡和铜造像中尊神的汉、藏文名号十分丰富,本文重点分析了尊神名号的汉藏文题刻错误、汉译名的不准确性以及东西方学者在复原其梵文名号时的一些错误,并作了修正,为拓展乾隆时期清宫六品佛楼的研究方向作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6.
热贡艺术大约始于元代,相传早在萨迦法王八思巴时,西藏佛教上层曾派著名高僧,知名藏医年庆唐拉丹科隆务瑜伽师拉杰直合拉洼(俗称阿米拉杰)前往安多,特别是热贡(青海同仁泽东)一带传布佛教。这位尊者也同时把西藏的画师带到了热贡,他们一边传布佛教,一边在一些寺庙绘制壁画、唐卡,用形象、直观的方法来宣传佛教的教义,受到人们的欢迎。热贡艺术是藏传佛教艺术的一个流派。  相似文献   

17.
养心殿仙楼佛堂位于西暖阁“勤政亲贤”殿后,始建于乾隆十一年(1746年),仙楼以五方佛为中心的唐卡供奉,是为了实现乾隆所追求的无量圣界。本文在档案记载的基础上,结合陈设原状与佛经,阐释仙楼佛堂所供奉的无量寿宝塔是佛教经典《妙吉祥平等秘密最上观门大教王经》修行的正果,达到无量圣界是乾隆建仙楼佛堂之本意。  相似文献   

18.
达赖集团内部派别林立,矛盾不断,常常出现各种各样的纠纷和争斗。近两年围绕修丹护法神的激烈斗争就是一例。“杰钦修丹”,是藏传佛教的一位护法神,格鲁派尤为尊奉。达赖集团外逃后,陆续在印度和世界一些国家传建的寺院,也大部供有修丹护法神。去年初,达赖提出,经过他本人多年验证和“乃琼”护法多次降神显示,修丹护法神一直在损害西藏的福社,影响“西藏独立”大业的实现,是一个“亲汉”的护法神;此外,修丹护法还影响到达赖本人的寿命。因此,要求各寺庙拆除修丹神像,停止供养。达赖取缔修丹护法神,除了表面的宗教原因外,还…  相似文献   

19.
在藏族传统艺术中,唐喀艺术堪称一绝,其内容多为藏传佛教题材,近年民间多有收藏者,但北京雍和宫所藏唐喀,则属唐喀艺术中精工绘制的一部分。唐喀作唐卡,是藏语音译,其本意有二:一指平坦,二指政府诏令,后专指以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卷轴画。唐喀起源于松赞干布时期,成熟于宋元,盛行于明清,随着佛教在西藏的传播而发展起来,为藏文化中一种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其分布除西藏外,还有青海,甘肃、内蒙  相似文献   

20.
《造像量度经》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佛说造像量度经》是一部与“梵式”(或称“番式”、“藏式”)佛教绘画和造像的比例、尺度有关的重要经典.这些经典实际上来源于一个习见的婆罗门教传统。自乾隆六年(1741年)工布查布译就之后,中国学者鲜有对它进行深入研究者.本文综述了世界主要学者对此经典及与之相关的梵.藏文经典的研究成果,并就研究中的一些问题表述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